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旅游圈理论成为当今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圈开发已成为“大湘南”示范区经济合作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目前构建“大湘南”旅游圈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不仅具有地缘关系上的紧密性、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而且具有旅游发展上的共生性。建议:成立协作机构,对“大湘南”旅游圈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汲取成熟旅游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经验教训,采用旅游圈的发展模式开发“大湘南”示范的旅游资源。
关键词:大湘南示范区;产业联合发展模式;“大湘南”旅游圈
中图分类号:F2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038-02
一、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国内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日新月异。一是在跨省旅游业合作方面,主要有粤港澳旅游业合作、环渤海地区旅游业合作、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合作、环北部湾区域旅游业合作、西南区域旅游业合作、华中区域旅游业联合、三峡旅游区域联合、七省市“红色旅游”合作、大黄山旅游协作、南京经济区内旅游协作、鄂粤旅游业合作、粤湘赣“红三角区”旅游业合作、沪滇旅游业联合协作、粤闽旅游合作、东北省区旅游协作、桂澳旅游业合作、鄂豫皖旅游业合作和陕甘宁旅游业合作等。二是在跨市旅游业联合方面,主要有:环太湖地区旅游业合作、浙东旅游业区域合作、长株潭地区旅游业合作、山东半岛旅游业合作、珠江三角洲旅游业合作、闽西南旅游业合作、海口旅游圈、辽宁“金三角”旅游业合作、陕西关中地区旅游业合作、河南开封—郑州—洛阳中原核心区域旅游业合作、湖北武汉及周边十城市旅游业合作等等跨市联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旅游业跨区域联合成为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
二、旅游圈理论成为当今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
旅游的开发是以区域为依托的,因此旅游的区域组织问题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虽然可持续发展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旅游环境优化理论以及生态旅游理论等都是指导区域旅游合作的思想武器,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当推旅游圈理论。可以说,以旅游圈理论指导当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
旅游圈是指在一定自然地理区域内,以旅游协作为内容的经济协作区,以旅游中心城市为主体,从区域的自然、经济、文化、交通等条件出发,合理配置旅游产业要素而形成“旅游中心城市——区域”与“旅游市场——资源”共轭的旅游地域综合体,是旅游职能结构和地域空间结构的有机结合,具有地理圈、文化圈、旅游经济协作圈等特征。
旅游圈首先是经济协作圈。旅游圈的组建、运作,必须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否则旅游圈的组建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旅游圈同时也是交通网络圈和文化圈。交通越发达的地区,旅游圈构建就越紧密,当然,这种紧密是以文化来为支撑的。每个旅游圈会拥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饮食特产以及自己的历史文化。旅游圈的还是资源圈,其中极品资源所在地往往也是旅游圈的中心所在地,因此,不同等级的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旅游圈。显然旅游圈的地理中心主要是由旅游圈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圈开发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区域合作的竞争力将远远超过单区域的竞争力,所谓一加一大于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规模就是品牌力,规模就是竞争力。“大湘南”旅游圈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郴州的生态旅游、衡阳的佛教文化旅游、永州的寻根访古旅游一旦将其联合起来,进行圈式的旅游发展,“大湘南”将成为湖南又一新的旅游品牌。
“大湘南”地区实际指的是湖南的南部地区,主要是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以及邵阳、株州的部分地区,2000年刘建平、阎友兵所出版的《湖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书中,将湖南划分了七大旅游圈,其中的湘南旅游圈就是指该地区,2004年2月22 日,郴州、衡阳、永州市人民政府经平等协商、决定建立大湘南旅游经济合作圈,发挥三市的区位、交通、景点优势,共同承接来自粤、桂、港、澳等地的游客。至此,“大湘南”正式界定为湖南南部的衡阳、郴州、永州三市。
三、构建“大湘南”旅游圈几点建议
目前构建“大湘南”旅游圈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不仅具有地缘关系上的紧密性、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而且具有旅游发展上的共生性。
1.成立协作机构,对“大湘南”旅游圈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协作开发,以实现分工最佳、规模效应的公平竞争,增强协作功能,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和加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大湘南”旅游圈能否成功,关键是规划。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省领导的重视下,由湖南省旅游局对“大湘南”进行了宏观的战略部署,对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布局、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做出安排。衡阳、郴州和永州作为临近的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三市的政府应该多加强合作与交流,应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利益,为实现多赢而努力。而湖南省的旅游主管部门也应该多加强指导,针对衡阳、郴州、永州的旅游资源的特色制定出适合三市的旅游开发方针和政策,进而为“大湘南”旅游圈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意汲取成熟旅游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要借鉴“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湖南旅游的开发,也逐渐从最开始的单区域的开发,向着多区域的联合开发靠近,湖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呈现出圈式的分布,因此,湖南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就依据特点进行圈式的发展,刘建平、阎友兵在对湖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上,提出了旅游圈开发理论,把湖南省划分为七大旅游圈,用旅游圈模式开发湖南的旅游资源。随着开发西部的步伐,湖南的西部地区也开始了区域合作,张河清、方世敏在“大湘西”旅游圈的开发上,做了多次的研究,在湖南西部多少数民族的区域内,进行旅游的合作,共同开发“大湘西”。谭国忠则提出了构建大湘西旅游圈的设想,采用旅游圈的发展模式开发湖南湘西的旅游资源。湖南“大湘西”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目前大湘南地区的旅游开发仍方兴未艾,现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再次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湘南”旅游圈意义十分明显。
3.关注未来国内旅游业区域发展与规划的新动向。随着中国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旅游“行政区经济”将得到进一步淡化,“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逐渐被“政府支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取代。国内各地区在旅游资源区域联合开发、旅游市场异地拓展、旅游产品区域组合营销、旅游政策区域融通、旅游设施区域共建、旅游管理区域协调等一系列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旅游业资源和市场空间必然随之扩大,临近的区域合作已不能满足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了。寻求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的区域合作将成为未来国内旅游发展的趋势,区域旅游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临近区域的合作行政区域之间的合作、旅游景区之间的合作、旅游城市之间的合作等形式将成为未来特色。同样,湖南旅游业空间结构正经历着调整—优化—提升的演化过程,一批批范围不同、层次有别、特色各异的旅游区域正在加速形成。这些旅游区是湖南旅游业融入世界的根本依托和保障,省内几乎全部的省(区、市)都被划入不同类型的旅游区域之中,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从几个重要的旅游区域来看,无论是过去、现状还是未来,大湘南旅游区始终是湖南最重要的旅游区域之一,大湘南旅游业区域合作发展趋势必然影响到大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走向。湖南省旅游局也将会同有关市州旅游局组织开展以上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湘兰.论“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张河清.对构建“大湘西”旅游圈的初步设想[J].经济地理,2004,(4).
[3]张河清,方世敏.实施区域协作,构建“大湘西”旅游发展新平台[J].开发研究,2004,(1):38-42.
[4]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责任编辑 刘娇娇]
收稿日期:2014-04-08
基金项目:肖璨主持的2013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阶段研究成果之一(湘教通[2013]191号)
作者简介:肖璨(1990-),女,湖南郴州人,本科生,从事区域经济与财务管理研究;阳琴(1989-),女,湖南常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林业生态经济与管理研究;赵少平(1970-),男,湖南衡山人,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
关键词:大湘南示范区;产业联合发展模式;“大湘南”旅游圈
中图分类号:F2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8-0038-02
一、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国内旅游业区域联合发展日新月异。一是在跨省旅游业合作方面,主要有粤港澳旅游业合作、环渤海地区旅游业合作、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合作、环北部湾区域旅游业合作、西南区域旅游业合作、华中区域旅游业联合、三峡旅游区域联合、七省市“红色旅游”合作、大黄山旅游协作、南京经济区内旅游协作、鄂粤旅游业合作、粤湘赣“红三角区”旅游业合作、沪滇旅游业联合协作、粤闽旅游合作、东北省区旅游协作、桂澳旅游业合作、鄂豫皖旅游业合作和陕甘宁旅游业合作等。二是在跨市旅游业联合方面,主要有:环太湖地区旅游业合作、浙东旅游业区域合作、长株潭地区旅游业合作、山东半岛旅游业合作、珠江三角洲旅游业合作、闽西南旅游业合作、海口旅游圈、辽宁“金三角”旅游业合作、陕西关中地区旅游业合作、河南开封—郑州—洛阳中原核心区域旅游业合作、湖北武汉及周边十城市旅游业合作等等跨市联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旅游业跨区域联合成为未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主旋律。
二、旅游圈理论成为当今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
旅游的开发是以区域为依托的,因此旅游的区域组织问题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虽然可持续发展理论、点—轴开发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旅游环境优化理论以及生态旅游理论等都是指导区域旅游合作的思想武器,但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当推旅游圈理论。可以说,以旅游圈理论指导当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是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
旅游圈是指在一定自然地理区域内,以旅游协作为内容的经济协作区,以旅游中心城市为主体,从区域的自然、经济、文化、交通等条件出发,合理配置旅游产业要素而形成“旅游中心城市——区域”与“旅游市场——资源”共轭的旅游地域综合体,是旅游职能结构和地域空间结构的有机结合,具有地理圈、文化圈、旅游经济协作圈等特征。
旅游圈首先是经济协作圈。旅游圈的组建、运作,必须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否则旅游圈的组建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旅游圈同时也是交通网络圈和文化圈。交通越发达的地区,旅游圈构建就越紧密,当然,这种紧密是以文化来为支撑的。每个旅游圈会拥有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饮食特产以及自己的历史文化。旅游圈的还是资源圈,其中极品资源所在地往往也是旅游圈的中心所在地,因此,不同等级的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旅游圈。显然旅游圈的地理中心主要是由旅游圈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圈开发作为区域经济合作与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区域合作的竞争力将远远超过单区域的竞争力,所谓一加一大于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规模就是品牌力,规模就是竞争力。“大湘南”旅游圈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郴州的生态旅游、衡阳的佛教文化旅游、永州的寻根访古旅游一旦将其联合起来,进行圈式的旅游发展,“大湘南”将成为湖南又一新的旅游品牌。
“大湘南”地区实际指的是湖南的南部地区,主要是包括衡阳、郴州、永州以及邵阳、株州的部分地区,2000年刘建平、阎友兵所出版的《湖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一书中,将湖南划分了七大旅游圈,其中的湘南旅游圈就是指该地区,2004年2月22 日,郴州、衡阳、永州市人民政府经平等协商、决定建立大湘南旅游经济合作圈,发挥三市的区位、交通、景点优势,共同承接来自粤、桂、港、澳等地的游客。至此,“大湘南”正式界定为湖南南部的衡阳、郴州、永州三市。
三、构建“大湘南”旅游圈几点建议
目前构建“大湘南”旅游圈的基础和条件已经成熟。不仅具有地缘关系上的紧密性、旅游资源的互补性,而且具有旅游发展上的共生性。
1.成立协作机构,对“大湘南”旅游圈进行科学的总体规划,协作开发,以实现分工最佳、规模效应的公平竞争,增强协作功能,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和加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大湘南”旅游圈能否成功,关键是规划。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省领导的重视下,由湖南省旅游局对“大湘南”进行了宏观的战略部署,对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思路、战略布局、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做出安排。衡阳、郴州和永州作为临近的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三市的政府应该多加强合作与交流,应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而不是眼前的利益,为实现多赢而努力。而湖南省的旅游主管部门也应该多加强指导,针对衡阳、郴州、永州的旅游资源的特色制定出适合三市的旅游开发方针和政策,进而为“大湘南”旅游圈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2.注意汲取成熟旅游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要借鉴“大湘西”旅游圈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湖南旅游的开发,也逐渐从最开始的单区域的开发,向着多区域的联合开发靠近,湖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呈现出圈式的分布,因此,湖南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就依据特点进行圈式的发展,刘建平、阎友兵在对湖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上,提出了旅游圈开发理论,把湖南省划分为七大旅游圈,用旅游圈模式开发湖南的旅游资源。随着开发西部的步伐,湖南的西部地区也开始了区域合作,张河清、方世敏在“大湘西”旅游圈的开发上,做了多次的研究,在湖南西部多少数民族的区域内,进行旅游的合作,共同开发“大湘西”。谭国忠则提出了构建大湘西旅游圈的设想,采用旅游圈的发展模式开发湖南湘西的旅游资源。湖南“大湘西”开发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目前大湘南地区的旅游开发仍方兴未艾,现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再次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湘南”旅游圈意义十分明显。
3.关注未来国内旅游业区域发展与规划的新动向。随着中国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旅游“行政区经济”将得到进一步淡化,“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模式逐渐被“政府支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取代。国内各地区在旅游资源区域联合开发、旅游市场异地拓展、旅游产品区域组合营销、旅游政策区域融通、旅游设施区域共建、旅游管理区域协调等一系列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区域旅游业资源和市场空间必然随之扩大,临近的区域合作已不能满足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了。寻求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的区域合作将成为未来国内旅游发展的趋势,区域旅游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临近区域的合作行政区域之间的合作、旅游景区之间的合作、旅游城市之间的合作等形式将成为未来特色。同样,湖南旅游业空间结构正经历着调整—优化—提升的演化过程,一批批范围不同、层次有别、特色各异的旅游区域正在加速形成。这些旅游区是湖南旅游业融入世界的根本依托和保障,省内几乎全部的省(区、市)都被划入不同类型的旅游区域之中,为区域旅游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从几个重要的旅游区域来看,无论是过去、现状还是未来,大湘南旅游区始终是湖南最重要的旅游区域之一,大湘南旅游业区域合作发展趋势必然影响到大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业发展的走向。湖南省旅游局也将会同有关市州旅游局组织开展以上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参考文献:
[1]胡湘兰.论“大湘南”旅游圈的构建[D].湘潭: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张河清.对构建“大湘西”旅游圈的初步设想[J].经济地理,2004,(4).
[3]张河清,方世敏.实施区域协作,构建“大湘西”旅游发展新平台[J].开发研究,2004,(1):38-42.
[4]秦学.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责任编辑 刘娇娇]
收稿日期:2014-04-08
基金项目:肖璨主持的2013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阶段研究成果之一(湘教通[2013]191号)
作者简介:肖璨(1990-),女,湖南郴州人,本科生,从事区域经济与财务管理研究;阳琴(1989-),女,湖南常宁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林业生态经济与管理研究;赵少平(1970-),男,湖南衡山人,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从事区域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