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对照研究

来源 :天津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03157017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片降糖、调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作用.方法:采用平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两药的作用.结果:(1)吡格列酮组试验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和C-肽、餐后2 h胰岛素和C-肽、甘油三酯(TG)和自由脂肪酸(FFA)、血尿酸和血压均较试验前下降(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试验前升高(P<0.01).二甲双胍组试验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HbA1c、餐后2 h胰岛素、TG、FFA、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试验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HDL-C较试验前升高(P<0.01).(2)吡格列酮组试验后空腹、餐后2 h胰岛素和C-肽均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或P<0.01).二甲双胍组TC与LDL-C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3)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药有相似的降糖和调脂作用,而吡格列酮还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尿酸.
其他文献
利用实验台对粉煤灰的干燥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得到粉煤灰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给出粉煤灰平衡湿含量计算式,分析了干燥过程中粉煤灰的阻力特性.为粉煤灰干燥装置的工业化
患者 ,女 ,35岁。诊断为鼻背粉瘤。 2 0 0 3年 5月 2 5日起在本市某医院及我院多次就诊 ,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 12d ,后改为口服抗生素治疗 ,效果不佳 ,粉瘤逐渐增大。 6月 2 7
我们曾创建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相结合的肿瘤治疗新策略,即在肿瘤特异复制的靶向腺病毒ZD55中,加上基因的靶向基因-病毒治疗,这可能是取得肿瘤治疗良好效果的策略之一。一、肿瘤的基因治疗和病毒治疗概述基因治疗始于1990年,由Anderson第一个在临床上用腺苷脱氨酶(ADA)基因治疗严重综合免疫缺乏症(SCID),并取得一定疗效。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及血管紧张素Ⅱ (AⅡ )活性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者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对 30
当前,网络已成为社会各类人群学习、交流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时下,网络也已悄然走进了苗族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
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案例,构建基于电子书包平台的“四步教学法”模式,包括“自学—合作—共享—评价”四个流程。“四步教学法”模式促使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变成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倡导任务式教学方法的学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教材的设计内容上生动有趣、丰富多彩,非常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学习胃口,在英语教材的口语学
幼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幼儿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让幼儿在感受知识的出现和变化发展过程中了解知识、获取知识,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今后了解世界、认识世界
目的 分析卵巢上皮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患者选择淋巴结清除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58例卵巢上皮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就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8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48.3%,其中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37.9%,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5.9%,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腹水状况、临床分期和残留病灶直径与腹膜后淋巴
目的 建立纳米尺度神经细胞膜表面蛋白单分子三维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方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分布在云母表面的抗NMDAR1亚基IgG-葡萄球菌蛋白A-胶体金颗粒免疫标记复合物分子进行扫描,明确其特定的三维结构作为对照标准,然后扫描结合了免疫标记复合物分子的神经细胞膜表面,对表面形貌作出对比后确定目的抗原的定位和复合物三维结构.并与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方法对比.结果在空白云母表面,免疫复合物分子在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