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通适性的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优势,促进学生一体化发展,滨河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师通适性研究。通过构建九年一贯制管理模式、学段内流动与1-9年级循环相结合、改革职称聘任、建立与之相应的教研培训制度等方式提高教师的通适性,促进1-9年级教师通盘使用。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教师通适性;循环通用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06-02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面对的学生纵贯小学和初中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要能更好的解决学生一体化成长的问题,就必须加强教师对1-9年级的适应性和1-9年级教师循环问题的研究。现就成都高新滨河学校的探索谈谈对此问题的认识。
  1通适性的含义
  教师的通适性,就是指教师的通用性和适应性。通用性是指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能够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顺利完成1-9年级的教学任务,即教师能够完全胜任各个年段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性是指在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能够跳出传统“中、小学教师”的思维定势,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文化和管理。
  2探索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通适性是现实的迫切需要
  2.1部分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存在适应困难。 原有的中、小学教师变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虽然“外在角色”转换了,但是“心理角色”的转换还需要一段时间。“中小学老师”的意见常会有较大的分歧。这往往会造成小学与初中教育“各自为营”的隔离状态,学生、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很难跨越这道“无形的鸿沟”,既不利于学校文化的形成,也不利于一体化教育教学的开展。
  2.2提高教师通适性是避免中、小学教育脱节的需要。 部分学校把九个年级划为三个学段,实现了教师在本学段内的小循环。但是这种循环本质上没有脱离小学与初中隔离的囹圄。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主体,只有实现了1-9年拉通聘任才能更好的推进一体化教学,推动学生一体化成长。
  2.3教师的通适性影响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九年一贯制学校把九年义务教育看成一个整体,本质就是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合二为一,使九年义务教育成为连续、系统、衔接、全面的整体,它能克服小学升到初中时学生的各种不适应。但如果没有教师的通用性和适应性,九年一贯制学校与传统的中、小学无异,难以实现1+1>2的效果,也就没有其存在的必要。
  3滨河学校探索教师通适性的优势
  3.1作为一所新建型学校,滨河打破了小初“各自为政”的囹圄。 学校成立之初没有合并或加入任何小学、初中,是一所完全意义上的新学校。这对于学校管理层进行统一的管理、营造统一的文化提供了现实条件。因此,也不存在小学、初中教师“各自为政”的基础。
  3.2滨河学校的教师具备九年通用的基础。 学校所有教师的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还有八名研究生教师。同时,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约30岁,是一支高素质的年轻队伍。现实表明,学历越高越年轻的教师对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适应性越好,这也在四川师范大学薛敏和申敏的《九年一贯制教师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中得到了印证。
  3.3学校对1-9年级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学校成立之初,校长敬仕勇就认识到了一贯制对于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优势。一直坚持对1-9年级实行“一体化”的统一管理,避免了小、初分开管理,互不往来。这也为学校教师通适性的提高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4滨河学校提升教师通适性的方法
  4.1构建科学管理模式,提供教师通适性的行政支持力。 一是实行“全程一体”的行政管理模式。“全程一体”就是学校实行统一的规章制度、教育教学、人事管理、考核评价、文化建设等。
  二是促进“部门主导,学段自主,条块互动”,取消了小学部与中学部架构,通过德育处和教导处整体拉通1至9年级教育教学管理,同时设置学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又促进学段与部门的互动。
  4.2学段内流动与1-9年级循环相结合,逐步推进教师通盘使用。 学校根据学生发展规律把1-9年级分为1-2、3-5、6-7、8-9四个学段。教师先在本学段内进行流动任教,教导处、德育处对学段内的教师进行判断,认定其能否进入下一个学段任教。既保证了教师胜任教学工作,又促进了教师的通盘使用。
  4.3改革职称聘任,为教师通用提供动力。 一是实现中小学职称对接。滨河学校绝大部分教师都具备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无论是从学历还是从教学能力方面都能胜任1-9年级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中小学职称对接的相关规定。如小学一级与中学二级同等对待;小学高级与中学一级同等对待……通过职称的对接,一方面打破中小学教师的界限,另一方面推动1-9年级的教师流动。
  二是实行评聘分开,推动高职低聘、低职高聘。一方面鼓励工作积极、成效显著的教师,另一方面营造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氛围。
  4.4建立相应的教培制度,提高教师通适性。 一是拉通1-9年级学科教研。小学和初中教师可以相互参加教研,共同设计课堂,相互熟悉教材教法,做到教法、学法上的对接,做到教材内容上的整合。同时,每位教师都研究1-9年级的学科教学。7-9年级教师必须研究同学科的小学教材;1-6教师也必须研究同学科的中学教材,特别是针对初中部分的知识体系,如此而形成一种知识体系的贯通,方便教师们在教学中进行统筹安排。
  二是推进课例研究。各教研组提供学月展示课。1-9年级所有老师都参与到听课评课当中。促进各学段和各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
  5结束语
  教师通适性的提高推动了学校的“一体化”教育,促进了学生的“一体化”成长,减少了小升初的不适应性。当然,教师通适性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只要学校全体教师齐心协力,充分开发内部潜能,学校的一体化优势就一定能发挥出来,教育教学质量必将有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薛敏,申敏.九年一贯制教师的适应性问题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1-4.
  [2] 李孝先,邹林太.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管理初探[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8):162
  [3]李启金,韦建琳.九年一贯制学校研究现状综述[J] .贺州学院学报,2008,(9):71-76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上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
期刊
为了准确识别油源断裂优势输导通道发育部位,在考虑断裂形成演化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断裂输导能力的不均衡性,认为成藏期前断裂古转换带发育部位、成藏期断裂活动强度高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98-01  当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探索中发现,教师如果能选用恰当的教学事例,对提升思想品德课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乃至提高教学效果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选用适合的教学事例,笔者今从如下作一些浅谈:  1选用人文性的教学事例,培养学生优良品格
期刊
自抗战以来,战区扩大,妇女儿童流离失所,为了儿童不失于教养,特成立中法儿童教养会,以协助政府收容难童,施以教养.本组史料即为中法儿童教养会筹备会、振济委员会及教育部之
期刊
魏家范老师,一个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在中学美术教育岗位上辛勤工作了一辈子,在三尺讲台上,在课后兴趣班中,殷殷不倦地教书育人,将美的种子播撒在一代代少年学生的心田,为高
中国记协日前发出通知说,经有关领导部门批准,中国记协将于今年国庆期间在北京举办中国新闻事业50年成就展览。 China Association for Reminding recently issued a circu
1949年,中央信托局与法国远东经济代表团签订中法易货合约,此组史料为输出入管理委员会与行政院、经济部、工商部之间的来往函.
<正>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逐渐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艺术界在面对日益市场化的社会环境时也经历了一个由阵痛到适应的过程。主要表现在艺术领域对于学术性的要求如何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