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探究”模块作为政治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其功能有二:一是综合;二是强化。所谓综合,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把本单元涉及的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所谓强化,就是把一些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究和提升。它充分反映了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实践中却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和落实。在经过相关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就综合探究课的重要性、实践中的遇到的困难以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看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 综合探究课 原因 困难 指导原则 策略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27-02
1 要正确认识综合探究课的重要性
1.1 理论原因:新课程理念的践行
新课程积极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主张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知识、获取知识、养练习惯、塑造品质,最终形成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探究”决不是为题新课程而设置,决不仅仅是形式的和外在的,而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它往往是该单元的实质性内容,也是小课题长作业。它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强调学生动手做、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合作学习……所以正确处理“综合探究课”的确是画龙点睛,内在升华。
1.2 现实原因
(1)综合探究课在教材中的位置重要。
有人认为综合探究课不是教材中每一章节都包含的内容,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稍作了解就行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综合探究课功能有二:一是综合;二是强化。所谓综合,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把本单元涉及的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所谓强化,就是把一些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究和提升。所以综合探究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高考的需要。
近几年的高考卷中不仅有探究形式的题目,而且教材中综合探究课的内容也成为重点考察的内容。
如:2008山东卷28(3)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某校高一(3)班学生以“山东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题,组成了研究学习小组。改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从2007年9月到2008年2月,山东省81055个建制村中,已有80490个村通过投票选举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民参选率高达94.6%。
该小组针对所搜集资料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2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在实践中遇到困难
2.1 教师观念转变难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而综合探究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上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以知识为中心,仅注重对知识的把握和记忆,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不太注重。也有教师认为现在考试又不出综合探究的内容,用一节课的时间花在综合探究课上太不值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综合探究一带而过甚至跳过不讲。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而且也阻碍了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2.2 学生能力提升难
综合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具备一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辨析能力,交往合作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探究课得以顺利开展。但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相关能力较弱,还有少数学生基于对待活动的态度、与同学的关系,有时会抱着“搭便车”的心理应付综合探究课所搞的活动。另外如今高中生独生子女较多,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交流合作的能力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综合探究课的有效开展。
2.3 社会合作形成难
综合探究课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很多时候会涉及去社会体验的问题。参观工厂,走访社区,采访名人是很多综合探究课都必须经历的活动。这就意味着除了学生的努力外,也需要企业、社区、家长的共同帮助。但是,当学生利用探究活动体验社会的时候,有些企业、社区、甚至家长由于不能真正理解学生搞探究活动的目的,所以配合的积极性不高,或是采取漠视的态度,或者大开方便之门,让学生应付了事。这些都直接导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没能取得预期效果。
2.4 活动时间保障难
高中思想政治课共四本必修教材,每本书有4个,总共16个,新课标要求每个综合探究课一课时,但要真正完成一个综合探究,一个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单元的综合探究课是对该单元知识的总结和升华,例如,《政治生活》教材中《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综合探究课,课前学生要查资料,调查研究,还要制作课堂课件、成果展示、讨论、总结、评价等等。需要这么多的环节,即使一个学期只有4个探究活动,总时间量也很可观。另外,综合探究课并非只有政治这一科才有,大多数学科都有,这也决定了在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时间分配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3 处理“综合探究”应达到的条件以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应达到条件
(1)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重要前提。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将面临新的理念、新的培养目标和新的方式方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由过去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改变过去强调接受、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自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还应该从教书向育人转变。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获得知识,同时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结合起来。
例如,《经济生活》中有一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教师在讲解这一探究课时,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这一课距离学生还很遥远,同时也要在自身的能力上有所突破。课前教师要了解当前的就业前景,掌握有关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总之,教师要真正承担起指导者的身份,就必须要有宽厚的知识基础,除了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只有在观念、能力、知识上实现全方位的转变,才能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2)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关键。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综合探究课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的水平和精力投入的程度。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一些可能性和假设的情景与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探讨的空间。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间断地激发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愿望。正如前面所讲《政治生活》的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分数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学习重在过程的体验。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进来,从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中均会得到收益,对提升学生的能力也十分有利。
(3)寻求社会合作是有力保证。
都说社会是学生另外一个课堂,综合探究课更是离不开社会的合作,老师尽量创造条件让家长与整个社会的观念得到改变,让一些企业、社区、甚至家长能真正理解学生搞探究活动的目的,从而给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和周边的一些企业或社区结成“联谊对子”,使这些地方能成为我们学生的“校外课堂”。这样对于探究活动课的开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借助于研究性学习课是有效支持。
在推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育部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门必修课课程。它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目的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完善,各个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也日趋完善。
就政治学科而言,研究性学习课与综合探究课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如今减负增效、课时紧张的前提下,广大政治教师可以和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师共同合作,将有些探究课上的活动过程放到研究性学习课堂之上,从而加深学生对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理解。例如,《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的综合探究课,里面涉及了大量的哲学道理。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如查资料,调查研究等),然后在综合探究课上简单分析下活动流程,及所要达到的探究目的。至于材料里面所涉及到的哲学道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上讨论、交流。这样既达到了综合探究的目的,也使学生眼界更开阔,研究性学习课堂更活跃。
3.2 处理“综合探究”应注意的问题
(1)夯实基础,做好知识储备。
完成探究问题。必须要有良好的知识准备,这是顺利进行探究的必要基础。探究问题的解决是依赖于相应的学科知识的,它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延伸和升华。进行知识储备包括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而言,必须具备宽泛的课程内外相应的知识,只要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师所担负的角色;对学生而言,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才能顺利并合理的开展探究。
(2)教师要始终发挥引领作用。
学生要完成探究问题,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这里的探究决不是教师提出探究目标以后,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全程跟进,所以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整个过程的参加者,当然教师参与不是包办代替,而是正对学生的困惑、迷惘做必要的指导。
(3)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践行。
高质量完成探究问题,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一方面注重课内的挖掘,这一环节课堂内就可完成;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从课外获取必要的信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星期天或假期调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心和材料。例如环境保护问题就可以充分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让学生调查取证。
(4)让每个孩子都绽放美丽的笑容。
鼓励和肯定是催人上进的催化剂。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面临困难和挫折肯定是难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及时肯定和指导,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奖励,它避免了学生的灰心和动摇,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肯定、多鼓励。
总之,综合探究课的设置为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了新的尝试,我们一定要切实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走进课程,走近学生,为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做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胡东方.教育新思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3] 李善婷.对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基本定位[J].西安社会科学,2011(3):117-118.
[4] 博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实践与反思[Z].2011(11).
关键词:高中政治 综合探究课 原因 困难 指导原则 策略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027-02
1 要正确认识综合探究课的重要性
1.1 理论原因:新课程理念的践行
新课程积极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主张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知识、获取知识、养练习惯、塑造品质,最终形成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探究”决不是为题新课程而设置,决不仅仅是形式的和外在的,而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它往往是该单元的实质性内容,也是小课题长作业。它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强调学生动手做、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合作学习……所以正确处理“综合探究课”的确是画龙点睛,内在升华。
1.2 现实原因
(1)综合探究课在教材中的位置重要。
有人认为综合探究课不是教材中每一章节都包含的内容,没有什么实质性作用,稍作了解就行了。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综合探究课功能有二:一是综合;二是强化。所谓综合,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把本单元涉及的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所谓强化,就是把一些综合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究和提升。所以综合探究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高考的需要。
近几年的高考卷中不仅有探究形式的题目,而且教材中综合探究课的内容也成为重点考察的内容。
如:2008山东卷28(3)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某校高一(3)班学生以“山东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题,组成了研究学习小组。改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从2007年9月到2008年2月,山东省81055个建制村中,已有80490个村通过投票选举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民参选率高达94.6%。
该小组针对所搜集资料中蕴含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2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在实践中遇到困难
2.1 教师观念转变难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而综合探究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在教学上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以知识为中心,仅注重对知识的把握和记忆,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不太注重。也有教师认为现在考试又不出综合探究的内容,用一节课的时间花在综合探究课上太不值得。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综合探究一带而过甚至跳过不讲。这不仅影响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而且也阻碍了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2.2 学生能力提升难
综合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必须具备一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辨析能力,交往合作的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探究课得以顺利开展。但有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相关能力较弱,还有少数学生基于对待活动的态度、与同学的关系,有时会抱着“搭便车”的心理应付综合探究课所搞的活动。另外如今高中生独生子女较多,优越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交流合作的能力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综合探究课的有效开展。
2.3 社会合作形成难
综合探究课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很多时候会涉及去社会体验的问题。参观工厂,走访社区,采访名人是很多综合探究课都必须经历的活动。这就意味着除了学生的努力外,也需要企业、社区、家长的共同帮助。但是,当学生利用探究活动体验社会的时候,有些企业、社区、甚至家长由于不能真正理解学生搞探究活动的目的,所以配合的积极性不高,或是采取漠视的态度,或者大开方便之门,让学生应付了事。这些都直接导致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没能取得预期效果。
2.4 活动时间保障难
高中思想政治课共四本必修教材,每本书有4个,总共16个,新课标要求每个综合探究课一课时,但要真正完成一个综合探究,一个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单元的综合探究课是对该单元知识的总结和升华,例如,《政治生活》教材中《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综合探究课,课前学生要查资料,调查研究,还要制作课堂课件、成果展示、讨论、总结、评价等等。需要这么多的环节,即使一个学期只有4个探究活动,总时间量也很可观。另外,综合探究课并非只有政治这一科才有,大多数学科都有,这也决定了在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时间分配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3 处理“综合探究”应达到的条件以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应达到条件
(1)教师观念的转变是重要前提。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将面临新的理念、新的培养目标和新的方式方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的传统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由过去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改变过去强调接受、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自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还应该从教书向育人转变。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获得知识,同时将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结合起来。
例如,《经济生活》中有一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白当前的就业形势及要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教师在讲解这一探究课时,首先要转变观念,不能认为这一课距离学生还很遥远,同时也要在自身的能力上有所突破。课前教师要了解当前的就业前景,掌握有关就业的一些基本知识。总之,教师要真正承担起指导者的身份,就必须要有宽厚的知识基础,除了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只有在观念、能力、知识上实现全方位的转变,才能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2)学生能力的提升是关键。
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综合探究课能否有序有效地进行,取决于学生主体参与的水平和精力投入的程度。教师应该更多地给学生一些可能性和假设的情景与问题,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和探讨的空间。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间断地激发学生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愿望。正如前面所讲《政治生活》的综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分数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学习重在过程的体验。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进来,从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中均会得到收益,对提升学生的能力也十分有利。
(3)寻求社会合作是有力保证。
都说社会是学生另外一个课堂,综合探究课更是离不开社会的合作,老师尽量创造条件让家长与整个社会的观念得到改变,让一些企业、社区、甚至家长能真正理解学生搞探究活动的目的,从而给学生创造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和周边的一些企业或社区结成“联谊对子”,使这些地方能成为我们学生的“校外课堂”。这样对于探究活动课的开展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借助于研究性学习课是有效支持。
在推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教育部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列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门必修课课程。它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目的是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科学研究的亲身体验、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完善,各个学校的研究性学习课也日趋完善。
就政治学科而言,研究性学习课与综合探究课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如今减负增效、课时紧张的前提下,广大政治教师可以和研究性学习课的教师共同合作,将有些探究课上的活动过程放到研究性学习课堂之上,从而加深学生对政治综合探究课的理解。例如,《走进哲学问辩人生》的综合探究课,里面涉及了大量的哲学道理。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如查资料,调查研究等),然后在综合探究课上简单分析下活动流程,及所要达到的探究目的。至于材料里面所涉及到的哲学道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上讨论、交流。这样既达到了综合探究的目的,也使学生眼界更开阔,研究性学习课堂更活跃。
3.2 处理“综合探究”应注意的问题
(1)夯实基础,做好知识储备。
完成探究问题。必须要有良好的知识准备,这是顺利进行探究的必要基础。探究问题的解决是依赖于相应的学科知识的,它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延伸和升华。进行知识储备包括教师和学生,对教师而言,必须具备宽泛的课程内外相应的知识,只要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师所担负的角色;对学生而言,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才能顺利并合理的开展探究。
(2)教师要始终发挥引领作用。
学生要完成探究问题,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这里的探究决不是教师提出探究目标以后,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全程跟进,所以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整个过程的参加者,当然教师参与不是包办代替,而是正对学生的困惑、迷惘做必要的指导。
(3)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与践行。
高质量完成探究问题,教师还必须指导学生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一方面注重课内的挖掘,这一环节课堂内就可完成;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从课外获取必要的信息,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星期天或假期调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心和材料。例如环境保护问题就可以充分利用星期天的时间让学生调查取证。
(4)让每个孩子都绽放美丽的笑容。
鼓励和肯定是催人上进的催化剂。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面临困难和挫折肯定是难免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及时肯定和指导,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奖励,它避免了学生的灰心和动摇,激发了学生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多肯定、多鼓励。
总之,综合探究课的设置为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了新的尝试,我们一定要切实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走进课程,走近学生,为提高学生各种能力做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胡东方.教育新思维[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3] 李善婷.对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基本定位[J].西安社会科学,2011(3):117-118.
[4] 博文.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实践与反思[Z].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