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造成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对策浅谈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职校生由于其特殊的组成结构,不仅学习上存在障碍,而且很多学生因特殊的家庭原因,导致其在心理上也存在障碍。文章分析了家庭因素造成职校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并就班主任怎样对学生有效进行心理疏导,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职校生;家庭因素;心理问题
  目前,我国学生在初中毕业后是接受普通教育还是接受职业教育,完全取决于考试分数的高低。近几年,国家高考政策调整,高校扩招引发普高扩招,抢走了中职校的一大部分生源。不少职校为了招到学生采取的是只要你愿意上就可以上的策略,这样导致了进入职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分析这些上职校的学生,他们的分数虽然比普高学生的分数低很多,但是原因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上有多大差异,主要是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而再细细分析其中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因素造成的。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一个人的智力、体力的成长,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但很多学生的家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是从小丧父(母);有的是父母长期不和,已经或正在离婚;有的家庭有特殊困难,父(母)有残疾或有重大疾病;有的家庭经济状况特别困难;有的是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就拿笔者现在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举例,全班57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从小丧父(母)有4人,父母已经离异的有7人,父(母)有残疾的有1人。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更是不胜枚举:有一次我发现一位学生逃课去网吧上网便把这个情况向家长作了反映,结果第二天发现这位学生眼睛全青了,鼻子上也绞了两针,这仅仅是眼睛能看到的部位,学生的内心深处很有可能也受到伤害。这位家长教育方式太粗暴了;还有一位学生逃课出去玩,家长竟然帮忙请假,撒谎说去看病了。这位家长又太“爱护”小孩了。这些情况在其他班级和其他职校应该也普遍存在。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障碍,学习问题是家长、老师所能看到的,但是不良的家庭因素也造成了很多学生心理上的障碍,而心理上的问题却往往是家长、老师看不到,容易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我们的学生往往就会成为“问题学生”,有的一生就此发生改变。可见,职校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与心的交流任重而道远。
  要能真正做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首先要对这些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有所了解,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职校生由于不良的家庭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1.学习方面的问题
  在职校里由于不良的家庭因素造成的职校学生学习上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定,并在行为上出现考试舞弊、厌学、逃学。我班有一位学生入学成绩是班级第一名,入学后不多久我就发现这位学生上课要么睡觉,要么看报纸,作业也不做,有时甚至逃课去打游戏。开始问他什么原因,他总说看不见黑板,听不清老师的讲话。把他的座位调到第一排后,他依然故我,毫无改观。找他谈话,对他进行教育也没多大作用。后来了解到,在他刚入学时,他的爸爸妈妈就离婚了并都重组了家庭,虽然他的后母对他蛮好的,但这件事对他的打击还是蛮大的,使他产生了厌学情绪。另外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上心理承受能力低,缺乏自信,某一次考试的失败可能就会导致对这门课学习的兴趣全无。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家庭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父母的相互关系是建立在互爱、互敬、互相信任、互相关心、体贴的基础之上,那么就能培养出孩子待人接物中的人道主义、诚实、忠厚等品质。相反,如果孩子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冷漠、疏远、互不信任,那么将对孩子的道德成长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会让孩子变得冷酷、自私,会妨碍他们培养爱和友情这类重要的道德品质。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
  从小丧失父(母)爱,部分孩子会产生压抑和抑郁,沉默寡言,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空间里不愿与他人交流;父母由于某一方的过错或对家庭的不负责造成孩子对父(母)甚至对其他人都产生不信任感,有的甚至会偏激到对社会产生敌意;家庭经济困难或父(母)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会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有自卑心理,有的则怕被人取笑而造成其不愿或难与他人相处。这些由于不良的家庭因素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上述三方面的关系很难处理好。
  3.情绪方面的问题
  这些家庭存在问题的学生,在情绪上波动性也很大,他们对同学忽冷忽热、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做作业的情绪忽高忽低、对学习的劲头时高时低、心情时好时坏、对父母时而亲热,时而冷淡。实际上情绪的波动是其家庭问题的一张晴雨表。我校三年级有一个学生平时表现比较突出,他既是学校团支部的成员又是班级的班长,老师同学对她反映都还可以,就是觉得她这个人做事比较爱出风头,情绪易波动,但是有一段时间她的情绪波动特别大而且具有攻击型,有一次一位老师在给她们上课,班级纪律比较差,老师一生气,班上学生都安静了下来,但是这时候她却主动攻击这位老师说,“你不就是管我们毕业分配的嘛,有什么了不起,我就不怕你。”这位老师非常生气,把这个情况向班主任作了反映,班主任和其他老师对她做出这种举动感到诧异,而且觉得一个学生干部做出这种事情太出格了,造成的影响太坏了,为严肃校纪班规,撤销了她班长的职务,团委也对她做了相应地处理。但她们班有另一位任课老师非常细心,她觉得这个学生做出这种举动肯定有什么事影响了她的情绪。她先找这位学生谈心,表示自己理解她,她做出这种举动肯定是有原因的,如果这位学生认为她值得信任的话,可以找她说出心里的话。当时这位学生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了。过了几天,这位学生果真来找这位老师谈心了,通过谈心这位老师了解到这个学生父母双下岗,父亲又身患癌症,家庭经济非常困难,她一天只吃两顿饭,但是她又非常爱面子,不愿别人知道她的家庭情况,因此她爱出风头,让大家看到的是她风光的一面;她的情绪易波动实际上受她父亲病情的影响。那几天,他的父亲病情不断恶化,而她的母亲却提出要离婚,这一切使得她的情绪失常。而班主任对她的处理使得她情绪更加不稳定。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家庭因素会对孩子的情绪造成影响,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性造成影响。   4.人格障碍方面的问题
  人格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本质,也是各种精神症状和反映产生的基础。人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它是以人格结构与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人为其特点。在职校学生的人格障碍里,依赖型人格和分裂性人格较为多见。依赖型人格的突出的障碍是缺乏独立性和自立性,没有主见,遇到事情束手无措,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处于被动的地位。一般情况下,依赖型人格开始于幼年时期,到青春期后表现得较为明显。孩子身上体现出这种人格特征主要是由于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而形成的。分裂型人格的特点是内向,孤僻胆怯,不爱与人交往,应变能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良,往往不能适应新环境。我校曾有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有一次在工作时,因为干其他的事情被主管发现,主管说了她几句,她顶了嘴,结果被辞退了。她却接受不了这个事情在家里要跳楼割腕自杀,幸亏发现及时。后来了解到这个学生从小父亲去世,母亲又身患重病,这样的家庭状况使得她从小性格孤僻又没有人开导她,因此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就会导致想不开,甚至导致悲剧的发生。
  5.青春期性心理方面的问题
  有关的资料表明,中国孩子的青春期正在不断地提前到来。由于职校管理相对宽松、学习压力不大、课余时间丰富,因此职校男女生交往比较普遍,而这其中不正常的交往也越来越多,有的在校外,甚至在学校里做出过分亲昵的举动。我教的一个班有一个女孩长得比较漂亮却和班上长得最胖的一个男孩谈恋爱,本来这对搭配就让所有人觉得不解,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个女孩和这个男孩竟然亲昵到上课的时候两人坐到一起亲亲我我。当然这件事惊动了学校和家长,这个女孩说出了原因,原来她父母对她从小管教非常严,连进出门的时间都有严格规定,长期的严格管教使得这个女孩认为父母不爱她。但这个男孩对她特别关心,她从父母那得不到的爱,从这个男孩那都得到了。还有一个女孩由于父亲对感情不负责任,使得她认为感情是虚假的。她同时和几个男孩在玩恋爱游戏,最后发展到几个男孩为她进行决斗,她还觉得“蛮好玩的”(这里是引用她的原话)。此外,不敢和异性正常交往也是不良家庭因素在孩子心中留下的阴影。
  班主任如何有效疏导职校学生的不良心理
  虽然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这是我们班主任无法解决的问题,但作为这些孩子的第二任家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发现并帮助这些孩子克服他们心理上的障碍,让他们以健康的心态创造他们美好的人生。
  1.充满爱心,绝不放弃一个
  虽说老师是普通劳动者,但是老师和其他劳动者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产品是物体,但老师创造的产品是人。为了保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可以抛弃,但是再不合格的学生也不能放弃啊。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对待学生时要充满爱心,用心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家庭存在缺陷的学生,更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护,让他感受到爱的存在。刚才提到的那位谈恋爱的女生,班主任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多给予她关爱,让她知道爱不仅仅从那个男孩身上能得到,从老师和学校那里同样能得到。
  2.多方面走进学生心里
  由于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受到学校考核及家长高要求的约束,通常班主任给班级学生的印象是严肃的,不易亲近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哪个学生出了问题不管什么原因都要及时处理的,问题处理后,如果班主任想了解问题产生的更深层次的原因,由于学生产生了畏惧感,怎么都不愿意说了。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前面提到的那位成功走进情绪失常的学生内心的老师的做法,班主任要多与任课老师交流接触了解学生的最新动向,并借助学生所喜欢所信任的某些任课老师,让他们多接触那些你想了解但又不愿向你敞开心扉的学生。从这些老师那里得到学生真实的心理想法,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的解决问题。同样从家长以及与这些孩子关系比较好的同学那里了解这些孩子的信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积极帮助,持之以恒
  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帮助,不能仅仅满足于帮助他解决了现阶段的一两个问题。由于产生原因地特殊性,通常这些问题还会复发,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要做到持之以恒,能对这些学生长期关注,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处理好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的关系
  对这些因不良家庭因素引起心理问题的学生不仅要维护他们的脆弱的自尊心,而且要真诚地关心,耐心地疏导和热情地帮助他们,同时也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他们克服困难,自觉地履行义务,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性格,使他们朝自身认知发展的正确方向前进,实现其人生价值追求。在处理我们班那位因父母离异而产生厌学心理的学生,一方面我经常找他谈心给予引导,另一方面我让他担任班级的学习委,以班委的要求严格要求他,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他不仅厌学情绪全无,而且学习上的潜能也被调动起来了。
  (责任编辑:杨永和)
其他文献
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呢?自然来自于教师这个职业本身。  首先,教师的幸福来自于我们崇高的使命。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用心培育一代又一代“创造财富的人”。我们用自己的知识、智慧、艺术、热情和全部的爱,去引导、教育、感化、滋润那些各方面尚不健全的孩子,若干年后,他们都成了人才,成了支撑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时,或者即使没有突出的才能却也能够遵纪守法,靠自己的劳动过上
目的:通过对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进行生化代谢指标的分析,了解早产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变化趋势,比较早产儿小于胎龄儿(SGA)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