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德育工作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s3522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的大潮洗刷着人们的思想,新旧体制的交替更新着人们的观念,迅猛发展的形势,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已成为教育领域内急于解决的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口号与方针,而应真正体现在教育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认识德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提高德育工作效率,从而促进素质教育。
  德为人之本,从古至今,很多人都对品德进行了论述。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言不立”,并倡导“克己内省”、“身体力行”等自我教育,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尼泊尔进行了道德教育,日本开设了伦理学,我国在多个教育方针中也都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可见,品德在教育中的地位。
  然而,作为向社会提供优秀人才的中学,德育工作却存在着许多令人费解的问题,具体表现在:花费了很多的时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然而收效甚微;教师领导苦口婆心地教育,然而被认为是唠叨,说教、可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品德课被认为是最没意思的课等等一系列德育问题摆在教育者面前。是学生素质太差吗?是教育部门不重视吗?是学校领导不创造条件吗?这些都不是,那么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德育现存有两大误区:
  误区之一:把德育目标当作德育起点,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错位。德育起点的确立有两个依据:一是德育目标(即德育目标是学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培养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二是受教育者现在的思想观点、心理特点的要求。以德育目标为依据,是为了保证德育起点在方向上与德育目标保持一致,它具有方向性与引导性;以受教育者心理特点为依据,是为了使德育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层次和坡度,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定分层目标,以增强其可接受性。因此,两个依据之间的交汇点便是德育的最佳起点。即在把握德育方向的基础上,从学生心理现状出发。然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不顾及中学生的心理现状,采取单一的从德育目标要求出发来进行“飞流直下”的自上而下的教育,一味地说教、灌输。道理抽象难懂,内容陈旧、呆板,使学生产生一种理论太深、太高,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上的感觉。因此,中学生觉得道理空洞无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学起来也是被动地学,从而导致中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造成德育目标与收效的反差,致使德育步入恶性循环的误区。
  误区之二:把德育过程单纯地看作是外因的过程。外因,是从外部输入的教育。它是促进中学生品德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但外因过程并不等于德育的全过程。它必须遵从品德内部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才能起作用,即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起作用。而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恰恰只注重如何说教、如何灌输,而忽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忽视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而使学生产生“消化不良”、“食而不化”的现象,出现貌合神离的现象,导致学生学起来费劲、太累,产生心理疲劳。这样,不仅影响了德育重大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德育应有的良性循环,有时还会直接屋德育的预期目标与实际收效的较大反差,从而使德育步入恶性循环的误区。
  综合以上现象可以得出: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不重视学生心理因素,是导致德育工作收效甚微的直接因素。我校从这一认识出发,总结多年来德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认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因而,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使学生对德育产生心服口更服的效应,使师生心灵有约,产生良好的德育效果。
  一、将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我需要,让学生做德育的主人
  中学的德育目标是远大而崇高的,是为新世纪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但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因此,为使我们收到良好的德育交果,我们应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中学生在这一阶段心理多变,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出发,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把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对教师书本有自己的認识和看法,已不同于小学时把老师、书本看作是真理的传递者。他们喜欢争论和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在品德教育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课堂上提倡学生踊跃发言,对有的问题可作为讨论课去上,使学生由被动的灌输变为主动的汲取,充分利用情境教学,使学生感兴趣,乐于去学,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让中学生好之,乐之,才能收到良好德育实效。因而了解学生,研究他们的兴趣,爱好、情趣及个性,只有针对这些,才能选择最佳时机,努力知其心,感其情,导其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真情实施暖人心,进而将德育目标变成学生内心追求,外在要求与内在心理相结合,找到实施德育的最佳结合点。
  二、德育方式形式多样,满足需要。
  深化德育手段必须适应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中学生情感丰富多变,思维上虽然已经由形象思维发展为抽象思维,但仍有一定的直观经验存在于其中,枯燥无味,抽象难懂的内容会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尤其是中学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随着成人感的出现,他们迫切渴望摆脱家族和学校的束缚,寻求独立和自尊,他们自尊心极强,要求教师、家长尊重自己、给以信任。由于这一特征的出现,加之意志、性格尚处于形成过程,因而情绪不稳,如果学校对德育要求经常灌输,而不顾及独立、自尊的需要,使他们自我意识和自尊受到威胁,必然会产生偏激和逆反心理。心理学研究证明,在人的心理结构中,需要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客观存在是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人行为的直接动力,如果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必然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校从中学生这一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点、感受,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班团会中,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如我校一个班,充分利用班会之机,对有虚荣心、影响班级学习氛围的学生进行教育,在集体力量的感召下,使该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自我进行深刻的剖析,从而克服虚荣心作崇,收到良好的德育实效,并提高了学习效果。通 过外在力量,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一方面使学生的自尊和独立意识得到保护,同时,又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使德育效果显著。因而,进行形式多样化的教育,如榜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增强感染性,变简单禁堵为悉心疏导,变粗暴强制为内心激励,变被动封闭为主动开放,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在丰富多彩、入耳动心的情境中,起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
  三、德育内容,贴近生活,可识可知
  人非生而知之,接受必要的德育知识对中学生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但切忌内容的抽象化、成人化。中学生在意志品质上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有时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有时会很创造性和随意冲动。因此对于他们认为干巴巴、食而无味的东西,他们就会不想学、不愿学。所以,我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实行心理换位,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中学生由于阅历浅,知识经验有限,而最易理解的知识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东西,因而就应努力追求语言的通俗化,事例的生动性;如生活中的小事,从老师、同学中挖掘,要求具体化,榜样可行性;如老师的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因事而起、有事情而发,让学生做主角,去实践,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亲教、敬师、信道。
  而今,教书必须育人,育人更需育心。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要求我们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它是促进德育工作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今教育行为心理学的一个体现,它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创德育工作的美好前景。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针对污水处理工程施工中的特点与难点,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维系城市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已纳入政府的重点工作,其施工质量对于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管道标高控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防治、刚劲绑扎与安装等技术难题展开分析,总结了以往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的质量控制要点和经验,同时针对工程特点,制定了详细的质量、安全、监控实施细则,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污水
期刊
一、听课时,让学生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  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师的思路转变为学生听课的思路。其首要的一步是教师应把教材的思路转化为讲课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使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譬如我在教《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这一节内容时,按照教材内容设计了这样的讲课思路:“演示实验不
期刊
摘要:在许多企业中,维修人员的事故率是最高的人群之一,因此,进行设备检修时,安全工作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注意事项。如何搞好设备检修安全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水电站检修安全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当前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从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的水电站工作经验,阐述了水电站设备检修安全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水电站
期刊
摘要:介绍了新型节水设备,超压出水的控制,贮水池的设置,变频水泵的选取等方面的节水节能新方法、新技术。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 节水 节能   近些年来,减低能耗、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给排水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环节就做好相关设计,下面介绍了节水及节能新技术在某工程中的实践。  工程简述:贵港市“七里香江”小区是由两栋26层住宅、五栋18层住宅(商住楼)、两
期刊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汇编了古今中外许多名篇佳作,如仍按常规的教学模式,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甚至很难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进行美育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常言道:没有美育教学,是不完全的教育
期刊
体育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把“教”和“学”互相结合在一起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动作)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进行讲解、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能否较好完成体育教学的先决条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如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体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只有正确处理好示范、讲解和练习三者的关系,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讲解要有艺术性   讲解是教师
期刊
音乐作为学校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学科,它是加强美育的主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干渠道,同时也是辅德、益智、健体、促劳的重要课程,它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音乐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而素质教育是关乎国民素质提高和民族复兴的大业,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中华民族21世纪复兴计划,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必须真正树立音乐学科教育的新理念,与时俱进,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基础,以
期刊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教师要付出的所有都要以学生为前提,那么如何提高我们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觉得在这里教师要做得有很多,只有让教师具备充分条件了那么我们的学生才能受益,我们的课堂才会有效。  一、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必然有其自己的专长。我在体育教学
期刊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体现办学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校和谐发展,培养和“造就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实施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相互补充可以较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深入改革,实行国家、地方、
期刊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激励人们团结奋斗的作用,对于实现企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平稳顺利过渡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就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首先是理论建设和运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