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迁移影响因素及促进策略

来源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zhofp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云南省玉溪市6县2区1市2014年以来参加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1793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在初步访谈调研、结合理论研究构建影响因素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质性分析手段,对训后教师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迁移主要受动机、自我效能感、参训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评价及能力提升等个人因素,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工作支持、相关人员态度及文化氛围等组织因素的影响.为此,应从激发迁移动机、增强效能感、细化需求评估、提供支持、加强团队及组织文化建设、营造氛围、加强训后教师管理、发挥榜样示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促进培训迁移的策略.
其他文献
研究符号网络多智能体系统领导—跟随一致性问题.考虑到外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将转移概率引入至切换规则,使得研究的多智能体系统更具一般性.为了降低控制成本和减少控制器更新频率,设计了一类新颖的事件触发控制协议.最后,结合李雅普诺夫泛函、线性矩阵不等式等技术获得所考虑多智能体系统双向一致性的充分判据,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所得理论结果的有效性.
记者:俞老,请问您作为20个世纪60年代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是怎么与演艺科技结缘的?rn俞健:我“文革”中大学毕业,1968年12月底被分配到金华县电机厂当车工和到沄头插队.rn1970年,浙江省为发展电子技术成立了可控硅研究应用小组,小组设在浙江省科技局,后来称新技术组,由大学教师、研究所技术员和工厂工人三结合组成.金华县电机厂有一个名额,我被派去参加.
期刊
研究了一类污染环境中具有尺度结构的周期种群系统的最优生育率控制问题.得到了生育率控制为最优的必要条件和由积分—偏微分方程和变分不等式所构成的最优性组.
对2018年雨季的杞麓湖硅藻种群进行研究,发现杞麓湖西侧表层和底层共有梅尼小环藻、冰岛链藻、隐头舟形藻、长刺根管藻等9属14种,表层有14种,底层有12种,雨季初期底层物种数多于表层,之后表层多于底层,其原因可能与水温等环境因素有关.此外,杞麓湖因污水入湖导致总N和总P浓度超标,是致使梅尼小环藻成为硅藻种群优势物种的主要原因.
随着国土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面临着重理论轻实践、规划技术更新较快致使课堂教学内容滞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诸多挑战.所以,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培养具有系统思维的综合性专业人才已成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基于此,以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3S技术为平台,将国土大数据分析、处理及应用引入课程教学实训,有利于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规划思维,形成综合的规划素质,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对于二维均匀弹性层在刚性平压头和刚性圆柱形压头作用下的无摩擦接触力学问题,首先利用叠加原理,从接触力学的基本解得出对应于压头问题的奇异积分方程,然后借助Plemelj公式,将奇异积分方程化为经典的Riemann问题进行求解,可得出接触区内两种压头的压力分布解析解.
对高等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进行了归纳总结,探讨利用数学归纳法、函数的单调性、函数的凹凸性、微分中值定理、定积分的性质、泰勒公式以及重要不等式等多种方法证明不等式,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利用自制的昆虫趋光行为测试装置测定柑橘木虱和柚喀木虱成虫对自然光和10种不同波长单色光(波长340~689 nm)的趋光反应,比较两者的趋光差异性.结果表明,柑橘木虱和柚喀木虱对自然光(白光)和10种不同波长单色光均具有正趋光性.在所有测试光谱中,柑橘木虱对380 nm的紫外光的趋光率最高(83%),其次是549 nm的黄绿光(70%)和414 nm的紫光(63%);柚喀木虱对340 nm的紫外光的趋光率最高(60%),其次是对白光(47%)和50 nm的蓝绿光(30%).整体来看,柑橘木虱对10种单色光
以大学公共体育太极拳选项班学生为实验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16周线上理论知识推送+线下综合身体素质练习+太极拳技能学习综合课堂干预,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结果:干预后,(1)实验班女生体质指标前后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50米跑、坐位体前屈、800(女)/1000(男)米跑三项成绩较对照班成绩提高幅度大(P<0.05);而对照班女生5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较实验前有一定改善(P0.05).(2)干预前、后,实验班学生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干得分
采取控制变量法,从硝酸溶液的浓度、是否加热、是否构成原电池三个方面对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最佳条件进行实验探究,以期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