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交流叙述学主要研究以叙述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机制问题。在交流叙述中,任何叙述文本都会为理解提供一种方向,这是叙述文本的“自携元语言”,叙述逻辑作为经验的构成方式,蕴含了叙述文本语言、情节、时空、因果等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以各种方式提供给接受者;任何叙述都是一种选择行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倾向性,选择投射在叙述文本中的轨迹是叙述文本留给接受者的一种解读工具,是文本自携的元语言。叙述文本的多层次结构决定了叙述交流的多层次性,叙述文本各种叙述选择方式构成作者密码,提示给接受者并影响其对叙述文本的意义建构。换句话说,叙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交流叙述学”(项目编号:19FZWB049),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流叙述学主要研究以叙述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机制问题。在交流叙述中,任何叙述文本都会为理解提供一种方向,这是叙述文本的“自携元语言”,叙述逻辑作为经验的构成方式,蕴含了叙述文本语言、情节、时空、因果等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以各种方式提供给接受者;任何叙述都是一种选择行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倾向性,选择投射在叙述文本中的轨迹是叙述文本留给接受者的一种解读工具,是文本自携的元语言。叙述文本的多层次结构决定了叙述交流的多层次性,叙述文本各种叙述选择方式构成作者密码,提示给接受者并影响其对叙述文本的意义建构。换句话说,叙
其他文献
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和生态思潮相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价值取向,而且在生态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德法兼备”和“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在发展价值观上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观”。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与西方生态文明理论的差别根源于各自理论基础,即是坚持自然观与历史观辩证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还是坚持把自然观与历史观分开来的伦理话语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坚持自由主义理论;是坚持非西方中心主义价值立场,还是坚持西方中
上古“绝地天通”前后的“乐”虽因“事神”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但其归趣皆在于顺适神意以“致福”;至殷周之际,“乐”之为教因“德”意识的觉醒而为之一变,周人之“乐”较自觉地引入了“德”的内涵,从而把“致福”(以至于“祈天永命”)同“敬德”“明德”关联起来。如果说“德”的概念的引入使西周以来的“礼”“乐”与前此的“礼”“乐”从根本上区别开来,那么可以说,“仁”的概念的引入改变了周初就已提出的“德”的内涵,而最终使孔子倡说的“礼”“乐”不再是周公制作的“礼”“乐”——起自孔子的“乐”有了养“仁”于“德音”的价值取向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使命呼唤担当,新时代中国任务之新之难之险前所未有,更加需要党员干部担当作为。解决担当困境,要紧紧扣住担当的基本内涵,满足与塑造党员干部的需要体系,形成与巩固担当之于党员干部的价值效用关系,从而激发其内生动力。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选用与培养以助力党员干部的个人发展;要高效协同,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以实现党员干部的工作价值;要文化浸润,建设与巩固担当文化以和谐党群关系。
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意义,伦理价值是制度的灵魂,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伦理旨在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之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伦理的基本价值呈现出秩序、自由、集中、民主、效率、公正、理性、情感等多元维度。自由与秩序、民主与集中、公正与效率、理性与情感等价值存在着多元共生、某种价值主导的非均衡与均衡动态博弈的复杂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伦理在多元价值冲突、互补的共生过程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迸发出生命力。
酸梅汤是解暑消夏的良品,一般认为其发源于北京。尽管酸梅汤最早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至迟于清中后期,以乌梅为主要原料、口味酸甜的酸梅汤已经成为京津地区最为流行的季节性饮品,也因此诞生了其独特的消费文化。然而由于街头挑贩所售梅汤卫生条件恶劣,饮用不卫生梅汤致病乃至丧命的事件屡有发生。自清末民国初始,随着国民卫生意识的增强和卫生检疫水平的提高,政府逐渐加强对北京地区贩售的酸梅汤等饮料的管控。
家庭是个人社会关系的起点,也是考察社会变迁的重要单位。近代中国牛乳育婴的观念转变和实践效果引发了家庭结构及亲子关系的变动。一方面,代乳品在城市中的广泛使用成为传统宗族式大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型进程的催化剂,助推家庭的私领域化;另一方面,使用代乳品提高了城市中产家庭婴幼儿的存活率,同时对父职和母职提出了新要求:专业代乳品为母亲脱离哺乳的天然母职提供了便利条件,能够使职业女性快速结束哺乳期投入社会化生产,也能使新母亲从“养育”兼顾转向专注教育婴幼儿。而标准化代乳品也能使男性参与并决策婴幼儿的喂养事务,为塑造更为亲
发端于城市,并在一个个具体空间、地点中展开的社会参与式艺术,因为对“在地性”“现场性”的强调,从而使连绵不断的地点、空间不再是作品被动的容器或载体,而是在时间延异中呈现出的“场域”。当艺术与不确定的“场域”或“情境”相遇,注重肉身化的体验与感知,以持续性艺术项目或公共空间建构等方式,发现和感知被遮蔽的城市褶皱,“场域感知”才能作为一种方法,在“场域”和“情境”中阐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我的居间性关系,并促成新感性与新艺术语言的生成。这对于当代艺术在中国土壤中的落地生根尤为重要。对艺术个案进行讨论,进而在
近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务求与世界各国携手建立共享共赢共利的世界。命运共同体概念是新世界主义理论的核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中国对西方世界主义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回应。中国的新世界主义通过中华文明中的“和”文化及关系文化特质,为理论的现实性提供基础,同时传承及创新天下主义的去中心化思想,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论述中得以重构。提倡基于经济同盟为考量的世界民族协作方针,亦使新世界主义摆脱全球利益与国家利益间相互对立的局面,提高世界各国在全球治理过程中的参与性,为社会变革带来
荀子认为人对“礼”的认同是化解社会矛盾的途径,这种认同的核心就在于“义”的激发,而“义”是道德内化的心理基础。在“物不能赡,势不能容”的逻辑前提下,荀子提出以“明分使群”作为道德内化的基础,使人们学礼识分。在“人道有辨”的理性基础上,通过“知”“虑”“行”等途径,在“注错习俗”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最终达到“化性起伪”的内化目的。
“群体心理”是英国认知叙述学家艾伦·帕尔默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研究小说人物的传统方法多关注个人视角,而忽略群体视角,因此大力提倡“群体心理”。毕飞宇的小说《推拿》聚焦于盲人这一群体,以全知视角分别进入不同人物的内心,塑造了多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内心呈现,大多是以健全人为参照的盲人群体的心理习惯为背景,个人心理成为盲人群体心理的体现。写到盲人的心理侧面时,也会以其他的群体心理作为参照。《推拿》塑造的盲人群像并非千人一面,又由不同的境况和不同性格体现了盲人的不同类型,呈现了较为全面的盲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