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不断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不断的改善自身的理念,教学中处理好师生关系,随时随地认识理解并妥善管理好自身的情绪、理解并妥善管理好他人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转变思想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关键词】新课程 师生关系 角色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而且必须具备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分析、应变能力。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很好的处理师生关系,很好的完成角色转换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认识自身的情绪
随时随地认知自身感觉有利于对教材中相对静止的知识体系进行生动化。如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概念、地理观点、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教师首先必需从自身了解这些知识内容时的感受及掌握程度出发,进行知识情景的设计,加以演示、还原、展开、重演、再现使书本表述的结论式知识还原为符合学生认识过程的知识,从而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如在讲授高一《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准备一只手电筒(当作太阳光照)和一个地球仪进行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地球运动时产生的现象了。
二、妥善管理情绪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情绪决定堂课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随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营造出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职业所必备的能力。
三、自我激励
通过自我鞭策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高度热忱,这是一切成就的动力。在网络信息逐步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所学知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进行自我的鞭策,时常保持对新文化、新事物、新思想的了解或掌握,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教学水平。例如温州市2005年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试题出现了有关东南亚海啸的问题。这种要求不仅要学生时刻关注世界上随时发生的地理现象,而且需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关注和分析,随时保持知识的更新、积累和运用,从而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另外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四、理解学生情绪
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这样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活动的需求大于他们的活动能力,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的,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活动。如在学习三圈环流时,了解到部分学生的空间思维比较差,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了解原理,将整个教室设定为北半球,第一排的学生为赤道,然后前后每间隔一排依次为北纬30度、60度和90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进行引导、演示、巡回其间,学生就可以自己分析总结出三圈环流的形成。也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空间思维比较差的问题,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人际关系管理
恰当管理他人的情绪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艺术。这方面的能力强意味着他的人际关系和谐(人缘好,“会做人”的一方面),或者适于从事组织工作。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求,无论扮演哪一种角色或是运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不仅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可以反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站在学生的角度,如果感觉教师没有架子,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处,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就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对于每一个问题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意见,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看法有再大的偏颇,老师都不会批评或者瞧不起他,这样教学中活动设计就容易开展,效果会更加。如果教师总给学生遥不可及感觉,那么教学中的活动效果只会是部分的。另一方面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平等地位关系,不仅在课堂中,也要放在课余时间,偶尔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展现教师的另一面,不仅可增加师生间的了解,也可以增加教师的亲和力,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如果说课堂是科学的殿堂,它应该是开放的,教师也应该是开放的。而其中教师的情绪的调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不断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要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改善,这是适应新课程理念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而且在教学中处理好师生关系也是关乎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浅析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蔡明忠).
[2] 《新课程理念下的知识教学策略》(党喜奎).
【关键词】新课程 师生关系 角色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而且必须具备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分析、应变能力。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很好的处理师生关系,很好的完成角色转换呢?下面谈谈我自己的几点建议。
一、认识自身的情绪
随时随地认知自身感觉有利于对教材中相对静止的知识体系进行生动化。如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概念、地理观点、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教师首先必需从自身了解这些知识内容时的感受及掌握程度出发,进行知识情景的设计,加以演示、还原、展开、重演、再现使书本表述的结论式知识还原为符合学生认识过程的知识,从而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如在讲授高一《地理》上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准备一只手电筒(当作太阳光照)和一个地球仪进行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地球运动时产生的现象了。
二、妥善管理情绪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情绪决定堂课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随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营造出最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这是教师职业所必备的能力。
三、自我激励
通过自我鞭策保持对学习和工作的高度热忱,这是一切成就的动力。在网络信息逐步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学生获得知识的范围在不断的扩大,所学知识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进行自我的鞭策,时常保持对新文化、新事物、新思想的了解或掌握,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教学水平。例如温州市2005年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试题出现了有关东南亚海啸的问题。这种要求不仅要学生时刻关注世界上随时发生的地理现象,而且需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关注和分析,随时保持知识的更新、积累和运用,从而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另外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四、理解学生情绪
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这样教师就必须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活动的需求大于他们的活动能力,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进行课堂活动设计的,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活动。如在学习三圈环流时,了解到部分学生的空间思维比较差,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三圈环流形成过程,了解原理,将整个教室设定为北半球,第一排的学生为赤道,然后前后每间隔一排依次为北纬30度、60度和90度。教师通过了解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进行引导、演示、巡回其间,学生就可以自己分析总结出三圈环流的形成。也可以解决部分学生空间思维比较差的问题,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五、人际关系管理
恰当管理他人的情绪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艺术。这方面的能力强意味着他的人际关系和谐(人缘好,“会做人”的一方面),或者适于从事组织工作。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求,无论扮演哪一种角色或是运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不仅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可以反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站在学生的角度,如果感觉教师没有架子,能够与学生平等相处,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就不会有太多的顾虑,对于每一个问题都会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意见,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看法有再大的偏颇,老师都不会批评或者瞧不起他,这样教学中活动设计就容易开展,效果会更加。如果教师总给学生遥不可及感觉,那么教学中的活动效果只会是部分的。另一方面处理好教师和学生平等地位关系,不仅在课堂中,也要放在课余时间,偶尔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展现教师的另一面,不仅可增加师生间的了解,也可以增加教师的亲和力,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如果说课堂是科学的殿堂,它应该是开放的,教师也应该是开放的。而其中教师的情绪的调节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不断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要使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改善,这是适应新课程理念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而且在教学中处理好师生关系也是关乎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 《浅析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蔡明忠).
[2] 《新课程理念下的知识教学策略》(党喜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