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也是每个党员都应自觉完成的政治任务。学生党员作为高校青年学生,是未来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学生党员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并从党建育人、思政育人、实践育人三方面提出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拓展,为高校实现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提供建议与思路。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党建
中图分类号:D23;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008-03
一、高校学生党员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党史就是一部鲜活的思政育人教材,同时也是培育高校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当今青年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学好党史是每位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大学生在学习党史过程中能够升华思想、汲取力量并持续奋斗,其对大学生的人生具有重要指引作用。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史学习教育也成为大学生党员的“必修课”,对塑造青年大学生的品格和道德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具有思想和政治教育属性,二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和催人奋进的能量,学习党史有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有效筑牢学生党员思想根基的根本途径
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整个党员队伍中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党员群体,且多为“90”后和“00后”,他们所具备的特点和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易使他们的思想受到不良影响的冲击。从党史育人的视角出发,学习党史有利于学生党员坚守自身的理想信念、夯实思想防线,是筑牢他们思想根基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不断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尝尽艰难困苦,却初心不改、一往无前,靠的就是坚定的思想信念。思想就是力量,学生党员可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找寻并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问题的科学答案[2],从中深刻感悟思想伟力。
(三)持续加强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关键环节
加强党员继续教育是实现思想建党和自我革命的基础工程,是筑牢初心使命的基本途径,新形势下的党员继续教育对保证未来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整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关于党员教育基本任务中明确规定了要对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3],而党史就是开展该教育的根本依据,高校学生党员则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对象。面向青年学生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激发他们爱国主义热情的同时,能够加深他们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扎实政治理论基础,提高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引导他们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党员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学生党员引领其他青年学生的坚实保证
根据2021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最新统计数据[4],9514.8万名党员当中,有306.7万名党员身份为学生,2021年共发展党员473.9万名,35岁以下党员382.4万名,占80.7%,其中学生为187.2万名,在青年党员中占比49%。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新加入党组织的主力军来自学生,青年党员也成为党的重要力量。斯大林曾指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青年,有垂头丧气的、疲惫懈怠的、悲观失望的,也有朝气蓬勃的、活泼愉快的、意志坚强和不达胜利决不罢休的”[5],这说明青年大学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其中的矛盾性会致使他们的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前者正需要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学生党员引领他们走向光明。学生党员具有“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以及思想方面一般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党员这一身份对这些学生而言,是对他们各方面的肯定,但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面颜色鲜明的旗帜,常态化学习党史有利于“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作用的发挥[6],高校通过把稳学生党员思想之舵来把稳其他学生的思想航向。
二、坚持党建育人,以红色力量涵育时代新人
(一)打造学习型党支部,让理论学习“实”起来
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在于学习,学生党支部也是加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从党支部建设的角度出发,打造氛围浓厚的学习型党支部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前提。高校应将党史作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握住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这条主线,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将校园中的优良学风带入党支部,以学习促提升,将党史学习贯穿于集中学习、“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中。学校应用好“学习强国”软件与支部群,为党员配备党史教育教材与笔记本,引导其深入研读理论撰写学习心得,定期开展党史读书会等,党员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本领。学校可根据学习目标划分不同的学习群体,使本科生党员与研究生党员分别开展理论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也可在党支部内结对子共学党史,以先进带后进、以老党员带新党员,通过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帮学促学,让党员在提升彼此党性修养与理论水平的同时,传承信仰力量。
(二)守好课堂教育渠道,让学习热情“燃”起来
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对学生党员来讲,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思政课、党校培訓与党史讲座以及“三会一课”中的主题党课,因此用好这三类课堂能够让学生党员最直接、最深刻地学习党史,能够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党员对党史的学习热情。思政课不仅仅是面向党员的课程,也是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更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渠道。思政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可将党史相关内容或元素有机融入所讲授的思政课中,讲透所授课程中所蕴含的“党史”道理。党校可开设党史必修课或选修课,用好党史学习主渠道。党校作为培训党员的重要阵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具备平台优势,党员具有一定知识基础,高校开展培训时,应提升理论深度,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把党史课讲得有血有肉;也可结合名家讲座,将好的党史教学延伸至全体学生,聚焦“悟思想”,引导学生把“一堂课”的感悟转化为奋进的力量。 (三)活用红色文化资源,让党史教育“动”起来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在新时代大学生党员中开展教育管理的优质资源,用好红色文化能够提升学生党员的精神境界。首先,高校应活用红色文化载体,如革命旧址、历史纪念馆、名人故居、专题展览等,现场追溯历史;也可从党史文学影视作品、革命歌曲、开发文创产品以及绘画舞蹈等挖掘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重视对红色文化载体的有效运用,使党史学习更“接地气”。其次,高校应丰富红色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热爱党史文化,开展党史情景剧表演、党史知识竞赛、红歌联唱、传播红色故事、讲述党史微党课等活动;也可组织学生寻找并采访亲历党史的革命人物,与“活着的历史”进行交流,或将他们请进校园、请到学生身边,拉近党史与学生的距离。
三、融合思政育人,以信念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一)把握全程教育,落实平日节日“双聚焦”
首先,要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努力在“常”字上下功夫。高校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做好氛围营造和宣传工作,将“学党史”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通过党团活动、知识竞赛、文艺展演、情景剧表演、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深化学生党员的爱党爱国情怀。其次,要把握关键节日的教育时机,努力在“节”字上下功夫。高校应充分运用好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纪念日的教育资源,用好党史故事、党史人物素材,以“过节”的仪式感增强学生党员的信仰根基。此外,高校还应结合时政热点追溯其在党史上的轨迹,以学生关注的政治事件为契机开展党史教育。
(二)拓宽教育渠道,筑牢线上线下“双阵地”
高校应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党史蕴含的伟大精神,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线下“同心圆”:首先,以第二课堂为半径,构筑线下育人内层圆,搭建实践平台,创造党史教育实践机会,将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与党员作用发挥相结合,让党员在校园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让党员走进社会参加多种志愿服务,让党员积极参与有关党史的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在不同领域和道路上都能感受到党史中的真理力量。其次,以网络平台为半径,构筑线上育人“外层圆”,“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号、微博、QQ、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学生常用平台也在不断变化,学习党史“入脑入心”的前提是“入眼入耳”,因此党校要跟着学生走,占领网络阵地,积极运用学生们爱听、易引起情感共鸣的方式在线上多感染学生,用短文章、评论、短视频等方式与他们进行心灵交流。
(三)党建引领团建,实现党员团员“双覆盖”
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中不应仅面向党员开展,更应该延伸至其他学生,党建带团建,是培养、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学生的有力举措,也是学生党员引领带动其他学生的重要途径。例如,党员讲授党史党课,并录制视频形成教育素材,面向广大团员宣传;党支部与团支部共建、党员与团员结对子,联合开展学习和主题活动,党员为团员讲解党史故事与精神内涵,通过党员将红色基因接力棒传给团员;党员指导团员讲团课、指导团员开展实务工作、指导团员开展党史教育主题活动。多措并举实施党建带团建,以党团联动紧密党员与团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党员从党史学习教育的受教育者转变为团员的教育者,激发全体青年党员与团员学习党史的热情与积极性,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的同时,稳固党员队伍的群众基础,促进其自我教育。
四、深化实践育人,以担当作为谱写青春之歌
(一)以行践学,在实践中感悟党史力量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党在百年风雨历程中,也将实践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因此要树立青年学生的实践思维,在实践中发扬红色精神文化。例如,高校可挖掘家乡的党史资源,让学生感受地方党史的精神内涵;寻访红色记忆模范人物,在对话中触摸真实而震撼的党史故事;依靠学生组织搭建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平台,把握学生组织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走出课堂、走进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多领域开展实践活动;成立党员先锋岗和志愿服务队伍,使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学生互助、公益宣讲、社会救助等实践中坚定自己一心为民的立场和服务人民的初心,从而以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以行践学,通过增强学生党员的行动自觉实现学史力行。
(二)主动作为,在担当中突显学习实效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知行合一。高校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长期落实落地,将党史学习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日常工作中把学习党史同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指引学生党员在思想引领、学风建设、科技创新、生活关怀和就业升学等方面主动作为,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他们在服务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际效果和实实在在的帮扶。此外,引导学生党员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主动站出来,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和敢于担当奉献的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增强党史学习的实效性,让青春在担当作为中闪闪发光。
五、结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具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高校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党员作为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后备军,对其开展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必不可少。学习党史对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强化历史担当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大意义,因此高校应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文化知识学习、融入个人理想抱负鼓励青年学生建功立业,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 傅帅雄. 试论高校黨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J]. 大学教育,2016(09):71-73.
[2]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党建,2021(04):4-11.
[3]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J]. 支部建设,2019(17):17-22.
[4]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 人民日报,2021-07-01(05).
[5] 伊远标. 对青年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的思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03):64-65.
[6] 段妍.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J]. 人民论坛,2021(17):36-39.
(责任编辑:陈华康)
关键词:学生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党建
中图分类号:D23;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008-03
一、高校学生党员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党史就是一部鲜活的思政育人教材,同时也是培育高校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当今青年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学好党史是每位青年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大学生在学习党史过程中能够升华思想、汲取力量并持续奋斗,其对大学生的人生具有重要指引作用。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党史学习教育也成为大学生党员的“必修课”,对塑造青年大学生的品格和道德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具有思想和政治教育属性,二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素材和催人奋进的能量,学习党史有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有效筑牢学生党员思想根基的根本途径
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整个党员队伍中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党员群体,且多为“90”后和“00后”,他们所具备的特点和当前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易使他们的思想受到不良影响的冲击。从党史育人的视角出发,学习党史有利于学生党员坚守自身的理想信念、夯实思想防线,是筑牢他们思想根基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不断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尝尽艰难困苦,却初心不改、一往无前,靠的就是坚定的思想信念。思想就是力量,学生党员可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找寻并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问题的科学答案[2],从中深刻感悟思想伟力。
(三)持续加强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关键环节
加强党员继续教育是实现思想建党和自我革命的基础工程,是筑牢初心使命的基本途径,新形势下的党员继续教育对保证未来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整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关于党员教育基本任务中明确规定了要对党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3],而党史就是开展该教育的根本依据,高校学生党员则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对象。面向青年学生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激发他们爱国主义热情的同时,能够加深他们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扎实政治理论基础,提高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引导他们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党员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学生党员引领其他青年学生的坚实保证
根据2021年中国共产党党内最新统计数据[4],9514.8万名党员当中,有306.7万名党员身份为学生,2021年共发展党员473.9万名,35岁以下党员382.4万名,占80.7%,其中学生为187.2万名,在青年党员中占比49%。由此可以看出,近年来新加入党组织的主力军来自学生,青年党员也成为党的重要力量。斯大林曾指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青年,有垂头丧气的、疲惫懈怠的、悲观失望的,也有朝气蓬勃的、活泼愉快的、意志坚强和不达胜利决不罢休的”[5],这说明青年大学生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其中的矛盾性会致使他们的发展方向各不相同,又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前者正需要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学生党员引领他们走向光明。学生党员具有“学生”和“党员”双重身份,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以及思想方面一般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党员这一身份对这些学生而言,是对他们各方面的肯定,但对其他学生来说也是一面颜色鲜明的旗帜,常态化学习党史有利于“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作用的发挥[6],高校通过把稳学生党员思想之舵来把稳其他学生的思想航向。
二、坚持党建育人,以红色力量涵育时代新人
(一)打造学习型党支部,让理论学习“实”起来
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在于学习,学生党支部也是加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从党支部建设的角度出发,打造氛围浓厚的学习型党支部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前提。高校应将党史作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把握住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这条主线,扎实开展理论学习,将校园中的优良学风带入党支部,以学习促提升,将党史学习贯穿于集中学习、“三会一课”、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中。学校应用好“学习强国”软件与支部群,为党员配备党史教育教材与笔记本,引导其深入研读理论撰写学习心得,定期开展党史读书会等,党员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本领。学校可根据学习目标划分不同的学习群体,使本科生党员与研究生党员分别开展理论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也可在党支部内结对子共学党史,以先进带后进、以老党员带新党员,通过党员的传帮带作用实现帮学促学,让党员在提升彼此党性修养与理论水平的同时,传承信仰力量。
(二)守好课堂教育渠道,让学习热情“燃”起来
在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对学生党员来讲,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思政课、党校培訓与党史讲座以及“三会一课”中的主题党课,因此用好这三类课堂能够让学生党员最直接、最深刻地学习党史,能够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党员对党史的学习热情。思政课不仅仅是面向党员的课程,也是全体大学生的必修课,更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核心渠道。思政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可将党史相关内容或元素有机融入所讲授的思政课中,讲透所授课程中所蕴含的“党史”道理。党校可开设党史必修课或选修课,用好党史学习主渠道。党校作为培训党员的重要阵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具备平台优势,党员具有一定知识基础,高校开展培训时,应提升理论深度,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把党史课讲得有血有肉;也可结合名家讲座,将好的党史教学延伸至全体学生,聚焦“悟思想”,引导学生把“一堂课”的感悟转化为奋进的力量。 (三)活用红色文化资源,让党史教育“动”起来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在新时代大学生党员中开展教育管理的优质资源,用好红色文化能够提升学生党员的精神境界。首先,高校应活用红色文化载体,如革命旧址、历史纪念馆、名人故居、专题展览等,现场追溯历史;也可从党史文学影视作品、革命歌曲、开发文创产品以及绘画舞蹈等挖掘红色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重视对红色文化载体的有效运用,使党史学习更“接地气”。其次,高校应丰富红色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热爱党史文化,开展党史情景剧表演、党史知识竞赛、红歌联唱、传播红色故事、讲述党史微党课等活动;也可组织学生寻找并采访亲历党史的革命人物,与“活着的历史”进行交流,或将他们请进校园、请到学生身边,拉近党史与学生的距离。
三、融合思政育人,以信念之光照亮奋进之路
(一)把握全程教育,落实平日节日“双聚焦”
首先,要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努力在“常”字上下功夫。高校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做好氛围营造和宣传工作,将“学党史”潜移默化地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通过党团活动、知识竞赛、文艺展演、情景剧表演、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深化学生党员的爱党爱国情怀。其次,要把握关键节日的教育时机,努力在“节”字上下功夫。高校应充分运用好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五四青年节等重大纪念日的教育资源,用好党史故事、党史人物素材,以“过节”的仪式感增强学生党员的信仰根基。此外,高校还应结合时政热点追溯其在党史上的轨迹,以学生关注的政治事件为契机开展党史教育。
(二)拓宽教育渠道,筑牢线上线下“双阵地”
高校应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党史蕴含的伟大精神,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线下“同心圆”:首先,以第二课堂为半径,构筑线下育人内层圆,搭建实践平台,创造党史教育实践机会,将学校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与党员作用发挥相结合,让党员在校园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让党员走进社会参加多种志愿服务,让党员积极参与有关党史的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在不同领域和道路上都能感受到党史中的真理力量。其次,以网络平台为半径,构筑线上育人“外层圆”,“互联网+”时代,微信公众号、微博、QQ、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学生常用平台也在不断变化,学习党史“入脑入心”的前提是“入眼入耳”,因此党校要跟着学生走,占领网络阵地,积极运用学生们爱听、易引起情感共鸣的方式在线上多感染学生,用短文章、评论、短视频等方式与他们进行心灵交流。
(三)党建引领团建,实现党员团员“双覆盖”
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中不应仅面向党员开展,更应该延伸至其他学生,党建带团建,是培养、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学生的有力举措,也是学生党员引领带动其他学生的重要途径。例如,党员讲授党史党课,并录制视频形成教育素材,面向广大团员宣传;党支部与团支部共建、党员与团员结对子,联合开展学习和主题活动,党员为团员讲解党史故事与精神内涵,通过党员将红色基因接力棒传给团员;党员指导团员讲团课、指导团员开展实务工作、指导团员开展党史教育主题活动。多措并举实施党建带团建,以党团联动紧密党员与团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党员从党史学习教育的受教育者转变为团员的教育者,激发全体青年党员与团员学习党史的热情与积极性,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的同时,稳固党员队伍的群众基础,促进其自我教育。
四、深化实践育人,以担当作为谱写青春之歌
(一)以行践学,在实践中感悟党史力量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党在百年风雨历程中,也将实践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因此要树立青年学生的实践思维,在实践中发扬红色精神文化。例如,高校可挖掘家乡的党史资源,让学生感受地方党史的精神内涵;寻访红色记忆模范人物,在对话中触摸真实而震撼的党史故事;依靠学生组织搭建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平台,把握学生组织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走出课堂、走进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多领域开展实践活动;成立党员先锋岗和志愿服务队伍,使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学生互助、公益宣讲、社会救助等实践中坚定自己一心为民的立场和服务人民的初心,从而以实践的方式促进学生以行践学,通过增强学生党员的行动自觉实现学史力行。
(二)主动作为,在担当中突显学习实效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知行合一。高校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长期落实落地,将党史学习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日常工作中把学习党史同教育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指引学生党员在思想引领、学风建设、科技创新、生活关怀和就业升学等方面主动作为,多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他们在服务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实际效果和实实在在的帮扶。此外,引导学生党员在关键时刻和危急关头主动站出来,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员主动服务的意识和敢于担当奉献的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增强党史学习的实效性,让青春在担当作为中闪闪发光。
五、结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具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高校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党员作为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建设和发展的后备军,对其开展常态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必不可少。学习党史对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强化历史担当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大意义,因此高校应持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文化知识学习、融入个人理想抱负鼓励青年学生建功立业,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参考文献:
[1] 傅帅雄. 试论高校黨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J]. 大学教育,2016(09):71-73.
[2] 习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 党建,2021(04):4-11.
[3] 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J]. 支部建设,2019(17):17-22.
[4]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N]. 人民日报,2021-07-01(05).
[5] 伊远标. 对青年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的思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03):64-65.
[6] 段妍.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J]. 人民论坛,2021(17):36-39.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