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薄层削痂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深Ⅱ度烧伤创面临床观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的存在是导致创面进行性加深及体内一系列病理生理性改变的根源,应用手术方法早期去除坏死组织并有效覆盖创面,是救治深Ⅱ度烧伤的主要手段。2008年7月-2010年6月,笔者单位应用早期薄层削痂联合VSD技术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效果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手部结构精细、功能特殊,一旦发生深度烧伤常累及肌腱、神经、骨关节等组织,且易出现继发性出血和感染,治疗难度较大;创面愈合后往往因瘢痕增生挛缩出现较严重手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造成极大痛苦和心理负担。
患者男,26岁,被体积分数50%氢氟酸烧伤面颈部、前躯、双下肢、会阴部及左足。现场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面颈部、前躯、双下肢及会阴部约30min,左足由于疏忽未及时冲洗。伤后1.5h入院,患者自述创面剧烈疼痛。烧伤总面积18%,其中Ⅲ度面积1%TBSA,集中于左足背侧面,创面灰白色、明显肿胀、可见栓塞的树枝状血管网;12%TBSA深Ⅱ度创面,集中于前躯和双大腿前侧;5%TBSA浅Ⅱ度创面,散在分布于面
创面的存在为外界污染物侵入机体找到最佳突破口,动物毛皮、植物树叶、蜂蜜甚至黏土,都被前人用以覆盖创面并逐渐发展成为创面敷料。历经无数变革,敷料的功能从单纯隔离演变为促进愈合并提高愈合质量,不仅品质优越,而且融入了人性化理念,为临床医师及患者提供了更加多样化选择。
烧伤总面积大于50%TBSA创面的主要植皮方式,有微粒皮移植、网状皮移植及邮票皮移植。如何充分利用患者皮源,选择最佳植皮方式从而提高创面愈合质最.减少瘢痕增生以及挛缩、减少残余创面,深受烧伤临床关注。
胸部特别是胸骨柄与两乳头连线形成的三角形区域,通常被称为“手术禁区”,是人体最易形成瘢痕的部位之一。目前治疗瘢痕最有效的方法仍是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极高,国外报道达80%],国内报道为45%~100%。
1临床资料; 笔者单位2009年6月-2010年10月共收治1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7~42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电击伤5例、热压伤2例、摩擦伤2例、慢性创面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外露。缺损面积为4cm×4cm~10cm×6cm。
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在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方法,并将其推荐为住院患者适用的营养风险评定方法。此方法简单、无创、费用低且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将营养状况与疾病结局的关系纳入其中。
目的观察烧伤血清所致肠上皮细胞增殖、移行能力的变化,以及联合应用肠三叶因子(ITF)和黏蛋白对其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小肠上皮细胞株IEC-6传代培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血清组、ITF+烧伤血清组、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和ITF+黏蛋白+烧伤血清组,均采用DMEM培养液培养,其内分别添加体积分数10%小牛血清、体积分数10%烧伤大鼠血清、25ug/mLITF和体积分数10%烧伤大鼠血清、
据国外报道,手术、烧伤和多发伤等应激状态患者血浆肉碱水平降低。而国内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手术后肉碱排出量减少,血浆肉碱水平升高。严重烧伤患者肉碱水平变化情况国内鲜见报道。在对严重烧伤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治疗时,脂肪乳剂是双能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素。
患者男,52岁,于2010年5月不慎被四氯化钛烧伤,立即自行冲洗约5min,伤后3h入院。查体: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创面分布于面部(包括双眼)及双下肢,基底红白相间或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晰。诊断:(1)四氯化钛烧伤,总面积1%TBSA,深Ⅱ~Ⅲ度。(2)合并吸入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