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悲的化神奇为腐朽

来源 :教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因工作需要听了几个小学老师的课。由于自己教语文,对语文课印象也就比较深刻。其中最令我不解的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在给学生分析课文时,为什么往往要把课文中一些非常形象的描写,分析、归纳成十分抽象的东西,真可谓是化神奇为腐朽。
  就以某老师讲人教版小学第十册的《丰碑》为例吧,文章中不论是对军需处长的描写:“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还是对将军的描写:“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身对身边的人吼道”,“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何等的形象,何等的细腻!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但我们的语文老师却硬要把这些描写归纳成“表现了军需处长坚毅刚强、克己奉公、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我想,只要是有点儿头脑的人都能分辨得出,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课文中的描写与语文老师的分析,究竟谁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唉,我们的语文老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讲课,就是时代背景啊,段落大意啊,中心思想啊,写作特点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相沿成习,而以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新课改已实施了好几年,我们的语文老师讲起课来,仍然摆脱不了原先的教学定势,不把课文中形象的描写分析、归纳成抽象的东西,就不放心。其实,这些个东西,除了能帮助学生应付“考试”之外,还能有什么用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和学生时代,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哑哑学语的幼年时期,我们的长辈,闲暇无事时,教我们念“月亮光光,你在岗边……”,教我们念“摇摇摇,摇到马公桥,白米饭,菜汤淘……”他们并没有给我们分析过这些童谣的写作特点,但这就是我们的诗歌启蒙教育,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少不更事的童年时期,在月光照得亮堂堂的禾场上,我们的长辈给我们讲《孟宗哭竹》,讲《菜花蛇》,他们并没有给我们分析过这些民间故事、传说的中心思想,但这就是我们的文学启蒙教育,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我们从中学会了说话,并懂得了做人的一些基本道理。而等我们上了学,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光阴,24本语文教材(还不包括语文教辅资料),叠起来两尺来高,厚厚的一摞,每天一两节语文课,每篇课文老师都离不开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但这些东西至今留在我们脑海里的究竟还有多少呢?现在的大多高中生(还有些大学生)竟写不好一张请假条,岂不悲哉?难道真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人生识字糊涂始”?
  语文老师之所以要把课文中生动活泼的描写抽象成枯燥乏味的几条筋,除了教师相沿成习的教学定势外,我们的某些教参及一些出版社印行(或网络上的)现成的教案也难辞其咎。在这些教参及教案中,同样充斥着“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若定、舍己为人的品质”,“积极乐观的态度,顽强执着的精神”“无穷的智慧、顽强的斗志”等干巴巴的词语。曾在报上看到过这样的回忆文章,说的是叶圣陶先生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工作时,坚决反对出语文教参之类的书籍。我们不知道叶老先生的这一正确主张,为啥没能得到善始善终的执行!现在的教参、教辅书籍,已然成了某些出版社赖以生存的拳头产品。而我们有些语文老师离开了教参就不会上课,他们只会把教参上的东西照搬到他们的教案中,再把他们的教案照抄到黑板上。一些更懒的教师就连教案也是从现成的《名师教案大全》上抄的或是从网络上下载的。这些教参和教案,虽然让那些编书的、出书的人赚了个盆满钵满,却贻误了我们的教育,贻误了我们的下一代!
  语文老师之所以要把课文中生动活泼的描写抽象成枯燥乏味的几条筋,与学生们人手一册的跟教材配套发行的《基础训练》也有很大关系。在这些《基础训练》中,除了一些字词练习外,大部分练习题目不是“请写出各段段落大意”,就是让学生们回答“说明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之类的问题,而跟《基础训练》配套发给老师们的参考答案同样是与教参上相同的干巴词语。老师们就凭这些干巴巴的参考答案来评判同学们答题的对错。可怜啊,我们的中小学生!更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某些编写《基础训练》的“权威人士”同样执掌着某校甚至某县、市期中、期末考试乃至升学考试的命题大权,考题从何而来,或从这些《基础训练》照搬,或将《基础训练》上的题改头换面,弄得语文老师不用这些《基础训练》都不行,不按跟《基础训练》配套的参考答案教学生答题更不行,除非你想让你的学生语文考试都不及格。
  是到了彻底改变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时候了!国家教育部要下这个决心,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要下这个决心。首先就是明令禁止出版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参考书、教案和跟语文教材配套的《基础训练》(还应包括以学生为唯一对象,充斥书市的教辅读物、练习册)!让我们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就凭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给学生讲语文课,当然,字音不能教错,词义不能解错,这不要紧,有字、词典。至于说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之类的,不讲也罢,只要在考试中不出此类题就行了。而对于某些句子、文段的理解,老师的分析只能供学生的参考,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其次就是各级各类语文考试的命题、评卷方式也要改革,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除判断字音、词义的正误外,不出客观选择题,只出主观分析题,评卷时,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就都应给分而不能判为错答。就拿《红楼梦》的阅读理解来说吧,《红楼梦》多少字?百万左右吧,而阅读、解说《红楼梦》的文章、书籍却足以装备一个大型图书馆。尽管这些文章、书籍的作者,门派纷呈,却没哪个人不认为自己的理解是对《红楼梦》的正解,当然,他们也还不敢拍着胸膛担保说自己已确解《红楼梦》。他们中不少人就是凭他们的这些文章、书籍得到了硕士、博士(或博士导师)的头衔。但至今还没有哪篇文章、哪本书的观点能让所有读《红楼梦》的人都认同。他们的观点也并没影响其他的人用自己的识见,从另外的角度去读、去理解《红楼梦》。连硕士、博士、博士导师对《红楼梦》的阅读、理解都尚且如此,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中文章的理解出点纰漏、偏差又有什么要紧?我们的中小学生就更是这样了。何必要把课文中生动活泼的描写抽象成枯燥乏味的几条筋?何必要把一些文学理解题的答案定于一尊?何必要用这些貌似绝对正确的答案去束缚青少年纵横的想象、活泼的思维?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去看电影、电视剧,只要这电影、电视剧排得好且适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他们会哭会笑,能爱能憎,并大致不会有错。我们的语文老师也并没有在旁边给他们分析这些电影、电视剧的微言大义啊。
  爱之深,责之切。言词过激,若因此得罪了一些人,则恳请见谅!也希望抛砖引玉,能引起专家及同行们对此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责任编辑:谢先国)
其他文献
2009年10月12日,海南经济报记者从海南省政府办公厅了解到,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发出的通知,海南省近期将开展教育收费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免除学杂费等政策落实情况、学校以改制为名乱收费等行为开展检查。将对部分屡查屡犯的学校、拒不纠正越权行为的单位进行公开曝光。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通知,专项检查从10月15日开始,至12月15日结束。检查时限为2008年秋季开学以来发生
一、导入:先入为主、先声夺人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探究,有效学习,教学也容易进入最佳境界。  导入的方法灵活多样,有新闻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诗词导入法等,但目的都是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兴趣。导入的
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引领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是校长的重要使命。课堂,作为专业引领的主要渠道,应该引起校长的高度重视。作为校长,当你拥有一颗学习之心,一份感激之情;当你带着深厚的专业基础,带着善意的帮助与服务,静静地走进教师日常课堂,仔细观察,用心聆听,倾情问诊,你会发现这一方教学的主阵地,这一片教育的天空,会因你的魅力,你的智慧而美丽。  一、情之所至,心石为开  “情之所至,心石为开”。有效地实
摘要:教科文组织于2008年1月8日伦敦青年人才交流会上发布《教科文组织信息与传播技术教师能力标准》,本文从标准制定者、标准体系结构和标准实施三方面,比较教科文、中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探讨中国信息和传播技术与其他教育改革联系的发展计划,为中国标准提供执行指南。  关键词:教科文标准;中国标准;对比;标准执行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普及,人们终于认识到,教室里有一台电脑不足以保证教师向学生讲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大有可为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最有名的一首抒情诗。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创作,主要是表现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也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动荡的社会现实。它是五言诗的代表,成就很高,标志着五言诗的成熟,刘勰称它为“五言之冠星”。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托织女星的相思之苦,形象地抒写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团聚的强烈愿望。  诗的前两句,借事托物点明了描写对象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优秀的教学方法只能称得上是教学技术,只有把它和优美的教学意境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教学的艺术,才能让美在教学中流转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但这一目标的完成,不是一种纯技术性的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包括美育在内的系统工程。美育指的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从目标来看,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从对象来看,无论大学生还
我是个农村中学的教师,我的学生年龄多在12~15岁之间。他们在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维教育模式里,该如何学会感恩呢?这无疑是个大课题。从教育教学中,我感受到感恩教育的薄弱性与必要性。下面的四则随笔出自九年级学生的手:  (第十二周)  小姨从深圳回来,知道我段考得一等奖的消息,她很高兴带我去超市。我挑了几根棒棒糖,就没再要什么,她最后还是给了我一百块钱。  大人们都很高兴,爸在我出门的时候会给我一个
财关税〔2020〕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局,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国家税务总局驻各地特派员办事处:  为进一步发挥进口税收政策效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对《财政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十三五”期间在我国陆上特定地区开采石油(天然气)进口物资税收政策的通知》(财
摘要:作文历来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所在,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广大语文教育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提出以读促写的概念,从当前师范语文写作难的现状出发,浅谈如何培养阅读能力和如何以读促写。  关键词:师范语文;阅读;写作;以读促写    随着师范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师范语文写作中原有的“教师拟题,学生写作”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日渐完善的语文教育体制。使学生“懂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