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与创造力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育与创造力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在于学生最早接触的教育是母语教育,另一方面在于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力同步发展。在创造力缺乏的今天如何通过语文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笔者总结了三点:多看一点、多说一点、多问一点。创造源于积累,有积累才会有发展,因此要重视语文教育在创造力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育;语文教科书;创造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应试教育逐渐将孩子们培养成考试机器,具备创新力的学生可谓是凤毛麟角。在未来的教职生涯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近来,有幸拜读《母语教材研究》中的《培养创造力:语文教育的使命》(王栋生),让笔者颇受启发。
  上官木子在《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中这样解读创造力:创造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离我们很远,它的潜在性要比它的实际呈现更为大量地存在着,语文教育就是要将其激发出来。而基础教育阶段的创造力,并非科学家的创造力,更多的是“普通人在修改生活惯例时稍微变动一下常用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一种与其他能力复合的能力。在众多能力中,语言能力是首要具备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水平同步发展,这就决定了母语教育在培养创造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教科书给语文教育提供给了一个平台,编写目的是为了为了让学生能习得学习方法,在心智、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寻求综合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造精神。既然语文教育承担着培养创造力的重要使命,那么作为平台的语文教科书在编写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母语教育教科书的编者首先要从教与学出发,王栋生老师说“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教’,是否值得‘学’,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否有价值”。需要教的是学习思路、学习方法、思维角度,尽量让学生发散思维。值得学的是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学以致用并不是仅仅应付生活即可,而是可以让自己更好生活的知识。
  其次,编写者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意识,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创造精神。想要让看书的学生具备创造力,编者首先得有创新意识,这样贯穿在教科书中的创造潜力才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学生,萌生创造的种子。语文教科书为学生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样本,如再现经典的文学著作节选、与时俱进的科学小品、思想深入的社会哲学等,这些正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契机。如果教师能够灵活的利用这些样本创造情境,将是不小的变革。
  最后,教科书的编写要提供创造的平台、空间。王老师在文章中提到了“新一些”、“高一些”、“奇一些”三个综合要素。这“奇一些”给笔者的触动最大,且不说大教学,单单语文教学,这最需要思维火花的学科,硬是被社会逼得不敢越雷池半步。观山赏水的愉快语文变成“文字模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浇灭,哪还会想着创新呢?
  语文教科书是“死”的,教师是“活”的。只有教师本人具备了创新精神,学生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思考和发现,创造力才能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师要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成熟的语文教师应当能够举一反三,对这些例子有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思维空间的弹性。对待难点的要深入浅出,对待简单易懂的要善于深挖。对待教科书,不可照本宣科,教师的职责不是“读”书,而是“教”书。举一反三的阅读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母语素养。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创造性的读,还要教他们创造性的写,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魄力。王老师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对笔者来说是莫大的鞭策:
  多年来,教科书编写者对学生写作状态研究不够,往往忽略了教学对象作为生命个体所具有的丰富性与发展特征,忽略了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忽略了个人特定的情感状态,加之教师自身缺乏写作经历,因而不自觉地把写作文教学当成了工厂作坊,把学生当成了同一材料,用一种标准衡量、评价学生,这也是造成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笔者对作文教学也十分感兴趣,试图分析过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考虑过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学生喜好,但唯独没有想到过学生个人特定的情感状态和发展特征。写作是学生使用母语的基本能力的体现,有个性、有创意的写作,学生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一点奇思妙想,尽可能地让学生有顿悟的机会,从生活细微处发现写作信息,体会语言创造的快乐。
  所以,从教师的角度看待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问题,笔者总结了三个要素:多看一点(写作)、多说一点(口语)、多问一点(阅读)。“多看一点”是对写作的要求,“看”可以是“阅读”,“阅读量大的学生写作一般都不错”,仔细想来也不无道理。“看”可以是“观察”,观察生活的细枝末节,这个时候“锱铢必较”也是可以的。“看”还可以是“体会”,看人生百态,体世间百味,如此,何来写不出文章之说?“多说一点”是对口语交际的要求。中学教科书中出现了口语交际的版块,充分发挥了眼、耳、口的作用。思维的火花需要大家的互相碰撞才得以产生,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思维的活跃力,激发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多问一点”是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在阅读教学中,仅仅是课后的问题就能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吗?显然是不够的。教科书针对的是学生的平均水平(至少我国目前如此),兼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此,教师就要多问一个问题,多从一个角度启发学生,长此以往,让学生保持“疑问”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水平会比那些没有问题的学生高得多。
  创造源于积累,有积累才会有发展。母语教育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教育,它所蕴含的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能量是不可忽视的。不论是从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出发,还是从语文教师的教学出发,不论是从语言学习方面出发,还是从文学审美出发,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有积极探究问题的习惯,是让学生时刻保持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创造力是语文教育的使命。
  主要参考文献:
  洪宗礼、柳士镇、倪文锦主编:《母语教材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其他文献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必须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做到从课堂的教学模式到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
在电影《龙的心》里,成龙所扮演弟弟的这个角色,从小喜欢海洋,他梦想有朝一日成为船员在海上跑船。为了刻画人物对海洋的热爱,导演将他所住的房间设计成类似海员居住的船舱,
当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各地进行的教学改革也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探究性学习由于它的目标和特点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而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好,但如何把探究性学习的理念、特点和方法引进课堂教学,以之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这仍是一个值得认真并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就历史课堂教学的感悟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历史课堂
摘要: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寒风凛冽、冰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而动,风和日丽,行人顿时觉得温暖上身,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  关键词“南风效应”;宽容;耐心  中图分类号:G4  法国作家拉丹有一则名叫"南风效应"的寓言,内容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寒风凛冽、冰冷刺骨,结
内容摘要:语言的交际功能是承载文化的桥梁和工具,它的发挥关系到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价值和活力。而语言教材和语言的交际功能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语及其双语教材也是如此。本文从丽江地区双语教材及其民族语交际现状出发,阐释民族语教材与民族语交际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的建议,以促进双语教学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民族语教材;民族语交际功能;文化传承;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目的: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是一种急性意识状态改变,表现为精神错乱、焦虑、人格的改变以及记忆受损的急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以老年人发病者较多,通常发生于术
近年种子包衣作为作物物化栽培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一些主要农作物种子上推广应用。进行种子包衣,种衣剂的选用是关键。种衣剂是一类根据作物或其它植物种子、种苗的生理特性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进行检测180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昏黄的灯光下,你像一个绣花女,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地把几张旧报纸叠来折去,不时放在鞋窝里比划着,直到满意了,才轻松地舒了
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医学界认为倒行逆施可增进人体的健康。笔者认为,在教育改革之风盛行之际,“倒行逆施”亦可有效促进教育机体的健康成长。  在长期的思维实践中,每个人都常会不自觉地形成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式,即当面临问题的时候,人们常用一种固定了的思路和习惯去考虑问题,这便是思维定势。它阻碍着思维的开放性与灵活性,造成了思维的僵化与呆板。传统教育中存在的这种状况与教育创新已经不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