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4日武汉龙卷现场调查及雷达探测特征分析

来源 :暴雨.灾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5月14日20:40前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千子山发生龙卷灾害.基于详细的现场灾情调查和观测资料综合分析判断:(1)本次灾害具有受灾路径长、纵横比大,受灾指示物有辐合倒伏、扭曲、被拔起和抛射等龙卷破坏的典型特征,确认为龙卷风灾害.(2)龙卷自西向东移动,总路径长度约17.95 km,其中连续路径约11 km,最大破坏直径1000 m,平均破坏直径800 m.龙卷经历了触地初生、加强成熟到跳跃减弱三个阶段,在影响路径的后半段,龙卷强度较弱,有跳跃式前进的特征.综合评估本次龙卷最大强度为中国龙卷强度行业标准三级(相当于美国EF3级).(3)雷达资料分析表明,这是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龙卷,伴随有强中气旋和龙卷涡旋(TVS)发展,超级单体中气旋和TVS加强,旋转速度、最强切变加大以及顶高底高下降时,龙卷触地引起地面灾害,地面最强破坏路径位于中气旋和TVS路径南侧.对于超级单体龙卷,可依据中气旋和TVS演变特征进行龙卷预警业务试验.
其他文献
2021年5月15日贵州东北部发生了一次极端风雹天气过程.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加密自动气象站、探空、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分析了该过程的环境场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1)此次极端风雹天气发生在低层暖湿和对流层中下层(500 hPa以下)具有显著条件不稳定的环境下,冷锋前沿的地面辐合线是其触发机制,切变线南侧暖湿气流输送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风暴的维持和加强.(2)贵州东北部较大的温度递减率和对流有效位能,强的垂直风切变,较低的自由对流高度是冰雹和雷暴大风发生的有利条件.雷暴系统过境使受
对流性大风是强风暴最常产生的天气现象,致灾严重,预报难度大.2021年5月10日和14日,湖北武汉先后发生了雷暴大风和龙卷天气过程(以下简称“5.10”大风和“5.14”龙卷).本文利用常规探空和武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这2次过程的环境条件、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和雷达衍生参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发生在具有高不稳定能量、强垂直风切变和低抬升凝结高度的环境中,地面都有多支气流形成的辐合区,但下沉对流有效位能、能量螺旋度、强天气指数等强对流物理参量值有显著差异;(2)两次对流性大风的产生机
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物理化学课程思政实践,提出实施课程思政要把握“身正示范、把握涵义、隐性教育”三原则,按照思政教育七个目标,通过基本理论知识、公式推导与结论证明、理论知识应用、中国物理化学家的贡献、优秀传统文化、学科交叉融合、科学家故事等挖掘思政元素,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学科思维、创新思维、审辨能力、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为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反射率因子和径向速度为强对流风暴和龙卷的识别预警提供了重要支持,新一代天气雷达实施双偏振升级后其基数据分辨率为1.0°×250 m(当前分辨率).为了测试进一步提高数据分辨率的可行性,杭州和深圳竹子林双偏振雷达将数据分辨率提高到0.5°×62.5 m/125 m(精细分辨率)开展精细化探测技术试验.该文以2个龙卷天气过程为例,分析了径向速度数据质量,对比分析了两种分辨率下的龙卷风暴回波特征和多个雷达特征量以及TVS识别结果.结果表明:(1)精细分辨率的径向速度(特别是参差PRT模式径向
导数相关内容被引入高中数学拉近了初等数学与现代数学的距离.为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极限的思想,提高其数学建模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其思辨和探索精神,针对高中导数应用内容,本文提出在此讲解定积分的微元法.课堂设计从定积分的思想和微元法介绍入手,展示立体几何中圆的面积、球的体积等常见公式的由来,渗透一般到特殊的哲学思想,探索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入数学文化及思政元素的途径.
2019年底突发的新冠疫情使农户生产生活受到较大影响,明确不同疫情发展阶段及其防控措施对农户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赣南山区95户农户的调研问卷,系统研究了新冠疫情对不同类型农户生计所产生的影响及疫情发展不同阶段农户生计策略的应对情况.结果表明:(1)疫情对不同类型农户生计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非农户的户均经济损失率最高,其次为二兼户和一兼户,纯农户最低;(2)在2020年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类型农户的生计策略出现明显动态性变化,主要表现为非农就业活动发生变化;(3)在疫情复发情景下,农户
以叶菜类大白菜、甘蓝菜、生菜和油麦菜废弃物为发酵原料,在35±1℃的条件下,通过测定厌氧消化过程中的产气量、甲烷含量、总固体含量、挥发性固体含量各项指标,对4种单一蔬菜废弃物及4种不同配比的蔬菜废弃物的沼气发酵产气特性和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0 d的发酵周期,单一蔬菜废弃物和混合蔬菜均是较优的发酵原料,其中产气潜力最优的是混合蔬菜组中的大白菜和甘蓝菜质量比为1:1的实验组5,其原料产气率、TS产气率和VS产气率分别为50、761和1035 mL/g;以单一蔬菜废弃物大白菜为原料的实验组1产甲烷潜力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新增的高分辨率模式比较计划(HighResMIP)首次提供全球高分辨率(25—50 km)多模式集合的气候模拟试验结果.利用8个CMIP6 HighResMIP模式评估了高分辨率全球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夏季小时降水与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MIP6高分辨率模式高(低)估了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量和频率(强度),过多的降水量主要来自模式对降水频率的高估,尤其是弱降水(<2 mm·h-1)的发生频率.模拟偏差与地形海拔密切相关,偏差大值区主要位于高原南坡和东坡陡峭地
利用2007—2017年闪电定位资料,对比分析广西前汛期和后汛期地闪活动特征差异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前汛期和后汛期地闪频次日变化、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地闪平均雷电流幅值空间分布较为一致;(2)前汛期和后汛期地闪极性均以负地闪为主,前汛期正地闪发生概率较大,后汛期相对较小,正地闪平均雷电流幅值大于负地闪,后汛期大于前汛期;(3)南海夏季风强弱和爆发早晚对前汛期地闪活动影响较大,强度小及爆发早,地闪偏少,反之偏多;前汛期地闪活动高值区受地形引导大尺度冷暖气流频繁交绥影响较大,后汛期受午后太阳辐
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三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地理联系率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海南岛美丽乡村示范村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6—2018年,海南岛美丽乡村示范村年建成总量逐年增加的同时,历年新建成的各级别示范村也呈现出明显的建设转向,一星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自2017年以来日渐成为主导方向;(2)海南岛美丽乡村示范村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空间分布差异,整体呈现出“东北密集、西南稀疏”的分布格局,各地示范村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不一,海口市和文昌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