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党课矩阵体系构建与实施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vxq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党课的课程特性,将党课解构为时间、地点、主体、客体、内容、形式六大基本要素,构建出研究生党课的全要素分析理论模型。具体分析了研究生党课六大要素,提出了党课各要素进行完善和拓展的创新方向和改进举措,基于此重构了研究生党课矩阵体系。结合案例对党课矩阵体系的实施进行阐释,指明了从党课主动要素到被动要素依次选定的设计路径。
  关键词:研究生党课;全要素分析理论;党课要素;党课情境
  党课是党组织对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党的意志的重要方式,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研究生作为传统意义上教育客体和教育对象的身份正在淡化,并逐渐转化为能够创造和传播新知的教育主体。因此,研究生党课既要具有党课的共性特征,符合党课的普遍教学规律,也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规律,是高校党建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与实践课题。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推进研究生党课创新发展,构建契合新时代研究生特点的党课体系,对于强化研究生党建工作,深化党建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生党课的全要素分析理论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通常指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进而衡量各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全要素分析理论不仅是经济学范畴的一种工具和手段,而且更是分析问题、研究事物的一种视角和方式,是从局部到全局、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分析路径。我们将全要素分析理论移植到党课体系中,从党课的组成要素视角来分析、创新和重构研究生党课体系。
  党课是课,具备高校课程的一般性特征。任何一节党课,都包括时间、地点、主体、客体、内容、形式六大基本要素,是六大要素的科学排列、合理组合和有机融合。利用全要素分析理论进行分析,即是对六大基本要素进行逐个分析,然后再进行汇总和整体研究的过程。据此,可构建研究生党课的全要素分析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1.党课时间要素和地点要素分析
  党课时间并非党课发生的具体日期或物理学意义上人的顺序度量,而是指党课依存的某个重要事件,或主客体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定状态。例如: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后举办的专题学习型党课,其时间要素,即指向该重大会议;积极分子在入党过程中参加的党课,其时间要素,则指向该发展阶段。同样,党课地点也并非党课所在的物理教室和空间位置,而是指党课发生的某种场合或课堂。又如:高校党校组织的各类党课,其地点要素,即指向该党校课堂;党支部组织生活中的党课,其地点要素,即为支部课堂。因此,党课时间和党课地点均属于党课情境范畴,反映了党课事件发生时的综合境况和时空环境,是影响党课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2.党课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分析
  党课是通过主客体间思想传递和信息流动来进行党的理论教育的党内活动。党课主体要素是党课内容和思想的提供者、传递者和阐释者,是党课互动关系中的主动方。党课主体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讲课能力制约着党课的质量和效果。传统意义上,研究生党课主体主要指党课教师,如党员干部、校内外专家、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等。党课客体亦即党课对象,是党课的目标群体,也是党课存在的逻辑价值和意义。党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传统的研究生党课主要针对积极分子、全体党员和党建队伍开设,具有比较明确的受众群体和边界范围。
  3.党课内容要素和形式要素分析
  党课姓党是党课的原则和红线,这意味着党课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与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也意味着党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是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这是举办党课的本质原因和根本意义。党课形式不仅是党课内容的承载和表现方式,而且也是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因素,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换言之,党课形式要素既具有工具价值,也具有独立价值。例如:建党之初,党普遍采用专题讲座式、报告式党课,但其符合时代背景下党课教育的基本规律,因而最有效率地传递了党的思想理论,最大范围地教育了广大党员群眾,最大程度地锻造了党的团结统一和坚强有力。
  研究生党课要素的具体分析
  基于全要素分析理论,可以围绕研究生党课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党课各要素的分析研究和内涵拓展,实现研究生党课的整体创新,进而构建全新的研究生党课体系。这种创新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党课各要素原有类型进行完善,实现“功能优化”;另一方面,是对党课各要素类型范围进行拓展,实现“功能增加”。
  1.党课时间要明确及时,能够全面覆盖研究生的成长阶段
  党课时间是影响研究生党课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是发展党员、组织生活等环节中的党课要围绕入党积极分子、党员的思想特点和需求进行设计,要与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充分结合,下“及时雨”,送“雪中炭”,实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二是要充分利用党和国家重大会议、重大事件的历史契机,第一时间安排党课学习,实现因势利导的学习效果。三是在基层党组织换届前后,开展面向党建队伍的党务技能培训。四是充分利用研究生培养的特殊安排开展党课教育。例如:在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校外科研攻关时安排主题党课,更容易起到“境为情设、情因境生”的效果。五是结合研究生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开设专题党课,往往具有强烈的教育作用,如新生入学时安排新生党课,作为“新生第一课”;毕业时安排毕业党课,作为“研究生最后一课”等。
  2.党课地点要灵活可选,能够有机融入研究生的成长空间
  党课传统地点有党校课堂、专题课堂、支部课堂,党课地点要素的分析首先是传统课堂的分析。一是党校课堂要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构建分阶段、分对象、分层次的课程体系,全面覆盖各群体和发展党员各阶段。二是专题党课要发挥统一思想的作用,在某些关键主题和核心问题上讲清讲透、答疑释惑。三是支部课堂要发挥日常教育功能,能够经常性对党员进行教育,持续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时刻清扫党员思想上的“灰尘”,成为最常用的课堂。除传统课堂外,近年来研究生开展党建实践的形式更加多样、频次逐渐增多,“走一路,学一路”成为创新方式,实践课堂得到充分发展,并逐渐成熟完善。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党员教育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开辟了网络党建新战场,催生了“互联网 党课”新模式,推动网络逐渐成为党课地点新选择。慕课(MOOCs)、微视频党课等新兴党课层出不穷,进一步助推了网络课堂的形成和普及。   3.党课主体要辩证多元,能够充分激发研究生的主体意识
  传统意义上,党课主体主要指党课教师,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党务工作者等。而从党课要素分析,党课主体包括能提供、传递、阐释党课内容和思想的一切群体。一是党支部书记和支委委员可成为研究生党课授课主体。党支部书记讲党课不仅是党的要求,而且也是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高党支部书记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二是充分利用研究生知识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的独特优势,推动全体党员成为党课主体。普通党员讲党课是适应研究生特点的重大创新,可以增加研究生党员理论学习积极性,加强研究生党员自我教育。从党课主客体矛盾看,普通党员讲党课则可以激发研究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的自然过渡,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良性转换,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和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特征。
  4.党课客体要分类教育,能够精准满足研究生的理论需求
  党课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研究生特点和需求。一是基于研究生需求来设计内容,“学生该听什么,就备什么课”,而不能“备过什么课,学生就听什么”,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二是加强党课互动,增加案例式研讨和个性化设计,增强客体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升参与感和体验感,实现感同身受的教育效果。三是增加对党建队伍的党课教育。研究生党建队伍既是重点培养的骨干,也是党建工作重要推动者和实施者。专门设计面向党建队伍的党课课程,有助于提升研究生党建工作水平,健全研究生党课体系。四是增加针对普通群众的党课教育。利用研究生集体活动等契机,邀请群众参加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专题党课,有助于提高群众入党意愿,壮大积极分子队伍,为党储备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
  5.党课内容要生动鲜活,能够清晰解答研究生的思想困惑
  党课教学中,党课内容要接地气,紧密联系研究生实际展开,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一是找准研究生理论学习的痛点。例如:学习中央精神时,要进行妙趣横生的讲解和生动具体的阐释,将“书面语”翻译成“交流语”,切忌照本宣科、僵化生硬。二是要紧密联系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例如:学习党的理论时,要将“天下事”转化成“身边事”,努力引起听众兴趣、激发听众热情,帮助研究生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解释社会现象,切忌笼统抽象、高高在上。三是党支部层面的党课要严肃认真。党课政治方向要严格把关,党课内容必须严谨准确,保持与中央精神高度一致;同时,要防止五花八门的主题,杜绝泛娱乐化现象。四是增加学校传统和研究生成长发展相关的内容。例如:党课可增加学校党组织的建设经验和优良传统、学校历史上优秀党员的光荣事迹,或者研究生优秀党员的故事、如何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等内容。
  6.党课形式要丰富多样,能够紧密契合研究生的求知特点
  传统党课的主流形式是讲座或专题报告,这不符合“90后”研究生的求知特点,极大影响了党课质量。因此,党课形式的创新,是党课创新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一是改进讲座式党课,减少党课学员数量,兼顾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实现精准指导和深入辅导。二是增加研讨式或案例式党课,积极鼓励学员就某个专题或案例进行研讨,抽丝剥茧、寻踪觅源,像“解剖麻雀”一样分析和研究问题。三是增加体验式或情境模拟式党课,引导学员以行求知,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真理。此外,还可以充分借鉴高校课程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新技术、新思维,契合研究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进行党课形式的改革创新,使党课形式新颖恰当,起到思想共振、情感共鸣的效果。
  研究生党课体系的构建
  基于前述分析,将研究生党课各要素包含的类型进行罗列,并按时间、地点、主体、客体、内容、形式的顺序排列,形成如图2所示的研究生党课矩阵体系。
  基于图2构建的研究生党课矩阵体系,容易对研究生党课进行分类,如从党课地点上看,研究生党课可分为党校课堂、专题课堂、支部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等。理论上分析,全要素分析理论形成的党课矩阵体系包括各种可能的党课类型,总数为,其中表示党课第个要素的类型数量。实际上,并不是每个自由组合都科学合理,图2给出了若干可行的党课要素组合,每条相同线型连起来的党课要素形成的集合即代表着一种研究生党课类型。
  x
  研究生党课体系的实施案例分析
  研究生党课的实施,即是选择党课要素类型进行科学组合的过程。实际中,党课的产生往往受到某个要素的率先驱动,可以称该要素为主动要素或第一位要素;而另外一些要素则需要在主动要素确定后才能进行选择,可称该要素为被动要素或第二位要素。因此,任何一节党课中均有一个主动要素和五个被动要素;党课类型不同,其主动要素和被动要素亦不尽相同。下面以党课时间和党课客体作为主动要素举例说明:
  1.黨课时间作为主动要素案例: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全党、全国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高校研究生开展学习新思想的党课,即是在党的十九大作为党课时间要素而产生的,因此党课时间即为该类党课的主动要素。与此同时,党课的内容要素也相应确定,其为被动要素或第二位要素。若选择由全体党员面向全体研究生进行党课讲授,并依托党支部组织生活,采用讲座式或案例式进行,则可依次确定第三位至第六位党课要素。党的十九大闭幕后,清华大学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理论功底扎实、表达能力突出的研究生党员骨干,专门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士生宣讲团,开展“核心律章”大型主题报告,并深入研究生党团支部讲党课,用同龄人能够理解、喜闻乐见的语言解读新思想,带头“学起来、讲起来、做起来”,形成了“学以致讲-以讲促学-讲学相长”的浸润教育和自我教育长效机制,打造了青年学生学习新思想的共同体,在高校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和优良的学习环境,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党课客体作为主动要素案例:面向研究生党建队伍开展培训
  研究生党建队伍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开设面向研究生党建队伍的专门党课对提高研究生党建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研究生党建队伍所指向的党课客体即是党课主动要素。若研究生党支部集中换届后,依托党校课堂,由党务工作者对研究生党建工作队伍进行党务知识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培训采用情景模拟式党课进行,则可依次确定第二位至第六位党课要素。2017年,清华大学启动党支部书记培养支持计划(称“领雁计划”),旨在通过集中培训、专题学习、读书交流、红色实践、发展支持等系列举措,全面提升党支书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将41个院系划分成14个“领雁小组”,并引导其将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引入党务知识专题培训。例如:针对如何召开党员发展会的问题,“领雁小组”组织部分党支书分别扮演发展会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发展会全流程演示,而其他党支书则进行观摩,提炼出现的经验和启示,查摆存在的瑕疵和问题,并进行分析研讨和点评。这样的情景模拟和演练可以快速提升党支书的工作水平,形成党支书互学互鉴、互帮互促的新党课模式,推动研究生党课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结语
  基于全要素分析构建的研究生党课矩阵体系具有全阶段、全层次、全维度、全载体、全覆盖的“五全”特性,包含现有研究生党课的各种类型,并可以通过要素的丰富和扩展进行体系更新和迭代,是一种简单、快捷、易行的党课体系构建和实施方式,对提高研究生党课体系的完整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责任编辑:卜 珺]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美國研究生课堂教学中,能力培养融于教师的理念中;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向能力培养倾斜;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突出知识运用练习;在学生课堂参与上,构建多样化互动;在教师课堂作用方面,注重发挥教师引导学生思路的作用。美国研究生课堂教学进行能力培养的举措给我国的研究生教学带来理念、设计和方法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研究生;课堂教学;美国  美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以其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当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的战略目标,对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8年10月,教育部公布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名单,北京科技大学入选十所试点高校之一。  秉承“三早”“三实”,学校思政工作形成良好基础  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北京科技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做法和特点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早
卢振洋,1957年出生,北京人,博士,研究员。曾任北京工业大学金属材料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学校科技处副处长、处长、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2012年8月任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兼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市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研究基地主任等。主要从事材料加工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发展项目等十几项科研工作,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
摘 要:“互联网 ”正日益渗透进社会各个领域,党建工作也不例外。结合“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党建工作实际,提出了基于“互联网 ”的“3 4”党建工作模式结构,阐释了该模式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力求为更好地推动“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党建工作科学化和信息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党建;模式;高校图书馆  近几年,“互联网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技术引领,不仅在传统行业催生“化学反应式”的创新,而
北京印刷学院建设了北京高校一流的心理素质教育中心,目前共有15间工作室,总面积达到285平米。构建了“必修 选修”的心理课程教育体系,每年为学生开设1门必修课、5门选修课,实现了心理素质教育全员覆盖;构建了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有机结合,每年为近1,000人次提供心理辅导,促进了学生成长与发展;构建多层次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体系,近年来,未发生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有效避免了
摘 要: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在“双一流”建设中,关于“学科建设”和“本科教育”的关系尚存在两种值得关注的认识倾向。基于“学科和专业”“学科建设和本科教育”的内涵及关系理解,明确学科在本科教育中的责任,促进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真正回归大学的育人初心。  关键词:本科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   两种值得关注的认识倾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编者按  在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在教育领域被提到国家层面,并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九大,立德树人被要求落到实处。从此,立德树人的落实步伐开始加快了。围绕立德树人,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课程思政、专业思政等育人理念逐渐开始在高校和高等教育领域热络起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育人根本问题,成为高教领域专家热烈讨论的焦点。在育人的大讨论中,产生了一系列的困惑和问题。传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折射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校面对的新挑战和新问题,如人员分散、应对重心不断转移以及对信息技术的重大依赖等,高校整体综合应对能力、教育教学应变能力、社会期待回应能力等还存在短板。在此过程中,高校探索了许多好的做法,取得了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危机意识、利用好抗击疫情的教材等有了一些新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教书育人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高校与外界的沟通日趋频繁,给高校学生培养工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从“三全育人”出发,分析研判校园危机事件爆发的不确定性、影响的广泛性及时代性,明确辅导员在危机事件应对过程中,要体现教育者、发现者、沟通者、呵护者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提出辅导员在危机事件应对过程中的三点新思路:深入挖掘家庭育“心”潜力,培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发挥高校育“识”作用,牢固青年学生使命担当;探索社会
关键词:名师 教学  韩愈在《师说》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乃是师之为师的基础,亦是一所大学存在的根本。可是,随着时代变迁,当大学不断刷新着引以为傲的科研记录,当大学的各项设施、设备日臻完善时,教学却逐渐丧失了其核心的地位。作为教学职能主要践行者的高校教师,基于种种原因,自身发展的追求超过了对于人才培养的追求,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也逐步让位于科研。于是乎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是教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