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批改是个老课题,有许多有益的理论探讨经验总结是值得借鉴的。从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对“批改”这一环节上的问题有必要再作些探讨和研究。文成于思,文成于改。修改应是学生自己的事。可以说,凡是不会修改的人,他自己也就不会写作文。学会修改作文很重要,学生要在长期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能力。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水平的逐渐提高,同教师准确、全面、公正的评语密切相关。本文对如何写好作文评语提出一些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认真赏识的批改态度
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作文,一两节课,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是努力写出的,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是期待着老师的肯定或指正,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对于教师来说,批改时则应以正面评价为主,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批语,看到成绩与进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如果否定过多,不仅无此必要,也易使学生丧失自信,抑制创造力的发挥,甚至对教师的批改产生误解乃至反感。
作文的主体是人,作文不可无我,作文评改中也要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作文评改中的被动局面。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用心灵体味人生,用人格抒写人生,因此,教师在作文评改中就要确立学生主体的意识,摆正自身位置,教师不是学生作文的局外人、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而是学生作文的参与者、与学生一样的生活体验者和学生思想的交流者。
二、批语要有鼓励性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私塾老先生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三篇不同寻常的作文卷,他分别给他们加上评语。第一篇写了标题后,只写了一个“夫”字就没了,他评曰:“大有作文之势!”第二篇仅有标题,连“夫”字也没有,他评曰:“引而不发,妙也!”第三篇干脆白卷,连标题都没有写,他还是给他加上一个评语:“清白可喜。”这当然是个笑语,带着某些讽刺意味,但笑过之后,逆向思考一下,我认为它还颇有一些启示意义,那就是写作文批语时注重掌握鼓励的学问。教师的眼睛不能专找学生的不足,还应发现优点给予鼓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作文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但可能是教师鼓励出来的。人常说,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写作文评语也是如此。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教师批改作文不是法官判案,不必那么拘泥,可坚持鼓励优点但不纵容缺点的做法。
三、批语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用语力求生动活泼,这是言教;教师评语也努力于此,这是身教。我们采用幽默生动并富有启发性的批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个学生写文章不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常常是“一逗到底”。对此现象,我在其作文后写道:“看来你很偏爱逗号,不喜欢其他标点符号,所以,你的作文中遍布小蝌蚪。”这位同学读了这句批语后,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羞涩的微笑,此后的作文中逐渐改正了这爱用逗号的毛病。
四、作文批改常用的方式
中学作文批改的方式有多种,通常是以教师集中批改为主要方式,再辅之以集体批改、学生自改和互改、当面批改等其它方式。
1、教师集中批改或详批细改,或多批少改,或全面改,重点批,视各次作文教学要求、命题特点的实际情况而定,结合批改,做好成绩评定工作。
2、学生集体批改选择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给学生,组织学生集体评析或修改,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然后教师归纳学生意见,作必要的总结。
3、学生自改和互改教师提出批改的重点和具体要求,交给批改的符号和方法,组织学生自己修改、同座互改或在小组范围内交换批改。自改、互改后,教师应复评复改,并对学生的批改进行评论,以提高他们的批改水平。
4、当面批改可以是单个学生面批,也可以选同类作文的学生集体面批。师生共同研究、讨论、修改,使学生直接受到启发,知所遵循。
正如文无定法一样,作文的批改也应不拘泥于某一种方式方法。但有一点是应当明确的,既要把教师从“精批细改”中解脱出来,减少那些满篇见红的无效劳动,又要使教师履行职责,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把精力花在对每次作文训练目的要求落实得如何的检查上,使作文批改“有的放矢”,真正收到实效。批改不等于修改。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批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明确教师之用意,且能用之于此后之实践”。教师批改作文的意义,在于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析,并为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供帮助,以逐步提高他们评析作文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作文批改不仅关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关乎学生思想修养、艺术审美和健康人格。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中,这是一项繁重而有不起眼的工作,广大语文教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因此,我们有必要如研究教学方法那样对作文批语给予关注和重视,把它纳入作文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整体中去,加强研究和创新,使我们的作文批改评语成为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提高技能的纽带,使作文批改评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作文,提高思想的良师益友,从而促进我们作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认真赏识的批改态度
教师首先应当摆正心态,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作文,一两节课,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们看来,是努力写出的,已达到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批改,是期待着老师的肯定或指正,以便从中汲取力量与启示。对于教师来说,批改时则应以正面评价为主,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批语,看到成绩与进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如果否定过多,不仅无此必要,也易使学生丧失自信,抑制创造力的发挥,甚至对教师的批改产生误解乃至反感。
作文的主体是人,作文不可无我,作文评改中也要大力提倡爱护“我”,尊重“我”,张扬“我”,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作文评改中的被动局面。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用心灵体味人生,用人格抒写人生,因此,教师在作文评改中就要确立学生主体的意识,摆正自身位置,教师不是学生作文的局外人、居高临下的评判者,而是学生作文的参与者、与学生一样的生活体验者和学生思想的交流者。
二、批语要有鼓励性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私塾老先生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发现有三篇不同寻常的作文卷,他分别给他们加上评语。第一篇写了标题后,只写了一个“夫”字就没了,他评曰:“大有作文之势!”第二篇仅有标题,连“夫”字也没有,他评曰:“引而不发,妙也!”第三篇干脆白卷,连标题都没有写,他还是给他加上一个评语:“清白可喜。”这当然是个笑语,带着某些讽刺意味,但笑过之后,逆向思考一下,我认为它还颇有一些启示意义,那就是写作文批语时注重掌握鼓励的学问。教师的眼睛不能专找学生的不足,还应发现优点给予鼓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作文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但可能是教师鼓励出来的。人常说,教育的艺术,说到底是一种鼓励的艺术,写作文评语也是如此。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在评语中贯彻鼓励性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教师批改作文不是法官判案,不必那么拘泥,可坚持鼓励优点但不纵容缺点的做法。
三、批语要注意语言的运用
教师要求学生写作文用语力求生动活泼,这是言教;教师评语也努力于此,这是身教。我们采用幽默生动并富有启发性的批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个学生写文章不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常常是“一逗到底”。对此现象,我在其作文后写道:“看来你很偏爱逗号,不喜欢其他标点符号,所以,你的作文中遍布小蝌蚪。”这位同学读了这句批语后,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羞涩的微笑,此后的作文中逐渐改正了这爱用逗号的毛病。
四、作文批改常用的方式
中学作文批改的方式有多种,通常是以教师集中批改为主要方式,再辅之以集体批改、学生自改和互改、当面批改等其它方式。
1、教师集中批改或详批细改,或多批少改,或全面改,重点批,视各次作文教学要求、命题特点的实际情况而定,结合批改,做好成绩评定工作。
2、学生集体批改选择一篇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给学生,组织学生集体评析或修改,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然后教师归纳学生意见,作必要的总结。
3、学生自改和互改教师提出批改的重点和具体要求,交给批改的符号和方法,组织学生自己修改、同座互改或在小组范围内交换批改。自改、互改后,教师应复评复改,并对学生的批改进行评论,以提高他们的批改水平。
4、当面批改可以是单个学生面批,也可以选同类作文的学生集体面批。师生共同研究、讨论、修改,使学生直接受到启发,知所遵循。
正如文无定法一样,作文的批改也应不拘泥于某一种方式方法。但有一点是应当明确的,既要把教师从“精批细改”中解脱出来,减少那些满篇见红的无效劳动,又要使教师履行职责,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把精力花在对每次作文训练目的要求落实得如何的检查上,使作文批改“有的放矢”,真正收到实效。批改不等于修改。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批改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真正明确教师之用意,且能用之于此后之实践”。教师批改作文的意义,在于对学生作文进行评析,并为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供帮助,以逐步提高他们评析作文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总而言之,作文批改不仅关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关乎学生思想修养、艺术审美和健康人格。在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中,这是一项繁重而有不起眼的工作,广大语文教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劳动。因此,我们有必要如研究教学方法那样对作文批语给予关注和重视,把它纳入作文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整体中去,加强研究和创新,使我们的作文批改评语成为与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提高技能的纽带,使作文批改评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作文,提高思想的良师益友,从而促进我们作文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