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在农村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农村各项事业得以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任务以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现实问题,必须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准确定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促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主体培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发挥,探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相衔接、与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相同步、与教育培训工作相配合的崭新道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422.62;F323.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5-0028-07
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1]这表明,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切实发挥好党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顺利完成,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脱离绝对贫困,吃穿住行等基础性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发展步入全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需要与发展方向发生新的变化。面对乡村的重大改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助力“乡村建设行动”,发挥其凝心聚力、塑形铸魂的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既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也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明确新的方向。
一、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带人等独特方法在营造乡村振兴宏观环境、培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根植乡村振兴战略价值理念、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等方面彰显独特价值。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结合农村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精准施策,更加有利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一)以德育人:根植乡村振兴战略价值理念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3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以德育人亦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持久而深层的育人方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在农村通过夯实人们的政治信念、提升人们的政治意识,维护着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将立德树人、以德育人融入乡村建设,根植乡村振兴战略价值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思想日渐多元化,质朴乡风被弱化,农村发展方向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面临更为复杂的境遇。对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将以德育人所具有的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等特点与农民接受偏好相结合,贯彻“要着力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3]410的总体要求。因为,统一思想认识与培育道德意识不是截然的对立面,两者在根植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方面具有一致性。从现实来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以道德意识、伦理规范为中介引导农民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已积淀一定优势,且成效显著。例如,对“五美乡村共识”的提炼,增强了农民对是、非、美、丑的认知;对“文明建村公约”的制定,明确了农民应遵守的文明规范;对“脱贫致富谋发展”的宣传,提升了农民振兴乡村的信心与决心。这充分表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以坚定农民正确价值观为导向转化农民的非主流价值观,以德育人潜移默化根植乡村振兴战略价值理念在农村取得了良好反响,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
(二)以情感人:营造乡村振兴战略宏观环境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更具生活气息,始终与最广大农民紧密联系,在最为基层的劳动人民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平台决定其采取感性直观方式的必然性。任何战略政策的提出与落实都需要一个从上至下,由浅入深的宣传、认知、实践过程,乡村振兴战略亦然。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在我国广大农村成效显著,如生态村庄、主题村庄等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自然环境、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但因自然地理环境、民风习俗等先天性差异,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后进乡村,亟须在更大力度、更深层次上带动其发展。这就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中重视对宏观环境的营造,全国一盘棋,先进带后进,整体推进。面对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面对农民的不平衡心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以情感人中紧密联系实际,形象化、具体化展开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解读及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缩短国家战略政策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注重样板树立,以质朴而直白的话语宣传乡村建设中的先进典型示范村,促进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具体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合农民的接受能力与接受倾向,缓解理论的晦涩枯燥,释放感性的生动活泼,在情景展望、典型示范中将以情感人的方法融入各项工作的始终,使农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进农村、兴农业、助农民”中发挥桥梁与中介作用的关键。
(三)以理服人: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基础
以情感人固然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相应环境发挥其价值的最佳路径,但归根结底,掌握人民群众的关键还在于能以理服人。因为“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4]9-10,要做好人的工作还得从人出发。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价值就体现为在以理服人中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大举措,承担着补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的时代使命。随着脱贫攻坚向更深层次迈进,乡村振兴面向更为广泛的领域,面临更为严格的质量要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服人。一方面表现为在讲事实、摆道理中向农民群众传达“投身乡村发展实践、共享乡村发展成果”的人本理念,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价值与农民主体地位,让农民群众从切身利益出发知悉自己作为振兴乡村的主体力量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表现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民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完成、完成得怎么样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让农民在自我反思、自我定位中深感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具有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动力。简而言之,以理服人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基础的关键环节,就在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以巩固乡村振兴战略人力资源为前提,激发爱家就要爱自己、爱家乡就要建设家乡的情怀,树立广大农民群众“乡村振兴必定有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乡村振兴的主体自信。 (四)以行带人: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
德育聚魂、情理并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之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还体现为以行带人,汇聚乡村合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历史和实践证明,任何战略的落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不可能是畅通无阻的,而是要经过“实践—反馈—实践”循环往复以至完善的过程。乡村振兴战略所具有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其贯彻落实具有一定的艰巨性与挑战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对于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在即将迎来全面小康社会之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刻,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以身作则,投入乡村振兴实践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做实事、用行动说话是关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完成农民思想引导、道德培育等工作后,唯有进一步将其转换为实践,使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说这一工作是完成了的。因为“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5]210,广大农民群众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真正确证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强劲的动力持续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总的来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以行带人,把握实践对农民发展、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是确保乡村振兴的任务可操作、乡村振兴的目标可触摸、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的前提性保证。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体现,表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围绕我国社会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社会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待得到满足的最大群体是农民[6]这一现实国情,从整体上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将有利于从源头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之于乡村振兴的实效性。
(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建设功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化解农村社会基本矛盾、解放农村生产力起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首先面临何以振兴、以何振兴的问题,坚持以产业兴旺回答何以振兴、以何振兴,是乡村振兴得以具体化的关键。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意识是特定物质生产水平下的产物,由物质生产决定又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先进的思想意识能够有力地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建设。同时,“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7]351,这就需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方向引领作用,明确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保障。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建设功能还主要体现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整体规划与引导。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向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的发展模式将继续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等政策支持下,农村经济增长形式向延长农业产业链、开发特色旅游资源等新方向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形势较好,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结合农村实际,群策群力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统筹发展谋篇布局。为农民提供方法指导的同时,还要提供全面的、辩证的政策解读,帮助农民正确认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正视农村经济的优势与不足,使农民从狭隘的小农经济为主导、重短期效益向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保障功能: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是乡村多元主体协同管理乡村的过程,主要是指以乡镇政府为依托的国家机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为了维持乡村秩序,促进乡村发展,依据法律、法规以及传统习俗等,为乡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它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8]然而,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自治观念淡薄、法治意识不强、整体道德素质待提高等境况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与道德修养的现实矛盾,决定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俗化、大众化,以便农民接受和学习,从而认清自身价值以及主人翁地位。突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引航搭线的作用,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凝聚人力物力,巩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治理体系落实所提供的思想宣传与政治引领作用。总之,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基础、积蓄人才力量,确保其沿着正确的方向,以最快的速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引领功能: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绝不是限于乡村经济的振兴,还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时代新风,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培育乡村发展主体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需要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确保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9]43-44,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9]43。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活动,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引领作用。因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就两者的内容而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其客体角色。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来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工作者发挥着桥梁与中介作用,体现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性保障,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提供平台与路径。把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导向功能,就要发挥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供给好乡村农民的精神食粮,发展好乡村农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坚守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阵地。“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10]乡村振兴是农业、产业的振兴,更是坚定信仰的树立,文明乡风的氤氲。坚信有信仰的人民不畏前路艰险,有信仰的民族方能屹立不倒、坚不可摧;有信仰的农民才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有信仰的乡村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的远大目标。 (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发展功能:培育乡村振兴主体
舒尔茨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在于提高人口质量。提高人口质量,实际就是要增强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思想理论修养、创新发展能力等,即促进农民的个体发展。可见,乡村振兴是经济产业的振兴、是精神文明的振兴,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振兴。一方面,乡村振兴的目的是推进农民个体在更高层面实现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要基于劳动实践,农民要实现个体自我发展也必须以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为前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乡村振兴主体的过程中,可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即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支持,提升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充分把握只有乡村振兴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优势、才能进一步推动乡村发展的必然性,也要充分把握农民个体发展程度、认识程度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质量与速度的现实性。明确广大农民对先进思想意识的觉悟不高、认知水平有限、欠缺对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认识等主观原因仍将在当前及其今后一段时间制约个体发展和乡村建设这一基本定位。长期的实践表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农民群众的心理特征应用思想动员、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等多种方式增强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显著成效。这就要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发掘与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在体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性、人本性中促进农民个体价值的实现,“振兴”农民,为乡村振兴战略积蓄人力资本。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与功能定位,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表明鄉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展望未来,发挥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还需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农村的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保障,也是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党在农村开展全部工作的坚实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紧密结合。
1.从关系解析层面,明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间互助互进的关系。两者间的紧密关系体现为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式,可督促基层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而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又能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延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巩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从主体培育层面,发展好、凝聚好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紧扣农村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定位,在培育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过程中融入群众路线教育、党员党性教育,打造一支与民为亲、与民为善的基层工作队伍,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向科学化、系统化发展,保障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改善与发展,为应对乡村各项复杂情况提供坚实后盾。
3.从方法运用层面,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体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做好“人”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促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相融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自我教育与自我革命的自觉意识,使其勇作为、有作为,能进一步增强广大村民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与底气,进而激发广大村民投身乡村振兴建设行动的热情。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相衔接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前提。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今,思想政治教育就始终围绕人民的切实需要开展工作,成为党和国家有效处理各项工作的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更加多样化、深层化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真正做好人的工作。这就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相衔接。
1.把握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农业增产、满足温饱等需求转变为对舒适环境、健康体魄、现代科技、自我发展等更高水平的需要,预见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将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2.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立足乡村关注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我国最大的不平衡依然是城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依然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充分、农村建设发展的不充分、农民全面发展的不充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衔接就要从根本上正视这一现实境况。
3.以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4融入乡村振兴的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具体工作展开中将没有实际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贯彻到底,以农业农村农民的根本需要为出发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同步
农业是工业、商业、服务业得以自主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农村美不美是衡量国家发展程度的第一尺度。“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12]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要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创新发展相同步。 1.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战略高度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路径。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解决农业问题、创新农村发展既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能维系国家繁荣发展,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明晰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义,确保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同步同行,以理论深度与战略高度促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
2.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现代化理念、创新性思维为主要内容。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既是指在物质领域得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也指现代化理念能得到合理认识,内化于人心、显现于行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的同时,要将现代化的思维模式与生产模式传授给农民,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宣传到位,培养具有现代化思维、创新性能力的农民。
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密切联系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实际,破除无用理论的牢笼。创新实际工作方法,运用视听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工作方法,让农民看得见现代化的成果,认清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使其自觉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各方面保障农民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相同步,以回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队伍、文明乡风等各方面的要求。
(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各项教育培训工作相配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的选择要因教育对象而异,在众多的方法与途径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通过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如开展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注重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才能打造一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1.教育培训的内容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要考虑农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做到教育培训内容的输出与吸收相适应,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避免接受者时间、精力的浪费。
2.教育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合理化。把握广大农民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理论学习方面的教育培训,可采取观影、节目观赏这类通俗形式传达其教育培训内容;农业技术型教育培训则可采取走进田野或实物展示、外出实地学习考察等方式,以达到教育培训的最佳效果。
3.提升教育培训者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农村教育培训工作相对直白与简易,但难题与障碍常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初期,对农村农业新问题、新方向的概括,对农民新特征、新需求的把握,皆要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在教育培训工作中输出理论知识与经验,又要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中升华理论知识与经验。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就必须牢牢抓好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一批思想理念先进、农业技术水平高超的新型农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2).
[2]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刘和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3):25-33.
[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张志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2):107-112.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宫秀芬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D422.62;F323.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1)05-0028-07
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1]这表明,取得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切实发挥好党在农村的领导作用,做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顺利完成,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脱离绝对贫困,吃穿住行等基础性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发展步入全新阶段,农业农村农民的现实需要与发展方向发生新的变化。面对乡村的重大改变,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助力“乡村建设行动”,发挥其凝心聚力、塑形铸魂的功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既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也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明确新的方向。
一、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带人等独特方法在营造乡村振兴宏观环境、培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根植乡村振兴战略价值理念、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等方面彰显独特价值。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结合农村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精准施策,更加有利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一)以德育人:根植乡村振兴战略价值理念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3人而无德,行之不远,以德育人亦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持久而深层的育人方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在农村通过夯实人们的政治信念、提升人们的政治意识,维护着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将立德树人、以德育人融入乡村建设,根植乡村振兴战略价值理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通讯技术的普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思想日渐多元化,质朴乡风被弱化,农村发展方向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改革面临更为复杂的境遇。对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将以德育人所具有的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等特点与农民接受偏好相结合,贯彻“要着力统一思想认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改革全过程”[3]410的总体要求。因为,统一思想认识与培育道德意识不是截然的对立面,两者在根植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方面具有一致性。从现实来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以道德意识、伦理规范为中介引导农民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已积淀一定优势,且成效显著。例如,对“五美乡村共识”的提炼,增强了农民对是、非、美、丑的认知;对“文明建村公约”的制定,明确了农民应遵守的文明规范;对“脱贫致富谋发展”的宣传,提升了农民振兴乡村的信心与决心。这充分表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以坚定农民正确价值观为导向转化农民的非主流价值观,以德育人潜移默化根植乡村振兴战略价值理念在农村取得了良好反响,赢得了广大农民的信任。
(二)以情感人:营造乡村振兴战略宏观环境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其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更具生活气息,始终与最广大农民紧密联系,在最为基层的劳动人民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与平台决定其采取感性直观方式的必然性。任何战略政策的提出与落实都需要一个从上至下,由浅入深的宣传、认知、实践过程,乡村振兴战略亦然。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在我国广大农村成效显著,如生态村庄、主题村庄等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自然环境、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但因自然地理环境、民风习俗等先天性差异,在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仍然存在部分后进乡村,亟须在更大力度、更深层次上带动其发展。这就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中重视对宏观环境的营造,全国一盘棋,先进带后进,整体推进。面对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面对农民的不平衡心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以情感人中紧密联系实际,形象化、具体化展开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解读及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缩短国家战略政策与村民之间的距离。注重样板树立,以质朴而直白的话语宣传乡村建设中的先进典型示范村,促进榜样示范作用的发挥。具体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结合农民的接受能力与接受倾向,缓解理论的晦涩枯燥,释放感性的生动活泼,在情景展望、典型示范中将以情感人的方法融入各项工作的始终,使农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进农村、兴农业、助农民”中发挥桥梁与中介作用的关键。
(三)以理服人: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基础
以情感人固然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相应环境发挥其价值的最佳路径,但归根结底,掌握人民群众的关键还在于能以理服人。因为“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4]9-10,要做好人的工作还得从人出发。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价值就体现为在以理服人中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基础。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大举措,承担着补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短板的时代使命。随着脱贫攻坚向更深层次迈进,乡村振兴面向更为广泛的领域,面临更为严格的质量要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服人。一方面表现为在讲事实、摆道理中向农民群众传达“投身乡村发展实践、共享乡村发展成果”的人本理念,明确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价值与农民主体地位,让农民群众从切身利益出发知悉自己作为振兴乡村的主体力量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表现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民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完成、完成得怎么样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让农民在自我反思、自我定位中深感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体具有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动力。简而言之,以理服人夯实乡村振兴战略理论基础的关键环节,就在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以巩固乡村振兴战略人力资源为前提,激发爱家就要爱自己、爱家乡就要建设家乡的情怀,树立广大农民群众“乡村振兴必定有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乡村振兴的主体自信。 (四)以行带人: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
德育聚魂、情理并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之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还体现为以行带人,汇聚乡村合力,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历史和实践证明,任何战略的落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不可能是畅通无阻的,而是要经过“实践—反馈—实践”循环往复以至完善的过程。乡村振兴战略所具有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其贯彻落实具有一定的艰巨性与挑战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生命线,对于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在即将迎来全面小康社会之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刻,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工作者要从实际出发,以身作则,投入乡村振兴实践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的重要环节。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做实事、用行动说话是关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完成农民思想引导、道德培育等工作后,唯有进一步将其转换为实践,使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发生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说这一工作是完成了的。因为“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5]210,广大农民群众只有在具体实践中才能真正确证自身的价值,才能以强劲的动力持续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总的来说,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以行带人,把握实践对农民发展、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是确保乡村振兴的任务可操作、乡村振兴的目标可触摸、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的前提性保证。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体现,表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围绕我国社会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社会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待得到满足的最大群体是农民[6]这一现实国情,从整体上明确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将有利于从源头增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之于乡村振兴的实效性。
(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建设功能: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化解农村社会基本矛盾、解放农村生产力起着重要作用。乡村振兴首先面临何以振兴、以何振兴的问题,坚持以产业兴旺回答何以振兴、以何振兴,是乡村振兴得以具体化的关键。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意识是特定物质生产水平下的产物,由物质生产决定又反作用于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发展,先进的思想意识能够有力地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建设。同时,“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为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7]351,这就需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方向引领作用,明确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保障。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建设功能还主要体现在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整体规划与引导。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向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的发展模式将继续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向。近年来,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等政策支持下,农村经济增长形式向延长农业产业链、开发特色旅游资源等新方向发展,农村经济增长形势较好,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需要进一步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结合农村实际,群策群力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统筹发展谋篇布局。为农民提供方法指导的同时,还要提供全面的、辩证的政策解读,帮助农民正确认识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正视农村经济的优势与不足,使农民从狭隘的小农经济为主导、重短期效益向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保障功能: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是乡村多元主体协同管理乡村的过程,主要是指以乡镇政府为依托的国家机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为了维持乡村秩序,促进乡村发展,依据法律、法规以及传统习俗等,为乡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它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8]然而,当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自治观念淡薄、法治意识不强、整体道德素质待提高等境况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与道德修养的现实矛盾,决定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俗化、大众化,以便农民接受和学习,从而认清自身价值以及主人翁地位。突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引航搭线的作用,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凝聚人力物力,巩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治理体系落实所提供的思想宣传与政治引领作用。总之,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指明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基础、积蓄人才力量,确保其沿着正确的方向,以最快的速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引领功能: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绝不是限于乡村经济的振兴,还要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时代新风,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培育乡村发展主体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就需要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引领功能,确保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9]43-44,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9]43。思想政治教育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活动,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引领作用。因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就两者的内容而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乡村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承担其客体角色。就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来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工作者发挥着桥梁与中介作用,体现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性保障,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提供平台与路径。把握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导向功能,就要发挥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供给好乡村农民的精神食粮,发展好乡村农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坚守好乡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阵地。“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10]乡村振兴是农业、产业的振兴,更是坚定信仰的树立,文明乡风的氤氲。坚信有信仰的人民不畏前路艰险,有信仰的民族方能屹立不倒、坚不可摧;有信仰的农民才能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有信仰的乡村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的远大目标。 (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发展功能:培育乡村振兴主体
舒尔茨认为,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在于提高人口质量。提高人口质量,实际就是要增强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思想理论修养、创新发展能力等,即促进农民的个体发展。可见,乡村振兴是经济产业的振兴、是精神文明的振兴,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振兴。一方面,乡村振兴的目的是推进农民个体在更高层面实现自我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要基于劳动实践,农民要实现个体自我发展也必须以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为前提。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乡村振兴主体的过程中,可紧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即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支持,提升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充分把握只有乡村振兴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优势、才能进一步推动乡村发展的必然性,也要充分把握农民个体发展程度、认识程度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质量与速度的现实性。明确广大农民对先进思想意识的觉悟不高、认知水平有限、欠缺对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认识等主观原因仍将在当前及其今后一段时间制约个体发展和乡村建设这一基本定位。长期的实践表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农民群众的心理特征应用思想动员、精神鼓励和物质激励等多种方式增强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具有显著成效。这就要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发掘与调动农民主观能动性,在体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性、人本性中促进农民个体价值的实现,“振兴”农民,为乡村振兴战略积蓄人力资本。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现与功能定位,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表明鄉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展望未来,发挥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促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还需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与农村的具体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推进农村各项工作的保障,也是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党在农村开展全部工作的坚实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就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紧密结合。
1.从关系解析层面,明确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间互助互进的关系。两者间的紧密关系体现为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式,可督促基层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而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又能提升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素质、延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巩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2.从主体培育层面,发展好、凝聚好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紧扣农村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定位,在培育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过程中融入群众路线教育、党员党性教育,打造一支与民为亲、与民为善的基层工作队伍,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向科学化、系统化发展,保障农村经济、文化、生态等各方面的改善与发展,为应对乡村各项复杂情况提供坚实后盾。
3.从方法运用层面,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体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做好“人”的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促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相融合,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自我教育与自我革命的自觉意识,使其勇作为、有作为,能进一步增强广大村民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与底气,进而激发广大村民投身乡村振兴建设行动的热情。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相衔接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前提。中国共产党建立至今,思想政治教育就始终围绕人民的切实需要开展工作,成为党和国家有效处理各项工作的法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现更加多样化、深层化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才能真正做好人的工作。这就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相衔接。
1.把握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农业增产、满足温饱等需求转变为对舒适环境、健康体魄、现代科技、自我发展等更高水平的需要,预见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将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2.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立足乡村关注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我国最大的不平衡依然是城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依然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不充分、农村建设发展的不充分、农民全面发展的不充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衔接就要从根本上正视这一现实境况。
3.以满足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1]4融入乡村振兴的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具体工作展开中将没有实际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贯彻到底,以农业农村农民的根本需要为出发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
(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同步
农业是工业、商业、服务业得以自主发展的前提,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农村美不美是衡量国家发展程度的第一尺度。“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12]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要使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创新发展相同步。 1.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战略高度明确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振兴乡村的重要路径。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解决农业问题、创新农村发展既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能维系国家繁荣发展,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明晰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义,确保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同步同行,以理论深度与战略高度促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
2.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现代化理念、创新性思维为主要内容。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既是指在物质领域得到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也指现代化理念能得到合理认识,内化于人心、显现于行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在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的同时,要将现代化的思维模式与生产模式传授给农民,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宣传到位,培养具有现代化思维、创新性能力的农民。
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密切联系农业农村创新发展实际,破除无用理论的牢笼。创新实际工作方法,运用视听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工作方法,让农民看得见现代化的成果,认清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使其自觉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归根结底,就是要在各方面保障农民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相同步,以回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队伍、文明乡风等各方面的要求。
(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各项教育培训工作相配合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的选择要因教育对象而异,在众多的方法与途径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通过有组织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如开展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注重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才能打造一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1.教育培训的内容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要考虑农民群众的接受能力,做到教育培训内容的输出与吸收相适应,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避免接受者时间、精力的浪费。
2.教育培训的方式要多样化、合理化。把握广大农民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理论学习方面的教育培训,可采取观影、节目观赏这类通俗形式传达其教育培训内容;农业技术型教育培训则可采取走进田野或实物展示、外出实地学习考察等方式,以达到教育培训的最佳效果。
3.提升教育培训者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农村教育培训工作相对直白与简易,但难题与障碍常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初期,对农村农业新问题、新方向的概括,对农民新特征、新需求的把握,皆要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在教育培训工作中输出理论知识与经验,又要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中升华理论知识与经验。因此,农村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取得实效,就必须牢牢抓好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一批思想理念先进、农业技术水平高超的新型农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2-26(2).
[2]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刘和光.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发展路径与风险规避[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3):25-33.
[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0]张志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8,26(2):107-112.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