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赴欧参展的中国人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最近征集到英国早期制作人物纪念章:名为“亚裔”。
纪念章直径为45毫米,重25.4克,材质为合金制,另有银质及铜镀金,较少见。纪念章图案为高浮雕,正面下方均有英国雕刻师签名,为“伯明翰市的T.Halliday”。“亚裔”纪念章是目前所见最早由英国制造的有华人像的纪念章。
“亚裔”纪念章,章正面上外圈英文为“CHUN AH-YOU OF THE CHINESE COLLECTION”,中文意即“中国收藏品展览的陈阿由(音译)”;中心为清代装束留长辫的男子像,从右到左为“亚裔”两个汉字(具有亚洲血统的人称“亚裔”);章的背面无花纹,为通篇英文,重点讲述了这位中国人陈阿由与中国收藏品展览的故事,中文意即:“在(伦敦)海德公园角举行的著名的中国收藏品展览,由雍容华贵的女王及所有王室成员亲自出席,目前正在利物浦展出。著名的《泰晤士报》评论:没有一个展览可以与它东方式的瑰丽、伟大华丽的陈列相媲美。阿由将于每个白天和傍晚出席展览。”章上写明在海德公园展出后,还将去利物浦巡展。陈阿由是目前所知最早参加中国收藏品在英国巡回展览的中国人。时间在1842至1843年。
“中国藏品展”是美国商人慈善家内森·唐(Nathan Dun,1782-1844),在中国经商12年收集之藏品,后捐给美国费城博物馆,这个名称是此批藏品在1842至1843移到英国展出当时之名称。中国藏品展有目录存世,称《万唐人物》“Ten Thousand Chinese Things.”。
中国藏品展在美国费城展出时受到热捧,随展印制的5万份目录全部售完。之后到英国展览再重新印制目录,规模比原先几乎大出一倍,也就是说,不仅介绍的品目有所增加,相同品目下的信息也增加了许多。全书编页150页。
据1842年伦敦版《万唐人物》介绍:这是本“描述性目录,关于中国收藏品目前展览于伦敦圣乔治广场海德公园角”,“一个浓缩的天朝大国人民的天才、政治、历史、文学、农业、艺术、贸易、礼仪、风俗及社会生活”。如有反映吸食鸦片场景的描述:悲剧演出的最后一幕通常是房子的后间,寂无人声,达到极乐状态的吸食者横躺着……;又如第360号:象牙球,有七层同心球,从一整个象牙雕出;第361号:Hwatee的五孔桥,花岗岩造。桥的结构及风格总能让参观者想起在英国或欧洲的建筑,不过中国的圆拱是没有拱顶石的;第365号:小铁枪,比武用;第367号:中国火药等等。“……整个展出在奢华雕刻及镀金细工的精巧设计上达到了高潮”。作为《中国藏品展》的主角陈阿由(音译),他早于“广东老爷生希”即号称中国参加伦敦世博会第一人到达欧洲。
在伦敦海德公园和利物浦的中国藏品展时,他陪同英国女王和王室成员参观了展览,经当地媒体宣传引起轰动。可以说他是近代中国人远赴欧洲参展的先驱,也为中国之后参加首届伦敦世博会并且“希生”受到英国女王接见开启了成功之门。
编辑:陈畅鸣charmingchin@163.com
宝台局钱与台湾历史
最近笔者有位好友,偶然去农村亲戚家做客,谈起了收藏钱币的话题。那位亲戚边说边跑进房内端出一小罐古钱给他看,左挑右选中,突然无意之中却发现有一枚背面有满文及汉文“台”字的光绪通宝小平钱。他喜出望外,这圆了他多年收集宝台局钱的梦。笔者有幸得以分享其乐。
该钱质地黄铜,圆形方孔,宽缘,径2.9厘米,厚0.15厘米,正面为“光绪通宝”四字,竖读,楷体,阳文。背面为满文和汉文繁体字“台”字。不仅制作精美,字体古朴遒劲。把玩之余,令人爱不释手。特别是标有满汉文宝台局所铸造,更是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这一宝台局钱币实物,很说明问题。从历史上看,早在公元230年的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大臣卫温率船队到夷州,即台湾。据连横先生所著《台湾通史》一书记载:“台湾与我闽疆一苇可通,其属中国自隋,至今日千余年。”至明末,台湾一度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侵占,明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率领将士数万人从厦门经澎湖,于台灣禾寮港(今台南境)登陆,经过八个月的激烈战斗,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全岛,并在台湾建立了行政机构,推行屯田,开垦土地,改进耕作技术,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到清康熙时期,派兵到台湾驻守,并设立台湾府,隶福建省管辖。
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针对台湾币制紊乱状况,福建巡抚张仲举奏请在台湾设炉鼓铸“康熙通宝”背标“台”字制钱,当时全国设有二十个铸钱局,其中福建就有三个局,即宝福局、宝漳局、宝台局等,一直到光绪时仍沿用旧制。据《清高宗(乾隆)实录》记载表明,最早宝台局就设立在福建省城福州,台湾所需之钱币,就是在福州铸好后,再运送至台湾,流通于民。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台湾又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台湾才正式归还中国。
面前这枚标有“台”字的“光绪通宝”钱,是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铁证。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最近征集到英国早期制作人物纪念章:名为“亚裔”。
纪念章直径为45毫米,重25.4克,材质为合金制,另有银质及铜镀金,较少见。纪念章图案为高浮雕,正面下方均有英国雕刻师签名,为“伯明翰市的T.Halliday”。“亚裔”纪念章是目前所见最早由英国制造的有华人像的纪念章。
“亚裔”纪念章,章正面上外圈英文为“CHUN AH-YOU OF THE CHINESE COLLECTION”,中文意即“中国收藏品展览的陈阿由(音译)”;中心为清代装束留长辫的男子像,从右到左为“亚裔”两个汉字(具有亚洲血统的人称“亚裔”);章的背面无花纹,为通篇英文,重点讲述了这位中国人陈阿由与中国收藏品展览的故事,中文意即:“在(伦敦)海德公园角举行的著名的中国收藏品展览,由雍容华贵的女王及所有王室成员亲自出席,目前正在利物浦展出。著名的《泰晤士报》评论:没有一个展览可以与它东方式的瑰丽、伟大华丽的陈列相媲美。阿由将于每个白天和傍晚出席展览。”章上写明在海德公园展出后,还将去利物浦巡展。陈阿由是目前所知最早参加中国收藏品在英国巡回展览的中国人。时间在1842至1843年。
“中国藏品展”是美国商人慈善家内森·唐(Nathan Dun,1782-1844),在中国经商12年收集之藏品,后捐给美国费城博物馆,这个名称是此批藏品在1842至1843移到英国展出当时之名称。中国藏品展有目录存世,称《万唐人物》“Ten Thousand Chinese Things.”。
中国藏品展在美国费城展出时受到热捧,随展印制的5万份目录全部售完。之后到英国展览再重新印制目录,规模比原先几乎大出一倍,也就是说,不仅介绍的品目有所增加,相同品目下的信息也增加了许多。全书编页150页。
据1842年伦敦版《万唐人物》介绍:这是本“描述性目录,关于中国收藏品目前展览于伦敦圣乔治广场海德公园角”,“一个浓缩的天朝大国人民的天才、政治、历史、文学、农业、艺术、贸易、礼仪、风俗及社会生活”。如有反映吸食鸦片场景的描述:悲剧演出的最后一幕通常是房子的后间,寂无人声,达到极乐状态的吸食者横躺着……;又如第360号:象牙球,有七层同心球,从一整个象牙雕出;第361号:Hwatee的五孔桥,花岗岩造。桥的结构及风格总能让参观者想起在英国或欧洲的建筑,不过中国的圆拱是没有拱顶石的;第365号:小铁枪,比武用;第367号:中国火药等等。“……整个展出在奢华雕刻及镀金细工的精巧设计上达到了高潮”。作为《中国藏品展》的主角陈阿由(音译),他早于“广东老爷生希”即号称中国参加伦敦世博会第一人到达欧洲。
在伦敦海德公园和利物浦的中国藏品展时,他陪同英国女王和王室成员参观了展览,经当地媒体宣传引起轰动。可以说他是近代中国人远赴欧洲参展的先驱,也为中国之后参加首届伦敦世博会并且“希生”受到英国女王接见开启了成功之门。
编辑:陈畅鸣charmingchin@163.com
宝台局钱与台湾历史
最近笔者有位好友,偶然去农村亲戚家做客,谈起了收藏钱币的话题。那位亲戚边说边跑进房内端出一小罐古钱给他看,左挑右选中,突然无意之中却发现有一枚背面有满文及汉文“台”字的光绪通宝小平钱。他喜出望外,这圆了他多年收集宝台局钱的梦。笔者有幸得以分享其乐。
该钱质地黄铜,圆形方孔,宽缘,径2.9厘米,厚0.15厘米,正面为“光绪通宝”四字,竖读,楷体,阳文。背面为满文和汉文繁体字“台”字。不仅制作精美,字体古朴遒劲。把玩之余,令人爱不释手。特别是标有满汉文宝台局所铸造,更是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固有的领土。这一宝台局钱币实物,很说明问题。从历史上看,早在公元230年的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大臣卫温率船队到夷州,即台湾。据连横先生所著《台湾通史》一书记载:“台湾与我闽疆一苇可通,其属中国自隋,至今日千余年。”至明末,台湾一度为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侵占,明永历十五年(1661)郑成功率领将士数万人从厦门经澎湖,于台灣禾寮港(今台南境)登陆,经过八个月的激烈战斗,打败荷兰人,收复台湾全岛,并在台湾建立了行政机构,推行屯田,开垦土地,改进耕作技术,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到清康熙时期,派兵到台湾驻守,并设立台湾府,隶福建省管辖。
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针对台湾币制紊乱状况,福建巡抚张仲举奏请在台湾设炉鼓铸“康熙通宝”背标“台”字制钱,当时全国设有二十个铸钱局,其中福建就有三个局,即宝福局、宝漳局、宝台局等,一直到光绪时仍沿用旧制。据《清高宗(乾隆)实录》记载表明,最早宝台局就设立在福建省城福州,台湾所需之钱币,就是在福州铸好后,再运送至台湾,流通于民。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台湾又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台湾才正式归还中国。
面前这枚标有“台”字的“光绪通宝”钱,是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