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作为人们获知以及提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所具有的根本性职能包括:促进阅读者的知识面积与视野扩大,且有助于锻炼阅读者的逻辑思维。同时,基于现如今,阅读教学质量就英语教学整体质量来讲所具有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探寻出有效的方式促进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就变为了现下中学英语教师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中学英语;阅读课;应用
  【作者简介】张慧芳(1982.6.10- ),女,汉族,江苏丹阳人,江苏省丹阳市华南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英语教学。
  引言
  任务教学法,具体而言为,以具体的教学任务为依据的语言教学方式,将其应用于中学英语阅读课的主要目的为,促进教学任务及目标完成质量提升,并通过组织多种有效教学活动,并突出学生主体意识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互动以及协商等,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有助于促进其英语阅读学习质量提升。
  一、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现状
  第一,存在轻视对学生实施阅读技巧训练的问题。现如今的中学英语教材中,已经融合了多种的文学类阅读文章,且此类文章可以在讲解模式较为固定的语言结构时,当做例子应用。与此同时,基于学生在学习种类不同的文章时,所需要应用的技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现下中学生所掌握的技巧种类相对较少,应用情况也并不理想。第二,存在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较大的问题。就中国的英语阅读教学而言,多数课堂均为以教师为主导者而进行的,学生接受的为单纯的知识灌输以及讲解,教师缺乏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不良影响。
  二、具体应用
  通过合理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方式,可以使得学生于课堂中,通过完成老师设置的各种任务,总结以及吸收各种有关的经验和知识等,使其可以从重视掌握各种语言知识点,变为重视从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丰富自身以及扩充自身的知识面积。且随着学生所完成的任务量不断增加,其所具有的自主学习能力会逐渐提升,有助于其更好的将所学习的语言应用于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际生活中。其中,任务型教学法,将英语阅读教学具体划分为三个层面,即:阅读前活动期、活动期以及阅读后活动期。
  1.阅读前活动期。实施此种类型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课文中与题目相关的各种信息加以整理和归纳,并通过对文章题目、背景、习题等实施有效分析的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再经由快速通读文章的方式,了解其中的大致内容,随后细读文章,对其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词汇等实施有效掌握。
  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How to Be Happy》这篇文章时,教师便可以优先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如,为其设置问题:Why need to be happy?等,有助于于课堂中进行更有效的交流以及沟通。
  2.活动期。设计阅读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究其原因为,学生需要在此阶段内,通过仔细阅读文章以及完成教师所布置任务的方式,对文章内容及含义具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对其实施有效评估。同时,倘若基于文本信息存在存储困难的问题,将其转变为其他形式,我们便可以将此类转换成为转换机制,其于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关键性职能可以表述为,第一,信息录入;第二,转换机制;第三,生成信息。此为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中的具体过程。
  例如,以上述预习作为基础,此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短时间的快速阅读,并为其设置有关任务:Reading articles quickly, clarify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article and the basic plot等,并通过引导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任务,并进行抢答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学习热情提升,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的明晰以及掌握文章的主旨內容以及人物特点,进而对其中的重点内容实施更全面的学习以及记忆。
  3.阅读后活动期。在此期间,教师普遍会通过高声阅读课文、以文章主题的中心进行提问以及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掌握知识进行回答等方式,开展具体的课堂活动。其中,教师通过设置多种于文章有所关联以及较为符合学生实际特点的任务、问题等,要求学生以课文概述、填空练习以及情境重现等方式,对文章进行更为深入的理解以及掌握。具体而言,实施阅读后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以及可以展现自我的平台,进而再通过引导其将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阅读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语言能力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中学英语教师想要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英语课业成绩提升,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养以及训练,并引导其在日常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重视积累经验,以起到丰富自身知识面以及更好的掌握所学习内容的目的,有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湘莲.追求教学过程艺术化,激活学生的阅读情趣——中学英语阅读教学途径新探[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7(34):38-39.
  [2]曹志勇.浅析高中非毕业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以高二英语Book6 Unit 4 Global warming为例[J].高考,2017(33):125.
其他文献
【Abstract】English writing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almost every English test, however, the reality is that quite a few students still keep a relatively low standard of writing(羅雨. 2014).And one of
【Abstract】Although English learning in China has undergone a series of reforms on the whole, English grammar teaching is still in a time-consuming and inefficient state. Why do students still make a l
【摘 要】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衔接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给出多个实施有效衔接的对策:加强中小学联系、强化音标教学、优化教学模式、关爱学困生和提升优等生。通过这些策略,相信可以帮助小学生自然过渡,顺利进入初中学习。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教学;有效衔接;对策  【作者简介】朱淳,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御窑小学。  《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总体思路指出: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十年英语学习应该是连贯的,课
【摘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合理运用以读促写,可以让学生在充分的语言输入的前提下,使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而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大学英语课堂的以读促写环节,从话题、结构、目的三个角度构建可视化思维导图,由输入引渡到输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强化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维导图;以读促写  【作者
【摘要】英语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所强调的教学方面的内容,因为英语在生活中多方面的应用,都显示了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为此,教师不能再延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机械训练式的教学模式,并以贯穿素质教育为原则,围绕培养学习习惯、丰富教学内容、增添课堂趣味等方式对英语学科实行重点教学,实行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策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余国平,浙江省临海市东塍中学
【摘要】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本,存在许多模糊点和空白,译诗时自由度较大,以往对诗歌翻译的研究多关注译文,往往忽略译者在其中的主体性。本文以郭沫若译《西风颂》为例,基于“风韵译”和“创作论”,从语言风格、译诗形式等方面探讨郭沫若在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诗歌翻译;译者主体性;郭沫若;西风颂  【Abstract】Poetry, as a special text with many
【摘要】在开展英语课堂教学工作的過程中,仅仅依靠着传统教学手段,是无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成果的,技师学院需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切实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提升教学水平。本文主要是从技师学院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入手,针对技师学院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相应的提出了一些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学模式改进策略。  【关键词】技师学院;英语课堂教学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课堂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多样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多样化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多样化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
【摘要】文体学是以语言为导向对文学文本进行的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文本体裁的本质、特征及规律,文体学与语言学、文学批评有着与一定的差异,却是联结语言学、文学批评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美国人与土地》为研究对象,从文体学角度,对《美国人与土地》的词汇、语法及篇章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美国人与土地》中所体现出的主题。  【关键词】《美国人与土地》;英语;文体学  【作者简介】孔令達,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Abstract】With the burgeoning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 (CAT) has become more popular than ever before. This paper describes problems and pitfalls encountered within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