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词新语的集中涌现折射和推动了思想的活跃和社会的变革。他们反映着活跃的思想、变化的行为、时代的风尚以及民众的情感,他们极大地促进了汉语言的丰富和发展。文章对新词新语的涵义类型、来源、产生条件、特点以及规范化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词汇 新词新语 时代变迁 规范化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在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中,词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反映社会变迁的功能也最完善。斯大林曾说:“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总是最敏感的,它几乎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语言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社会发展的轨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于是,大批新词新语就会以其敏感、活跃的特点去反映这些变化。他们反映着活跃的思想、变化的行为、时代的风尚以及民众的情感,极大地促进了汉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于是,整理和研究汉语新词语成了热门,我们也迎来了语言研究开放的新时代。
一、新词新语的涵义及类型
新词新语指的是为了社会生活变革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新创造出来的词和语。
细究“新词新语”这个“新”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主要模糊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概念,即新词新语是相对旧词语而言的,“新”只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它必然要朝着旧的方面转化。那么,我们对此应如何加以界定呢?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绝大部分学者使用的时间是“近些年来”,而刘叔新先生则将这一时段框定为l5~20年左右,即产生在这一时间段内的便是新词新语。无独有偶,朱永锴、林伦伦两位先生虽然讨论的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新语的特点和产生的渠道,但客观上则强调了关于“新”的这个时间概念——20年左右的使用期。现在我们都认同这一观点。所以,我们所说的“新词新语”应当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产生而稳定地使用到今天的词语”。二是范围问题。新词新语的范围有多广,所谓的“新”究竟指的是形式(即词形)新,还是内容(即词义)新,还是形式、内容两者都新?
符淮青先生明确指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如:‘责任制、人才学、经济特区’。形式是旧的,有了新义,新义和旧义之间有明显的联系,这样的词不是新词。有些词代表新概念,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却毫无联系,这种词应算为新词。”所举的例子是“经济”和“仪表”。在此之前,周祖谟与张永言两位先生也持相同的观点。可见,他们所认可的新词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词形、词义都是新的词语;一种是虽然词的形式是旧的,但词义是新的,而且新义同旧词形原先所承载的意义毫无联系。
二、新词新语的来源及产生条件
1.新词新语的来源
新词新语是来源于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来源:
(1)群众生活中新产生的流行语,从权威性较高的地方,比如从经济发达地区传开的方言词或社区词,如“考级、托福、跳槽、泡吧、靓丽。总动员、做蛋糕”等,都是在普通话内大家共同创造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传媒的普及,这种建立自共同语基础之上的流行语越来越多。另外“爆棚、生猛、看好”等来自粤语;“淘浆糊、发哮、套牢、搭脉、分挺”等来自上海;“猫腻、小样、切汇、帅呆了、酷毙了”等来自北京;“做秀、哇塞”等来自台湾;“搞定、资深、派对、靓”等来自香港。由于中国人在平时生活中多数是用方言交际的,又生活在不同的社区和阶层中。所以,一些在群众中流行的词语从不同的方言、社区流行开来,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2)引进新事物、新生活状态随之而来的外来词语,如“电子商务、按揭、传媒、另类、时尚、炫、CEO、MP4、CDMA、MPA”等。从中国历史上看,任何一轮新词语的长足发展都是在社会比较开放的年代,以意译和音译的方式吸收外来词语为主要标志的。
(3)随着新事物而产生的先从书面语传开的文化词,如“品牌、到位、买点、盘价、双赢、淡出、多功能、强强联手”等,这类新词语在各种媒体报刊上频频出现。
(4)在因特网上华人或外国人共同创造的网上流行语。如“东东、潜水、美眉、斑竹、大虾、恐龙、菜鸟、灌水、你太有才了、OIC、886”等。
2.新词新语的产生条件
新词新语的大量产生和流行是有一定的条件的。首先是需要有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其次是信息的多渠道进入。从历史上看,往往在社会变革、社会转型或开平盛世的年代,会出现新词语产生的高潮,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春秋战国、汉唐、元代、明末、“五四”前后是新词新语产生和吸收的几个高潮期。现如今的改革开放,使语言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变得更文明、更宽松。我们的文化和生活走向了多元化,交际频繁了,思想活跃了,大家的胸襟变得更宽,度量也更大。作家的文学艺术语言走向了个性化;人们的生活用语也多样化、精致化;广告用语更追求新颖和别致;说话也都开始讲究创意。在这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年代,语言也应该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于是,大量新词新语风行的良好环境也就具备了。
三、新词新词的特点
1.公众性
(1)公共性。公共性是新词新语的基本特征,任何语言都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因为它依存于社会,反映着社会。公共性是新词新语社会性的具体体现。新词语的公众性特指新的语言现象为社会公众所理解,使用于社会公众大量出现的地方或使用于能达到大量分散性公众的大众媒体。
(2)行业性。新词语产生于不同的行业,流行使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可以说,各个行业或集团都有其行业或集团特色的新词语。新词语的行业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单一性,即只在本行业内使用或只带有本行业的语意。如医学界有“针麻、化疗、钙调素、基因”;教育界有“比较教育、反馈思维、课件、研读、品读、补偿性教”,这些都表现出了行业用语的单一性。二是双重性,即具有行业语意和社交语意,在保持其行业语意的同时也被社会化了。如例1):武汉审批“提速”,不同部门的手续集中办理。例2):中国甲A教练“下课”并不是新鲜事。
(3)地域性。在各个行业产生了不同新词语的同时,各个地区也都具有了时代特色的新词语。各地在自产新词语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新词语,并且还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外地。
2.多元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1)多元性。社会中的语言是一个由使用者的种族、民族、地域、阶层、文化程度、家庭背景、职业、性别、年龄等若干社会因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的系统网络,新词新语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与社会变化息息相关,具有多元性、多样化的特点。其多元性首先体现在使用主体的多样化。不同社会群体的人员既在使用同一规范的或被广泛认可的新词新语,又在使用带着其自身群体特点的不同规范的新词新语。
(2)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一单调的语言表达方式越来越成为人们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忌讳,不断使用一些新词新语在语言交际中已成为一种新潮流。于是,人们在语言表达方面开始寻求丰富多彩。
四、新词新语的规范化
新词新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并且必须产生,这是语言的自然特征。我们知道,有些新词新语是在人们趋新、趋雅、趋和谐的动机下产生的,这对语言的不断丰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新词新语是由于人们刻意追新求异而产生的,致使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一些粗俗的词语频频出现,降低了语言的品位,削弱了语言的魅力,冲击着语言的规范化。汉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因此,社会对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已迫在眉睫。
1.规范的标准和原则
(1)动态的规范标准。新时期新词语的大量涌现使汉语产生了“变异”,这给固有的语言规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语言总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从来没有静止不变的语言。另一方面,在任何社会中,语言的规范总是必要的,正如陈原先生所说:“在任何社会里,社会的组织和成员都要求彼此使用的文字有一定的规范。如果你用你的变体,我用我的变体,社会交际就会产生歧义,……规范化是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所以规范应该顺应语言的发展去进行。
(2)新词新语的规范原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新词语的规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必要性原则。凡是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的事物,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思潮,新观念,新工具等这些新的东西必然要以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会在社会生活中引起交际空白。正如伏尔泰所说:“一个新词,只要是绝对必要的,明白易懂并且悦耳时才有情可原。”
第二,互补性原则。有些新词语似乎就是原有词语的完全等义词。如“的士”对于“出租车”。这些互补性等义词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他们丰富了汉语词汇,增添了语言的色彩。
2.规范的对象
(1)新闻中新词语的规范。新词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中,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很多新闻工作者急于追踪大众的文化接受心理而忽视了语言的规范化问题,使得新闻报道在词语运用上表现得极为纷乱和不规范。语言的规范化首先应从书面语开始。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书面语就是报刊、杂志,他们引领r语言的导向,所以作为新词新语的庞大载体——新闻媒体,必须以“达意”的准确性为第一要素。作为语言文字的示范窗口——各类媒体,应遵守语言的法则,同时应树立正确的语言导向,从而使广大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规范意识。
(2)对待外来词语。外来词语在新词新语中已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还在不断地上升。外来词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在社会活动和语言交际中少不了外来词。他们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丰富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吸收外来词、借用外来词既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又有利于文化的繁荣。所以,我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外来词,使他们在我们本族词汇的大家庭中融合、协调地生存。
(3)对待网络语言。新词新语产生的过程中,网络群体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总是在创造属于他们的、丰富的、鲜活的词语。这些来自网络空间的新词语大体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浏览器、万维网、登陆、在线、聊天室等;第二类是与网络有关的特殊用语,如:冲浪、触网等;第三类是网民在网络上的常用语,如:楼主、大虾、斑竹、果酱、闪、OLMM等等。在这其中,有许多不规范的表达习惯,尤其是给正处于语言学习中的中小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很多人都希望语言纯洁,并且都认为有些网络语言不利于语言规范,所以对于网络语言我们应该在宽容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制定网络语言规范,提高网民的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网络语言生动活泼、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3.正确处理规范性与必要性、多样性以及时代性的关系
语言规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新词语的时代性注定了规范必须与时俱进。规范是必要的,对新词语的规范就是要让语言能够健康地发展,准确高效地发挥职能。语言规范化程度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规范也不能排斥多样性,一个民族的语言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缺乏多样性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活力。社会的多样性需要语言的多样性,人们口味的不断变换更需要语言的自然鲜活,丰富多彩。
为了语言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新词新语进行必要的规范,为了使语言保持勃勃生机又必须维持语言的多样性。没有规范的语言就像一条没有得到治理而泛滥的河流;而词汇贫乏的语言就像一条缺乏水源的河流,没有生机。所以我们应当把规范性与多样性、必要性、时代性的关系协调统一起来,让我们的民族语言永葆青春,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 斯大林.论马克思在语言学中的问题[M].
[2]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
[3]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
[4] 沈孟璎.新词新语新义——略论新词新语的特征[M].
[5] 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J].
【关键词】词汇 新词新语 时代变迁 规范化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在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中,词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反映社会变迁的功能也最完善。斯大林曾说:“语言的词汇对于各种变化总是最敏感的,它几乎处于经常的变动之中。”语言就像一面镜子,折射着社会发展的轨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事物的不断涌现,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于是,大批新词新语就会以其敏感、活跃的特点去反映这些变化。他们反映着活跃的思想、变化的行为、时代的风尚以及民众的情感,极大地促进了汉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于是,整理和研究汉语新词语成了热门,我们也迎来了语言研究开放的新时代。
一、新词新语的涵义及类型
新词新语指的是为了社会生活变革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按照汉语的构词规律新创造出来的词和语。
细究“新词新语”这个“新”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主要模糊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概念,即新词新语是相对旧词语而言的,“新”只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它必然要朝着旧的方面转化。那么,我们对此应如何加以界定呢?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绝大部分学者使用的时间是“近些年来”,而刘叔新先生则将这一时段框定为l5~20年左右,即产生在这一时间段内的便是新词新语。无独有偶,朱永锴、林伦伦两位先生虽然讨论的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新语的特点和产生的渠道,但客观上则强调了关于“新”的这个时间概念——20年左右的使用期。现在我们都认同这一观点。所以,我们所说的“新词新语”应当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产生而稳定地使用到今天的词语”。二是范围问题。新词新语的范围有多广,所谓的“新”究竟指的是形式(即词形)新,还是内容(即词义)新,还是形式、内容两者都新?
符淮青先生明确指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如:‘责任制、人才学、经济特区’。形式是旧的,有了新义,新义和旧义之间有明显的联系,这样的词不是新词。有些词代表新概念,在形式上同历史上曾出现的词相同,但意义却毫无联系,这种词应算为新词。”所举的例子是“经济”和“仪表”。在此之前,周祖谟与张永言两位先生也持相同的观点。可见,他们所认可的新词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词形、词义都是新的词语;一种是虽然词的形式是旧的,但词义是新的,而且新义同旧词形原先所承载的意义毫无联系。
二、新词新语的来源及产生条件
1.新词新语的来源
新词新语是来源于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来源:
(1)群众生活中新产生的流行语,从权威性较高的地方,比如从经济发达地区传开的方言词或社区词,如“考级、托福、跳槽、泡吧、靓丽。总动员、做蛋糕”等,都是在普通话内大家共同创造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传媒的普及,这种建立自共同语基础之上的流行语越来越多。另外“爆棚、生猛、看好”等来自粤语;“淘浆糊、发哮、套牢、搭脉、分挺”等来自上海;“猫腻、小样、切汇、帅呆了、酷毙了”等来自北京;“做秀、哇塞”等来自台湾;“搞定、资深、派对、靓”等来自香港。由于中国人在平时生活中多数是用方言交际的,又生活在不同的社区和阶层中。所以,一些在群众中流行的词语从不同的方言、社区流行开来,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2)引进新事物、新生活状态随之而来的外来词语,如“电子商务、按揭、传媒、另类、时尚、炫、CEO、MP4、CDMA、MPA”等。从中国历史上看,任何一轮新词语的长足发展都是在社会比较开放的年代,以意译和音译的方式吸收外来词语为主要标志的。
(3)随着新事物而产生的先从书面语传开的文化词,如“品牌、到位、买点、盘价、双赢、淡出、多功能、强强联手”等,这类新词语在各种媒体报刊上频频出现。
(4)在因特网上华人或外国人共同创造的网上流行语。如“东东、潜水、美眉、斑竹、大虾、恐龙、菜鸟、灌水、你太有才了、OIC、886”等。
2.新词新语的产生条件
新词新语的大量产生和流行是有一定的条件的。首先是需要有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其次是信息的多渠道进入。从历史上看,往往在社会变革、社会转型或开平盛世的年代,会出现新词语产生的高潮,因为那个时候的社会环境比较宽松。春秋战国、汉唐、元代、明末、“五四”前后是新词新语产生和吸收的几个高潮期。现如今的改革开放,使语言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变得更文明、更宽松。我们的文化和生活走向了多元化,交际频繁了,思想活跃了,大家的胸襟变得更宽,度量也更大。作家的文学艺术语言走向了个性化;人们的生活用语也多样化、精致化;广告用语更追求新颖和别致;说话也都开始讲究创意。在这个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年代,语言也应该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于是,大量新词新语风行的良好环境也就具备了。
三、新词新词的特点
1.公众性
(1)公共性。公共性是新词新语的基本特征,任何语言都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因为它依存于社会,反映着社会。公共性是新词新语社会性的具体体现。新词语的公众性特指新的语言现象为社会公众所理解,使用于社会公众大量出现的地方或使用于能达到大量分散性公众的大众媒体。
(2)行业性。新词语产生于不同的行业,流行使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可以说,各个行业或集团都有其行业或集团特色的新词语。新词语的行业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单一性,即只在本行业内使用或只带有本行业的语意。如医学界有“针麻、化疗、钙调素、基因”;教育界有“比较教育、反馈思维、课件、研读、品读、补偿性教”,这些都表现出了行业用语的单一性。二是双重性,即具有行业语意和社交语意,在保持其行业语意的同时也被社会化了。如例1):武汉审批“提速”,不同部门的手续集中办理。例2):中国甲A教练“下课”并不是新鲜事。
(3)地域性。在各个行业产生了不同新词语的同时,各个地区也都具有了时代特色的新词语。各地在自产新词语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吸收外来的新词语,并且还把自己的“产品”销往外地。
2.多元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1)多元性。社会中的语言是一个由使用者的种族、民族、地域、阶层、文化程度、家庭背景、职业、性别、年龄等若干社会因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的系统网络,新词新语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与社会变化息息相关,具有多元性、多样化的特点。其多元性首先体现在使用主体的多样化。不同社会群体的人员既在使用同一规范的或被广泛认可的新词新语,又在使用带着其自身群体特点的不同规范的新词新语。
(2)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一单调的语言表达方式越来越成为人们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忌讳,不断使用一些新词新语在语言交际中已成为一种新潮流。于是,人们在语言表达方面开始寻求丰富多彩。
四、新词新语的规范化
新词新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并且必须产生,这是语言的自然特征。我们知道,有些新词新语是在人们趋新、趋雅、趋和谐的动机下产生的,这对语言的不断丰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新词新语是由于人们刻意追新求异而产生的,致使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一些粗俗的词语频频出现,降低了语言的品位,削弱了语言的魅力,冲击着语言的规范化。汉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因此,社会对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化、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已迫在眉睫。
1.规范的标准和原则
(1)动态的规范标准。新时期新词语的大量涌现使汉语产生了“变异”,这给固有的语言规范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语言总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从来没有静止不变的语言。另一方面,在任何社会中,语言的规范总是必要的,正如陈原先生所说:“在任何社会里,社会的组织和成员都要求彼此使用的文字有一定的规范。如果你用你的变体,我用我的变体,社会交际就会产生歧义,……规范化是社会共同体的需要……”所以规范应该顺应语言的发展去进行。
(2)新词新语的规范原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新词语的规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必要性原则。凡是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的事物,不论是新制度,新体制,新思潮,新观念,新工具等这些新的东西必然要以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会在社会生活中引起交际空白。正如伏尔泰所说:“一个新词,只要是绝对必要的,明白易懂并且悦耳时才有情可原。”
第二,互补性原则。有些新词语似乎就是原有词语的完全等义词。如“的士”对于“出租车”。这些互补性等义词在日常生活的交际中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他们丰富了汉语词汇,增添了语言的色彩。
2.规范的对象
(1)新闻中新词语的规范。新词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报道中,且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很多新闻工作者急于追踪大众的文化接受心理而忽视了语言的规范化问题,使得新闻报道在词语运用上表现得极为纷乱和不规范。语言的规范化首先应从书面语开始。日常生活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书面语就是报刊、杂志,他们引领r语言的导向,所以作为新词新语的庞大载体——新闻媒体,必须以“达意”的准确性为第一要素。作为语言文字的示范窗口——各类媒体,应遵守语言的法则,同时应树立正确的语言导向,从而使广大读者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规范意识。
(2)对待外来词语。外来词语在新词新语中已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还在不断地上升。外来词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在社会活动和语言交际中少不了外来词。他们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而且丰富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吸收外来词、借用外来词既有利于语言的发展,又有利于文化的繁荣。所以,我们应该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外来词,使他们在我们本族词汇的大家庭中融合、协调地生存。
(3)对待网络语言。新词新语产生的过程中,网络群体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他们总是在创造属于他们的、丰富的、鲜活的词语。这些来自网络空间的新词语大体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浏览器、万维网、登陆、在线、聊天室等;第二类是与网络有关的特殊用语,如:冲浪、触网等;第三类是网民在网络上的常用语,如:楼主、大虾、斑竹、果酱、闪、OLMM等等。在这其中,有许多不规范的表达习惯,尤其是给正处于语言学习中的中小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很多人都希望语言纯洁,并且都认为有些网络语言不利于语言规范,所以对于网络语言我们应该在宽容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制定网络语言规范,提高网民的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网络语言生动活泼、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
3.正确处理规范性与必要性、多样性以及时代性的关系
语言规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而变化。新词语的时代性注定了规范必须与时俱进。规范是必要的,对新词语的规范就是要让语言能够健康地发展,准确高效地发挥职能。语言规范化程度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规范也不能排斥多样性,一个民族的语言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缺乏多样性就不可能有强大的活力。社会的多样性需要语言的多样性,人们口味的不断变换更需要语言的自然鲜活,丰富多彩。
为了语言的健康发展,必须对新词新语进行必要的规范,为了使语言保持勃勃生机又必须维持语言的多样性。没有规范的语言就像一条没有得到治理而泛滥的河流;而词汇贫乏的语言就像一条缺乏水源的河流,没有生机。所以我们应当把规范性与多样性、必要性、时代性的关系协调统一起来,让我们的民族语言永葆青春,活力四射。
参考文献
[1] 斯大林.论马克思在语言学中的问题[M].
[2]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M].
[3]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
[4] 沈孟璎.新词新语新义——略论新词新语的特征[M].
[5] 朱永锴,林伦伦,二十年来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产生渠道[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