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在教学音乐学科时要大胆思辨,不断改革,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魅力,构建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单一演唱教学的形式,建立起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同时重视教学评价,通过激励性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的魅力和学习音乐的乐趣。
关键词: 音乐欣赏 鉴赏能力 “人文式”教学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最璀璨的成果之一,对不同国界、不同地域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扮演着“桥梁”的作用,因而从古至今,音乐和艺术没有国界,却始终被继承并不断发展。今天,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音乐的发展步伐不断快,更多元的音乐艺术正不断地向我们走来,然而,就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看,却没有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音乐教育上有十分明显的改变,学校的音乐教育正不断与时代和教育的现状脱节。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升学考核标准没有将音乐这门学科纳入,音乐教育没有升学考试等这些外力因素的推动,很容易导致部分学校教育忽视音乐学科的重要性,导致某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走入教学误区,认为音乐学科无关痛痒,教不教学、教学质量好坏与否都无关紧要,于是本应当趣味性十足的音乐课堂,就变得了无生趣。久而久之,学生变得不重视、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再配合教师的教学,学校的音乐课程失去设置的最初意义,纯粹变成一些学生的“休闲课程”。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音乐学科教学亟待改革,这种现状急需转变,只有大胆改革,不断重视,才能实现音乐艺术的价值,才能让学生重新喜欢并重视音乐这门课程。那么,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应当如何操作,才能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呢?
一、注重发挥教师艺术魅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接触音乐、认识音乐的引导者。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講究教学艺术,言行举止都散发艺术感和魅力,那么学生就会被吸引,激发起自身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由此可以得出,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学科,对参与音乐课堂充满积极性,第一步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通过发挥教师的艺术魅力,建立起学生在意识上的平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构建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十分重视这点,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比如在练习演唱歌曲时候,传统音乐教学的大致形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范唱,然后让学生跟唱,这样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笔者就开始尝试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演唱,在学生唱得不好的时候,报之以会心的微笑,然后纠正。这样的教学形式在开始之初就取得很好的收效,尤其是在教学低年级时,这点优势就体现得更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低年级的学生多一些亲密的语言和动作,包括在他们演唱好的时候给予言语和动作的表扬,在他们出现演唱失误时温和的纠正,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轻柔的一句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乐意亲近老师,进而喜欢上老师所教学的音乐课程。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建设以唱、动结合的音乐课堂教学结构
瑞士有一位著名的音乐教学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传统音乐教学通常只是以演唱为主,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形式只有唱,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的弊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其不适应体现得愈加明显,比如教师单一地范唱,学生很难有效地学习。同时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由于缺乏肢体语言动作,就会使演唱变得呆板、单调,大大降低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和魅力。因此,在改革音乐教育时,要改变传统音乐课堂以唱为主的教学,建立起以唱、动结合的音乐教学结构,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动,唱、动结合,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笔者在教学歌曲《小拜年》时,就采取唱、动结合的形式。歌曲《小拜年》是一首充满喜庆、欢乐的拜年歌曲,节奏欢快,旋律动感,充满过年的喜庆和欢乐。学生在学习这类歌曲时,本身就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不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演唱时就自然地手舞足蹈。观察到这点,笔者就在教学中编一套与歌曲相配的舞蹈,在按照歌曲歌词的内容做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让小朋友们自由表达过年时的各种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千姿百态和充满真情的动作,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又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
三、完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法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演唱能力作评价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评价形式的合适性和适用性与否,不能单凭教师个人的好恶简单地对一个学生实施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评促学,让学生在接受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收获,不断提高自身。笔者在考核学生时就采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让学生自由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进行表演,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学生十分投入,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编排能力。
总而言之,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实施“人文化”教学,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参考文献:
[1]王莉娟.关于音乐欣赏课的一点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5).
[2]周露馨.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音乐欣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4).
关键词: 音乐欣赏 鉴赏能力 “人文式”教学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最璀璨的成果之一,对不同国界、不同地域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扮演着“桥梁”的作用,因而从古至今,音乐和艺术没有国界,却始终被继承并不断发展。今天,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音乐的发展步伐不断快,更多元的音乐艺术正不断地向我们走来,然而,就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看,却没有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音乐教育上有十分明显的改变,学校的音乐教育正不断与时代和教育的现状脱节。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升学考核标准没有将音乐这门学科纳入,音乐教育没有升学考试等这些外力因素的推动,很容易导致部分学校教育忽视音乐学科的重要性,导致某些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走入教学误区,认为音乐学科无关痛痒,教不教学、教学质量好坏与否都无关紧要,于是本应当趣味性十足的音乐课堂,就变得了无生趣。久而久之,学生变得不重视、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再配合教师的教学,学校的音乐课程失去设置的最初意义,纯粹变成一些学生的“休闲课程”。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音乐学科教学亟待改革,这种现状急需转变,只有大胆改革,不断重视,才能实现音乐艺术的价值,才能让学生重新喜欢并重视音乐这门课程。那么,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教师应当如何操作,才能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呢?
一、注重发挥教师艺术魅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他们接触音乐、认识音乐的引导者。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講究教学艺术,言行举止都散发艺术感和魅力,那么学生就会被吸引,激发起自身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由此可以得出,要让学生喜欢上音乐学科,对参与音乐课堂充满积极性,第一步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通过发挥教师的艺术魅力,建立起学生在意识上的平等,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构建起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十分重视这点,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营造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比如在练习演唱歌曲时候,传统音乐教学的大致形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范唱,然后让学生跟唱,这样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笔者就开始尝试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演唱,在学生唱得不好的时候,报之以会心的微笑,然后纠正。这样的教学形式在开始之初就取得很好的收效,尤其是在教学低年级时,这点优势就体现得更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要给低年级的学生多一些亲密的语言和动作,包括在他们演唱好的时候给予言语和动作的表扬,在他们出现演唱失误时温和的纠正,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轻柔的一句话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乐意亲近老师,进而喜欢上老师所教学的音乐课程。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建设以唱、动结合的音乐课堂教学结构
瑞士有一位著名的音乐教学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传统音乐教学通常只是以演唱为主,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形式只有唱,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的弊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其不适应体现得愈加明显,比如教师单一地范唱,学生很难有效地学习。同时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由于缺乏肢体语言动作,就会使演唱变得呆板、单调,大大降低音乐本身的艺术性和魅力。因此,在改革音乐教育时,要改变传统音乐课堂以唱为主的教学,建立起以唱、动结合的音乐教学结构,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动,唱、动结合,感受音乐的魅力和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笔者在教学歌曲《小拜年》时,就采取唱、动结合的形式。歌曲《小拜年》是一首充满喜庆、欢乐的拜年歌曲,节奏欢快,旋律动感,充满过年的喜庆和欢乐。学生在学习这类歌曲时,本身就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不需要教师指导,他们演唱时就自然地手舞足蹈。观察到这点,笔者就在教学中编一套与歌曲相配的舞蹈,在按照歌曲歌词的内容做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让小朋友们自由表达过年时的各种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千姿百态和充满真情的动作,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又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
三、完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法
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演唱能力作评价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评价形式的合适性和适用性与否,不能单凭教师个人的好恶简单地对一个学生实施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运用激励性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不断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评促学,让学生在接受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得到收获,不断提高自身。笔者在考核学生时就采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比如让学生自由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进行表演,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学生十分投入,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编排能力。
总而言之,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实施“人文化”教学,以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
参考文献:
[1]王莉娟.关于音乐欣赏课的一点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5).
[2]周露馨.音乐欣赏审美心理与音乐欣赏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