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导师制的现状考察与功能提升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bt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科生导师制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制度创新,是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本科生导师制查缺补漏了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缺点,改善了学生管理体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扬弃了学分制的内在流弊,有力地促进了教和学的结合并且建立起师生之间良性的沟通机制,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工作;教书育人;素质教育
  一、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概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分制已成为大势所趋,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学分制背景下的配套制度,事关学分制改革的成败。导师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这是牛津大学引以为豪的标志之一,该制度为牛津大学培养了很多诺贝尔获得者。所谓导师制,即被称为导师的教师在一定期间内,对少数几个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给学生配备导师,并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和人才培养的制度。由于看到了导师制的巨大成就并且随着学分制的实施,我国许多高校在本科教育中逐步推行导师制,在学分制条件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更有助于学生科学的选课,提高学习动力。与此同时,导师制的实施使高校学生工作更加有活力,是高校的一种创新的学生工作制度。当然,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应进一步彰显其核心价值观,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指导模式,构筑科学的激励和评价体系。结合实证调研,从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起源背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和必要性、导师的职责定位、导师制的运行模式、评价体系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客观的综述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科生导师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还是一种新的尝试,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所以还很不完善,我们通过对调查问卷答题的汇总及与大部分导师及学生访谈,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的问题如下:
  1.思想观念的误区
  由于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思想已经根植到大众心里,很多高校领导对学分制的作用、形式、优劣等认识不清,在实施过程中总是过于重视形式价值而忽略了实质价值,更不能科学地制定出适合本学校的本科导师制方案,从而造成很多导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这一制度,另外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和学生沟通的关系,一些高校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学生自身的事,学的好坏与自己无关,把教书和育人分开。
  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新的制度没有获得全体社会民众的支持和认同,所以要完善本科生导师制,除了要形成的“法令规章”和具有社会公德意象的“行为规范”外,还要促成一种为大多数社会民众共同可以接受的行为准则。
  2.师生比例不协调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张,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已处于大众化的时代。但是师资的队伍建设确是没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明显具有滞后性,所以这一情况使师生比持续走高。国外导师人均指导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一般为5~10人,与学生沟通的时间也相应的比较充足,但是在我国,随着本科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有的高达15~20人。由于导师指导对象的数目是在太多,使导师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与学生沟通见面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3.缺乏监督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学分制背景下的配套制度,在全面推行的过程中,多种模式并存,各有利弊。在当下看来,很多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并没有严格的规范机制,导致有些高校的导师只是徒有其名,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除此之外,已实行导师制的多数高校的导师都是没有薪酬的,所以更加打击了导师的积极性。导师的指导学生的地位在的学校体制中并并不是很明显,作用的界限不清,导致导师们的热情骤减,不利于导师制的深入执行。
  三、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
  1.加强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建设
  在促进本科生导师制深化实施的过程中,应着重强化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建设,例如任职条件、工作职责、聘任与安排、考核与待遇等,通过与之相呼应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导师制的顺利深化实现。
  2.加强导师队伍的建设
  对导师队伍的建设要从质和量入手,全面提高高校导师的质量。从量这一方面来看要增加导师的数量,争取达到正常的5-10个学生配备一个导师的水平,这样才有利于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时间与导师沟通,以便于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质这一方面来说,要充分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聘用高素质高学历的创造力强的老师,并且要善于与学生沟通,这样才能更加落实导师的职责和工作任务。
  3.构筑科学的激励和评价体系
  为调动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采取有效地奖励机制与措施。应将导师的工作成果和学生的评价与其年度考核、津贴发放、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联系起来。也可以设立本科生导师奖励基金,对于学生评价高的导师开表彰大会或者给予一定得物质奖励。
  四、结束语
  本科生导师制弥补了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完善了学生管理体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相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变化,在高校实行本科导师制已经变得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是现代创新教育的一种新兴模式,也是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效实施的强大保证。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学分制的今天,本科生导师制急需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创新,在实践上进行总结完善。只有这样,本科生导师制才能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作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樊建新,王勇.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
  [2]严宏志.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关键职能分析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3]李凤梅,白皓然.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模式与研究生导师制比较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9(07).
  作者简介:
  张若楠(1995.03-),女,山西临汾人,本科,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法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大学第13批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本科导师制的现状考察与功能提升研究”(项目编号:13C211)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今天来到圆的大世界,他们要在“圆”世界闯关呢。第一道关:走哪条道?进入“圆”世界的大门,从A到B有两条道可走,如上图。同学们看了看,相互争论起来,各有各的说法
摘 要:女性人才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旨在研究女性人才的成长发展规律,探索发展的困境,并努力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学视角;女性人才;发展规律;困境;对策  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女性人才是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改革开
介绍了采用以电弧为光源的发射光谱法测定银、硼、铅、钼、锡的应用过程;认为通过对仪器的适当改造,应用现代的研究成果,可以快速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利用高程拟合法对阳山金矿GPS控制测量高程测量进行试验,与传统水准测量方法和精度进行对比,应用高程拟合法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