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诱导痰中炎性指标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病情和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哮喘组,其中轻度支气管哮喘17例,中度支气管哮喘24例,重度支气管哮喘19例;同期选择在医院治疗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COPD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同时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记录哮喘组治疗前后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AQLQ)评分,并检测三组受试者(哮喘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哮喘组治疗后FEV1、FEV1%及AQLQ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3.9±0.6)L比(1.8±0.4)L,(78.1±10.5)%比(49.6±7.9)%,(4.31±0.62)分比(1.11±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治疗后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C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0.084±0.013比0.231±0.049,(175±14)μg/L比(438±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ECP水平分别为(0.231±0.049)、(0.076±0.022)、(438±25)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012±0.003)、(0.016±0.003)、(44±8)μg/L]和COPD组[(0.038±0.006)、(0.035±0.005)、(52±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C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CP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检测诱导痰中炎性指标,有助于评估支气管哮喘的病情及治疗效果,且该方法简单,可重复操作,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