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weifeng111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散文阅读仍是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首选。赋分在18—22分之间。介绍散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倒是不少,只可惜太过笼统,学生不会实际操作。读不懂文章,一切方法与技巧也就派不上用场,在不懂文意的情况下去做题,得分自然很低,导致部分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产生畏难情绪。为了简化方法。便于操作,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总结的散文阅读方法与解题技巧。
  
  一、整体阅读——结构梳理法
  
  所谓结构梳理法,是指对散文的一个整体感知,即首先给所阅读的文章标上自然段序号,然后采用略读的方法快速浏览,对文章有一个粗略的理解。再认真阅读每段内容。抓住段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概括出段意。同时思考为什么这样写?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浏览每段的段意后,划分层次,归纳层意;之后根据层意再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文章的内容、层次、中心、结构、思路,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表达技巧等就都一清二楚了,这就为解答后面的题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标出自然段序号。
  2 归纳段意。
  3 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4 概括中心思想。
  5 分析文章的结构。
  6 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7 分析、概括、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8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下面以2008年全国I卷第五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阳关古道苍凉美
  寅公
  ①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②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粱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③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岌岌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④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城,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流沙掩埋,当年筑城用过的石头也已经风化为红尘。只有在沙丘之间暴露出的板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粱之闻,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关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⑤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进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⑥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舌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这篇散文一共六段,让我们先来概括一下每段的段意:第①段写阳关是否还苍凉,令人感伤;第②段写阳关的地址由来;第③段写去阳关路上的满眼绿色;第④段写站在阳关古城遗址中的感想;第⑤段回顾古诗文中的阳关形象;第⑥段写今天的阳关已不是过去感伤的形象。现在已经林茂粮丰,富有美感。
  本文分为两层,①一⑤段为一层,写昔日的阳关景象;第⑥段为一层。描绘今日阳关的富饶景象。
  文章的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是: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
  本文的行文思路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以阳关的今昔变化为主要内容。运用了今昔对比的写法。
  做完上面的工作,本文的内容、层次、中心、结构、思路、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技巧等都已经非常明确了,这就为解答文后的四个简答题打好了基础。
  
  二、局部阅读(具体解答文后题目)
  
  具体做题时。就要采用局部精读的方法,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题找准答题区间。筛选信息,分析提炼答题要点,再用自己的话按赋分多少分点设条作答,就不愁答不准、答不全。如此认真做上几篇文章,整体感知文意和局部精读答题的方法就能灵活自如地运用了。
  
  (一)散文作品的答题技巧:
  1 至少精读全文两遍,对重点信息圈点勾画(包括题目);
  2 细心审读题目要求,明确答题方向;
  3 摘取原文语句,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容:
  4 如果时间充足。尽量多答要点,以免遗漏得分点:
  5 看题后赋分,设序号,分点作答,体现思维的条理性:
  6 表达时力求文通字顺,作答前要先打好腹稿。
  
  (二)散文作品的解题三步曲:
  第一步。筛选,找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
  第二步,分析摘要:分析、推断筛选出的内容,摘录答题要点。
  第三步,表述:根据题目要求,对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分点设条,用自己的话润色组织成答案。
  例题解析:2008年全国I卷第五题:寅公的《阳关故道苍凉美》
  14 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要解答好这个题,先筛选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原文第②段)。
  古阳关位于敦煌城西75公里的古董维上。三面沙丘,沙粱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解题步骤:
  第一步:筛选,筛选出与题目要求相关的内容。(见上面第②段中楷体字部分)
  第二步:分析摘要,分析、推断筛选出的内容,摘录答题要点。
  答题要点:阳关闻名起始于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又闻名于《渭城曲》,“阳关道”更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答本题时注意文中说“不起始于”并不意味着不是闻名遐迩的原因。
  第三步:表述:根据题目要求,对前面所作的分析或摘要,用自己的话润色组织成答案。注意分点设条作答。
  参考答案:
  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①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重要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阻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做完了这道题,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文学作品的整体阅读和局部阅读的方法了,那么,剩余的15、16、17题都能够用这种方法快速而准确地做出来。我在这里不再一一去解析了。
  常言道“一窍不得,少挣几百。”说的就是这个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掌握了简便而正确的方法,不愁做不好,学习也是·样的道理。
其他文献
细雨将一切拉成朦胧的一片。他看着。  他想。他一定不属于这个年代。他应是来自风雨飘摇的南宋,身着湖水般的锦缎蓝衫,羽扇纶巾,清辉月下,伴着抖落的桃花。狂笑酣饮的江南才子。  红黛青纱,残柳落花。他不止一次地想起那些朦胧无间的声色。青石板上归人过客嘚嘚的脚步声。深巷垂柳,花下重门。有人撩开那细碎的流苏帘,于是她出现在他的面前。她乌黑的发髻上斜插着珠钗,润自的珍珠,碧绿的蓝田玉,水粉的风蝶,还有那细碎
期刊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职高学生存在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一是阅读面窄量小,学生的阅读对象多以娱乐杂志、游戏刊物、“口袋”言情小说、怪异武侠小说、卡通画为主,基本没有接触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书籍;二是阅读层次较低,在阅读中,学生偏重娱乐性、故事性,缺少更深层次的审美需要与审美领悟。针对这些种种情况,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
期刊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在这里出生的孩子,濡目染,从小逃学、打架、偷窃甚至吸毒,长大后很少有人从事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在就职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对他提问:是什么把你推上州长宝座的?面对三百多名记者,罗尔斯对自己的奋斗史只字未提,只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业是巩固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作业的设计形式应当多样,并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给学生们以想象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然而。多年来的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要求划一。学生欠作业、厌作业的现象屡见不鲜,随之而来的惩罚手段则更诱发了学生对作业的厌
期刊
月,是自然界的一道绚丽风景,正因为有了月的点缀,夜晚的天空才显得如此澄清空明,如此摇曳多姿。古往今来,多愁善感的诗人,不仅用月传递着大千世界的趣味,也用月传递着人类复杂的内心世界。月亮或偶然或必然的变化与诗人亦喜亦悲的感情相辉相映,于是,心境各异的诗人随心所欲地把月亮雕镂,并装饰了自己的诗章。  唐代大诗人李白同“月”是最有缘的。李白自母亲长庚星入梦出生开始,星月情结就伴随诗人的一生。李白的一生与
期刊
《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弟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悲惨的景象,艺术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而不是人与人相互帮助、共度美好生活的一种人际关系。小说的最大成就是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这一对生动深刻的城市小市民的典型形象。从他们独特的鲜明的个性中深刻地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意义。形成菲利普夫妇性格的根源不在其自身,而要深刻
期刊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写作就是这一能力的具体展现。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是“谈文色变”:要么是无事可写,交一张白卷;要么是无“谋”乱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写到哪儿;要么是东拼西凑,穿“百家衣”弄得不伦不类。总而言之就是对作文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更不要说精于构思了。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行各业皆是如此。因此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成为
期刊
高考作文,命题者总是期盼考生能有话可说。有材料可用,最大限度地避免作文的虚构,希望能检测出考生的真正水平。于是,作文命题形式灵活多样。异彩纷呈。但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是平时考生缺乏实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场上只得东拼西凑。作文成了一种负担;二是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对考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作习惯的养成,忽视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等。  考生
期刊
古诗词蕴藏着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文字,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思想情感。加强古诗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笔者浅谈几点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尝试。    一、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定位    小学古诗词有三个基本教学目标:一是数量
期刊
长颈鹿一边吃着树叶一边说:“更高!”  猎豹一边追着兔子一边说:“更快!”  大象一边踩着蚂蚁一边说:“更强!”  变色龙一边变着色一边说:“绿色!”  黄雀一边看着争斗不休的鹬和蚌.一边不动声色地说:“重在参与!”  狗熊一边掰着玉米一边说:“运动最光荣!”  摇头虫一边摇着头一边说:“左三圈儿.右三圈儿,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大家一起来做运动!”  蜗牛一边举着“爬行最慢”的金杯一边说:“只要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