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如何养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t5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数学课程作为普通高中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不同于其他基础性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着较高要求。一些学生对于数学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失去对数学科目的研究兴趣,导致丧失学习该科目的自信心。从一定程度上说,高中数学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科目。但是,数学的学习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基础素养的提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空间理解、抽象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学生要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进行数学学习活动,并在学习中提高对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就是两个关键。
  关键词:高中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养成
  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的课本知识内容,更要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锻炼抽象思维的能力,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和主动探索能力,基本上涵盖在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两个方面。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还停留在传统板书上,不能实质性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导致了学生数学素养较低,不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生活问题。新时期教学则要求,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提高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培育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 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养成所面临的困难
  (一) 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落后,高中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较低。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仍然以简单的讲授为主。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繁多、教师授课时间受限加之学生学习压力大,大家简单地认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完全是为了应付高考考试,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低下。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思维日渐僵化,不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给学生带来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加重学习负担。假如老师在授课时候不能够将各个数学知识点串联起来,没有形成清晰的数学框架,可能让学生们错误地认为数学知识点之间是独立的,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数学思维,可能使学生思维变得愈加呆滞。以教授“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为例,我们在学习中,在网上找到了下面的顺口溜,枯燥的内容一下变得生动有趣了,掌握起来变得很容易“加法乘法两原理,贯穿始终的法则。与序无关是组合,要求有序是排列。两个公式两性质,两种思想和方法。归纳出排列组合,应用问题须转化。排列组合在一起,先选后排是常理。特殊元素和位置,首先注意多考虑。不重不漏多思考,捆绑插空是技巧。排列组合恒等式,定义证明建模试。关于二项式定理,中国杨辉三角形。两条性质两公式,函数赋值变换式。”
  (二) 教师对于数学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缺乏系统性的指导。课后练习作为数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環节,教师往往对于学生的数学课后练习不能够真正重视起来,只是简单地布置课后数学练习作业,没有制定相对应的课后练习方式,不能形成数学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系统性指导。数学教师需要在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基础上,对学生数学做题能力给予系统、理论性的方法指导,培养优秀的数学素质。
  二、 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养成的具体方法探讨
  (一) 进行情景教学,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引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魅力。数学是一门艺术,源于生活,是从人们的实践活动中诞生出来的。数学和我们平时生活息息相关,通常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生活物品的分配,劳动报酬的结算,单位货币的换算等都需要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用数学技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可根据课程构建不同的问题场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思考并解决一些简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数列》中,教师可以先通过生活实际,提出“张伟的父母为他将来上大学准备学费,从他出生的那年起,每年8月底到银行存入一定数额的人民币。若张伟18岁高中毕业考入大学,这年起不再存款,并且从这年起,每年9月1日取出一定金额支付学费。为满足四年大学学费,问张伟的父母每年至少应存入多少元?(设银行利率保持不变)。如果张明上大学每年需要1.5万元,银行利率为6%(复利),那么张明的父母每年应为张明存入多少元,才能保证张明有足够的钱交学费?”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情景,带着问题来进行学习,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课堂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二) 重视数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大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牵制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老套的教育方式难以适应对相应的数学题目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原有的基础上重视对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结合授课经验,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把创新模式融入课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堂体验,增强学生思考能力,从而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普通高中数学必修课程《函数》一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变量开始学习,问一些普通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一个球形的体积与它的半径”“家庭的收入与支出”“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车行驶速度与行驶时间”等两个变量中存在的关系,通过问答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联系生活场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根据老师的指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既提高成绩又获得素养的双赢目的。
  参考文献:
  [1]翁洁莹.谈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人生十六七,2018(03).
  [2]王迪.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农家参谋,2017(14).
  作者简介:
  毛睿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将具体的生活情境与抽象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将繁复的数学知识化繁为简,有助于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这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数学的实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当下比较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实践证明,自情境教学法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后,明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教育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变革。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小学低年级数学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很大的缺陷,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对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了小学
摘 要: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小学教学模式的跟进有了明显的变化。在这个教育模式下,小学各大学科都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改革能力,创新教学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科的成绩和教学质量。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积极创新,利用各种新型的教学技巧,实现了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使学生真正地领悟小学数学的内涵。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一、 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用意  (一) 激发学习兴趣  在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保准》提出,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在大数据时代,能够立足生存就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学生现状的分析,找出解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这样学生走进课堂,就可以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课堂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大数据;实践;实践能力;资源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亲身实践、
摘 要:小学低年级趣味性数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愉悦性,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之后还需要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运用趣味性打开学生低年级数学学习的大门,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趣味性教学可以极大地改变枯燥的教学状态,同时学生对数学也产生新的看法,由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还需要运用趣味性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  关键词:趣味性;开启;小学;低年级;数学之门  趣味性数学教学活动和数学教学方式可
摘 要:体验式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要求学生以课堂主体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彻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居于被动接受者地位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对课堂中的各项学习活动进行亲自体验和参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数学公式,还有数学上包含着更深层次的认知,进而使数学教学质量在很大程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良好的语言艺术可以提升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下面,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语言艺术  小学数学语言是一种特定的语言,其承载着精深奥妙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教师向学生传达数学知识的工具。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完全通过语言来完成,语言为课堂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