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神仙赴会图》是一幅元代道教壁画,但因其时代的原因,现收藏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国人知之甚少。《神仙赴会图》壁画是以图像表现的,其构图和造型手段都具备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其构成方式的确立和沿传并不是因为它的审美特征(形式上的),而往往是當时当地人们对灵魂、神仙的信仰观念以及完成这些壁画的一些实际目的决定的。通过对壁画中五十九位神的了解,知道道教通过壁画这一图像方式来传播其文化内容。
关键词:图像;传播;道教文化
壁画作为图像的一种表现方法,其构图和造型手段都具备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其构成方式的确立和沿传并不是因为它的审美特征(形式上的),而往往是当时当地人们对灵魂、神仙的信仰观念以及完成这些壁画的一些实际目的决定的。
《神仙赴会图》是一幅元代道教壁画,画在山西晋南一个庙宇殿堂的东壁合展厅西壁的壁面。因为时代的原因,现在藏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道教通过壁画这一图像方式来传播其文化并使当时当地人能够理解道教所要传播的文化。
《神仙赴会图》由东、西两幅壁画组成,两个长度相同,结构对应。两幅壁画人数略有差别:东壁共有二十八人,西壁共有三十一人。诸神们井然有序的前后排列,组成行进状的队形,诸神中有文有武、有男有女、有主有从。诸神形态各异,前后簇拥着各自队列中部的三个主神。六位主神虽然贵为帝后或贵比帝君,却毕恭毕敬的双手捧笏,率领文官武将面北而立。六神虽然是主神,但却不是最高神。在东西壁画原来所在的大殿里,北壁中部乾的神坛上一定塑有主尊,免难而坐,接受东西两壁诸神的朝拜。所以,这样一对壁画又被学者们称为“朝元图”。要想理解《神仙赴会图》壁画是如何传播道教文化,首先就要考虑神明的识别,各队的组织结构,两队之间的关系,整个队列与最高神的关系等外,以及考虑到壁画中有关的历史、社会、宗教等问题。
壁画中出现了哪些神明呢?他们又代表了什么文化意义呢?
东部与西部队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部为武将和文官、中部为壁画中的主神、后部为“组合”神。
东部队列前面有两个武将和七个文官组成,中间是二帝一后及六个仪仗侍奉仙女,殿后的是十个天神。前部武将披发、外披黑色红边战袍、足下有龟蛇缠绕,由此可知此神为真武(玄武)。另一位武将,身材巨大,三面六臂,形象狰狞,正面主脸涂红色,方口大涨,由此可知此神为天蓬。两名武将之后是七位年轻无须的文官,服饰相同;西部前部为首同样是一高一矮、一勇一智的两名武将。身材粗矮的武将披发、内穿铠甲、外穿玄袍、赤足、右手持剑,可知此神为黑杀。身材巨大的武将两面四臂,形象狰狞,身穿铠甲,右臂上披有一狻猊头,左下手持弓,右下手持箭,左右上手各持一剑,交叉于头顶之上,透后烈焰熊熊,由此可知此神为天猷。武将之后是九个文官,均持笏戴冠,着各色衣。
中部是二帝一后,均双手捧笏、挺胸伫立。并有六名仪仗仙女。两位帝王分别是东壁第一主神—北极大帝,是“四御”之一,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为协助玉皇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之神。另一位是东壁第二主神—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他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极界第一位尊神。主宰宇宙万物,开化世间生灵,行天地自然之道,施天地自然之德,草花万物众生,是天界至尊之神。女主神为后土,她头戴金凤冠,冠前正圆光内有坤卦符号,冠左右两边各有一只青色的鸟,是以青罗绣为翚或翟之形。在道教文化中,后土娘娘全称为承天效法后土神祗,是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河山之秀的女性神。天后两边是两个执扇仕女,长方形的扇面上图案是蓬莱仙界;西壁中部也以三位主神为主主神前后的仪仗仙女共五名,比东壁少一名,这显示了西壁主神地位略逊于东壁主神一筹。西壁中有着唯一一位头戴道冠的男主神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清之一,是道教初期充分的至高神。其原型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头戴上清芙蓉冠,是道教冠帽中最高等级。西壁第二主神—东王公,又称扶桑大帝,是道教奉祀的掌管南线名籍的尊神。西壁第三主神,名为金母又称西王母,其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鹫光龟台金母元君。是作为金箓延寿道场的主神。其外衣右肩前又一个绿色的婴儿图案。
东壁队列后部之神可分为前后两组。前组为五神(金星、木星、土星、水星、火星),手拿表明自己身份的器物,其形象、装扮及相互间的关系也表明了各自的身份,并按照五行相克顺序站成一圈。后组神也是有五位组成,均为男神,手持笏板,虽没有表明身份的装饰和器物,但他们的服饰颜色是按照五行敷色,强调五方五色,说明他们是五方之神。这两组神代表了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西部后部“组合”神为:一组男神,共十二人,各有十二生肖之一的动物标记。其人物形象抓住代表的动物特征,非常生动,他们代表了道家文化中的天干地支。
综观壁画,可以看出人物编排的严谨缜密,符合道教的礼仪制度。五十九位神仙的身份和地位以及所代表的职责,展示了道教复杂的神仙谱系。东壁中的五神与西壁中的十二神,展示出了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天干地支等文化体系。工匠们将道教学说通过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传播给前来朝拜的人们,让人们能够通过画面理解道教文化。
但壁画中的内容却不是固定不变的,经过对比发现,《神仙赴会图》与永乐宫壁画所绘制时间大致相同,主体也都是“朝元”,但是两者的内容却有区别。可以看出我们看到的形式特征并不是“纯形式”的,而是与当时一定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并通过图像表现出来,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
(指导老师:郭薇)
参考文献:
[1]景安宁.元代壁画—神仙赴会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
[2]王毅.道教基本常识[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年9月.
[3]陈怀恩.图像学[M].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7月.
作者简介:
滕帆,郭薇,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图像;传播;道教文化
壁画作为图像的一种表现方法,其构图和造型手段都具备着很强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其构成方式的确立和沿传并不是因为它的审美特征(形式上的),而往往是当时当地人们对灵魂、神仙的信仰观念以及完成这些壁画的一些实际目的决定的。
《神仙赴会图》是一幅元代道教壁画,画在山西晋南一个庙宇殿堂的东壁合展厅西壁的壁面。因为时代的原因,现在藏于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道教通过壁画这一图像方式来传播其文化并使当时当地人能够理解道教所要传播的文化。
《神仙赴会图》由东、西两幅壁画组成,两个长度相同,结构对应。两幅壁画人数略有差别:东壁共有二十八人,西壁共有三十一人。诸神们井然有序的前后排列,组成行进状的队形,诸神中有文有武、有男有女、有主有从。诸神形态各异,前后簇拥着各自队列中部的三个主神。六位主神虽然贵为帝后或贵比帝君,却毕恭毕敬的双手捧笏,率领文官武将面北而立。六神虽然是主神,但却不是最高神。在东西壁画原来所在的大殿里,北壁中部乾的神坛上一定塑有主尊,免难而坐,接受东西两壁诸神的朝拜。所以,这样一对壁画又被学者们称为“朝元图”。要想理解《神仙赴会图》壁画是如何传播道教文化,首先就要考虑神明的识别,各队的组织结构,两队之间的关系,整个队列与最高神的关系等外,以及考虑到壁画中有关的历史、社会、宗教等问题。
壁画中出现了哪些神明呢?他们又代表了什么文化意义呢?
东部与西部队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部为武将和文官、中部为壁画中的主神、后部为“组合”神。
东部队列前面有两个武将和七个文官组成,中间是二帝一后及六个仪仗侍奉仙女,殿后的是十个天神。前部武将披发、外披黑色红边战袍、足下有龟蛇缠绕,由此可知此神为真武(玄武)。另一位武将,身材巨大,三面六臂,形象狰狞,正面主脸涂红色,方口大涨,由此可知此神为天蓬。两名武将之后是七位年轻无须的文官,服饰相同;西部前部为首同样是一高一矮、一勇一智的两名武将。身材粗矮的武将披发、内穿铠甲、外穿玄袍、赤足、右手持剑,可知此神为黑杀。身材巨大的武将两面四臂,形象狰狞,身穿铠甲,右臂上披有一狻猊头,左下手持弓,右下手持箭,左右上手各持一剑,交叉于头顶之上,透后烈焰熊熊,由此可知此神为天猷。武将之后是九个文官,均持笏戴冠,着各色衣。
中部是二帝一后,均双手捧笏、挺胸伫立。并有六名仪仗仙女。两位帝王分别是东壁第一主神—北极大帝,是“四御”之一,全称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为协助玉皇执掌天地经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之神。另一位是东壁第二主神—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大帝。他是三清所化身的太极界第一位尊神。主宰宇宙万物,开化世间生灵,行天地自然之道,施天地自然之德,草花万物众生,是天界至尊之神。女主神为后土,她头戴金凤冠,冠前正圆光内有坤卦符号,冠左右两边各有一只青色的鸟,是以青罗绣为翚或翟之形。在道教文化中,后土娘娘全称为承天效法后土神祗,是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河山之秀的女性神。天后两边是两个执扇仕女,长方形的扇面上图案是蓬莱仙界;西壁中部也以三位主神为主主神前后的仪仗仙女共五名,比东壁少一名,这显示了西壁主神地位略逊于东壁主神一筹。西壁中有着唯一一位头戴道冠的男主神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三清之一,是道教初期充分的至高神。其原型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头戴上清芙蓉冠,是道教冠帽中最高等级。西壁第二主神—东王公,又称扶桑大帝,是道教奉祀的掌管南线名籍的尊神。西壁第三主神,名为金母又称西王母,其全名为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鹫光龟台金母元君。是作为金箓延寿道场的主神。其外衣右肩前又一个绿色的婴儿图案。
东壁队列后部之神可分为前后两组。前组为五神(金星、木星、土星、水星、火星),手拿表明自己身份的器物,其形象、装扮及相互间的关系也表明了各自的身份,并按照五行相克顺序站成一圈。后组神也是有五位组成,均为男神,手持笏板,虽没有表明身份的装饰和器物,但他们的服饰颜色是按照五行敷色,强调五方五色,说明他们是五方之神。这两组神代表了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西部后部“组合”神为:一组男神,共十二人,各有十二生肖之一的动物标记。其人物形象抓住代表的动物特征,非常生动,他们代表了道家文化中的天干地支。
综观壁画,可以看出人物编排的严谨缜密,符合道教的礼仪制度。五十九位神仙的身份和地位以及所代表的职责,展示了道教复杂的神仙谱系。东壁中的五神与西壁中的十二神,展示出了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与天干地支等文化体系。工匠们将道教学说通过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并传播给前来朝拜的人们,让人们能够通过画面理解道教文化。
但壁画中的内容却不是固定不变的,经过对比发现,《神仙赴会图》与永乐宫壁画所绘制时间大致相同,主体也都是“朝元”,但是两者的内容却有区别。可以看出我们看到的形式特征并不是“纯形式”的,而是与当时一定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息息相关,并通过图像表现出来,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
(指导老师:郭薇)
参考文献:
[1]景安宁.元代壁画—神仙赴会图[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
[2]王毅.道教基本常识[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年9月.
[3]陈怀恩.图像学[M].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7月.
作者简介:
滕帆,郭薇,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