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2000年~2009年两轮抗病株系选育,选育出抗病丰产的“20090112”为当地主栽品种,"2007344"和“20091367”为当地搭配品种,为玉门市孜然根腐病防治寻找了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孜然 抗病株系 选育 玉门
孜然(Cucuminum cyminum l.)属伞型花科孜然芹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优良调味品和香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市1988年从新疆引进种植,1990年开始出现孜然根腐病,是由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引起,其症状表现为黄化型和青枯萎蔫型,根部及根茎部变为黑褐色、腐烂。植株感病后7d~10d内即可造成全株干枯死亡,死苗率一般可达30~50%,严重田块达70~80%,部分田块甚至绝收。从1991年开始,玉门市农技中心一直致力于孜然根病的防治试验,从整地、施肥、灌水、密度、茬口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田间调查,同时从播期、栽培措施、耕作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防菌应用和化学药剂筛选等方面开展了40项、50个点(次)的试验研究与示范,其防效仅为3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2000年起,玉门市农技中心开展了抗病株系选育工作。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2000年,在玉门市3个乡镇重病田块病死株周围采集孜然抗病株320株,2001年开始第一轮抗病株系选育工作,至2007年结束。同时,2003年又在玉门市6个乡镇采集重病田块病死株周围抗病株1934株,2004年开始实施第二轮的抗病株系选择观察研究,至2009年结束。
2.选育方法
对采集和选留的孜然种子,按单株种植成株行系统小区,通过观察株行系统小区孜然植株的抗病性与丰产性,第一轮按3/4、第二轮按4/5的比例进行逐年淘汰,并对选择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孜然种子进行对比试验,确定适合于本地种植的孜然种子。
二、选育过程
1.建立选育圃,创造有利发病的条件
一是选择孜然连作3a以上的地块为孜然抗病株系选育圃;二是播种前土壤施入0.75kg/m2菌种,增加单位面积菌原量;三是推迟播种20~30d,使孜然发病期正好赶上高温易感病期;四是播种时下种量较大田增加1倍,且孜然出苗后不作任何间苗、疏苗工作;五是孜然出苗后,用耙子耧3次以上,使根部形成伤口;六是孜然全生育期浇水(不含安种水)5~6次,较一般大田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增加1倍以上,且不实施排水措施;七是从播种至收获,不采用任何药剂、任何措施防治病害。
2.种植与观察
按0.20m行距划线点播,667m2播量为3kg,盖沙后浇安种水,每株种子种1行,为1个株行系统小区,出苗后按株行调查基本苗,病害发生稳定期调查病株率和死苗率,收获前调查成株数。
3.选留种子
成熟后,按单株单行收获、脱粒、装袋、编号,第一轮号码为阿拉伯数字7位数,前4位代表年度,后3位代表序号。第二轮号码为阿拉伯数字8位數,前4位代表年度,后4位代表序号。按病株率权重占45%,千粒重权重占20%,667m2产量权重占35%,对株行系统小区进行综合性状优劣排序。对当年选留抗病性较强的种子单独存放,以供下年继续种植观察。
三、产量表现
2007年对2000~2006年第一轮孜然抗病株系选育出的排在前3位的3个种子进行对比试验,以新疆大粒孜然种子、本地孜然种子为对照。结果为:排在第一位的“2007337”667m2产量较新疆大粒孜然种子、本地孜然种子分别增长10.50%和21.11%;排在第二位的“2007344”分别增长4.58%和14.62%。2009年对两轮孜然种子(第一轮排在前2位,第二轮排在前3位)进行对比试验,仍以新疆大粒孜然种子、本地孜然种子为对照。结果:“20090112”667m2产量较新疆大粒孜然种子、本地孜然种子分别增长56.03%和139.74%;“2007344”分别增长46.55%和117.95%;“20091367”分别增长44.83%和115.38%。
通过两轮选育,确定“20090112”为当地主栽品种,“2007344”和“20091367”为当地搭配品种。
【关键词】孜然 抗病株系 选育 玉门
孜然(Cucuminum cyminum l.)属伞型花科孜然芹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优良调味品和香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我市1988年从新疆引进种植,1990年开始出现孜然根腐病,是由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引起,其症状表现为黄化型和青枯萎蔫型,根部及根茎部变为黑褐色、腐烂。植株感病后7d~10d内即可造成全株干枯死亡,死苗率一般可达30~50%,严重田块达70~80%,部分田块甚至绝收。从1991年开始,玉门市农技中心一直致力于孜然根病的防治试验,从整地、施肥、灌水、密度、茬口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田间调查,同时从播期、栽培措施、耕作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防菌应用和化学药剂筛选等方面开展了40项、50个点(次)的试验研究与示范,其防效仅为30%左右,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和产业发展的要求。 2000年起,玉门市农技中心开展了抗病株系选育工作。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2000年,在玉门市3个乡镇重病田块病死株周围采集孜然抗病株320株,2001年开始第一轮抗病株系选育工作,至2007年结束。同时,2003年又在玉门市6个乡镇采集重病田块病死株周围抗病株1934株,2004年开始实施第二轮的抗病株系选择观察研究,至2009年结束。
2.选育方法
对采集和选留的孜然种子,按单株种植成株行系统小区,通过观察株行系统小区孜然植株的抗病性与丰产性,第一轮按3/4、第二轮按4/5的比例进行逐年淘汰,并对选择出综合性状优良的孜然种子进行对比试验,确定适合于本地种植的孜然种子。
二、选育过程
1.建立选育圃,创造有利发病的条件
一是选择孜然连作3a以上的地块为孜然抗病株系选育圃;二是播种前土壤施入0.75kg/m2菌种,增加单位面积菌原量;三是推迟播种20~30d,使孜然发病期正好赶上高温易感病期;四是播种时下种量较大田增加1倍,且孜然出苗后不作任何间苗、疏苗工作;五是孜然出苗后,用耙子耧3次以上,使根部形成伤口;六是孜然全生育期浇水(不含安种水)5~6次,较一般大田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增加1倍以上,且不实施排水措施;七是从播种至收获,不采用任何药剂、任何措施防治病害。
2.种植与观察
按0.20m行距划线点播,667m2播量为3kg,盖沙后浇安种水,每株种子种1行,为1个株行系统小区,出苗后按株行调查基本苗,病害发生稳定期调查病株率和死苗率,收获前调查成株数。
3.选留种子
成熟后,按单株单行收获、脱粒、装袋、编号,第一轮号码为阿拉伯数字7位数,前4位代表年度,后3位代表序号。第二轮号码为阿拉伯数字8位數,前4位代表年度,后4位代表序号。按病株率权重占45%,千粒重权重占20%,667m2产量权重占35%,对株行系统小区进行综合性状优劣排序。对当年选留抗病性较强的种子单独存放,以供下年继续种植观察。
三、产量表现
2007年对2000~2006年第一轮孜然抗病株系选育出的排在前3位的3个种子进行对比试验,以新疆大粒孜然种子、本地孜然种子为对照。结果为:排在第一位的“2007337”667m2产量较新疆大粒孜然种子、本地孜然种子分别增长10.50%和21.11%;排在第二位的“2007344”分别增长4.58%和14.62%。2009年对两轮孜然种子(第一轮排在前2位,第二轮排在前3位)进行对比试验,仍以新疆大粒孜然种子、本地孜然种子为对照。结果:“20090112”667m2产量较新疆大粒孜然种子、本地孜然种子分别增长56.03%和139.74%;“2007344”分别增长46.55%和117.95%;“20091367”分别增长44.83%和115.38%。
通过两轮选育,确定“20090112”为当地主栽品种,“2007344”和“20091367”为当地搭配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