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神话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于哈萨克族与汉族创世神话的比较分析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萨克族与汉族的创世神话有较多相似之处,都蕴含着相同或相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者主要类型相通,都有世界起源、日月起源、人类起源和早期民族起源这四种创世神话类型;民族精神相同,都有热爱劳动、敢于创新、乐于奉献、勇于抗争的精神;思维方式相似,都认为本民族祖先有超能力、原始宇宙都是“混沌”的状态。两个民族的创世神话具有中华民族神话的一体性特点,与两个民族有着悠久的交流交融历史,且创世神话都受到佛教神话的影响以及都是对华夏古代世界与人类初期的朦胧探索等文化背景有关。
其他文献
中华传统“以民为本”思想肇源于阶级分化之前的初民社会,以群体成员的生存和繁衍为一切活动目的的习惯法。社会发展进入“国家”阶段以后,这种攀附了“天意”习惯法的影响没有立即消除,必须保障民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成为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随着阶级利益冲突的发展,统治集团不断削弱“以民为本”的社会影响力,促使其向着治理之“术”的方向转化,并扶持起商韩法家学说,从理论上否定其“从民之所欲”的传统。但“以民为本”思想在汉兴以后复苏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积极影响。
晚清小说中的“城市”叙事是一种民族国家话语归极的存在,并且在对民族国家想象与建构过程中处处体现出浓厚的叙事意蕴:双线迭合式的平行叙事、代言与象征式的叙事者、断裂与延宕的叙事时空、怪诞与隐喻的叙事手法。晚清小说为我们呈现出一套有关“城市”叙事异彩纷呈的话语特性与建构模式。民族国家话语中的晚清小说“城市”叙事游走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之间,从“城市”叙事的维度摆出历史事实,在一种感性的城市体验中借此进入民族国家话语体系,或许是较为恰切的晚清小说研究路径之一。
如何做好学校的思政课建设,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深刻阐明了思政课建设的科学方法论,即抓住关键的社会主体思维方法;坚持正确导向的价值思维方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辩证思维方法;坚持整体育人的系统思维方法。这四种思维方法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和时代性,对于助推新时代思政课的建设与发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正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教-学”障碍,贯彻以理服人、以理育人和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坚持“讲理”和“共情”辩证统一的教学思路,通过提升教师讲理能力和共情能力、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共情能力、设计紧密联系现实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形式的层次设计、确保“教-学”交互等技术路径,搭建情感与理性互通桥梁,实现“教-学”通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汉书》既在《楚元王传》详载刘向生平事迹,在《艺文志》《五行志》录叙刘向著述,还在《汉书》“赞曰”中大量征引刘向言论评史论人,从而全面地总结了刘向对汉代文化、文学及学术的历史贡献:刘向是孔子之后与孟子、荀子、董仲舒、司马迁等圣贤齐名的文化巨人,是“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命世贤材,是兼具“直、谅、多闻”品性才华的“古之益友”,是刘汉王朝的“忠直”之臣;其发于至诚、言辞痛切的政治奏议有补于世;其所撰《洪范五行传论》推言阴阳灾异的影响可与董仲舒并论;刘向还主持校雠群书、编写《别录》,最终由其子刘歆完成的图书分类
北魏六镇从设置之始,逐渐形成多民族共处的社会结构、胡汉文化交融的社会面貌和碰撞与交融认同并存的社会关系。六镇起义正是这种社会状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胡汉各族联合起来的人民大起义,集中反映了六镇的阶层对抗和民族交融。碰撞、交融与认同是六镇社会的基本特点,体现了六镇社会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它不仅贯穿了六镇社会的始终,而且延续到六镇人员离开故土之后,在北朝后期发出历史的回响,为此后北方民族融合的继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其中六镇社会中层的特点和作用尤为值得关注。六镇社会是中国古代边疆民族社会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
期刊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数学学科,需要构建中国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理论。然而,中国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论始终是空白。为此,孔凡哲教授、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史宁中教授合作推出新著《中国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概论》。该书特点如下:一是构建了中国学生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理论。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是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关键时期,以服饰为代表的族际间物质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文化认同扩大的重要媒介和居间环节。魏晋南北朝服饰融合为中华文化带来新的文化意义,各族群通过服饰文化意义模式选择与文化意义转换实现了族际间服饰文化意义的对接,推动了多元与共享的中华服饰文化体系的形成,中华文化认同秩序得以重构。
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基于2004-2018年民族地区4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相关影响。结果发现,在经济发展初期,城市集聚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起正向推动作用;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集聚对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生逆转。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中,民族地区需要转换思维模式、强化人口和经济支撑、增强边疆地区发展能力、推动区域合作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