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的普遍一刀切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呈现出来的低效现象需要转变,人文关怀的介入不仅是时代的需求,也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个性化
作者简介:王莉媛,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216-02
一、 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全球化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信息自由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文化元素急速融入到中国社会中;以及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继续深造等因素,这些都使得大学校园中的各色文化也不断凸显出来,伴之而来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样急促的“跨文化漩涡”的碰撞中,失去了传统的优势对话权,陷入一个主体愿望与客观环境错位的矛盾之中。豍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有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也有中外文化冲突;在学生自身群体的异质性反映中,也有地区文化冲突。这些不同文化的辐射效应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又是一大考验。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发展阶段,如果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分析问题,很容易在多元文化中迷失自我。环境的复杂性也造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程度。
(二)重灌输,轻学生个体需求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主要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模式,一般通过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以指令性下达、任课教师课堂宣讲、班主任或辅导员教育、党团学生干部宣传的方式进行的。虽然这样的方式具有易于操作、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它是教化色彩较浓,教育方式趋向固化,学生的接受效率较低,有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在教育过程中,一般也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居被动接受地位。这种单向封闭的灌输教育模式,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不能体现学生的个体自主需求。因为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使得处于被动状态的学生更不能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影响因素
(一)专注经济建设的社会环境,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化的,是适合中国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中国的社会大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强烈的冲击。洪涛认为其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中的交换规则泛化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由此产生的权钱交易等用经济手段解决非经济问题的社会现象;以及市场经济中心中法律缺失与道德失范等方面的不完善,与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性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豎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中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享乐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危害。
(二)多元价值观并存,干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形成了多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欠缺对价值观的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不利于自身发展,最后滋生出负面问题。李伟认为不少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收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使得自身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降低了大学生对传统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导致部分大学生滋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享乐主义和功力主义思想;自主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等问题。豏伴随物质丰富的同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功利化的思想意识逐渐在大学生的思维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当代大学生群体性缺乏合作精神,行为模式趋向功利化,缺少艰苦奋斗精神都是多元化价值趋向所造成的负面效果。
(三)网络平台形成的新环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时代性的挑战
根据2000年第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8岁至24岁网民比例已达42.8%。而在2012年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中国网民中年轻且高学历群体的增速已经放缓,这意味着互联网在这一群体中的普及率已接近高位,或已达到饱和。从数据可见,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这群年轻且高学历群体的一个主要交流平台,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的信息传导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网络平台的新环境,毫无筛选的内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在网络传播的内容上,以QQ新闻为例,在一项调查结果中显示,在QQ新闻的报道偏向上,负面报道占46%,正面报道仅占13%,中性报道占41%;在报道内容的二级议题上,趣闻高居榜首占26%,其次是犯罪占23%,接下来是官员亲属、日常生活、社会进步、社会问题和事故,分别占10%,法制新闻最少占3%,如果将犯罪、事故和社会问题加在一起则占43%。这样的QQ新闻呈现的是一个“充满危险、问题严重”的社会现实。但这样的图景并非是真正的社会现实。豐“无国界”的信息社区冲击了意识形态教育,而网络信息结构的碎片化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同时网络失范的现象不断考验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自律能力。
二、 人文关怀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人文关怀是客观时代的需要,实现途径也可以是多层次的。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关注个体发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有必要接受以人文本教育的洗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给学生人文的关怀。豑正确及时引导的工作对于思政教育者提出了要求,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难以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教育者及时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以“学生为本”为最大驱动力,达到人性化地引导学生的普世价值认识,为学生的个体发展贡献力量。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起个性化培養学生的思政工作机制,为以后相似问题提供经验性的支持。 中国社会的越来越开放,大学生群体接受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个体对于一些普世价值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加深,比如说民主意识。在各项学生工作中,学生越来越倾向要求用民主的方法解决,抵制他们所谓的内部操作行为。民主意识利于学生自己认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相反的如果把民主意思理解成极端的、错误的个体主义,就会错误引导学生的行为,滥用权利,罔顾义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正确及时的引导在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断培养个性化发展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超越受教育者自身自称属性和现实属性的局限,使受教育者自身的各种规定性得到提升,形成新的德性自我。豒
(二)借鉴传统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信息自由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文化元素急速融入到中国社会中;以及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继续深造等因素,这些都使得大学校园中的各色文化也不断凸显出来,伴之而来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
在各类文化冲突下,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时代精神,以新面貌、新途径让大学生重新认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民族认同感。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以及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价值观的嬗变,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信息与自豪感。豓
在如此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应时代而变化,利用不同工作方法,辐射主流价值观,占领思政教育领域的主阵地。在工作中,充分运用大学生普遍性经常性使用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可行而有效果的举措,比如QQ、微博、人人网等学生中的主流电子媒体,不仅能更直接的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也是有效辐射和引导主流价值观效果。
(三)创新工作方法,充分注入时代性元素
要有效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适应时代的步伐,在大环境的助推力下,事半功倍地完成思政教育工作。中国从闭关锁国走到现在的海纳百川,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入,思政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要不断适应国际化的时势,增强国际化意识,储备国际化知识,完善国际化工作方法,更高效开展思政教育。面向国际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可以从观念的国际化确立、内容的世界性拓展、途径的开放化构建和方法的综合化运用这四方面展开。豔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准备相对不足,包括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上的准备不足。传统的“一刀切”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现状,现实对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政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异质性,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达到思政教育目的,展现人文关怀精神。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减少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让学生自主自由的主动吸收。具体,除了固有的课堂教育,可加入更多的活动形式,如社团活动、团体辅导、心理疏导等呈现人文关怀的工作方法。
注释:
豍张荣华.跨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洽性的构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2).
豎洪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德育天地.2012(2).
豏李伟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德育研究.2012(6).
豐姚锦云,潘陆益。QQ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德育研究.2011(29).
豑朱德利,洪明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教育文化论坛.2011(5).
豒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
豓张嵘.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豔梁远海.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向度.觀察思考.2012年4月刊.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个性化
作者简介:王莉媛,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5-216-02
一、 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全球化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信息自由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文化元素急速融入到中国社会中;以及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继续深造等因素,这些都使得大学校园中的各色文化也不断凸显出来,伴之而来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样急促的“跨文化漩涡”的碰撞中,失去了传统的优势对话权,陷入一个主体愿望与客观环境错位的矛盾之中。豍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有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也有中外文化冲突;在学生自身群体的异质性反映中,也有地区文化冲突。这些不同文化的辐射效应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又是一大考验。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发展阶段,如果不能客观辩证地看待分析问题,很容易在多元文化中迷失自我。环境的复杂性也造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程度。
(二)重灌输,轻学生个体需求
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主要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模式,一般通过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以指令性下达、任课教师课堂宣讲、班主任或辅导员教育、党团学生干部宣传的方式进行的。虽然这样的方式具有易于操作、效率高的优点,但是它是教化色彩较浓,教育方式趋向固化,学生的接受效率较低,有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在教育过程中,一般也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居被动接受地位。这种单向封闭的灌输教育模式,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不能体现学生的个体自主需求。因为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使得处于被动状态的学生更不能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影响因素
(一)专注经济建设的社会环境,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化的,是适合中国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不可避免地蔓延到中国的社会大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强烈的冲击。洪涛认为其主要表现为市场经济中的交换规则泛化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由此产生的权钱交易等用经济手段解决非经济问题的社会现象;以及市场经济中心中法律缺失与道德失范等方面的不完善,与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性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豎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中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及享乐主义等非主流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危害。
(二)多元价值观并存,干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形成了多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欠缺对价值观的判断,容易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不利于自身发展,最后滋生出负面问题。李伟认为不少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收到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使得自身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降低了大学生对传统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导致部分大学生滋生了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享乐主义和功力主义思想;自主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等问题。豏伴随物质丰富的同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功利化的思想意识逐渐在大学生的思维体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当代大学生群体性缺乏合作精神,行为模式趋向功利化,缺少艰苦奋斗精神都是多元化价值趋向所造成的负面效果。
(三)网络平台形成的新环境,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时代性的挑战
根据2000年第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8岁至24岁网民比例已达42.8%。而在2012年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中国网民中年轻且高学历群体的增速已经放缓,这意味着互联网在这一群体中的普及率已接近高位,或已达到饱和。从数据可见,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这群年轻且高学历群体的一个主要交流平台,对于传统的思政教育的信息传导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效应。网络平台的新环境,毫无筛选的内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在网络传播的内容上,以QQ新闻为例,在一项调查结果中显示,在QQ新闻的报道偏向上,负面报道占46%,正面报道仅占13%,中性报道占41%;在报道内容的二级议题上,趣闻高居榜首占26%,其次是犯罪占23%,接下来是官员亲属、日常生活、社会进步、社会问题和事故,分别占10%,法制新闻最少占3%,如果将犯罪、事故和社会问题加在一起则占43%。这样的QQ新闻呈现的是一个“充满危险、问题严重”的社会现实。但这样的图景并非是真正的社会现实。豐“无国界”的信息社区冲击了意识形态教育,而网络信息结构的碎片化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同时网络失范的现象不断考验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自律能力。
二、 人文关怀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思想政治教育介入人文关怀是客观时代的需要,实现途径也可以是多层次的。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关注个体发展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有必要接受以人文本教育的洗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给学生人文的关怀。豑正确及时引导的工作对于思政教育者提出了要求,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难以完成这样的任务,需要教育者及时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法,以“学生为本”为最大驱动力,达到人性化地引导学生的普世价值认识,为学生的个体发展贡献力量。以此为基础,逐步构建起个性化培養学生的思政工作机制,为以后相似问题提供经验性的支持。 中国社会的越来越开放,大学生群体接受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个体对于一些普世价值的理解程度也有所加深,比如说民主意识。在各项学生工作中,学生越来越倾向要求用民主的方法解决,抵制他们所谓的内部操作行为。民主意识利于学生自己认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相反的如果把民主意思理解成极端的、错误的个体主义,就会错误引导学生的行为,滥用权利,罔顾义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正确及时的引导在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断培养个性化发展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超越受教育者自身自称属性和现实属性的局限,使受教育者自身的各种规定性得到提升,形成新的德性自我。豒
(二)借鉴传统文化,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随着社会信息自由度的不断提高,各种文化元素急速融入到中国社会中;以及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继续深造等因素,这些都使得大学校园中的各色文化也不断凸显出来,伴之而来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
在各类文化冲突下,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充分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时代精神,以新面貌、新途径让大学生重新认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民族认同感。面对外来文化的入侵以及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价值观的嬗变,思想政治教育有责任让当代大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信息与自豪感。豓
在如此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应时代而变化,利用不同工作方法,辐射主流价值观,占领思政教育领域的主阵地。在工作中,充分运用大学生普遍性经常性使用的网络平台是一个可行而有效果的举措,比如QQ、微博、人人网等学生中的主流电子媒体,不仅能更直接的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也是有效辐射和引导主流价值观效果。
(三)创新工作方法,充分注入时代性元素
要有效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适应时代的步伐,在大环境的助推力下,事半功倍地完成思政教育工作。中国从闭关锁国走到现在的海纳百川,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入,思政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要不断适应国际化的时势,增强国际化意识,储备国际化知识,完善国际化工作方法,更高效开展思政教育。面向国际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策略可以从观念的国际化确立、内容的世界性拓展、途径的开放化构建和方法的综合化运用这四方面展开。豔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准备相对不足,包括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上的准备不足。传统的“一刀切”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适应现状,现实对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思政教育者关注学生的异质性,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达到思政教育目的,展现人文关怀精神。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减少自上而下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让学生自主自由的主动吸收。具体,除了固有的课堂教育,可加入更多的活动形式,如社团活动、团体辅导、心理疏导等呈现人文关怀的工作方法。
注释:
豍张荣华.跨文化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洽性的构建.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2).
豎洪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德育天地.2012(2).
豏李伟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德育研究.2012(6).
豐姚锦云,潘陆益。QQ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德育研究.2011(29).
豑朱德利,洪明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研究.教育文化论坛.2011(5).
豒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
豓张嵘.台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
豔梁远海.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向度.觀察思考.2012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