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多年来坚持人才培养模式“三步走”战略,即由“冠名班”到“教改班”再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引领企业改变育人观念、参与学生管理、共享教学资源、参与技能培养等各个环节;企业由点到面,积极投身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为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 冠名班;教改班;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671-489X(2017)20-0141-03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Impell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
cation Mode: Illustrated by Cooperation Case of our College and
one Company//WANG Weijing, GUI Heli
Abstract Our college insists on the three-step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alent cultivation over the years. From the company-titled class to
the teaching reform class, and furtherly to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t leads companies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educat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process, to share teaching resour-
ces, and to join in skill cultivation, etc. The companies participate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of high-level skilled students from the expe-rience gained at one unit and popularized in a whole area, which makes solid foundation for practic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Key words company-titled class; teaching reform class;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1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的学校职业教育凸显明显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现代学徒制是通过职业类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以学生掌握技能技术为主要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是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主动、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多年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坚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三步走”战略:由“冠名班”到“教改班”再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很好的成效。
2 以企业总体需求为主要目标,成立冠名班
冠名班是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协议,将班级冠名为企业名字,用人单位参与培养学生的一种培养模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分别在2009年、2010年与无锡某公司成立两届“公司冠名班”。具体做法:根据企业需求,在机电一体化专业选择一个大一新生班级,冠名为“公司冠名班”,开展为期三年的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方案讨论、职业素养课程教学,通过技术讲座、颁发教学金等具体活动参与管理和教育;毕业时,公司根据当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毕业生。在当时,“公司冠名班”是学校与企业双方之间密切合作基础上实践人才培养的一项创新。
该模式的具体特点:基于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一体两翼”的整体性设计,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成长过程为主线,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两翼”,把德育置放于高职院校整体培养目标之下进行设计、开发、运作;进行校企合作的开放性设计,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学生道德素养尤其是职业素养的提升。不足在于:
1)选择有盲目性,由于事先学生和企业接触不多,学生和企业之间在选择上存在很大盲目性;
2)以订单为“条约”,缺少变化机制,对企业来说,似乎认为蓄水池总归有“水”;对学生来说,觉得学好学坏,毕业时总有去处;
3)企业参与面、参与深度不够,仅仅停留在旨在提升学生素养的活动和教育,在专业技能培养上缺少投入。
3 以具体岗位需求为主要目标,组建教改班
在总结冠名班培养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就专业与岗位、学校教育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等之间的矛盾进行深入探讨,尝试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改班,如图1所示。教改班是在特定时间段,校企共同参与岗位分析,增加员工素养和岗位技能课程,改变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共同参与学生管理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自2011年开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连续四年,在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大二年级跨班级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某公司教改班。校企双方经过多轮商定,确立教改班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并建立完善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组建校企双方教学、管理团队,并合理配置校企实践(训)资源,根据培养方案制订翔实计划,通过学习日志规范学生学习态度;组建校企双方专家团队,在既定的评估方案、指标下,客观评价每一位学员;阶段性收集信息,做出细致诊断,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教改班以“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培养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并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行重点培养,取得一些实质上的成效。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组建时间合理:学校组建教改班时间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未来职业去向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位。
2)三方受益:对企业来说,根据岗位需求,对课程适当调整,缩短岗位适应期;对学生来说,能尽早融入企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学校来说,通过共商教改方案、共同制订教改计划、共同实施教学,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质量。
然而与冠名班一样,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
1)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由于企业需求具有突发性,加之操作上因素,通常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诸多不便。
2)受具体公司产品的限制,结合岗位需求的培养,也存在技能或素养上的片面发展,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3)企业阶段性参与人才培养,在教改前期学员选拔、职业规范教育等方面,通常投入很多精力,然而在后续教改具体实施、管理、评价方面,学校仍起主要作用。
4 以校企为双元主体,共同实践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人才雇佣方,而是针对人才担负理论知识传播、实践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责任的教学方。简单来说,企业需要承担一部分原本由学校承担的教育、教学内容[1]。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成立冠名班,为企业培养输送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同时校企间通过频繁互动,建立深厚的感情,为今后全面深入合作奠定牢固的感情基础。多年教改班,校企间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参与教学,共同构建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并肩参与人才培养,在师资、课程、实习场地等诸多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情感基础和物质基础共同形成企业主动参与学生培养的保障。
企业的直接培养给予学生区别于学校的全新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根据实际生产标准和工艺要求进行,行为习惯受到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实践学习的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感性理解,促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企业指导教师从行业标准的角度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正确的工作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当代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学校与公司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借鉴德国双元制,移植德国的职业教育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2]。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四点值得分享。
1)培育理念是灵魂。“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人才培养理念是贯穿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的灵魂。2014年,学校与某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理念,共同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选择企业的典型项目,改革传统课程,开发出一批适合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积极推行项目引领的、“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决策—计划—实施—控制—评价”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的真实实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校企参与是保障。为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与某公司一起研讨培养方案,以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为主要抓手,明确校企双元主体各自的责任与义务。现代学徒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深入融合了园区、企业的资源要素,充分体现了校企人才、文化、设备设施的互动,深刻彰显了职业能力导向的特征,是学校实施“园校互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全程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教学计划审定等方面,与学校实现“资源共用互惠、人才共推互聘、专业共建共赢、文化共融互通、成果共享互利”的办学特色,满足了现代学徒制学员学习与就业同步推进的需求。
3)教师团队是核心。从校企双方选拔、组建一支教师队伍,是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所在[3]。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提升师资水平。为了帮助专业教师更好地适应现代学徒制教学,学校邀请专业培训师专程来校开展培训,介绍贴合行业规范的标准,带领学校教师走出传统教学的限制,营造更真实的培训环境。与此同时,专业教师的教学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室或者实训室,他们更频繁地进入企业,与企业培训师共同开展现场教学。此举不仅让企业了解学校教学方式,便于教学对接,更为教师提供熟悉企业的培训内容、把握培训方向、拓展教学思路的机会。另外,每年派遣部分教师去国外(主要是德国)培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阔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教师对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的转变,通过行动导向、项目引领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形成強有力的教学团队和课程团队。
4)管理制度是保证。从学徒选拔到毕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感恩品德教育,加强对学徒三年来每个环节的教育,增强学徒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度[4]。建立“学徒管理办法”“学徒制班主任考核制度”“学徒日志管理办法”等,为每一位学徒建立个人档案,将学徒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归档,并根据学徒情况变更做好调整改进。重视日常管理制度,安排专人与企业进行信息沟通,实现校、企双班主任模式,实现校企共同管理、紧密联系,让学徒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有提问、疏导的出口。校企共同帮助学徒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徒了解未来学习就业、晋升发展的环境与通道。
5 结束语
校企合作模式从单一的顶岗实习到双向资源共享,实现师资、实训(实习)资源、评价体系的互通;从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学校主导的冠名班,到以校企双主体模式共同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参考文献
[1]黄绒.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工业机器人专业试点初探[J].职业,2016(33).
[2]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12-15.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8.
[4]戴黄峰.工业机器人专业双元制教学初探[J].职业,
2016(14):76-77.
[5]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冠名班;教改班;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671-489X(2017)20-0141-03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Impell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Edu-
cation Mode: Illustrated by Cooperation Case of our College and
one Company//WANG Weijing, GUI Heli
Abstract Our college insists on the three-step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alent cultivation over the years. From the company-titled class to
the teaching reform class, and furtherly to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it leads companies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educating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process, to share teaching resour-
ces, and to join in skill cultivation, etc. The companies participate in
the education process of high-level skilled students from the expe-rience gained at one unit and popularized in a whole area, which makes solid foundation for practicing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Key words company-titled class; teaching reform class;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1 前言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单一的学校职业教育凸显明显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现代学徒制是通过职业类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以学生掌握技能技术为主要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是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主动、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多年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坚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三步走”战略:由“冠名班”到“教改班”再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很好的成效。
2 以企业总体需求为主要目标,成立冠名班
冠名班是指职业院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协议,将班级冠名为企业名字,用人单位参与培养学生的一种培养模式。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分别在2009年、2010年与无锡某公司成立两届“公司冠名班”。具体做法:根据企业需求,在机电一体化专业选择一个大一新生班级,冠名为“公司冠名班”,开展为期三年的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方案讨论、职业素养课程教学,通过技术讲座、颁发教学金等具体活动参与管理和教育;毕业时,公司根据当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毕业生。在当时,“公司冠名班”是学校与企业双方之间密切合作基础上实践人才培养的一项创新。
该模式的具体特点:基于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行“一体两翼”的整体性设计,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成长过程为主线,以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两翼”,把德育置放于高职院校整体培养目标之下进行设计、开发、运作;进行校企合作的开放性设计,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动学生道德素养尤其是职业素养的提升。不足在于:
1)选择有盲目性,由于事先学生和企业接触不多,学生和企业之间在选择上存在很大盲目性;
2)以订单为“条约”,缺少变化机制,对企业来说,似乎认为蓄水池总归有“水”;对学生来说,觉得学好学坏,毕业时总有去处;
3)企业参与面、参与深度不够,仅仅停留在旨在提升学生素养的活动和教育,在专业技能培养上缺少投入。
3 以具体岗位需求为主要目标,组建教改班
在总结冠名班培养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就专业与岗位、学校教育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等之间的矛盾进行深入探讨,尝试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改班,如图1所示。教改班是在特定时间段,校企共同参与岗位分析,增加员工素养和岗位技能课程,改变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共同参与学生管理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自2011年开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连续四年,在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大二年级跨班级选拔优秀学生,组成某公司教改班。校企双方经过多轮商定,确立教改班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并建立完善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在具体开展过程中,组建校企双方教学、管理团队,并合理配置校企实践(训)资源,根据培养方案制订翔实计划,通过学习日志规范学生学习态度;组建校企双方专家团队,在既定的评估方案、指标下,客观评价每一位学员;阶段性收集信息,做出细致诊断,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教改班以“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培养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并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进行重点培养,取得一些实质上的成效。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组建时间合理:学校组建教改班时间在大二上学期,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对未来职业去向有了比较清晰的定位。
2)三方受益:对企业来说,根据岗位需求,对课程适当调整,缩短岗位适应期;对学生来说,能尽早融入企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学校来说,通过共商教改方案、共同制订教改计划、共同实施教学,促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质量。
然而与冠名班一样,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
1)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由于企业需求具有突发性,加之操作上因素,通常会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带来诸多不便。
2)受具体公司产品的限制,结合岗位需求的培养,也存在技能或素养上的片面发展,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
3)企业阶段性参与人才培养,在教改前期学员选拔、职业规范教育等方面,通常投入很多精力,然而在后续教改具体实施、管理、评价方面,学校仍起主要作用。
4 以校企为双元主体,共同实践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人才雇佣方,而是针对人才担负理论知识传播、实践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责任的教学方。简单来说,企业需要承担一部分原本由学校承担的教育、教学内容[1]。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成立冠名班,为企业培养输送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同时校企间通过频繁互动,建立深厚的感情,为今后全面深入合作奠定牢固的感情基础。多年教改班,校企间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参与教学,共同构建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并肩参与人才培养,在师资、课程、实习场地等诸多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情感基础和物质基础共同形成企业主动参与学生培养的保障。
企业的直接培养给予学生区别于学校的全新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根据实际生产标准和工艺要求进行,行为习惯受到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实践学习的氛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感性理解,促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厚。企业指导教师从行业标准的角度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正确的工作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当代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学校与公司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借鉴德国双元制,移植德国的职业教育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2]。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四点值得分享。
1)培育理念是灵魂。“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人才培养理念是贯穿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的灵魂。2014年,学校与某公司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理念,共同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选择企业的典型项目,改革传统课程,开发出一批适合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课程;积极推行项目引领的、“做、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决策—计划—实施—控制—评价”教学过程中,通过项目的真实实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2)校企参与是保障。为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学校与某公司一起研讨培养方案,以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为主要抓手,明确校企双元主体各自的责任与义务。现代学徒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深入融合了园区、企业的资源要素,充分体现了校企人才、文化、设备设施的互动,深刻彰显了职业能力导向的特征,是学校实施“园校互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全程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教学计划审定等方面,与学校实现“资源共用互惠、人才共推互聘、专业共建共赢、文化共融互通、成果共享互利”的办学特色,满足了现代学徒制学员学习与就业同步推进的需求。
3)教师团队是核心。从校企双方选拔、组建一支教师队伍,是保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核心所在[3]。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提升师资水平。为了帮助专业教师更好地适应现代学徒制教学,学校邀请专业培训师专程来校开展培训,介绍贴合行业规范的标准,带领学校教师走出传统教学的限制,营造更真实的培训环境。与此同时,专业教师的教学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教室或者实训室,他们更频繁地进入企业,与企业培训师共同开展现场教学。此举不仅让企业了解学校教学方式,便于教学对接,更为教师提供熟悉企业的培训内容、把握培训方向、拓展教学思路的机会。另外,每年派遣部分教师去国外(主要是德国)培训,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阔教师的国际化视野,进一步提升职业能力。教师对职业教育的人才观、教育观的转变,通过行动导向、项目引领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形成強有力的教学团队和课程团队。
4)管理制度是保证。从学徒选拔到毕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职业道德、感恩品德教育,加强对学徒三年来每个环节的教育,增强学徒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度[4]。建立“学徒管理办法”“学徒制班主任考核制度”“学徒日志管理办法”等,为每一位学徒建立个人档案,将学徒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文件归档,并根据学徒情况变更做好调整改进。重视日常管理制度,安排专人与企业进行信息沟通,实现校、企双班主任模式,实现校企共同管理、紧密联系,让学徒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有提问、疏导的出口。校企共同帮助学徒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徒了解未来学习就业、晋升发展的环境与通道。
5 结束语
校企合作模式从单一的顶岗实习到双向资源共享,实现师资、实训(实习)资源、评价体系的互通;从以企业需求为目标、学校主导的冠名班,到以校企双主体模式共同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参考文献
[1]黄绒.在企业新型学徒制下工业机器人专业试点初探[J].职业,2016(33).
[2]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12-15.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6-8.
[4]戴黄峰.工业机器人专业双元制教学初探[J].职业,
2016(14):76-77.
[5]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