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天的课堂里,学生不愿意积极回答问题是个普遍的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应引起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积极思考。只有了解学生不爱发言的真实原因,对症下药,然后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引导,才能有的放矢。
  关键词:学生 教师 课堂 提问 回答 引导 积极性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提问,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学生的响应情况也可作为教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调整教学进度、增强教与学互动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这种默契的配合关系往往很难实现。针对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出一些相应对策,以期能促成我们深入的思考。
  一.对学生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在学识见闻、接受能力以及心理特点等方面都独具风格。如果教师未能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只管照本宣科,就会造成学生在知识概念上的模糊,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作为课堂航向的引导者,教师应熟悉学生,才能有针对性、有效的提问。这也就是所谓的要“备学生”。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热情呢?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学生学习基础。学生已有的学识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师所备课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采取何种方法实施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深入班级,采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方法。
  3.观察学生个性品质。对每位学生的特长爱好、性格特征、智力差异、家教环境等状况有个详细了解,以便涉及到相关教学内容分类指导。同时也为其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4. 掌握学生动态变化。教师要关注学生兴趣的变化,旁征博引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对其所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或产生的新疑问要给予及时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纵观全局、全面了解学生,运用一些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法、学法才能产生学生乐在其中、教师轻松顺畅的教学过程。
  二.教师要善于提问、精于引导。一般来说,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 表述问题清晰明了,必要时解释关键概念,启发和引导学生。
  2. 根据所设问题的难度,结合学生已有的学识水平和实际情况,因人而宜的提问。
  3. 恰逢其时的提问更有价值,巧设疑才能发人深省,并达到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
  4. 提问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不要搞突然袭击。
  5. 变换提问方式。如让学生通过判断或者选择的方式变相回答;或适当降低难度,拆分成几个小问题,有层次的引导学生作答。
  三.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
  1.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一个班级中,有些同学很喜欢回答问题,有的却不愿意发言,即使老师提问,他也不见得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现象是由多种主观、客观因素决定的。
  从主观原因讲,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敢说;有的害怕说错被取笑;有的不想被指责爱出风头;有的不感兴趣;还有的同学怕老师等等;从客观原因上讲,学生们都很在意同伴的感受,知道也不愿意讲,具有很明显的从众心理。
  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克服心理上的困难,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 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过程中,难免遇到枯燥繁琐的内容,学生很难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抓住时机,合理设置问题。同时,可采取“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结合新颖奇特的话题,更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心理,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重中之重。
  傳统教学中一味灌输和被动学习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师生关系紧张,双方情绪都受到严重影响,并恶性循环下去,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一个快乐的课堂中学习和发言,努力尝试并享受其主人翁角色,才能提高课堂的发言率。
  四.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它更强调教师如何教,而不管学生怎样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教师要转变在课堂上的身份,即由原来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真正还给学生。
  我们经常看到,老师们在课堂上 “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由于课堂内容量大,教师只注重“教”,却忽视学生的“学”。如学生的回答不准确时,教师往往直述正确答案,这些做法都会逐渐让学生失去了发言的兴趣。
  事实上,教师应做到“先扶后放”。交给学生发言的方法,捋清思路、组织好语言,准确表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本质即在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五.积极的评价思想。
  课程教学评价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应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多元评价,强调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课堂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摒弃求全责备的做法,注重过程,发展思维。
  积极地评价思想即是老师要给与学生及时、肯定、鼓励、赏识性的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人都渴望尊重,在得不到认可时,也不应让学生尴尬。每一个答案都存在着闪光点,教师应斟酌之后再点评。在某种程度上,老师的夸赞和鼓励可帮助学生抵消来自内心的压力。
  六.提高个人的魅力,以德服人。
  教师人格魅力展现也是感召学生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思维方式上影响学生,也应以整个人格的力量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抛开专业技能来说,教师能深得学生喜爱的主要原因也在于此。可见,教师必须要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一位和蔼可亲、正直公平、宽容大方、德才兼备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的赞赏和尊重,他的问题自然会引人深思,这是每一位教师感同身受的经验。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是一个主动参与、思考、探究发现的过程。要使学生做到带着思考的大脑进入课堂,首先要做出改变的就是教师本身。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解决问题的关键追根溯源,还是要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结合他们心理实际,激发其参与课堂的热情。只有学生信赖的老师,平等、快乐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富有生命力。
其他文献
在课堂教学中用小组合作形式是我校及全市的教学改革理念。它主要的变革是把以前旧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即学生在教师任务的引领下,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行独立思考,组内互助和组间交流的教学环节,把以前教师讲课的时间充分还给学生。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实施两年多了,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已经转变了思想,逐渐接受了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能够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记忆效率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模式。以下,以地理教学为例,谈谈多媒体在优化地理
摘要:写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提起写作,他们总是愁眉苦脸,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呢?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关键词:作文 教学 能力  一、丰富生活,积累感受  1、扩充生活源泉,积累生活素材。  作文教学强调“言之有序”,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和词语上下工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所以往往产生
以甲胺水溶液为改性剂,高硅Y型沸石可在常温下吸附甲胺(MA)制备有机-无机杂化酸碱双功能高硅Y型沸石材料.X射线粉末衍射(XRD),固体29Si魔角核磁共振(13C及29SiMAS NMR)表征表
摘要: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确实,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首要条件。达尔文在其自传中回顾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深喜爱了解任何 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发展智力,是学生进行学习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这作为一种认识,似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