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文本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多文本阅读打破了一篇篇文章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传统的单元式学习阅读的习惯,多文本阅读的教学价值不只是课堂阅读形式的革新,内涵也不限于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简单叠加,它的背后是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理念的更新。多文本阅读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还关注学生在多种多样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更关注阅读策略的内化,进而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构建复杂的心智模式,大大提升阅读的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文本组合;策略
“多文本阅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怎样的文本组合在一起。选文时要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多种类型的文本,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等,多文本阅读的文本组合策略主要体现在。
一、以明确的线索进行组合
按一定线索放在一起的意图一定要明显,有的是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是要强化学生某一种认识,有的是要丰富学生的多元理解,有的是要学生领会读某类文本的方法……
1.以文本多样性为线索进行组合。为了让学生获得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现行教材从语言的表达形式,到篇章的布局结构都过分注重模仿性和迁移性,例如写景的文章常常以方位为序,说明文则用总分结构。这样的编写,便于学生从读到写的模仿,却抹杀了文章的表达个性,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因此,在选择文本时,我们应该关注不同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以文学类文本为例,“反复结构故事”多文本的组合线索是“表达形式”,“做一做”多文本的组合线索是“主题”,“龟兔赛跑”多文本的组合线索是“故事内容”,“色彩”多文本的组合线索是故事中的人物达尔文,“乐趣”第一组多文本的组合线索是“体裁”。这种线索清楚的一组一组的文章,如果后面的教学得力跟进,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单篇阅读的弊端。
2.以儿童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当教师选择的群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阅读的强烈欲望,读完以后,又有与他人交流的强烈需要。可见,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应该成为多文本组合最为重要的线索。《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讲述的是在雨中,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萨沙,萨沙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的事。学文后教师提出:你如何理解关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做表态,随后出示一组“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同学之间”的文章。在思想的碰撞下,学生自然而然明白,关爱是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关爱是动物救人,关爱是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这一系列多文本中,来自成人世界的主题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儿童的视角,是儿童发现的眼光,是儿童的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
3.以主题的多元探究为线索进行组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倡导多元化的主题探究,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在的生命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选文本身就应该提供从不同角度看待或回答议题的可能性,例如,笔者设计的以“合作”为线索的一组多文本阅读,取材于《增量阅读1 1》二年级上册第九组《天鹅、大虾和梭鱼》《送小蚂蚁回家》《合作小歌谣》,主题是“合作”。笔者通过这一组文章,就是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因为这一组文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是不同处,学生通过比较,多角度地探讨了“合作的多种形式”,丰富了学生对合作的多元理解。
二、以明确的隐含意图进行组合
按一定线索放在一起的意图一定要明显,有的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要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认识,有的要丰富学生的多元理解,有的要学生领会读某类文本的方法。在“友情系列”多文本中,虽然都是讲“友情”的,但五首诗分别叙述了友情的不同侧面,包含了朋友的生离死别以及争执、心有灵犀,多角度地提供学生去探讨“什么是朋友”,丰富了学生对友情的理解。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经历、体验了较高水平的思考性阅读。
三、以确定的多角度议题进行组合
1.从文章内容角度定议题组合文章。例如,以时间为议题,进行“春天的儿童诗”、“描写晚霞的美文”等多文本阅读;以人物为议题,进行“我的老师”等多文本阅读;以事物为议题,进行“千姿百态的荷花”、“故事中的狐狸”等多文本阅读;以事件为议题,进行“劳动”多文本阅读。
2.从人文内涵角度定议题组合文章。例如,以生命教育为议题,进行“尊重生命”、“生命的价值”等多文本阅读;以成长教育为议题,进行“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等多文本阅读;以爱的教育为议题,进行“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等多文本阅读;以学会思考为议题,进行“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的多文本阅读等。
3.从表达方式角度定议题组合文章。例如,以写作体裁为议题,进行“神话故事”、“儿童文学”、“民间故事”等多文本閱读;以写作方法为议题,进行“首尾呼应的故事”“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写”等多文本阅读。
四、结语
多文本阅读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多文本,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多文本阅读”;文本组合;策略
“多文本阅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将怎样的文本组合在一起。选文时要尽量选用多种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多种类型的文本,如神话、故事、寓言、散文、童话、诗歌、小说、传记等,多文本阅读的文本组合策略主要体现在。
一、以明确的线索进行组合
按一定线索放在一起的意图一定要明显,有的是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是要强化学生某一种认识,有的是要丰富学生的多元理解,有的是要学生领会读某类文本的方法……
1.以文本多样性为线索进行组合。为了让学生获得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现行教材从语言的表达形式,到篇章的布局结构都过分注重模仿性和迁移性,例如写景的文章常常以方位为序,说明文则用总分结构。这样的编写,便于学生从读到写的模仿,却抹杀了文章的表达个性,容易使学生产生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因此,在选择文本时,我们应该关注不同行文特色和叙事风格的作品。以文学类文本为例,“反复结构故事”多文本的组合线索是“表达形式”,“做一做”多文本的组合线索是“主题”,“龟兔赛跑”多文本的组合线索是“故事内容”,“色彩”多文本的组合线索是故事中的人物达尔文,“乐趣”第一组多文本的组合线索是“体裁”。这种线索清楚的一组一组的文章,如果后面的教学得力跟进,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单篇阅读的弊端。
2.以儿童阅读视角为线索进行组合。当教师选择的群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有阅读的强烈欲望,读完以后,又有与他人交流的强烈需要。可见,尊重儿童的阅读视角,应该成为多文本组合最为重要的线索。《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讲述的是在雨中,妈妈把雨衣递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递给萨沙,萨沙轻轻地遮在蔷薇花上的事。学文后教师提出:你如何理解关爱?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做表态,随后出示一组“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同学之间”的文章。在思想的碰撞下,学生自然而然明白,关爱是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关爱是动物救人,关爱是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在这一系列多文本中,来自成人世界的主题隐退了,取而代之的是儿童的视角,是儿童发现的眼光,是儿童的自我认知和精神成长。
3.以主题的多元探究为线索进行组合。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倡导多元化的主题探究,才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迸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在的生命意识,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选文本身就应该提供从不同角度看待或回答议题的可能性,例如,笔者设计的以“合作”为线索的一组多文本阅读,取材于《增量阅读1 1》二年级上册第九组《天鹅、大虾和梭鱼》《送小蚂蚁回家》《合作小歌谣》,主题是“合作”。笔者通过这一组文章,就是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主动去发现和思考,因为这一组文章“相似处”和“不同点”都显而易见。尤其是不同处,学生通过比较,多角度地探讨了“合作的多种形式”,丰富了学生对合作的多元理解。
二、以明确的隐含意图进行组合
按一定线索放在一起的意图一定要明显,有的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的要强化学生某一方面的认识,有的要丰富学生的多元理解,有的要学生领会读某类文本的方法。在“友情系列”多文本中,虽然都是讲“友情”的,但五首诗分别叙述了友情的不同侧面,包含了朋友的生离死别以及争执、心有灵犀,多角度地提供学生去探讨“什么是朋友”,丰富了学生对友情的理解。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经历、体验了较高水平的思考性阅读。
三、以确定的多角度议题进行组合
1.从文章内容角度定议题组合文章。例如,以时间为议题,进行“春天的儿童诗”、“描写晚霞的美文”等多文本阅读;以人物为议题,进行“我的老师”等多文本阅读;以事物为议题,进行“千姿百态的荷花”、“故事中的狐狸”等多文本阅读;以事件为议题,进行“劳动”多文本阅读。
2.从人文内涵角度定议题组合文章。例如,以生命教育为议题,进行“尊重生命”、“生命的价值”等多文本阅读;以成长教育为议题,进行“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等多文本阅读;以爱的教育为议题,进行“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等多文本阅读;以学会思考为议题,进行“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的多文本阅读等。
3.从表达方式角度定议题组合文章。例如,以写作体裁为议题,进行“神话故事”、“儿童文学”、“民间故事”等多文本閱读;以写作方法为议题,进行“首尾呼应的故事”“结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说”“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写”等多文本阅读。
四、结语
多文本阅读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和责任,教师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自己对语文的认识与理解,组合起一定数量的多文本,实践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