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不离气血。《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说:“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 气血与健康长寿
中医重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气停滞不行则气滞,津液停滞不行则痰湿,血停滞不行则成血瘀。
如今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心、脑、肾、血管病,常常和高凝血症、高血糖、高血脂症有很大关系。现代生物流变学告诉我们,人体血液的流动,血管和心脏的弹性,都与血液的流变性密切相关。高血脂症病人的血液状如乳脂,血流缓慢;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肺气肿、肺心病等,其血黏稠度都比较高,循环阻力大,血流速度缓慢,导致微循环流量下降,所以这些病临床上多表现有淤血证候。
◎ 气血与脏腑关系
中医学认为,气和血一阴一阳,互相依存,互相滋生。李中梓说:“人身之水火即阴阳也,即气血也,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尚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血淤气亦滞”。强调了气血生理上互相依赖的关系。唐容川在论述气血的互相依附关系时说:“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
气血与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1)“心主血脉”。血液能运行于脉道之中,循环周身,须依赖心气的推动。(2)“肝藏血”。人活动时血运于经脉以营养滋润周身,人静时则血归于肝脏储藏待用。(3)“脾生血”。脾胃摄取水谷之精微为血的源泉,又统摄血液运行脉中防止妄行。(4)“肺布血”。一是肺主气,助心行血,为血行之动力。二是肺朝百脉,施气布津于脉。三是吐故纳新,保持血液清新,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天气通于肺”。(5)“肾藏精,精化血”。肾中命门为元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煦、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肾是形成血液的重要脏器之一,故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之说。而血之精华又可化为肾精,故常精血并提。由此可见,气血之病可及五脏,五脏之病又可及气血。
◎ 气血不和的征象
血气不和的征象有三:
● 瘀斑:正常人气血旺盛而条达,血液畅流脉中营养周身,脏腑功能协调,皮肤光泽红润。若气血失调,血液淤阻不畅,可见舌质暗紫或瘀斑,甚至唇甲皮肤也出现青紫或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
● 疼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各种疼痛均与气血瘀滞不通有关。由于内外各种因素引起气血失调,血脉流通不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平滑肌痉挛,凡是血液循环障碍之处,就会有疼痛不适的感觉。如心绞痛、内脏绞痛等。
● 肿块:由于外界因素或由内因而发生气血积聚,形成肿物,或因气血失调引起脏腑肿大、增生等,按之有形,中医所谓症瘕积聚之类,也属于血瘀的体征。
◎ 气血与起居保健
养生保健贵在气血和畅:
● 遇事不怒:中医学明确指出:“怒伤肝”,“多怒则百脉不定”。“气逆不顺,足以伤身”。《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其意是说,大怒可造成脑卒中而死亡。现代医学认为,愤怒时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血糖分解加速,肾上腺素反射性地加速分泌,引起心动过速、气促和焦虑不安。易怒可致高血压、溃疡病、风疹、心悸、失眠、脑血管意外、心源性猝死和各种精神病。我国有关专家调查了近百位长寿老人,发现其中大部分老人性格开朗,乐观,心情舒畅,遇事冷静,不发怒,豁达心宽,乐于助人,热爱生活。
● 节饮食:《养生论》说:“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历代医家均认为饮食宜少不宜多,食少则脾胃易化,中气转运,气血周流;食过多则脾胃损伤,气血阻滞,对人体有害无益。所以“节食”对于保护肠胃很重要。《素问·生气通天论》还告诉我们:“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意思是说,五脏阴精产生自饮食五味,但藏精的五脏却又可因饮食五味的太过而受损害。比如,酸味入肝,过食酸味的东西,则肝气过盛,造成肝气实。咸味入肾,肾主骨,咸能软坚,又能胜血,所以过食咸味东西,则全身骨气就要受损,肾火胜则凌心火,因而心气抑郁不畅。甘味入脾,甘性滞腻,过食甘味,则脾气有余,心气不畅,喘促而满闷。苦味入心,过食苦味,苦能化燥,致脾土不濡润,不能为胃转输津液,则胃之燥气变盛,因而消化不良,胃部壅滞。辛味入肺,过食辛味肺气盛,肺金胜则克肝木;辛主发散,过食则精神耗伤。
● 谨防堕坠损伤:《灵枢·贼风》说:“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血气凝结……”,《灵枢·邪气脏腑病》说:“有所堕坠,恶血流内。”老人腿脚不够灵活,稍有不慎,容易发生闪挫扑跌,再加上骨质松脆,堕坠撞伤后易致脉络破损,出血致瘀,故老年人活动时更应小心谨慎,防止堕落撞伤。
● 莫大量饮酒:《本草纲目》谓:“少量饮酒则和血行气,……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现代医学研究,经常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脂肪增多,尤其对心脏不利。
● 避寒暑:《灵枢·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寒邪内犯,损伤阳气,血失气温,凝而留止,经络不通,血流无路,横溢脉外而出血。上了年纪的人,代谢低,循环差,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很敏感,应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服,以利气血正常流通。
◎ 重视运动锻炼
汉代名医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现代医学研究,经常运动和劳动者长寿者亦多。“动则不衰,用则不退”。爱运动,爱劳动的人运动形体,流畅气血,还能使肌肉的弹性和张力增强,并能阻抑体内的胆固醇的合成,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国家体育总局普及的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都是很好的健身法。这些锻炼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物质代谢,降低血脂和补气化瘀的良好作用。老年人多有气虚,气虚可致血瘀,血瘀使脏腑功能减退,导致疾病发生。专家说:“血瘀是百病之始。”坚持经常性锻炼,能改变身体血瘀状况,增强体质。
责编:张宝盈zbangby98@sina.com
◎ 气血与健康长寿
中医重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气停滞不行则气滞,津液停滞不行则痰湿,血停滞不行则成血瘀。
如今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心、脑、肾、血管病,常常和高凝血症、高血糖、高血脂症有很大关系。现代生物流变学告诉我们,人体血液的流动,血管和心脏的弹性,都与血液的流变性密切相关。高血脂症病人的血液状如乳脂,血流缓慢;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肺气肿、肺心病等,其血黏稠度都比较高,循环阻力大,血流速度缓慢,导致微循环流量下降,所以这些病临床上多表现有淤血证候。
◎ 气血与脏腑关系
中医学认为,气和血一阴一阳,互相依存,互相滋生。李中梓说:“人身之水火即阴阳也,即气血也,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尚有“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血淤气亦滞”。强调了气血生理上互相依赖的关系。唐容川在论述气血的互相依附关系时说:“运血者即是气,守气者即是血。”
气血与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1)“心主血脉”。血液能运行于脉道之中,循环周身,须依赖心气的推动。(2)“肝藏血”。人活动时血运于经脉以营养滋润周身,人静时则血归于肝脏储藏待用。(3)“脾生血”。脾胃摄取水谷之精微为血的源泉,又统摄血液运行脉中防止妄行。(4)“肺布血”。一是肺主气,助心行血,为血行之动力。二是肺朝百脉,施气布津于脉。三是吐故纳新,保持血液清新,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天气通于肺”。(5)“肾藏精,精化血”。肾中命门为元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煦、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肾是形成血液的重要脏器之一,故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之说。而血之精华又可化为肾精,故常精血并提。由此可见,气血之病可及五脏,五脏之病又可及气血。
◎ 气血不和的征象
血气不和的征象有三:
● 瘀斑:正常人气血旺盛而条达,血液畅流脉中营养周身,脏腑功能协调,皮肤光泽红润。若气血失调,血液淤阻不畅,可见舌质暗紫或瘀斑,甚至唇甲皮肤也出现青紫或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
● 疼痛:中医认为“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各种疼痛均与气血瘀滞不通有关。由于内外各种因素引起气血失调,血脉流通不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平滑肌痉挛,凡是血液循环障碍之处,就会有疼痛不适的感觉。如心绞痛、内脏绞痛等。
● 肿块:由于外界因素或由内因而发生气血积聚,形成肿物,或因气血失调引起脏腑肿大、增生等,按之有形,中医所谓症瘕积聚之类,也属于血瘀的体征。
◎ 气血与起居保健
养生保健贵在气血和畅:
● 遇事不怒:中医学明确指出:“怒伤肝”,“多怒则百脉不定”。“气逆不顺,足以伤身”。《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其意是说,大怒可造成脑卒中而死亡。现代医学认为,愤怒时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血糖分解加速,肾上腺素反射性地加速分泌,引起心动过速、气促和焦虑不安。易怒可致高血压、溃疡病、风疹、心悸、失眠、脑血管意外、心源性猝死和各种精神病。我国有关专家调查了近百位长寿老人,发现其中大部分老人性格开朗,乐观,心情舒畅,遇事冷静,不发怒,豁达心宽,乐于助人,热爱生活。
● 节饮食:《养生论》说:“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历代医家均认为饮食宜少不宜多,食少则脾胃易化,中气转运,气血周流;食过多则脾胃损伤,气血阻滞,对人体有害无益。所以“节食”对于保护肠胃很重要。《素问·生气通天论》还告诉我们:“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意思是说,五脏阴精产生自饮食五味,但藏精的五脏却又可因饮食五味的太过而受损害。比如,酸味入肝,过食酸味的东西,则肝气过盛,造成肝气实。咸味入肾,肾主骨,咸能软坚,又能胜血,所以过食咸味东西,则全身骨气就要受损,肾火胜则凌心火,因而心气抑郁不畅。甘味入脾,甘性滞腻,过食甘味,则脾气有余,心气不畅,喘促而满闷。苦味入心,过食苦味,苦能化燥,致脾土不濡润,不能为胃转输津液,则胃之燥气变盛,因而消化不良,胃部壅滞。辛味入肺,过食辛味肺气盛,肺金胜则克肝木;辛主发散,过食则精神耗伤。
● 谨防堕坠损伤:《灵枢·贼风》说:“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血气凝结……”,《灵枢·邪气脏腑病》说:“有所堕坠,恶血流内。”老人腿脚不够灵活,稍有不慎,容易发生闪挫扑跌,再加上骨质松脆,堕坠撞伤后易致脉络破损,出血致瘀,故老年人活动时更应小心谨慎,防止堕落撞伤。
● 莫大量饮酒:《本草纲目》谓:“少量饮酒则和血行气,……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现代医学研究,经常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脂肪增多,尤其对心脏不利。
● 避寒暑:《灵枢·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寒邪内犯,损伤阳气,血失气温,凝而留止,经络不通,血流无路,横溢脉外而出血。上了年纪的人,代谢低,循环差,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很敏感,应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服,以利气血正常流通。
◎ 重视运动锻炼
汉代名医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现代医学研究,经常运动和劳动者长寿者亦多。“动则不衰,用则不退”。爱运动,爱劳动的人运动形体,流畅气血,还能使肌肉的弹性和张力增强,并能阻抑体内的胆固醇的合成,可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国家体育总局普及的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六字诀都是很好的健身法。这些锻炼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机体物质代谢,降低血脂和补气化瘀的良好作用。老年人多有气虚,气虚可致血瘀,血瘀使脏腑功能减退,导致疾病发生。专家说:“血瘀是百病之始。”坚持经常性锻炼,能改变身体血瘀状况,增强体质。
责编:张宝盈zbangby9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