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赏蜀口茶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bb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暖花开时节,一位好友赠我一款名为“蜀口”牌的明前绿茶,于是就有了这春日品茶的心得感悟。
  据史料记载,蜀口茶又名高坪茶,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在清代被列为贡茶。我品尝了一下干茶,有鲜香、爽脆之感。泡第一道时,茶色绿艳透亮,入口细品,有微涩之感;两泡之后,微涩感大为减少;随后几泡尽显醇甜、鲜爽、可口的滋味,让人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唇齿留香。绿茶叶底,茶形光滑、柔软,香气充盈,娇美醉人。
  唐朝诗人卢仝,在品茶后写诗称赞茶的心韵之美:“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唐朝时,人们饮茶因大多用碗,所以诗词中夸张地说茶饮七碗就会羽化成仙。把品茶上升到艺术之高度,由此看来,品茶是多么滋润心灵的事情啊!
  千里赣江第一岛——蜀口洲是泰和的茶乡,这里有着1000多年的茶历史。蜀口洲不仅贡献了独有的茶礼仪文化,而且孕育了有着厚重底蕴的茶文明,在茶香中把仁、义、礼、智、信等品德、美德播撒到了各地,让人们分享了中華民族的茶魂与文化。这是蜀口洲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由品茶,我不断感悟到,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但物欲横流、心灵浮躁的时代,爱茶便是一种修身修心修行修德之道。在忙碌奔波的日子里,我们应让浮躁的心慢下来、静下来,寻一个僻静之处,舀一瓢山泉,煮一壶绿茶,在端起和放下之间,与至爱亲朋相对而坐,相视不语,一心一意沉浸在茶香中,感受天地间草木之繁华,细品日月流年苍穹之真谛。
  清明节前后,是采茶的最佳时节,这时的蜀口茶叶细嫩肥厚。暮春三月,我曾应邀至盛产传统名茶产地,也是乡村旅游的4A景点——蜀口洲踏青。一棵棵葱绿的茶树把大片沙洲覆盖得密密层层,微风吹来顿时碧波荡漾,涟漪万顷。茶园里挤满了黑压压的采茶人群,他们的欢声笑语让茶园热闹非凡。鲜嫩的茶叶在三五成群的采茶姑娘手中恣意飞舞,看得人眼花缭乱。茶农介绍,蜀口茶一年可采4次,其中尤以清明前精制的茶叶名贵,从采叶到制成要经过杀青、揉捻、炒二青、复揉、初干、摊凉、烘干七道工艺,其特点是条索紧细,粗细均匀,略带弯曲,形如鱼钩,银毫披露,白色茸毛而有光泽;汤色透明清澈,略呈浅绿;芽尖细叶舒展,茶味浓郁,沁人肺腑。
  如今的蜀口茶,引领着一方经济发展。那独具特色的系列优质名茶声名远播,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泡一杯清淡的茶,在淡淡的茶香里,品味清浅的苦涩,回忆陈年往事,我想这就是我以后的生活。杯中茶汤由浓逐渐变淡,在苦涩与清香中,我又从另一个角度感受人生,感受到了以前不曾发现的东西。人生如茶。
其他文献
截至3月底,宜春市2005年度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圆满结束,已培训劳动力800人,其中电脑专业380人,缝纫专业184人,家政78人,汽车驾驶64人,机械机电54人,烹调专业40人,合格率达100%。实现转移务工768人,转移就业率达96%。我市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作法是:    一、精心组织发动,提高思想认识    一是进村入户宣传发动。为把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期刊
俗话说,家有三斗粮,不做孩子王。而共产党员曹煌春,从18岁起担任乡村教师,一干就是42年。  1973年,高中毕业的曹煌春,受群众推荐和组织委派,来到吉安县万福镇净坑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当时的净坑小学,位于一个荒山坡上,只有20多名学生,规模小,条件差。当地群众生活贫困,有的适龄儿童还上不了学。听说学校的情况后,曹煌春一个在县里工作的亲戚,想把他招进县里的工厂当工人。是留下来担任民办教师,还是进厂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不用交口粮了,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凡是农村考取大中专院校的学生,都要向当地的粮管所预交半年的口粮。而这,最为难的就是那些住得山高路陡、离粮管所很远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  那时每个家庭都不富裕,市面上也没有余粮卖。因此,每个学生的口粮都必须从家里送到粮管所去。我家住在萍乡安源一个偏僻的山村,离最近的高坑镇粮管所也有十五里之遥,那时交通不像现在这样通畅,村村都
期刊
我的家乡位于江西省宜黄县宜水、黄水交叉的宜黄河下游15公里处。随着社会的进步,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别的不说,就说父老乡亲时刻难离的生命之水,其取水方式、饮用水的质量,都与过去有着天壤之别。抚今追昔,使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带来的大转变。  我记得我小时候,全村三十几户人家还是共饮清朝嘉庆年间一口老井的井水。那时取水不仅费时还费力,人们要取水得用绳索绑住一个小木桶,放到离地面3米多的井下,把水
期刊
在宜黄的南部山区,有座西华山,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宜水,就是从西华山东麓流出来的。  一路上,宜水蹦蹦跳跳,有说有笑。有时,她用湿漉漉的嘴唇,亲吻岸边的小草,羞得小草不敢抬头;有时,她挥手拍打水里的石块,让水花飞溅起来;有时,她随身转个圆圈儿,跳起轻盈的舞蹈。更有趣的是,她还用柔情的纤手轻轻撩拨那些探身在水里的嫩绿枝儿,嬉戏玩耍,好不快活。
期刊
去年,儿子驾车,与我一起去了一趟闽北山区,看望我最感恩、最难以忘怀的房东老奶奶。  我是江西省核工业地质队的职工家属,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跟随在当时华东六〇八队下属分队工作的爱人四处漂泊,八方安家,辗转赣闽两省多地,在城镇和山村租房住,因此结识了众多的房东。那些房东至今多数已没有联系,然而闽北山区的那位房东老奶奶,我们至今仍有来往。  1967年,春节刚过,我爱人被分派到设在闽北山区的机修
期刊
1969年11月,我从宜春地区人民医院带工资下放到当时的新余县水西公社丁下大队当赤脚医生。  刚到下放点时,有些社员知道我是从城市医院来的,所以有点头疼脑热的小毛病都会来找我看,我就利用我掌握的医学知识为他们服务。能用针灸草药治疗的,我也会帮他们施治一下,治疗效果都还不错。渐渐地,找我治病的人越来越多。  当时,我看到丁下大队的医疗条件落后,就向大队的书记和队长汇报:“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上海市川沙县
期刊
“只要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潮流最前列、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就必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用“三个站在”深刻总结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政治逻辑,为全党在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历史风云中一路走来,我们党从50多名黨员的新生政党,到拥有9100多万党员的
期刊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山区,一股新农村建设热潮正在形成。但不少专家、干部群众认为,伴随着大规模建设的铺开,应该警惕重复建设与投资浪费现象。最近,记者在山东、浙江、山西等省调研发现,近几年,农村投资浪费现象已在一些地方出现。应及早采取措施防止这一现象扩大,保证国家有限的财力发挥出最好的效用。    农村基础投资浪费巨大    “现在农村建设投资浪费太大了,应该引起中央和各省市的重视。”山西省建设厅村镇处处
期刊
退休后,我有了充足的时间读书看报,不时写点短文小诗投寄给有关报刊,这些年发表了一些“豆腐块”。因此,我的通信地址、联系电话也随之被外界知道。于是,我有时会收到一些印刷精美、有名人题词的出版社邀请函、约稿函,说是经有关部门推荐,后经编委会审核,我的××文章入选,我的名字已被列入《××大典》《××辞典》……这不,前些日子我又收到了一家出版社的邀请,随邀请函还附上我早年的一篇文章,要我核对后签字,说是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