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要以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育原则。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难以满足未来人才的竞争需要,小学生需要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数学素质,建构出优秀的核心素养。由此,才能充分提高学生个人的综合能力。本文通过探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分析建构数学核心素养的途径,为小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有力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特质;建构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并非代指某种理论知识,而是学生学习成长需要具备的个人素质。数学学科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好数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生活中的学科应用能力。小学生由于年幼,学习方式与思维体系还未彻底定型,初次接触数学学科,正是坚持建构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入手,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计算能力、数形思想四个方向渗透教学,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
(一)思维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学会用理性思维来看待事物。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之一,与小学生的思想启迪息息相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最需要掌握的思维能力大致分为两种:逻辑思维、创新思维[1]。这代表着小学生针对问题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会用多角度解决疑问的应用能力。当遇到数学问题时,如果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核心素养,就能通过问题条件逐步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在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时,也能参考已知的方法,触类旁通的思索出答题方案。
(二)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随着生活的进步,小学生未来在走向社会时,必定会面对层出不穷的数学问题。数学应用能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项,需要小学生着重学习掌握。数学教师要将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意识的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生活应用能力,避免学生朝纸上谈兵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学会从客观角度理解事物的转变。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采用熟知的数学方法处理问题。
(三)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作为数学发展的基本要素,计算能力就如同地基一般,支撑着数学高楼的兴建。小学生如果想要深入钻研数学学科,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培养计算能力不仅能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其他数学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授课时引导小学生掌握简洁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为建立数感、形成良好的数形结合思想做好铺垫。
(四)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由计算能力作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看待数学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数与形是数学教学中两种较为重要的概念,大部分数学问题都以这两种概念作为基础,延伸而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为小学生普及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学科的内涵,对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几何直观方法,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一种体现。教师通过几何形态,可以更为直观的描述问题内容,分析其中的本质,帮助小学生综合性的提高数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途径
(一)问题引导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通过将问题分层,由浅至深的将数学知识重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数学问题也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2]。比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时,教师首先提出:“从形状上分析,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通过讨论发现,将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再移动补齐就会形成长方形。教师再提出思考:“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是否一样大小?”以裁剪补齐的分析过程作为参考依据,学生不难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也为以后的面积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通过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明显加强。
(二)情景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时,可以适当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构建生活情景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应用核心素养。比如小学生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在教室中引入商场购物的情景,将书桌、椅子、抹布、文具等物件标价,并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资金与标价的物件,让其自由的进行买卖交易,最后计算收入或支出的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小学生不仅能逐渐熟练掌握百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也能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三)错题复习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数学计算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是一个水滴石穿的任务。小学生如果要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保证足够的严谨,不在计算过程中犯错[3]。其次要掌握丰富的运算方法与技巧,可以应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对此,数学教师可以采用错题复习的教学方法。每当小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就让小学生将这道习题记录下来,定期复习重温,以减少重复犯错的几率,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画图解析
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帮助小学生找寻到解题的简易途径,这种思想是小学生需要在学习中重点掌握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画图解析的方式对小学生渗透这种思想的内涵。比如取来一根8米长绳,对半裁剪三次,那么最后裁剪得到的绳子长度为多少?通过画图解析,小学生会发现每一次对折后,所得绳子都是前一次的一半,通过推导不难得出最后答案为一米。因此,通过画图解析的方式,小学生能清晰解题的思路,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结语
虽然当前课程标准规定数学具有六大核心素养,但并非每一种都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成长需要,从夯实基础做起,帮助学生形成科學的思维体系,提高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熟练计算精度,培养出良好的数形思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数学教师要持之以恒,切忌急功近利,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动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辛建生.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14-115.
[2]吴清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39-140.
[3]庆婷.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的探究[J].才智,2018(27):77.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特质;建构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并非代指某种理论知识,而是学生学习成长需要具备的个人素质。数学学科关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好数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生活中的学科应用能力。小学生由于年幼,学习方式与思维体系还未彻底定型,初次接触数学学科,正是坚持建构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教师要从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入手,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计算能力、数形思想四个方向渗透教学,为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全面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
(一)思维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学会用理性思维来看待事物。思维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之一,与小学生的思想启迪息息相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最需要掌握的思维能力大致分为两种:逻辑思维、创新思维[1]。这代表着小学生针对问题的推理能力以及学会用多角度解决疑问的应用能力。当遇到数学问题时,如果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核心素养,就能通过问题条件逐步推导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在遇到同类型的问题时,也能参考已知的方法,触类旁通的思索出答题方案。
(二)应用能力
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随着生活的进步,小学生未来在走向社会时,必定会面对层出不穷的数学问题。数学应用能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项,需要小学生着重学习掌握。数学教师要将数学学科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意识的在教学中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生活应用能力,避免学生朝纸上谈兵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学会从客观角度理解事物的转变。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采用熟知的数学方法处理问题。
(三)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作为数学发展的基本要素,计算能力就如同地基一般,支撑着数学高楼的兴建。小学生如果想要深入钻研数学学科,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学习途径。培养计算能力不仅能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思维能力、应用能力等其他数学素养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授课时引导小学生掌握简洁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度,为建立数感、形成良好的数形结合思想做好铺垫。
(四)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是由计算能力作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数学核心素养,是看待数学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数与形是数学教学中两种较为重要的概念,大部分数学问题都以这两种概念作为基础,延伸而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为小学生普及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学科的内涵,对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几何直观方法,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一种体现。教师通过几何形态,可以更为直观的描述问题内容,分析其中的本质,帮助小学生综合性的提高数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建构途径
(一)问题引导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通过将问题分层,由浅至深的将数学知识重点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数学问题也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2]。比如在学习“图形的拼组”时,教师首先提出:“从形状上分析,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们通过讨论发现,将平行四边形进行裁剪,再移动补齐就会形成长方形。教师再提出思考:“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是否一样大小?”以裁剪补齐的分析过程作为参考依据,学生不难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也为以后的面积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通过问题引导的教学方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明显加强。
(二)情景教学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时,可以适当引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构建生活情景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应用核心素养。比如小学生在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在教室中引入商场购物的情景,将书桌、椅子、抹布、文具等物件标价,并给予小学生一定的资金与标价的物件,让其自由的进行买卖交易,最后计算收入或支出的结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小学生不仅能逐渐熟练掌握百位数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也能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
(三)错题复习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对于数学计算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是一个水滴石穿的任务。小学生如果要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保证足够的严谨,不在计算过程中犯错[3]。其次要掌握丰富的运算方法与技巧,可以应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对此,数学教师可以采用错题复习的教学方法。每当小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就让小学生将这道习题记录下来,定期复习重温,以减少重复犯错的几率,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画图解析
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帮助小学生找寻到解题的简易途径,这种思想是小学生需要在学习中重点掌握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可以通过画图解析的方式对小学生渗透这种思想的内涵。比如取来一根8米长绳,对半裁剪三次,那么最后裁剪得到的绳子长度为多少?通过画图解析,小学生会发现每一次对折后,所得绳子都是前一次的一半,通过推导不难得出最后答案为一米。因此,通过画图解析的方式,小学生能清晰解题的思路,体会到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
结语
虽然当前课程标准规定数学具有六大核心素养,但并非每一种都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成长需要,从夯实基础做起,帮助学生形成科學的思维体系,提高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熟练计算精度,培养出良好的数形思想。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数学教师要持之以恒,切忌急功近利,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动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辛建生.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14-115.
[2]吴清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139-140.
[3]庆婷.对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特质与建构的探究[J].才智,2018(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