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当前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重点。下面谈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策略。
一、 针对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Word应用教程时,笔者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份用Word编辑得很美观、精致的晚报,晚报中既有形象各异的文字、图像,又有各种不同的表格,学生看后立刻发出惊叹的声音,并且各自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思考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笔者给学生概括讲解Word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策略
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能形成一种循环效益。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希望获得成功、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来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他们体验更多的成功,如把学生在新授课中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或将它们保存起来,让学生互相传阅;对学生提出的任何想法都加以重视,并鼓励他们付诸实施;同时,让学生互相介绍操作中的经验、想法,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有一种自己的价值被别人肯定的喜悦感。
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笔者让学生玩WIN98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特征明显,因而在教学中应强调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协作,弥补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差距大的问题。
课前或课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将全班学生按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建组,使各组处于大致均衡的水平。这样,组内成员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学习活动,彼此之间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分组是可以变化的,不同时期的学习可采用不同的分组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把死板的知识点演绎得具有灵性,让学生们在生活化、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去感受信息技术知识,去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这是网络带给课堂的又一变化。在教学《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这一章时,常规的Powerpoint教学方法是采取以任务为载体,每节课提出新任务或在对原任务不断深化与完善的过程中展开新内容的教学。这种教学更侧重于对软件的认识,即以任务为牵引,逐步了解该软件的各方面功能。笔者引入网上专题教学设计,使知识的内容在逻辑组织方式上发生变化,直接从知识间内在联系和功能分类上着手,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认识软件。按照学生制作一个演示文稿的思路来设计,更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如将Powerpoint主要内容分为“基本”“插入”“动画”与“其他”四部分。“基本”部分包含使用Powerpoint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如进入保存和一些特定术语等,“插入”部分是制作幻灯片的素材库,“动画”部分是如何让幻灯片及其内容“动”起来。在“其他”部分中,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学生可以自选。这个任务将贯穿整个Powerpoint的学习过程。
我们应充分把握信息技术课的内在特点,最大限度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主动观察、思维、探索、操作来建构起知识的系统。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相应发生改变,应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三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一、 针对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Word应用教程时,笔者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一份用Word编辑得很美观、精致的晚报,晚报中既有形象各异的文字、图像,又有各种不同的表格,学生看后立刻发出惊叹的声音,并且各自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思考如何来完成这个设计,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氛围中,笔者给学生概括讲解Word所具有的强大功能,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这就为后面授课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准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策略
成功或失败的情绪体验,常常能形成一种循环效益。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希望获得成功、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来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并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他们体验更多的成功,如把学生在新授课中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或将它们保存起来,让学生互相传阅;对学生提出的任何想法都加以重视,并鼓励他们付诸实施;同时,让学生互相介绍操作中的经验、想法,这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学生在无形中有一种自己的价值被别人肯定的喜悦感。
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笔者让学生玩WIN98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特征明显,因而在教学中应强调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内成员的相互协作,弥补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差距大的问题。
课前或课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将全班学生按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建组,使各组处于大致均衡的水平。这样,组内成员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学习活动,彼此之间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分组是可以变化的,不同时期的学习可采用不同的分组机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把死板的知识点演绎得具有灵性,让学生们在生活化、互动的课堂教学中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去感受信息技术知识,去应用信息技术知识,这是网络带给课堂的又一变化。在教学《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这一章时,常规的Powerpoint教学方法是采取以任务为载体,每节课提出新任务或在对原任务不断深化与完善的过程中展开新内容的教学。这种教学更侧重于对软件的认识,即以任务为牵引,逐步了解该软件的各方面功能。笔者引入网上专题教学设计,使知识的内容在逻辑组织方式上发生变化,直接从知识间内在联系和功能分类上着手,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认识软件。按照学生制作一个演示文稿的思路来设计,更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如将Powerpoint主要内容分为“基本”“插入”“动画”与“其他”四部分。“基本”部分包含使用Powerpoint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如进入保存和一些特定术语等,“插入”部分是制作幻灯片的素材库,“动画”部分是如何让幻灯片及其内容“动”起来。在“其他”部分中,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学生可以自选。这个任务将贯穿整个Powerpoint的学习过程。
我们应充分把握信息技术课的内在特点,最大限度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主动观察、思维、探索、操作来建构起知识的系统。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策略也要相应发生改变,应由重知识传播向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三中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