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古7潜山油藏岩性分布复杂,裂缝发育的非均质性强,本文利用现代地质分析技术、测井技术和地震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对潜山油藏储层地质特征进行精细研究。通过此项研究,可进一步认清油藏地质及开发特点,编制适合油藏特点的开发方案,提高油藏采收率,并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兴古7块;太古界潜山;储层特征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2-0224-01
1.区块地质情况
兴古7潜山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中段。该区西临盘山洼陷,北侧面临陈家洼陷,南侧是清水洼陷,东侧为冷东深陷带。在古地貌背景下受沙三时期大洼断层的强烈活动和兴隆台西断层的共同控制下形成了兴马(兴隆台-马圈子)潜山带,并派生出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断层,从而形成了兴马潜山带高、中、低潜山即兴隆台高潜山、兴隆台中潜山、马圈子低潜山、陈家低潜展布的构造格局。兴隆台高潜山北侧、西侧下掉的大断层拉开了上覆的中生界、南侧推覆大逆断层加深了潜山的成藏深度,使洼陷沙三、沙四段巨厚暗色泥岩与太古界潜山直接接触,成为兴隆台潜山的供油“窗口”。该区钻井揭露的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太古界、中生界、下第三系(沙三段、沙一+二段、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系平原组,其中太古界潜山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层。
2.区块储层特征研究
2.1 储层岩性
通过对本区兴古7、兴古7-1、兴古7-3、兴古8、兴68等十余口井,近40米岩心观察与鉴定、7000多米岩屑描述和鉴定以及100余块井壁取心的鉴定,兴隆台太古界潜山由变质岩及侵入岩两大类岩石组成。其中变质岩主要包括区域变质岩、混合岩以及碎裂变质岩;侵入岩主要以岩浆侵入岩为主。变质岩和岩浆岩在地层中所占比例不同,以区域变质岩(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混合岩(主要为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为主,岩浆岩以侵入体或岩脉顺着片麻理和裂缝注入,在古老的变质岩中穿插分布,以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为主,安山玢岩、煌斑岩和辉绿岩零星分布。
2.2 储集空间描述
兴古7块潜山油藏储层为变质岩和岩浆岩组合,在漫长的地质时期,经历了变质重结晶、风化剥蚀、溶蚀淋滤、构造破碎等改造,储集空间较发育。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以及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等资料均表明太古界储集空间具有双重介质的特点,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型和裂隙型两大类。大量的岩心宏观观察和岩心、岩屑微观鉴定,认为太古界潜山储集空间类型较多,但在本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构造裂缝和破碎粒间孔,溶蚀成因的孔、缝及结晶成因的孔隙不发育。物理风化成因的孔缝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由于受钻探取心程度的影响,没有直观证据。
2.3 储集空间测井识别
兴古井区的裂缝储层都分布于斜长片麻岩、中酸性火山侵入岩以及混合花岗岩层段内,斜长片麻岩为本区的主要储集岩。在常规3700测井系列中,反映储层特征比较明显的是深浅双侧向电阻率、三孔隙度测井资料。由于本区储集层的岩石破碎严重,因此在储层发育段的钻时曲线及井径曲线上也有较好的显示特征(井径扩大、钻时降低)。在岩性识别的基础上,以试油投产资料,3700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声电成像测井以及录井显示在储集岩中的进行储层划分。认为宏观构造裂缝发育控制着油藏的分布。
为保证对该区认识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采用长井段统计的方法,对潜山中构造裂缝的倾向、走向、倾角进行统计,以便于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1)在兴古7井2598.0-2883.0m宏观构造裂缝倾向主要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宏观构造裂缝主要以北东向展布,宏观构造裂缝的倾角主要分布于30°-80°之间。
(2)在兴古8井2507.0-3100.0m宏观构造裂缝倾向比较杂乱,主要为南北倾向;宏观构造裂缝主要近东西向展布,宏观构造裂缝的倾角主要分布于20°-70°之间。
2.4 储层裂缝特征描述
按照储集层构造裂缝与岩心轴面的夹角大小,一般可将构造裂缝的倾角大小,一般可将裂缝分为高角度缝即倾角70°-90°;斜交缝即倾角20°-70°和低角度缝即倾角<20°,其中倾角大于45°者又可称之为中高角度缝,而倾角小于45°者又可称之为中低角度缝。岩心统计兴古7潜山构造裂缝,其中高角度缝占32.8%,斜交缝占66.9%,低角度缝只占0.3%,反映该区构造裂缝以中高角度裂缝为主,成像测井解释也反映了裂缝在20-70°倾角之间较为发育。
裂缝的密度是岩心上单位长度可测量裂缝的条数,并根据不同岩性、含油性及裂缝产状进行分别统计,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也有一定的实用性,潜山统计5口井26.72m的岩心,平均裂缝密度为40.01条/米
3.油藏类型
兴古7块太古界潜山油藏按岩性分类属于变质岩潜山。按油气水分布关系太古界潜山油藏应为具有层状特征的块状油藏。该潜山太古界油层分布受裂缝发育程度控制,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构造活动强度等因素影响。根据该区块完钻井的录井、测井、试采油资料,该块油藏埋深2335m-4500m,未发现边底水。因此综合确定该块油藏类型为具有层状特征的块状变质岩裂缝性油藏
4.结论
(1)兴古7块潜山油藏储层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由变质岩及侵入岩两大类岩石组成;
(2)興古7块潜山油藏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构造裂缝和破碎粒间孔,溶蚀成因的孔、缝及结晶成因的孔隙不发育;
(3)岩心统计兴古7块潜山构造裂缝,其中高角度缝占32.8%,斜交缝占66.9%,低角度缝只占0.3%,该区构造裂缝以中高角度裂缝为主,成像测井解释也反映了裂缝在20-70°倾角之间较为发育;平均裂缝密度为40.01条/米;裂缝延伸长度一般在0.4m-4.2m之间,较长者可达10m-20m;
(4)兴古7块油藏类型为具有层状特征的块状变质岩裂缝性油藏。
参考文献
[1] 罗静兰,梁志刚,王卓,等.辽河盆地兴隆台潜山变质岩一火山岩油藏烃类注入史及其成藏模式[J].石油实验地质,2004,6(3):249-253;
[2] 单俊峰,张菊香,张卓等.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4,8(4):39-41.
[3] 单俊峰,陈振岩,张卓,等.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古潜山的油气运移条件[J].现代地质,2005,19(2):274-278.
[关键词]兴古7块;太古界潜山;储层特征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2-0224-01
1.区块地质情况
兴古7潜山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中段。该区西临盘山洼陷,北侧面临陈家洼陷,南侧是清水洼陷,东侧为冷东深陷带。在古地貌背景下受沙三时期大洼断层的强烈活动和兴隆台西断层的共同控制下形成了兴马(兴隆台-马圈子)潜山带,并派生出一系列近东西向展布的断层,从而形成了兴马潜山带高、中、低潜山即兴隆台高潜山、兴隆台中潜山、马圈子低潜山、陈家低潜展布的构造格局。兴隆台高潜山北侧、西侧下掉的大断层拉开了上覆的中生界、南侧推覆大逆断层加深了潜山的成藏深度,使洼陷沙三、沙四段巨厚暗色泥岩与太古界潜山直接接触,成为兴隆台潜山的供油“窗口”。该区钻井揭露的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太古界、中生界、下第三系(沙三段、沙一+二段、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第四系平原组,其中太古界潜山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层。
2.区块储层特征研究
2.1 储层岩性
通过对本区兴古7、兴古7-1、兴古7-3、兴古8、兴68等十余口井,近40米岩心观察与鉴定、7000多米岩屑描述和鉴定以及100余块井壁取心的鉴定,兴隆台太古界潜山由变质岩及侵入岩两大类岩石组成。其中变质岩主要包括区域变质岩、混合岩以及碎裂变质岩;侵入岩主要以岩浆侵入岩为主。变质岩和岩浆岩在地层中所占比例不同,以区域变质岩(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混合岩(主要为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为主,岩浆岩以侵入体或岩脉顺着片麻理和裂缝注入,在古老的变质岩中穿插分布,以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为主,安山玢岩、煌斑岩和辉绿岩零星分布。
2.2 储集空间描述
兴古7块潜山油藏储层为变质岩和岩浆岩组合,在漫长的地质时期,经历了变质重结晶、风化剥蚀、溶蚀淋滤、构造破碎等改造,储集空间较发育。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以及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等资料均表明太古界储集空间具有双重介质的特点,储集空间分为孔隙型和裂隙型两大类。大量的岩心宏观观察和岩心、岩屑微观鉴定,认为太古界潜山储集空间类型较多,但在本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构造裂缝和破碎粒间孔,溶蚀成因的孔、缝及结晶成因的孔隙不发育。物理风化成因的孔缝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由于受钻探取心程度的影响,没有直观证据。
2.3 储集空间测井识别
兴古井区的裂缝储层都分布于斜长片麻岩、中酸性火山侵入岩以及混合花岗岩层段内,斜长片麻岩为本区的主要储集岩。在常规3700测井系列中,反映储层特征比较明显的是深浅双侧向电阻率、三孔隙度测井资料。由于本区储集层的岩石破碎严重,因此在储层发育段的钻时曲线及井径曲线上也有较好的显示特征(井径扩大、钻时降低)。在岩性识别的基础上,以试油投产资料,3700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声电成像测井以及录井显示在储集岩中的进行储层划分。认为宏观构造裂缝发育控制着油藏的分布。
为保证对该区认识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采用长井段统计的方法,对潜山中构造裂缝的倾向、走向、倾角进行统计,以便于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1)在兴古7井2598.0-2883.0m宏观构造裂缝倾向主要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宏观构造裂缝主要以北东向展布,宏观构造裂缝的倾角主要分布于30°-80°之间。
(2)在兴古8井2507.0-3100.0m宏观构造裂缝倾向比较杂乱,主要为南北倾向;宏观构造裂缝主要近东西向展布,宏观构造裂缝的倾角主要分布于20°-70°之间。
2.4 储层裂缝特征描述
按照储集层构造裂缝与岩心轴面的夹角大小,一般可将构造裂缝的倾角大小,一般可将裂缝分为高角度缝即倾角70°-90°;斜交缝即倾角20°-70°和低角度缝即倾角<20°,其中倾角大于45°者又可称之为中高角度缝,而倾角小于45°者又可称之为中低角度缝。岩心统计兴古7潜山构造裂缝,其中高角度缝占32.8%,斜交缝占66.9%,低角度缝只占0.3%,反映该区构造裂缝以中高角度裂缝为主,成像测井解释也反映了裂缝在20-70°倾角之间较为发育。
裂缝的密度是岩心上单位长度可测量裂缝的条数,并根据不同岩性、含油性及裂缝产状进行分别统计,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也有一定的实用性,潜山统计5口井26.72m的岩心,平均裂缝密度为40.01条/米
3.油藏类型
兴古7块太古界潜山油藏按岩性分类属于变质岩潜山。按油气水分布关系太古界潜山油藏应为具有层状特征的块状油藏。该潜山太古界油层分布受裂缝发育程度控制,裂缝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构造活动强度等因素影响。根据该区块完钻井的录井、测井、试采油资料,该块油藏埋深2335m-4500m,未发现边底水。因此综合确定该块油藏类型为具有层状特征的块状变质岩裂缝性油藏
4.结论
(1)兴古7块潜山油藏储层岩性多样,非均质性强,由变质岩及侵入岩两大类岩石组成;
(2)興古7块潜山油藏储层主要储集空间类型为构造裂缝和破碎粒间孔,溶蚀成因的孔、缝及结晶成因的孔隙不发育;
(3)岩心统计兴古7块潜山构造裂缝,其中高角度缝占32.8%,斜交缝占66.9%,低角度缝只占0.3%,该区构造裂缝以中高角度裂缝为主,成像测井解释也反映了裂缝在20-70°倾角之间较为发育;平均裂缝密度为40.01条/米;裂缝延伸长度一般在0.4m-4.2m之间,较长者可达10m-20m;
(4)兴古7块油藏类型为具有层状特征的块状变质岩裂缝性油藏。
参考文献
[1] 罗静兰,梁志刚,王卓,等.辽河盆地兴隆台潜山变质岩一火山岩油藏烃类注入史及其成藏模式[J].石油实验地质,2004,6(3):249-253;
[2] 单俊峰,张菊香,张卓等.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古潜山油气成藏条件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4,8(4):39-41.
[3] 单俊峰,陈振岩,张卓,等.辽河坳陷西部凹陷西斜坡古潜山的油气运移条件[J].现代地质,2005,19(2):274-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