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高职教育在衔接方面的主要问题
1.在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中高职教育衔接不紧密。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树立能力本位的新理念,培养具有德、智、体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在服务、生产、管理、技术等行业前线工作的初级、中级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培育出在服务行业、生产行业、管理行业岗位的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进行实际教育过程中,怎样将“初级人才”与“中级人才”转变成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这一现象没有得以体现。
2.非专业对口衔接现象导致知识错位和技能错位现象的产生。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达到提高招生人数的目的,并没有针对专业来招收中职毕业学生,部分地区只是笼统地将“对口”招生任务规划为招收文科生与理科生。因为非专业对口衔接的产生,造成中职毕业生在中职学校中学到的技术与理论知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当进入高职学校时又重新对新专业进行学习,而且中职毕业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明显比普通高中毕业生要差,从而使高职的整体教育受到影响。
3.在进行专业对口衔接的过程中,使用非一体化设计方式会造成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所设计的内容之间存在重复现象。普通高职院校主要招收一般的高中毕业学生和中职毕业学生,大部分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会根据普通高中毕业学生的标准,从而导致中职毕业学生在进行高职专业学习时,会出现教材内容与课程所设计内容相同的情况。
4.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较少,无法有效执行分层教学。一般情况下,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只有不到50%的中职毕业生,另外,一些具有较高教学质量的高职院校的中职毕业生不到10%。因此,高职院校的文化课程设置只能把普通高中学生作为参考对象,从而使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难度加大。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文化的差异性,一些中职院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重视文化基础教育、理论教育与道德素养教育,没有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因此,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较低。
二、园林园艺类中高职课程衔接对策研究
在中高职学校中,开设园林园艺类专业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社会上能够从事园林绿化、园林工程类型的工作,它的课程设置内容主要包括园艺作物生产、园艺技术、工程技术、公共旅游场所服务四个方面,同时还涵盖了盆景、花卉、园艺、草坪建植、假山堆砌、园林植物保护、茶园艺、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职业内容,以确保为社会园林园艺单位提供具有优秀能力、专业化技术以及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所以,中高职院校园林职业的人才目标定位主要是:培育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培育学生品德、智力、体育、艺术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能够掌握园林单位职位特点与发展走向,能够熟练运用园林专业的理论知识,从园林基础初学者状态提升成为全面了解园林技术的专业化人才,自身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与较强的职业涵养,能够熟悉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要点,以及植物种植技巧和方法。
中高职院校园艺职业的人才目标定位主要是:培育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培育学生品德、智力、体育、艺术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能够融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潮流中,能够掌握园艺单位职位特点与发展走向,能够熟练运用园艺专业的理论知识,从基本了解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内容的初学者状态提升成为熟练掌握园艺植物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人才,自身存在较高的职业素养与实训能力,可以快速适应园艺植物从生产开始到植物配置、公共服务等岗位的需求。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之间的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所掌握的基础文化知识比中职学生所掌握的基础文化知识更多,而且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更强,因此,高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属于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属于操作型人才。
三、园林园艺类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
1.通过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其不仅涵盖了社会岗位的需求,而且还包含了职业的发展需求。在进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优先考虑社会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园林园艺课程内容主要将理论知识、技术融合到工作课程中,从而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主要目的。
2.发挥出能力本位的作用。所谓中职与高职,均是以“职”为主导,这类学校专门培育具有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职业化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在进行中高职园林园艺专业课程衔接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发挥出其能力本位的作用。
3.中高职园林园艺专业的课程体制设置。通过研究分析园林园艺行业的发展需求,可以把园林专业的能力设置为养护和栽培能力、管理与施工能力、规划能力等方面,把园艺专业的能力设置为与园艺服务、植物生产、产后服务等方面相关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1.在落实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中高职教育衔接不紧密。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出发点,树立能力本位的新理念,培养具有德、智、体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在服务、生产、管理、技术等行业前线工作的初级、中级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包括:培育出在服务行业、生产行业、管理行业岗位的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进行实际教育过程中,怎样将“初级人才”与“中级人才”转变成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这一现象没有得以体现。
2.非专业对口衔接现象导致知识错位和技能错位现象的产生。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达到提高招生人数的目的,并没有针对专业来招收中职毕业学生,部分地区只是笼统地将“对口”招生任务规划为招收文科生与理科生。因为非专业对口衔接的产生,造成中职毕业生在中职学校中学到的技术与理论知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当进入高职学校时又重新对新专业进行学习,而且中职毕业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明显比普通高中毕业生要差,从而使高职的整体教育受到影响。
3.在进行专业对口衔接的过程中,使用非一体化设计方式会造成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所设计的内容之间存在重复现象。普通高职院校主要招收一般的高中毕业学生和中职毕业学生,大部分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会根据普通高中毕业学生的标准,从而导致中职毕业学生在进行高职专业学习时,会出现教材内容与课程所设计内容相同的情况。
4.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较少,无法有效执行分层教学。一般情况下,就读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只有不到50%的中职毕业生,另外,一些具有较高教学质量的高职院校的中职毕业生不到10%。因此,高职院校的文化课程设置只能把普通高中学生作为参考对象,从而使中职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难度加大。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文化的差异性,一些中职院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重视文化基础教育、理论教育与道德素养教育,没有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因此,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较低。
二、园林园艺类中高职课程衔接对策研究
在中高职学校中,开设园林园艺类专业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社会上能够从事园林绿化、园林工程类型的工作,它的课程设置内容主要包括园艺作物生产、园艺技术、工程技术、公共旅游场所服务四个方面,同时还涵盖了盆景、花卉、园艺、草坪建植、假山堆砌、园林植物保护、茶园艺、园林绿化工程技术等方面的职业内容,以确保为社会园林园艺单位提供具有优秀能力、专业化技术以及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所以,中高职院校园林职业的人才目标定位主要是:培育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培育学生品德、智力、体育、艺术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能够掌握园林单位职位特点与发展走向,能够熟练运用园林专业的理论知识,从园林基础初学者状态提升成为全面了解园林技术的专业化人才,自身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与较强的职业涵养,能够熟悉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工作要点,以及植物种植技巧和方法。
中高职院校园艺职业的人才目标定位主要是:培育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培育学生品德、智力、体育、艺术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能够融入社会经济的发展潮流中,能够掌握园艺单位职位特点与发展走向,能够熟练运用园艺专业的理论知识,从基本了解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内容的初学者状态提升成为熟练掌握园艺植物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人才,自身存在较高的职业素养与实训能力,可以快速适应园艺植物从生产开始到植物配置、公共服务等岗位的需求。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之间的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是,高职学生所掌握的基础文化知识比中职学生所掌握的基础文化知识更多,而且理解能力与学习能力更强,因此,高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属于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属于操作型人才。
三、园林园艺类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指导思想
1.通过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其不仅涵盖了社会岗位的需求,而且还包含了职业的发展需求。在进行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优先考虑社会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园林园艺课程内容主要将理论知识、技术融合到工作课程中,从而实现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的主要目的。
2.发挥出能力本位的作用。所谓中职与高职,均是以“职”为主导,这类学校专门培育具有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职业化的技术型人才。所以在进行中高职园林园艺专业课程衔接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发挥出其能力本位的作用。
3.中高职园林园艺专业的课程体制设置。通过研究分析园林园艺行业的发展需求,可以把园林专业的能力设置为养护和栽培能力、管理与施工能力、规划能力等方面,把园艺专业的能力设置为与园艺服务、植物生产、产后服务等方面相关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