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戏心有所吟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555666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无垠的艺术世界里,传统与现代相融,青年艺术家们以其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创作的果敢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面貌,这种新不离旧、旧中出新的创作风尚以戏剧界最为突出。在当代戏剧创作舞台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优秀的女性戏剧艺术家崭露头角,她们倾力于文艺创作,或以细腻的笔触抒写着从古至今的故事,或于舞台方寸间演绎世间万物之情感。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是陈巧茹在川剧《卓文君》中所扮演的卓文君的一句唱词,人需要有从一而终的觉悟,对爱情是如此,对人生亦是如此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是陈巧茹对自己艺术人生最好的诠释。
  陈巧茹初一时考进四川省叙永县川剧团,开启了自己传奇的戏剧人生,她见识了八十年代川剧的黄金岁月,经历了九十年代中国戏剧市场的冰河时期,也抓住了世纪初川剧复苏的新机遇,历经四十来个春秋,陈巧茹已然成为川剧传承发展的中坚力量。
  陈巧茹出身梨园之家。12岁被招进剧团,16岁来成都市川剧院,拜名角张光茹为师。这时,她已能演出《贵妃醉酒》《二美上路》《打神》《思凡》等十多出折子戏;在全省青少年戏曲比赛中获得过一等奖;对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基本掌握。川剧院认定她是“美玉”,便不拘一格培养。进院第二年,就让她在新编上下本连台戏《武则天》中,出演一号角色武则天。接着,在新戏《薛宝钗》中,又让她兼演尤二姐与袭人两角。扮演这三出大戏中的四个角色,她没有现成的“葫芦”可依样“画瓢”,而必须自己去理解、创造,经老师张光茹的悉心指点,演出得到广大观众和剧院同仁的认可。从此,舞台成了陈巧茹发光的地方。她塑造了舞台上的种种人物,人物同样成就了她,屹立的舞台如一束长灯,照亮了陈巧茹的人生。
  舞台上的陈巧茹有技,舞台下她还存有情。与其说川剧是陈巧茹的选择,不如说一切是命中注定,从她初次走上舞台起,她这一生,都随川剧的起落而变化,但她的心始终坚守着那一份对川剧的情——从一而终,可谓是“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
  在川剧界,除了陈巧茹这样的戏曲表演家之外,还有一批优秀的青年戏剧编剧,她们以笔为媒,传达着新时代女性的戏剧艺术观。
  “慕蓉我如今逃离北上广,興冲冲拖着行李走四方。来到这天府之国逛一逛,看看这蜀地成都好风光。”这是青年编剧潘乃奇川剧剧本《川流不息》中主人公的几句唱词,如唱词中所表达的,她也正是从东北来到天府之国,追寻着她的创作之梦。
  源自北方血脉中的英气和久居南方浸染的温婉造就了潘乃奇柔中见骨的性格,反映在创作上便是求新、求奇,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取得平衡——今事入戏,古戏新说,是其作品最显著的烙印。其代表作《断章》《琵琶声声》《川流不息》《武生》等,都颇具先锋意识。
  实验戏剧《断章》结合了川剧和话剧两种艺术形式,颇为大胆。2012年年底,该剧搬上舞台,引发成都戏剧界的广泛关注。剧中的川剧部分讲述一对古代贫苦的青年夫妻故事,而话剧部分则以当下现实生活中的新婚夫妇呼应古代夫妻,映照关系颇为有趣。该剧主演之一、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蔡少波看来,《断章》是一种创新戏剧,可以吸引年轻人接触川剧,也是“让川剧更年轻”的一种手段,希望以此扩大川剧观众群。
  之后,潘乃奇果然在创作上一面汲取传统养分,一面尝试新的表达。脱胎于古典戏曲《琵琶记》的现代都市情感戏《琵琶声声》,是她将自己的创作理论付诸于实践的又一次重要尝试。全剧采用“戏中戏”的双线结构,与传统川剧《琵琶记》中蔡伯喈赶考、赵五娘寻夫的情境穿插掩映,演绎了一出古今虽相似、命运各不同的悲喜剧。虽同是“琵琶”,所发之声却不同,所传递出的时代气息更不同,也因而被创作者命名为《琵琶声声》,声字的叠用寓意传统之声与当下之声的对比。
  潘乃奇关注时情,剧剧有千秋,这种与社会发自内心的共情,有热血,也有责任。
  “我愿意去相信,我们可以和我们战胜不了的一切相处,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战胜和战败,还有月亮,还有森林里会唱歌的风。”这是吴瑜婷儿童剧《来自陌生月亮的信》里的台词,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闪闪发光的梦,挖掘和保护它们,是吴瑜婷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吴瑜婷从小生活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山区,物质的极度匮乏是城市里的孩子无法想象的。但当她走出大山,才体会到,大山中的生活虽不如城市富裕,但充满趣味,大山里的一切是孩子天然的游乐场,这种自然的陪伴,比城市里优越的物质更为宝贵。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吴瑜婷以笔为墨,镌刻了一幕幕孩童纯真的现实与梦想。2018年,儿童剧《海上的诺苏火布》在四川省重点关注作品和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的资助下成功上演,剧中,吴瑜婷为观众展示出因为向往,所以凉山的孩子们都有丰富的想象力;因为封闭,所以孩子们从小都向往着更大更远的世界风貌。
  儿童剧《来自陌生月亮的信》以凉山艾滋孤儿为题材,主人公阿措罗布是凉山州月儿坡小学一名小学生,阿措罗布的双亲就因艾滋病离世,她和姐姐因母婴传播携带了艾滋病毒,一直在接受药物治疗。写给“月亮”的信被邮递员马路路送到了成都某重点小学学生方月亮的手里。相隔千里,两个都叫“月亮”的孩子,在彼此的信里,看到了自己从未见过的世界,通过一个小小的邮筒,交换着自己的生活和梦境。通过想象,这些文字和图画有了生命,构建了一个由两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共同创造的广袤空间。他们在碰撞中改变,在沟通中成长,在爱中勇敢,他们既弱小又强大,最终他们的天真和爱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关注,所有人都如月光一般,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为了这个世界变成更好的世界而努力。
  “唐朝有个文学家,叫白行简,他说梦有三种,‘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对方在梦里去了一个地方,而刚好让你遇上了。‘此有所为而彼梦之’,你做了一件事,刚好让对方梦见了。”这是编剧陈小晓话剧《梦行者》的开篇台词,也是她在舞台上想要追寻的世界。
  陈小晓的创作,注重对人物的体验、捕捉和塑造。小事情大矛盾,小空间大社会,小抉择大改变,小人物大情怀。2019年1月《梦行者》剧本通过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青年创想计划搬上舞台,在国立剧专旧址江安的青年戏剧节中演出,引起了观众强烈反响,获得了以姬崇恭教授为代表的评审团高度评价,并获得戏剧节最佳剧目奖。将现实题材以大胆创新的手法、极富中国传统色彩和西方特色的方式表达,在巧妙的剧情构思和舞台空间设计中融入大量中西文化元素,展现了当代戏剧前沿主题的中国表达。
  陈小晓入选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人才资助的剧本名为《给我一个拥抱》,剧本构思来源于一位中新社四川分社资深记者向她讲述的司法部门里三个人的故事,一位身患绝症依然在帮助艾滋病犯改造重生的老狱警,一位身怀六甲但遭遇职业暴露的年轻狱警,一个贩毒杀人却想尽一切办法千里大转监为儿子骨髓移植的母亲。这些人的故事触动了陈小晓的心,监狱、戒毒所、艾滋,在这个特殊环境里,冷漠、绝望、自省,重新获得爱与新生,正是对人心和人性的一次思考与探索,话剧《给我一个拥抱》应运而生。剧本用现实主义方法对真实案例改编创作,以平实叙事的视角,冲突跌宕的场面,直逼心灵的对话,以及温暖而有张力的抒情,讲述一个催人泪下、感人奋进的故事。
  以小见大,以实喻虚,在事中寓情,在情中悟理,是陈小晓作为教师时教书育人的觉悟,也是她的戏剧观。
  在舞台手段愈发多元化、舞台呈现愈发精彩纷呈的今天,不管是编剧还是演员,她们的初心反而更加沉寂,通过她们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舞台上流动着的种种传统和现代因素,归根结底是她们对时代的一种思辨,再搬演至舞台,让人们见证一座城市、一方水土的新面貌。
其他文献
刘炜  硕士,副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学者,四川美术家協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会员。1973年生于四川南溪,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教系,2015年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西南少数民族水彩画人才培训项目》学习,现任教于四川宜宾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漫画作者创作“漫”语言以表现出作品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漫画中所传达的意象才能具有引人入胜、撩人情思的艺术感染力。在创作中置入巧妙的、具体的、深入的、结合时代的创作构思,才能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产生思想共鸣,同时自然悟出作品内含的深意。  近现代以来,我国漫画名家丰子恺先生、张光宇先生、方成先生、孙光钊先生等老一辈漫画家都在学习和探索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漫画绘画语言的新思路。因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的不同
主管单位:德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德阳市散文学会  李艳  LIYAN  《德阳散文》主编。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德阳市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杂文学会德阳工作站站长,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会德阳工作站常务副站长,已出版散文集《灵魂的维度》《守望》。  寄语  送走2020年,迎来2021年。《德阳散文》与全国文学界同仁共同迎来21世纪开局的第二年,又是国家“十
樊强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都江堰市美术家协会會员。
摘要:《孟子》所引《诗经》以雅诗为最。他把歌奏于朝廷的雅诗义用来劝诫君王,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可以说把圣诗进行了人化和俗化。本文通过对其雅诗的引用归纳和分析,探讨孟子强烈的民俗意识。  关键词:孟子 《诗经》 雅诗 义用 俗化  《孟子》一书共引《诗经》36次,有28处23篇都引自雅诗,其中大雅20处15篇,小雅8处8篇,在这之中,又有3处是对话时别人所引,他自己引用的是17处。  一、孟子对《诗经
自《马氏文通》以来,词类研究在汉语词汇、语法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划分,具体词性研究又应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具体词词性历史发展研究;二是具体词词性平面描写研究。汉语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具体词词性平面描写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争论往往忽略了二者的联系。本文以“是”为例,探讨词性论争问题。  一、历史论争  关于系词的词类属性,各家观点不一。①实词说。黎锦熙认为系词附属于动词;陈承泽、
两人先是各自在书法之路上独行,而后一见钟情,最后携手同行。高玉才和张义芬都是自幼时起便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因这份志同道合和某种特殊的际遇,两人走到了一起,并走向平实又绚烂的未来。风雨齐闯,苦乐同享;一生一世执子手,不离不弃共白头。  M=《现代艺术》 G=高玉才 Z=张义芬  M :二位是在什么样的契机下走上了书法之路?  G:八岁那年,表哥到我们家过年,当时他的暑假作業就有书法,我特别好奇
邓爱平的兰,柔而不弱,清秀雅丽,或于山崖,或于幽谷,或于顽石,似在随风摇曳。其变化过渡的墨色展示出花叶不同的质地与方位,而运笔的轻重徐疾,更觉干净,石的点染若不经心,虚实相生而法度自在其中。  大凡诗人总都知道“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的梅花,只能入“小窗横幅”,境界虽幽雅,却难免有小家之气。传统画梅注重“梅的韵”和“格”,以“横斜疏瘦”与“老枝奇特者”为上品,而鄧爱平认为现代画梅的审美标
浩劫瘟神,祸稔恶盈,躏荆楚恁疯传。岂惧邪祟遍,华夏肩担。北阙谋猷纛举,八荒鼎力拔山。更白衣天使,披挂袍甲,斩魅犹酣。   家国系念,死生何计?悬壶日月忠肝。医大道、良德仁术,济世春还。偏染毒身殒阵,亿民悼泪凄酸。屹存碑颂,长青万古,风范人间。   阳春·颂战疫情   岁节临,桃符灿,堪应万邦民忭。焉恶魅橫生,妖氛T、乱渡荆楚尽弥漫。宇穹霾暗。犹驾驭、震雷飚电。唯我党政龙韬妙,神州赤旗高卷。   病
德明先生书法艺术看似写他、写传统,却是妥妥地在写我、写当下,并在写他写我的交流中,证明中国书法是打破空间阻隔和时间界隔的,在形式与内容、当代与传统之间你侬我侬的综合艺术,从而去证明“书者,如也”的中国式审美判断。  就在太多的书法家被“写字”“书法”“书法艺术”以及“传统”与“当代”等问题搞得晕晕乎乎、不知所以的时候,德明先生依然清醒地坚守着书法艺术写他的本分和写我的状态。如此,你说他“写字”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