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发现作文思维上的障碍是感到“难写”和作文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
一、问题成因分析
1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现象
(1)强调如何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教学的重点是写作知识)。
(2)以老师讲授为主,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描述对象和表现手法结合范文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对范文认真模仿与记忆。
(3)作文观摩课竞赛课常用的一种模式,其基本程式是:创情境——写现场——现场写——当堂评。它写的大多是“现在进行时”。创设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作文情境,主要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但是,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课上,游戏等活动抢尽了风头,在情景中热热闹闹,学生情绪较高,可等换了另一个作文命题,学生又感头疼。
这三种作文教学范式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分别只与写作知识,或与文字的模仿操作,或与话题有关,而不是与多种心理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源是:只考虑老师如何教,较少去了解、研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
2 小学生习作中的思维状况
写文章是在小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按逻辑要求,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后,转化为自己的书面语言的复杂过程。从学生的习作中,我大致归纳了几个思维上的状况及相应的习作问题:①在写作文前缺少通盘考虑,为什么要写,该怎样写,哪些必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在前,哪些在后……诸如此类的问题,只随便一想就算了,没有一一得到确切的解答,只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没有想清楚,拿起笔写文章也就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或无病呻吟哕哕嗦嗦地写了上千字,或没话可写,干巴巴的;②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在行文表达中,想与写不能很好地兼顾,往往未能顺畅地展开思路,或者不能一步接一步写清楚写完整,思路常常是跳跃的,或者常常丢掉一些细节,描写也就不够具体了;③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思维空间较为狭小,他们观察了某些事物,有的却不了解其意义,找不到事物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因而作文时往往难以确定文童的主题。
3 思维在小学生写作过程的重要性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作文,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直到最后的推敲修改,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思维这一心理活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高低。
学生必须借助观察才能积累作文素材;必须进行积极思维,才能使文章的中心明确、结构合理、立意新颖;必须展开大胆想象,才能使文童内容丰富,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并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所以,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综合训练,不断地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写作,是作者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思想感情的匮乏必然导致语言的苍白贫弱。华美而无思想的文字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思想,再加上语言的艺术表达程度,共同决定了文童的生命力之强弱长短。思维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当然,作文是表达交流的需要,这里说的并不是让学生都成为“思想者”,只是强调应该十分重视思考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二、对策思考
1 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直接体现了作文能力。作文教学要突出抓好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向书本学习表达,强化表达训练。观察发展了思维,思维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赖以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因此,作文教学还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既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中心环节。各个学段有各个不相同的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的具体任务。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按其渠道来说,主要有三条:观察认识、阅读、写作。观察认识侧重于发展思维,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阅读侧重于发展语言,做到“言之有序”。作文是两者的综合运用,即“有物”“有理”和“有序”的有机结合。
2 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演练场
在作文教学中,有些基本训练的项目,诸如认识、思维之类,听起来是高要求,小学生是难以接受的,其实是无法避免的,即便是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每写作文,事实上总是存在着这些认识和思维活动的。因此,教师不必回避它,倒是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浅出地逐步使学生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提高能力。
老师应该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演练场,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比较、分析、变换、开拓等,发展学生质疑求异、深刻新锐等思维品格。
3 在评改中引导思维
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千回改。”习作的评改是习作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习作修改时,对原先的思维课题、思维材料、思维过程、思维结果重新进行分析检验,以便能够发现问题的所在。发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应该修改加工的地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加工,原先不准确、不完美的地方得到了修正,文章也就更加缜密和完善,从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自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积累——思考——表达”为内容,构建个性平台,引导多思考,多比较,多提问,多分析,深入底蕴探求,避免公式化思路从事物表面轻轻滑过,让思维能力的发展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真正功力。
一、问题成因分析
1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课堂现象
(1)强调如何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教学的重点是写作知识)。
(2)以老师讲授为主,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描述对象和表现手法结合范文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对范文认真模仿与记忆。
(3)作文观摩课竞赛课常用的一种模式,其基本程式是:创情境——写现场——现场写——当堂评。它写的大多是“现在进行时”。创设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作文情境,主要解决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但是,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课上,游戏等活动抢尽了风头,在情景中热热闹闹,学生情绪较高,可等换了另一个作文命题,学生又感头疼。
这三种作文教学范式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分别只与写作知识,或与文字的模仿操作,或与话题有关,而不是与多种心理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出现以上问题的根源是:只考虑老师如何教,较少去了解、研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
2 小学生习作中的思维状况
写文章是在小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按逻辑要求,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后,转化为自己的书面语言的复杂过程。从学生的习作中,我大致归纳了几个思维上的状况及相应的习作问题:①在写作文前缺少通盘考虑,为什么要写,该怎样写,哪些必要写,哪些用不着写,哪些在前,哪些在后……诸如此类的问题,只随便一想就算了,没有一一得到确切的解答,只以有点儿朦胧的印象为满足。没有想清楚,拿起笔写文章也就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或无病呻吟哕哕嗦嗦地写了上千字,或没话可写,干巴巴的;②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在行文表达中,想与写不能很好地兼顾,往往未能顺畅地展开思路,或者不能一步接一步写清楚写完整,思路常常是跳跃的,或者常常丢掉一些细节,描写也就不够具体了;③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思维空间较为狭小,他们观察了某些事物,有的却不了解其意义,找不到事物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因而作文时往往难以确定文童的主题。
3 思维在小学生写作过程的重要性
作文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作文,从审题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直到最后的推敲修改,每一环节都离不开思维这一心理活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作文质量的高低。
学生必须借助观察才能积累作文素材;必须进行积极思维,才能使文章的中心明确、结构合理、立意新颖;必须展开大胆想象,才能使文童内容丰富,具有创造性、独特性,并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所以,作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得到综合训练,不断地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写作,是作者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思想感情的匮乏必然导致语言的苍白贫弱。华美而无思想的文字是空洞的,没有生命力的。思想,再加上语言的艺术表达程度,共同决定了文童的生命力之强弱长短。思维能力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当然,作文是表达交流的需要,这里说的并不是让学生都成为“思想者”,只是强调应该十分重视思考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的作用。
二、对策思考
1 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特别提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直接体现了作文能力。作文教学要突出抓好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向书本学习表达,强化表达训练。观察发展了思维,思维促进了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赖以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观察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因此,作文教学还要突出进行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既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中心环节。各个学段有各个不相同的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的具体任务。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相结合,按其渠道来说,主要有三条:观察认识、阅读、写作。观察认识侧重于发展思维,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阅读侧重于发展语言,做到“言之有序”。作文是两者的综合运用,即“有物”“有理”和“有序”的有机结合。
2 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演练场
在作文教学中,有些基本训练的项目,诸如认识、思维之类,听起来是高要求,小学生是难以接受的,其实是无法避免的,即便是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每写作文,事实上总是存在着这些认识和思维活动的。因此,教师不必回避它,倒是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浅出地逐步使学生通过这些项目的训练,提高能力。
老师应该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演练场,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比较、分析、变换、开拓等,发展学生质疑求异、深刻新锐等思维品格。
3 在评改中引导思维
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千回改。”习作的评改是习作教学的重要一环。在习作修改时,对原先的思维课题、思维材料、思维过程、思维结果重新进行分析检验,以便能够发现问题的所在。发现了问题,也就找到了应该修改加工的地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加工,原先不准确、不完美的地方得到了修正,文章也就更加缜密和完善,从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自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积累——思考——表达”为内容,构建个性平台,引导多思考,多比较,多提问,多分析,深入底蕴探求,避免公式化思路从事物表面轻轻滑过,让思维能力的发展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真正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