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外场用MRTD测试仪的研制

来源 :红外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198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热像仪MRTD测试主要在室内,为了满足外场热像仪MRTD测试的需求,研制了一种便携式MRTD测试仪.文章主要阐述了仪器的研制原理、光学优化设计、结构设计及黑体组件等的设计要点.目前,该仪器已经用于外场环境的热像仪MRTD测试,结果准确.
其他文献
针对路基挡土墙施工技术应用问题,采取实例分析的方法,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概述了路基挡土墙施工技术,结合公路工程实例分析路基挡土墙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挡土墙施工技术方案、挡土墙施工准备与要求、仰斜式路堤挡土墙、衡重式路肩挡土墙,并总结了路基挡土墙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为提升公路桥梁施工质量,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施工技术体系.基于此,简要分析公路桥梁施工技术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提出一系列加强技术管理的相关措施.经研究,通过健全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体系,明确公路桥梁各环节的技术要点,提升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信息化水平,创新公路桥梁施工技术方案可明显提高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
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互通至浙赣界改扩建工程中采用动态质量监控系统铺设沥青混凝土路面,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应用数据进行动态采集和分析,用信息化方法实现应用数据全天候监测,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均匀性与路面基层压实特性进行实时控制,可为沥青路面的摊铺与压实提供技术指导.
针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顶部脱空现象,基于弹性力学圆筒受均布压力的拉梅解答,分析了钢管、核心再生混凝土分别承受的荷载大小和由于变形不协调造成的轴力传递长度,并基于已有的钢管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得到了两者的理论分析值.此外,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了不同条件下钢管和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分布情况,并将模拟得到的压力分配情况和轴力传递长度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吻合程度较好.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内掺促强减缩剂,加入抗裂剂、粉煤灰、炉渣、尾矿砂,采用物理发泡工艺方法制备了轻质高强抗裂隔墙板.解决了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基材制备的轻质隔墙板早期强度低、脱模时间长的缺点,并且轻质高强抗裂隔墙板的抗压强度更高,后期强度持续增长,同时克服了由于硫铝酸盐水泥运输距离长而造成墙板单位价格高的问题;对于通过物理发泡工艺制备的墙板,加入抗裂剂可解决墙板因水灰比大、以物理发泡剂为表面活性剂而引起的收缩开裂问题.
为研究氯盐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方桩连接接头的耐久性能,对弹卡式与焊接式连接方桩接头试件进行了通电加速锈蚀试验,并对劣化后两种接头试件和预应力钢棒分别进行了抗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劣化后弹卡式连接接头试件整体连接性能较好,破坏形式为桩身裂缝开展充分,接头连接完好,下节桩预应力钢棒被拉断;焊接式连接接头试件在焊缝处锈蚀相对严重,轴向开裂拉力下降幅度较大,破坏形式为接头焊缝处被拉开,两侧端板完全脱离,桩身未出现裂缝;两种接头形式劣化后预应力钢棒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均在10%以内.
采用Torrent法研究了受热温度和钢纤维掺量对高强混凝土空气渗透系数和渗透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在高强混凝土中分别掺入体积分数为1%和2%的钢纤维后,试件的空气渗透系数分别降低了约76%和55%;在钢纤维掺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试件的空气渗透系数和渗透深度均增大,150℃之后,空气渗透系数和渗透深度的增大趋势更加显著;钢纤维的掺入能够显著提升高强混凝土的抗渗性.
根据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常见的破坏形式,对层布式陶瓷纤维混凝土进行了抗折强度试验研究.设计了C20、C30、C40三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试件,研究了陶瓷纤维体积掺量、陶瓷纤维层数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陶瓷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经济性和施工便捷性,当陶瓷纤维体积掺量为0.2%、布置层数为2层时,层布式陶瓷纤维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最佳.
在概述Thiopave改性温拌技术原理的基础上,以某国道路面养护工程为例进行了Thiopave改性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制备及性能试验.由分析结果可知,Thiopave改性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完全符合技术规范,并显著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且其施工过程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过程基本一致,该改性温拌技术成功应用的要点主要在于Thiopave改性剂选择、最佳沥青用量确定及配合比设计方面,故应在施工开始前加强试验段混合料性能试验,以取得最佳的施工效果.
军用基础件包括电子元器件、紧固件以及轴承等标准件,在武器装备上大量使用.开展军用基础件优选方法及控制管理是保证产品质量与可靠性的一项重要措施.文章阐述军用基础件优选工作的内容,包括数据采集、准则制定及目录编制,建立健全选用全过程的信息化平台;提出军用基础件选用控制管理方案,包括制定军用基础件选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管理与技术组织机构、组织优选目录应用与动态管理、开展绩效评价与考核等,以指导军用基础件选用控制机制的有效建立和长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