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议题是课堂架构的起点和向导,议题式教学将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由知识导向型向素养导向型转变。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教学为例,讨论在议题式教学如何构建教学框架,展现其结构之美;创设问题情境,展现其真实之美;营造讨论氛围,展现其思辨之美。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结构美;真实美;思辨美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B-0099-0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实施“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议题式教学法将成为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主要方法。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中心,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学科素养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议题式教学将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由知识导向型向素养导向型转变。议题式教学的最显著特征是“议”,如何将课标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议题,让学生“议”起来,展现议题之美,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是我们面临的课题。笔者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教学为例,来谈谈对议题式教学的践行和思考。
一、构建“议”层,展结构美
新的课程标准建议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课程的基本教学形式,议题是课堂架构的起点和向导。理想的议题不仅包括体现类问题,而且包括原因类、决策类、践行类问题,完整的议的过程不仅包括“是什么”之议,而且包括“为什么”之议和“怎么样”之议[2]。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栏中提供了多个议题样例,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但这些议题样例相对比较抽象宏大,教师如果不加处理地直接使用,将很难开展真正意义的议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参考样例,对各个议题进行细致梳理,切割、分析、解构,以中心议题为统领,设计层式议题。譬如,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这一中心议题,聚焦“港珠澳大桥”,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以建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主线,建立“议题、材料、知识、价值”之间的联系,整合细化,分层推进,形成最终的议题式教学框架,如下表1所示。
鉴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低起点、缓坡度、高标准、实落地”,因此,推进议题式教学,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坚持整体构建、有序衔接、依次递进的思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相对单一到触类旁通,充分考虑议题之间、知识概念间的关联,既避免出现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简单重复,又避免出现断层[3]。议题式教学框架,既体现教学重难点,又有丰富的生活感知;既有开放性,又有价值引领;既有情怀,又接“地气”。依据这一框架开展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二、创设“议”境,展真实美
真实是最打动人心的力量,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解决是核心素养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科内容只有与具体的问题情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出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4],也才能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到“育人本位”。议题情境必须求“真”,在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有时代感和参与感,有获得感和沉浸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易激发,进而获得积极的价值引领,最终内化形成相应的学科素养。
在“议题描述”层面,本课设计了导入性情境和问题:播放视频《航拍:你好,港珠澳大桥!》,震撼的画面和音乐,超强的时代感、代入感,一下子吸引同学们的眼球,透过港珠澳大桥这座“超级大桥”,大家对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创造、中国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接下来的小组活动中,围绕“能否用一个词或一句来概述你对港珠澳大桥的最初印象?”“透过大桥看发展,联系生活中说说有哪些变化?”等问题,学生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从城市建设到家庭衣食住行谈感悟,说变化。
在“议题践行”层面,教者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畅想未来:畅想2035和2050年的“我”的愿景和国家愿景;二是唱响新时代:播放视频《朗读者》第二季中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朗读片段,围绕着“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新时代筑梦的真心英雄,在我们各自的岗位,如何能够将个人梦与国家梦结合在一起?”这一问题,通过“如果我是……,我会……”的角色模拟和激情分享,进一步明确责任和担当。
好的议题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根植于课程知识和现实,但又不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化情境。一般说来,情境的不确定性越大,立场观点或价值观、利益越多樣且相互冲突越大,情境所蕴含的价值、功能、作用越丰富多样,复杂程度越高[5]。教学中要根据学科内容、教学的层次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生活经验建构综合、复杂、两难、结构不良的“议”境,并给予充分的信息支持,凸显关键性的信息,剔除旁枝末节,激发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在将来真正面对类似情境的行为选择提供支撑和经验。
三、营造“议”味,展思辨美
思维是世上最美的花朵。议题式教学是对单向传递教学的扬弃,其实质和核心是思辨和质疑,更多的是关注与学科相关的实践问题的探究,给了学生一个“会思维”的框架[6]。议题要有“议”味,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热点,根据学生高中阶段成长的特点,寻找合理的对接点,找到最佳切入点,确定议题的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让学生感觉需要“议”也能够“议”,设置结构化、有序列的问题,让学生理性面对不同观点,直面社会冲突,强化自主辨析,实现在冲突中明白事理,在质疑中澄清价值,在取舍中明晰立场,在思辨中形成智慧,突破“被框定”的思维。 在“议题商议”层面,本课根据网络上围绕港珠澳大桥不断冒出的争议,笔者设计了相应的情境和问题:有网友对大桥的营收算了一笔账:“大桥的造价已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按照专家计算,港珠澳大桥可能要100多年,在下一个世纪才能收回成本。花这么多钱建桥真是不值。”你认同这个网友的观点吗?
直面真问题,学生开展前置性实践活动,在课前查阅大量与议题相关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协商、公开讨论、组间辩论,认识到决策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全局、着眼发展,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社会和谐。通过讨论形成共识: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看长远;不能只看局部,更要看全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民本等方面综合评价重大工程价值。知识和素养目标自然达成。
议题式教学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而是在对内容进行组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系列有联系的、有序列的问题[7]。议题不是教学设计中的唯一问题,也不是一般问题,是可以多维度观察、多角度探究、多层面剖析的,综合而非单一、开放而非封闭的问题,做到“议中学”“用中学”“做中学”。
在“议题决策”层面,面对生活中的质疑,笔者设计了相应的问题:港珠澳大桥受到热捧,但不是所有车辆都能通行。有观点认为,车牌的限制会影响三地之间车辆互通行驶,应该对所有牌照一律全放行,满足大家需求。你觉得这个建议可行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大家既认识到大桥对车辆互通行驶的限制不仅考虑到港澳两地的承载能力,有技术性问题,还涉及交通规则和法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也意识到通行中的矛盾,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继续课堂追问:“既然这个建议不可行,同学们有什么好建议?周围人们对美好生活还有哪些需要,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解决?”
议题式教学不同于议题中心式教学。议题中心式教学主要是通过讨论,为学生创设价值两难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两难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议题式教学并不单纯追求观点碰撞、价值冲突[8],而是让学生亲历自主辨识、理性分析,做出判断,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教学中,在思辨的同时兼顾导向性,在开放的同時兼顾引领性,牢记高中思想政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富有新时代气息、体现新时代精神的课堂文化重构。议题之美,美在求真,美在向善。真是美的前提,善是美的灵魂,真善美统一,让教育有魂。展现议题之美,可让情境活起来,让学生“议”起来,让思维飞起来,让观点亮起来,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李锦,竭成.议题式教学:新课标下的课堂新样态[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2):39-40.
[2]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的层式架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0):32-34.
[3][6]李勤.议题设计的“六原则”[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0):38-41.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48.50.
[7][8]鲍宇超.思想政治课的议题式教学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 2018(8):1268-1271.
责任编辑:朱忠明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结构美;真实美;思辨美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2B-0099-03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实施“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议题式教学法将成为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主要方法。议题式教学是以“议题”为中心,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学科素养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1]。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议题式教学将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由知识导向型向素养导向型转变。议题式教学的最显著特征是“议”,如何将课标议题转化为课堂教学议题,让学生“议”起来,展现议题之美,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是我们面临的课题。笔者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教学为例,来谈谈对议题式教学的践行和思考。
一、构建“议”层,展结构美
新的课程标准建议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议题式教学是活动型课程的基本教学形式,议题是课堂架构的起点和向导。理想的议题不仅包括体现类问题,而且包括原因类、决策类、践行类问题,完整的议的过程不仅包括“是什么”之议,而且包括“为什么”之议和“怎么样”之议[2]。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栏中提供了多个议题样例,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但这些议题样例相对比较抽象宏大,教师如果不加处理地直接使用,将很难开展真正意义的议题式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参考样例,对各个议题进行细致梳理,切割、分析、解构,以中心议题为统领,设计层式议题。譬如,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如何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这一中心议题,聚焦“港珠澳大桥”,以学科知识为支撑,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以建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主线,建立“议题、材料、知识、价值”之间的联系,整合细化,分层推进,形成最终的议题式教学框架,如下表1所示。
鉴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低起点、缓坡度、高标准、实落地”,因此,推进议题式教学,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坚持整体构建、有序衔接、依次递进的思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相对单一到触类旁通,充分考虑议题之间、知识概念间的关联,既避免出现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简单重复,又避免出现断层[3]。议题式教学框架,既体现教学重难点,又有丰富的生活感知;既有开放性,又有价值引领;既有情怀,又接“地气”。依据这一框架开展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二、创设“议”境,展真实美
真实是最打动人心的力量,真实情境中问题的解决是核心素养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科内容只有与具体的问题情境相融合,才能体现出它的素养意义,反映学生真实的价值观念、品格和能力[4],也才能真正实现从“学科本位”到“育人本位”。议题情境必须求“真”,在具体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学习有时代感和参与感,有获得感和沉浸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更易激发,进而获得积极的价值引领,最终内化形成相应的学科素养。
在“议题描述”层面,本课设计了导入性情境和问题:播放视频《航拍:你好,港珠澳大桥!》,震撼的画面和音乐,超强的时代感、代入感,一下子吸引同学们的眼球,透过港珠澳大桥这座“超级大桥”,大家对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创造、中国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接下来的小组活动中,围绕“能否用一个词或一句来概述你对港珠澳大桥的最初印象?”“透过大桥看发展,联系生活中说说有哪些变化?”等问题,学生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从城市建设到家庭衣食住行谈感悟,说变化。
在“议题践行”层面,教者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畅想未来:畅想2035和2050年的“我”的愿景和国家愿景;二是唱响新时代:播放视频《朗读者》第二季中的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鸣朗读片段,围绕着“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新时代筑梦的真心英雄,在我们各自的岗位,如何能够将个人梦与国家梦结合在一起?”这一问题,通过“如果我是……,我会……”的角色模拟和激情分享,进一步明确责任和担当。
好的议题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根植于课程知识和现实,但又不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化情境。一般说来,情境的不确定性越大,立场观点或价值观、利益越多樣且相互冲突越大,情境所蕴含的价值、功能、作用越丰富多样,复杂程度越高[5]。教学中要根据学科内容、教学的层次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已有生活经验建构综合、复杂、两难、结构不良的“议”境,并给予充分的信息支持,凸显关键性的信息,剔除旁枝末节,激发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方案,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在将来真正面对类似情境的行为选择提供支撑和经验。
三、营造“议”味,展思辨美
思维是世上最美的花朵。议题式教学是对单向传递教学的扬弃,其实质和核心是思辨和质疑,更多的是关注与学科相关的实践问题的探究,给了学生一个“会思维”的框架[6]。议题要有“议”味,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热点,根据学生高中阶段成长的特点,寻找合理的对接点,找到最佳切入点,确定议题的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让学生感觉需要“议”也能够“议”,设置结构化、有序列的问题,让学生理性面对不同观点,直面社会冲突,强化自主辨析,实现在冲突中明白事理,在质疑中澄清价值,在取舍中明晰立场,在思辨中形成智慧,突破“被框定”的思维。 在“议题商议”层面,本课根据网络上围绕港珠澳大桥不断冒出的争议,笔者设计了相应的情境和问题:有网友对大桥的营收算了一笔账:“大桥的造价已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按照专家计算,港珠澳大桥可能要100多年,在下一个世纪才能收回成本。花这么多钱建桥真是不值。”你认同这个网友的观点吗?
直面真问题,学生开展前置性实践活动,在课前查阅大量与议题相关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协商、公开讨论、组间辩论,认识到决策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全局、着眼发展,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促进社会和谐。通过讨论形成共识:不能只看眼前,更要看长远;不能只看局部,更要看全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民本等方面综合评价重大工程价值。知识和素养目标自然达成。
议题式教学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而是在对内容进行组合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系列有联系的、有序列的问题[7]。议题不是教学设计中的唯一问题,也不是一般问题,是可以多维度观察、多角度探究、多层面剖析的,综合而非单一、开放而非封闭的问题,做到“议中学”“用中学”“做中学”。
在“议题决策”层面,面对生活中的质疑,笔者设计了相应的问题:港珠澳大桥受到热捧,但不是所有车辆都能通行。有观点认为,车牌的限制会影响三地之间车辆互通行驶,应该对所有牌照一律全放行,满足大家需求。你觉得这个建议可行吗?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大家既认识到大桥对车辆互通行驶的限制不仅考虑到港澳两地的承载能力,有技术性问题,还涉及交通规则和法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同时也意识到通行中的矛盾,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继续课堂追问:“既然这个建议不可行,同学们有什么好建议?周围人们对美好生活还有哪些需要,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解决?”
议题式教学不同于议题中心式教学。议题中心式教学主要是通过讨论,为学生创设价值两难的情境,从而让学生在两难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议题式教学并不单纯追求观点碰撞、价值冲突[8],而是让学生亲历自主辨识、理性分析,做出判断,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教学中,在思辨的同时兼顾导向性,在开放的同時兼顾引领性,牢记高中思想政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富有新时代气息、体现新时代精神的课堂文化重构。议题之美,美在求真,美在向善。真是美的前提,善是美的灵魂,真善美统一,让教育有魂。展现议题之美,可让情境活起来,让学生“议”起来,让思维飞起来,让观点亮起来,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李锦,竭成.议题式教学:新课标下的课堂新样态[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2):39-40.
[2]沈雪春.议题式教学的层式架构[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0):32-34.
[3][6]李勤.议题设计的“六原则”[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0):38-41.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48.50.
[7][8]鲍宇超.思想政治课的议题式教学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 2018(8):1268-1271.
责任编辑:朱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