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致力于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学科,在初中阶段,要构建成开放而有活力的格局,让学生不仅能从课内学到知识、掌握能力,还能在课外发展兴趣、提升技能。本文以建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活动为例作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126
课外活动之于我国的教育应用可谓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成书的《学记》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描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里的“正业”是正式的课业,相当于今天的课堂教学,而“居学”就是平居自学,指的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活动。可见,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人,就已经总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它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在语文学科中以“大语文观”的形式,在课改中重新绽放,必有其恒久不衰的道理:其一,生活中无处不语文的认知,打破了语文教学的时空局限,满足了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的好奇心;其二,课外活动的轻松愉快,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其三,课外活动对课内的延伸,起到巩固、促进作用。因此,以各种形式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对语文教学产生迁移效应。
一、建立兴趣小组,深化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都是选择能够直接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进行的,即使有时也会用间接方式展开,但不会绕太大的弯子。这样有时学生对某一学点意犹未尽,教师却不得不遗憾地打断了他们的探究,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以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即使教师想拓展,却因为教材的限制,不可能离题太远,因而学生扫兴而止。这些情形,都限制了学生在有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组建兴趣小组,让学生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既能有充裕的时间深化课堂所学,又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产生更好的思想、情感熏陶。
上《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虽然这只是一篇自读课文,通常教师只会用一节课时间来组织教学,但学生却不管这些,在知道了宇宙由恒星、行星、星云等组成的时候,有人就提出了:宇宙里还有没有别的东西?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活动的?等等。笔者知道一时半会难以给他们解释清楚,而且笔者讲述不如他们自己探究,于是建议课后在班上组建一个科学小组,得到了全班人的热烈响应,在班会课上,笔者利用一点时间,帮助小组做好了前期的铺垫工作,特别是引导他们选出了组织能力强的小组负责人,自此,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活动、观察活动、实践活动等,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笔者不认可天文小组的名字,是考虑到以后要为所有说明文教学服务,因而要将小组的活动范围与之划分。
继而,笔者还建议学生组建了表演小组、写作小组、书法小组等,均应他们的需求而立,每当课堂上再有不太适合展开的疑难问题,笔者都放到兴趣小组中,让他们课后钻研。
二、开展社会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社会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的一只触角,学生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里,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而语文课标中有实践性特点的归纳和生活化的要求,对此,教师多是以教学“语文实践活动”,或者以社会活动的方式布置作业来应对,而笔者认为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教师还可以开展同一主题连续剧式的活动,构成系列,也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随机开展基本定期的活动,让学生既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接轨,又能用生活来印证课堂所学,有时,笔者还会基于高效的考虑,将之前的几个有关联的活动作有机整合,用一个活动进行总复习。
如七年级上册有三次口语交际,三次要求各有侧重,只看标题就有一种合成的画面感,于是笔者在期末复习的时候,组织了一次较大的应用性实践活动,经学生提出,笔者根据平时的测考题,整理了几个比较常见的对话主题,如“劝告别人爱护环境”“维持交通秩序”“在读书活动日向校长、家长和同学提出建议”等,让学生走出校门,亲自实践。笔者建议他们先选定对话环境,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句子,再拿到现实中进行对话。结果出来之后,有的学生垂头丧气,说对随地扔垃圾的人说:“阿姨您好,请您不要把脏水倒到这里好吗,会污染水塘里的水的。”结果人家回答说:“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倒的。”他们便无言以对了。还有的喜气洋洋,因为他们对闯红灯的行人说:“姐姐,你这么漂亮,闯红灯都是丑人做的事,你是肯定不会做的。”结果人家高高兴兴站住了。经过回归课堂讨论,我们得出了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进行交流时,如何运用有吸引力的话打动人的说话技巧,也帮助无言以对的同学,想出了婉转對话的说辞。同学们在开心的笑声中,印象深刻地掌握了口语的初步交际方法。
在教学中,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法也是有限的,但学生的想法却常是活跃的,他们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有的远远超出教师的预设,对此,笔者一般是遵从近详远略的原则,即与教学目标有关的语文问题,视情况酌情解释,如果与教学目标相去较远,则作为各种课外探究的主题,而如果是其他学科的问题,就让学生请教科任教师。但自从重视了课外活动后,笔者会将其他学科的内容学习,也以这种形式的开展,最终归结到语文学习上来。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之外,成功激活学生的课外探究兴趣,对于语文教学是一件喜事,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更是一件大好事。
参考文献:
[1] 何建平.调配课外活动“套餐”,让学生尽享语文“美食”[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5(2).
[2] 黄金玉.拓展教学空间,让语文教学更生动高效——对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7).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第二中学 225500)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126
课外活动之于我国的教育应用可谓是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成书的《学记》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描述:“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里的“正业”是正式的课业,相当于今天的课堂教学,而“居学”就是平居自学,指的是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活动。可见,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人,就已经总结出了课内外结合的教育方式。它之所以能够绵延至今,在语文学科中以“大语文观”的形式,在课改中重新绽放,必有其恒久不衰的道理:其一,生活中无处不语文的认知,打破了语文教学的时空局限,满足了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的好奇心;其二,课外活动的轻松愉快,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其三,课外活动对课内的延伸,起到巩固、促进作用。因此,以各种形式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对语文教学产生迁移效应。
一、建立兴趣小组,深化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教师对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都是选择能够直接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进行的,即使有时也会用间接方式展开,但不会绕太大的弯子。这样有时学生对某一学点意犹未尽,教师却不得不遗憾地打断了他们的探究,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以完成教学任务;有时即使教师想拓展,却因为教材的限制,不可能离题太远,因而学生扫兴而止。这些情形,都限制了学生在有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组建兴趣小组,让学生自觉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既能有充裕的时间深化课堂所学,又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产生更好的思想、情感熏陶。
上《宇宙里有些什么》一课,虽然这只是一篇自读课文,通常教师只会用一节课时间来组织教学,但学生却不管这些,在知道了宇宙由恒星、行星、星云等组成的时候,有人就提出了:宇宙里还有没有别的东西?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活动的?等等。笔者知道一时半会难以给他们解释清楚,而且笔者讲述不如他们自己探究,于是建议课后在班上组建一个科学小组,得到了全班人的热烈响应,在班会课上,笔者利用一点时间,帮助小组做好了前期的铺垫工作,特别是引导他们选出了组织能力强的小组负责人,自此,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活动、观察活动、实践活动等,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笔者不认可天文小组的名字,是考虑到以后要为所有说明文教学服务,因而要将小组的活动范围与之划分。
继而,笔者还建议学生组建了表演小组、写作小组、书法小组等,均应他们的需求而立,每当课堂上再有不太适合展开的疑难问题,笔者都放到兴趣小组中,让他们课后钻研。
二、开展社会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社会活动是学生接触社会的一只触角,学生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里,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而语文课标中有实践性特点的归纳和生活化的要求,对此,教师多是以教学“语文实践活动”,或者以社会活动的方式布置作业来应对,而笔者认为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教师还可以开展同一主题连续剧式的活动,构成系列,也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随机开展基本定期的活动,让学生既有更多的机会与社会接轨,又能用生活来印证课堂所学,有时,笔者还会基于高效的考虑,将之前的几个有关联的活动作有机整合,用一个活动进行总复习。
如七年级上册有三次口语交际,三次要求各有侧重,只看标题就有一种合成的画面感,于是笔者在期末复习的时候,组织了一次较大的应用性实践活动,经学生提出,笔者根据平时的测考题,整理了几个比较常见的对话主题,如“劝告别人爱护环境”“维持交通秩序”“在读书活动日向校长、家长和同学提出建议”等,让学生走出校门,亲自实践。笔者建议他们先选定对话环境,然后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句子,再拿到现实中进行对话。结果出来之后,有的学生垂头丧气,说对随地扔垃圾的人说:“阿姨您好,请您不要把脏水倒到这里好吗,会污染水塘里的水的。”结果人家回答说:“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倒的。”他们便无言以对了。还有的喜气洋洋,因为他们对闯红灯的行人说:“姐姐,你这么漂亮,闯红灯都是丑人做的事,你是肯定不会做的。”结果人家高高兴兴站住了。经过回归课堂讨论,我们得出了在不同场合对不同对象进行交流时,如何运用有吸引力的话打动人的说话技巧,也帮助无言以对的同学,想出了婉转對话的说辞。同学们在开心的笑声中,印象深刻地掌握了口语的初步交际方法。
在教学中,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在课堂上,教师的教法也是有限的,但学生的想法却常是活跃的,他们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有的远远超出教师的预设,对此,笔者一般是遵从近详远略的原则,即与教学目标有关的语文问题,视情况酌情解释,如果与教学目标相去较远,则作为各种课外探究的主题,而如果是其他学科的问题,就让学生请教科任教师。但自从重视了课外活动后,笔者会将其他学科的内容学习,也以这种形式的开展,最终归结到语文学习上来。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之外,成功激活学生的课外探究兴趣,对于语文教学是一件喜事,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更是一件大好事。
参考文献:
[1] 何建平.调配课外活动“套餐”,让学生尽享语文“美食”[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5(2).
[2] 黄金玉.拓展教学空间,让语文教学更生动高效——对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几点思考[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4(7).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第二中学 22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