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人穿着运动服,看起来不像干部,一进村就打听谁家最穷、房子最差……”
初冬时节,天气渐冷。在甘肃多个深度贫困县,从易地扶贫搬迁工地到舍饲养殖园区,时常可见火热的建设场面。今年以来,甘肃聚焦35个深度贫困县,在拿出真金白银的同时,用从严从实的劲头,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
不久前,东乡族老人马哈木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依靠甘肃省对无能力自建房户启动的住房安全“交钥匙”工程,老人盖新房的夙愿一朝梦圆。
马哈木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五家乡下庄村人,他能住进新房,源于东乡县的一次暗访。马哈木回忆说:“来人穿着运动服,看起来不像干部,一进村就打听谁家最穷、房子最差……”
这是甘肃省拿出从严从实劲头攻坚深度贫困的一幕。甘肃贫困面大,深度贫困的特征明显,58个贫困县中包含深度贫困县35个。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生活着全省68.4%的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301元,仅为全国水平的一半多。尤其是临夏州和甘南州的下辖县市,灾害频发、条件恶劣,是脱贫攻坚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甘肃2.55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和22.28万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3720个深度贫困村及175万贫困群众。省部级领导干部对深度贫困县实行联县包乡抓村。
此外,还有一系列政策“大礼包”助力攻坚,包括把不低于50%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对深度贫困地区率先启动自然村通硬化路。
11月7日,甘肃省委再次出台督查问责方案,剑指扶贫领域工作不实、弄虚作假,要求问责、曝光一批。
经过严格动态增减,2016年底甘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27万调整到256万。这一举动再次释放出强烈信号:如期脱贫再紧迫,精准识贫脱贫不能轻易放过。
本刊记者近日来到甘南州夏河县科才乡,看到群众在草原上排起长队,夏河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贺金平等人用便携式B超仪体检筛查包虫病。56岁的科才村村民拉毛感动地说:“要不是这次体检,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得了这么严重的病。”
甘南州卫计委主任王武说,甘南州正大力开展健康扶贫,举全州之力攻坚包虫病等地方病,目的是确保藏汉各族群众能够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所谓“两不愁三保障”,意思是吃、穿不愁,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安全住房有保障。过去,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小目标”。然而,新一届甘肃省委深入调研,发现“小目标”里天地大。
就拿“两不愁”来说,甘肃贫困群众早已吃穿不愁,但一些偏远山村依然吃水难。在“三保障”方面,甘肃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家庭接近40%,有的县接近70%。在不少偏远山村,孩子上学仍需翻山越岭。到2016年底,全省还有2.5万户D级危房需要改造。
住房方面,甘肃不仅提高农村D级危房的补助标准,还针对深度贫困的无能力建房户,实行政府包建。
看病方面,一些市州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的基础上,为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和贫困孤儿购买 “三户一孤保险”,贫困家庭将全部享受家庭签约医疗服务。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永新乡是全省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本刊记者最近来到这里,却看到2700多亩枸杞树一望无际,许多群众今年发了“红宝”财。
村干部直言,卧牛村长期困顿的首要原因是缺“水”,于是各级党委、政府兴修水利引来黄河水。有水之后发现还缺“木”,又试种枸杞,成功后碰到小打小闹、发展缓慢等难题。于是大家努力补“土”寻“金”,通过流转土地2700多亩,引来外地企业家,最终換来枸杞漫山遍野的红“火”。
这是白银市“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的一段缩影。今年以来,白银市提出“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以党建为带动培养治村、治穷和致富能人,并扶持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
产业富民是稳定脱贫的关键。今年以来,甘肃启动1000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和“千村帮千企”行动,全省留存补交党费重点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一些地方为发展养牛还探索构建“牛超市”“牛保姆”“牛银行”“牛保险”为一体的产业扶贫帮扶链。
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甘肃省扶贫办副主任王海明挂职担任东乡县委副书记。在他眼中,这是一次到深度贫困地区的特殊“留学”。
东乡县干旱贫瘠,山大沟深,最初他这个有着20多年扶贫经历的“老扶贫”也感到棘手,然而严酷的自然环境“逼”得全县3万多人走出去,在全国各地开了1737家餐饮小店,由此一家脱贫,带动全村。他切身感到,就东乡看东乡困难重重,走出东乡看东乡机遇叠加。
他挂职的这一年,东乡县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帮助下,推出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带薪培训发展餐饮业的工程。许多曾经的贫困户因接受餐饮业带薪培训,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王海明说,产业扶贫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探寻并释放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一次变革。
初冬时节,天气渐冷。在甘肃多个深度贫困县,从易地扶贫搬迁工地到舍饲养殖园区,时常可见火热的建设场面。今年以来,甘肃聚焦35个深度贫困县,在拿出真金白银的同时,用从严从实的劲头,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
脱贫攻坚任务再艰巨也决不掺水分
不久前,东乡族老人马哈木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依靠甘肃省对无能力自建房户启动的住房安全“交钥匙”工程,老人盖新房的夙愿一朝梦圆。
马哈木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五家乡下庄村人,他能住进新房,源于东乡县的一次暗访。马哈木回忆说:“来人穿着运动服,看起来不像干部,一进村就打听谁家最穷、房子最差……”
这是甘肃省拿出从严从实劲头攻坚深度贫困的一幕。甘肃贫困面大,深度贫困的特征明显,58个贫困县中包含深度贫困县35个。这些深度贫困地区生活着全省68.4%的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301元,仅为全国水平的一半多。尤其是临夏州和甘南州的下辖县市,灾害频发、条件恶劣,是脱贫攻坚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目前,甘肃2.55万名驻村工作队员和22.28万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3720个深度贫困村及175万贫困群众。省部级领导干部对深度贫困县实行联县包乡抓村。
此外,还有一系列政策“大礼包”助力攻坚,包括把不低于50%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深度贫困地区,对深度贫困地区率先启动自然村通硬化路。
11月7日,甘肃省委再次出台督查问责方案,剑指扶贫领域工作不实、弄虚作假,要求问责、曝光一批。
经过严格动态增减,2016年底甘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27万调整到256万。这一举动再次释放出强烈信号:如期脱贫再紧迫,精准识贫脱贫不能轻易放过。
“两不愁三保障”的“小目标”
本刊记者近日来到甘南州夏河县科才乡,看到群众在草原上排起长队,夏河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贺金平等人用便携式B超仪体检筛查包虫病。56岁的科才村村民拉毛感动地说:“要不是这次体检,我还真不知道自己得了这么严重的病。”
甘南州卫计委主任王武说,甘南州正大力开展健康扶贫,举全州之力攻坚包虫病等地方病,目的是确保藏汉各族群众能够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所谓“两不愁三保障”,意思是吃、穿不愁,基本医疗、义务教育和安全住房有保障。过去,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小目标”。然而,新一届甘肃省委深入调研,发现“小目标”里天地大。
就拿“两不愁”来说,甘肃贫困群众早已吃穿不愁,但一些偏远山村依然吃水难。在“三保障”方面,甘肃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家庭接近40%,有的县接近70%。在不少偏远山村,孩子上学仍需翻山越岭。到2016年底,全省还有2.5万户D级危房需要改造。
住房方面,甘肃不仅提高农村D级危房的补助标准,还针对深度贫困的无能力建房户,实行政府包建。
看病方面,一些市州在新农合、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的基础上,为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和贫困孤儿购买 “三户一孤保险”,贫困家庭将全部享受家庭签约医疗服务。
千方百计 苦干实干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永新乡是全省深度贫困乡镇之一。本刊记者最近来到这里,却看到2700多亩枸杞树一望无际,许多群众今年发了“红宝”财。
村干部直言,卧牛村长期困顿的首要原因是缺“水”,于是各级党委、政府兴修水利引来黄河水。有水之后发现还缺“木”,又试种枸杞,成功后碰到小打小闹、发展缓慢等难题。于是大家努力补“土”寻“金”,通过流转土地2700多亩,引来外地企业家,最终換来枸杞漫山遍野的红“火”。
这是白银市“党建引领奔小康”行动的一段缩影。今年以来,白银市提出“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以党建为带动培养治村、治穷和致富能人,并扶持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
产业富民是稳定脱贫的关键。今年以来,甘肃启动1000亿元产业扶贫专项贷款和“千村帮千企”行动,全省留存补交党费重点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一些地方为发展养牛还探索构建“牛超市”“牛保姆”“牛银行”“牛保险”为一体的产业扶贫帮扶链。
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甘肃省扶贫办副主任王海明挂职担任东乡县委副书记。在他眼中,这是一次到深度贫困地区的特殊“留学”。
东乡县干旱贫瘠,山大沟深,最初他这个有着20多年扶贫经历的“老扶贫”也感到棘手,然而严酷的自然环境“逼”得全县3万多人走出去,在全国各地开了1737家餐饮小店,由此一家脱贫,带动全村。他切身感到,就东乡看东乡困难重重,走出东乡看东乡机遇叠加。
他挂职的这一年,东乡县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帮助下,推出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带薪培训发展餐饮业的工程。许多曾经的贫困户因接受餐饮业带薪培训,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王海明说,产业扶贫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探寻并释放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一次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