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醉醺醺的篷车由不羁的灵魂作燃料,而狂舞、饮泣、女人是不可缺少的辅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作家萨尔·帕拉迪斯,渴望從游荡在州际公路上的前少年犯迪安身上汲取创作灵感和心灵解放。
放浪形骸、不能安静的迪安是上个世纪50年代战后典型的美国青年,托高度发达的州际公路系统之福,他开着破车将一切欲望和理想寄托于旅程的变化。沿纽约——肯塔基一新墨西哥一洛杉矶一旧金山,一路西行。那当然不是苦行僧的跋涉,尽管路途上常常捉襟见肘。需要停下来打零工,甚至客串一把小镇警察,和小镇姑娘闹出一段风流韵事,然后重返旅途,一切都像在旷野中行驶的车后顺风小便那样畅快。
“垮掉的一代”热衷于这样的旅途,就像魏晋名士热衷“行散”,魔幻般的吸引力让他们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当凯鲁亚克花费七年时间行走于美国广袤大地后,创作的欲望像嵇康、阮籍胸中的诗意一样无法止息,从1951年4月2日至22日,他仅用了三个星期在一卷30米长的打字纸上一气呵成,汗湿的衣服挂满了房间。整部小说仅一段,连标点都很罕见。
这本小说被压了六年终获出版,凯鲁亚克不再是被“主流”抛弃在旅途上的可怜实习作家。纽约时报的评论家写道:“正如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之于‘迷惘的一代’一样,《在路上》成为了‘垮掉的一代’的圣经。”
在此评论发表的前两周,凯鲁亚克的朋友金斯堡在旧金山“六画廊”朗读《嚎叫及其他》,大获成功。这两个事件,标志着“垮掉的一代”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粉墨登场了。
正如生活在当代的中国青年不能理解当年“红卫兵”的热情一样,美国的年轻人捧起《在路上》,找寻褴褛牛仔装下掩盖的真诚、迷醉双眼里饱含的求索,是很困难的事。
更何况作者主动声明,他散乱的笔触要拜“安全毒品”安非他命所赐。在50年代的美国,做一个前卫作家并不容易。由于作品里过多的毒品和性乱,凯鲁亚克被保守的《时代》周刊称为“厕所桂冠诗人”。有一次,他在格林尼治村一个酒吧的厕所,发现墙上写着:“凯鲁亚克回家去吧”。于是他真的回家了,远离“海员、姑娘、狗、诗人、金斯堡之流”,到禅宗中去寻找新的解脱。
凯鲁亚克和他书中的那位主人公一样,逐渐放弃矜持羞涩。作者的现实经历让我们想起书中的第一次旅行,主人公搭着便车,和“偶像”迪安彻夜长谈,记录下迪安荒谬而原始放荡生活的一点一滴,但对爱情还怀着一丝神圣的憧憬。可在第二部,他被迪安同化,不,是被自己本性所覆盖,心灵和肉体的劳顿不再满足于苹果馅饼和冰淇淋的抚慰,终于和饥渴的流浪者毫无二致。
如果这就是评论家查特斯所谓的“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了不起的盖茨比》一起,探索个人自由的主题和拷问美国梦的三大经典小说之一”,那么,请我们的作家不要放弃追踪那些浪子吧,那毕竟也是一种梦想。
(《在路上》[美]杰克·凯鲁亚克著,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放浪形骸、不能安静的迪安是上个世纪50年代战后典型的美国青年,托高度发达的州际公路系统之福,他开着破车将一切欲望和理想寄托于旅程的变化。沿纽约——肯塔基一新墨西哥一洛杉矶一旧金山,一路西行。那当然不是苦行僧的跋涉,尽管路途上常常捉襟见肘。需要停下来打零工,甚至客串一把小镇警察,和小镇姑娘闹出一段风流韵事,然后重返旅途,一切都像在旷野中行驶的车后顺风小便那样畅快。
“垮掉的一代”热衷于这样的旅途,就像魏晋名士热衷“行散”,魔幻般的吸引力让他们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当凯鲁亚克花费七年时间行走于美国广袤大地后,创作的欲望像嵇康、阮籍胸中的诗意一样无法止息,从1951年4月2日至22日,他仅用了三个星期在一卷30米长的打字纸上一气呵成,汗湿的衣服挂满了房间。整部小说仅一段,连标点都很罕见。
这本小说被压了六年终获出版,凯鲁亚克不再是被“主流”抛弃在旅途上的可怜实习作家。纽约时报的评论家写道:“正如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之于‘迷惘的一代’一样,《在路上》成为了‘垮掉的一代’的圣经。”
在此评论发表的前两周,凯鲁亚克的朋友金斯堡在旧金山“六画廊”朗读《嚎叫及其他》,大获成功。这两个事件,标志着“垮掉的一代”作为一个文学流派粉墨登场了。
正如生活在当代的中国青年不能理解当年“红卫兵”的热情一样,美国的年轻人捧起《在路上》,找寻褴褛牛仔装下掩盖的真诚、迷醉双眼里饱含的求索,是很困难的事。
更何况作者主动声明,他散乱的笔触要拜“安全毒品”安非他命所赐。在50年代的美国,做一个前卫作家并不容易。由于作品里过多的毒品和性乱,凯鲁亚克被保守的《时代》周刊称为“厕所桂冠诗人”。有一次,他在格林尼治村一个酒吧的厕所,发现墙上写着:“凯鲁亚克回家去吧”。于是他真的回家了,远离“海员、姑娘、狗、诗人、金斯堡之流”,到禅宗中去寻找新的解脱。
凯鲁亚克和他书中的那位主人公一样,逐渐放弃矜持羞涩。作者的现实经历让我们想起书中的第一次旅行,主人公搭着便车,和“偶像”迪安彻夜长谈,记录下迪安荒谬而原始放荡生活的一点一滴,但对爱情还怀着一丝神圣的憧憬。可在第二部,他被迪安同化,不,是被自己本性所覆盖,心灵和肉体的劳顿不再满足于苹果馅饼和冰淇淋的抚慰,终于和饥渴的流浪者毫无二致。
如果这就是评论家查特斯所谓的“和《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了不起的盖茨比》一起,探索个人自由的主题和拷问美国梦的三大经典小说之一”,那么,请我们的作家不要放弃追踪那些浪子吧,那毕竟也是一种梦想。
(《在路上》[美]杰克·凯鲁亚克著,王永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