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提高教学效率,就一定要抓好备课。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孔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备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提起备课,大多数承担一线教学任务的教师认为这只是应付检查的一种无效的劳动,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多大关系。
请听一位教师的真情告白
一位县教研室的领导,多次表扬一位备课认真的老师,这位老师无奈地这样对他感叹道:“你多次表扬我说我备课认真,格式规范,内容详细,书写工整。可那是抄来的呀!这样的备课对我的教学没有一点用处,到真正上课时,还得重新想,将真正有用的内容写在书上……”备课的无效,备课与上课成了“两张皮”。
分析传统与现代备课方式的利与弊
传统手抄备课:一位语文教师刚忙完上课,就拿出一本教案设计,抄呀抄呀,一节课时间下来,时而圈圈画画,也就只能备好一课时教案。耗时多,照搬照抄;闭门造车,教法单纯。一学期下来,抄了一本又一本,浪费了钱财。传统化备课,教师埋怨,但领导放心。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文本内容,“逼”着教师去熟悉教案,深思
熟虑。
现代电子化备课:一位教师或沉思片刻,或上网查阅资料,或打印分发,一份份新教案生成了。辛苦一个人,资源共分享,大家也有了一份让人赏心悦目的新教案,教师们甜滋滋的。快捷、方便、美观;信息新,教法多。但也会给教师带来贪图安逸,求现成;“孪生兄弟,同模样”。教案打印,需要很多的纸张等;不打印抱着电脑又不好操作。
请看在语文书上备课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成了课改进程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那到底怎样备课才经济高效呢?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应该把课备到了语文书上。下面以《司马迁发愤写
<史记>》为例,谈谈我是怎样把备课备到语文书上的。
1.备教学思路
叶老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凭借课文,抓住“发愤”一词,引导学生探求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结合对文本的拓展补充训练,引导学生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领会文章的中心。
2.备教学目标
围绕目标教学应是永远不变的宗旨。本课设定三个目标,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精读课文,理解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以及他怎样发愤写《史记》的;三是重点研读第三段,凭借语言文字,适度拓展,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备文本困惑处
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以一个普通阅读者的身份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获得自己的理解感悟,然后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次研读,去揣摩哪些地方学生读不懂,理解上存在困惑,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加以解决。如课文中“他不但被关,还受酷刑”,受得什么酷刑?应查阅资料:司马迁被处以极其残酷的刑罚——宫刑(古代一种酷刑,阉割生殖器,也称腐刑)。这种刑罚不仅是对肉体的无情摧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入狱受酷刑后的司马迁,将断子绝孙,成了一个废人,生不如死。
4.备文本空白处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激活学生课外储存作补充,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促进学生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为深刻感悟司马迁坚强、不屈不挠,在备课时可利用课文插图想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情景。夏天,烈日炎炎时();冬天,大雪纷飞时();天色微明时( );夜深人静时
()。让学生想象练说,道出对司马迁的深深敬佩之情。
5.备文本延伸处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应是“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鲁迅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司马迁的《史记》,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因而,我找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成语:“指鹿为马,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唇亡齿寒,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背水一战”,让学生课中读读成语,课后读读成语里的故事,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广阔的空间。
当然,在语文书上备课远不止以上说的几点,应随课文内容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点,如备知识抽象处、备教学拓展处、备课后练习处。把备课备到语文书上,摒弃了备课形式的格式化、形式化,高效、经济,应是一种有效备课的有益尝试。不揣浅陋,愿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
请听一位教师的真情告白
一位县教研室的领导,多次表扬一位备课认真的老师,这位老师无奈地这样对他感叹道:“你多次表扬我说我备课认真,格式规范,内容详细,书写工整。可那是抄来的呀!这样的备课对我的教学没有一点用处,到真正上课时,还得重新想,将真正有用的内容写在书上……”备课的无效,备课与上课成了“两张皮”。
分析传统与现代备课方式的利与弊
传统手抄备课:一位语文教师刚忙完上课,就拿出一本教案设计,抄呀抄呀,一节课时间下来,时而圈圈画画,也就只能备好一课时教案。耗时多,照搬照抄;闭门造车,教法单纯。一学期下来,抄了一本又一本,浪费了钱财。传统化备课,教师埋怨,但领导放心。教师一定程度上,了解了文本内容,“逼”着教师去熟悉教案,深思
熟虑。
现代电子化备课:一位教师或沉思片刻,或上网查阅资料,或打印分发,一份份新教案生成了。辛苦一个人,资源共分享,大家也有了一份让人赏心悦目的新教案,教师们甜滋滋的。快捷、方便、美观;信息新,教法多。但也会给教师带来贪图安逸,求现成;“孪生兄弟,同模样”。教案打印,需要很多的纸张等;不打印抱着电脑又不好操作。
请看在语文书上备课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成了课改进程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那到底怎样备课才经济高效呢?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应该把课备到了语文书上。下面以《司马迁发愤写
<史记>》为例,谈谈我是怎样把备课备到语文书上的。
1.备教学思路
叶老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凭借课文,抓住“发愤”一词,引导学生探求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结合对文本的拓展补充训练,引导学生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领会文章的中心。
2.备教学目标
围绕目标教学应是永远不变的宗旨。本课设定三个目标,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精读课文,理解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以及他怎样发愤写《史记》的;三是重点研读第三段,凭借语言文字,适度拓展,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备文本困惑处
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以一个普通阅读者的身份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获得自己的理解感悟,然后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再次研读,去揣摩哪些地方学生读不懂,理解上存在困惑,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加以解决。如课文中“他不但被关,还受酷刑”,受得什么酷刑?应查阅资料:司马迁被处以极其残酷的刑罚——宫刑(古代一种酷刑,阉割生殖器,也称腐刑)。这种刑罚不仅是对肉体的无情摧残,更是人格上的奇耻大辱。入狱受酷刑后的司马迁,将断子绝孙,成了一个废人,生不如死。
4.备文本空白处
课本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我们的老师能激活学生课外储存作补充,恰到好处地“补白”,就能促进学生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为深刻感悟司马迁坚强、不屈不挠,在备课时可利用课文插图想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情景。夏天,烈日炎炎时();冬天,大雪纷飞时();天色微明时( );夜深人静时
()。让学生想象练说,道出对司马迁的深深敬佩之情。
5.备文本延伸处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应是“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鲁迅先生曾这样高度评价司马迁的《史记》,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因而,我找出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成语:“指鹿为马,四面楚歌,卧薪尝胆,唇亡齿寒,毛遂自荐,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背水一战”,让学生课中读读成语,课后读读成语里的故事,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广阔的空间。
当然,在语文书上备课远不止以上说的几点,应随课文内容的不同而各有侧重点,如备知识抽象处、备教学拓展处、备课后练习处。把备课备到语文书上,摒弃了备课形式的格式化、形式化,高效、经济,应是一种有效备课的有益尝试。不揣浅陋,愿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 江苏省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