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清照(1081-约1155)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能写文填词,丈夫赵明诚乃徽宗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喜好金石学。两人结婚后,举案齐眉,感情甚笃,夫妻俩收集了大量极有价值的金石书画,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不料,靖康元年(1129),金兵南侵,汴京沦陷,徽、钦二帝被擒,政局动乱,他们被迫背井离乡,举家南渡,不久,赵明诚病死,李清照痛失爱夫,悲痛欲绝,再加上他们夫妻南渡所带过江的书画金石在战乱中大部分丢失,使她精神备受摧残。从此李清照颠沛流离,在孤凄中度过晚年。
李清照家庭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在这样的的环境中成长,加上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擅长诗、文、词,兼善书法、绘画、音乐,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南渡前多写闺中欢情和思夫之恋;南渡后多写战争中的感时伤怀和悼亡忆旧。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李清照的诗文艺术作品大多遗失,现传《漱玉词》乃后人辑本,约有四十余首。尽管李清照艺术专长颇多,相比之下,流传至今较多的还是她的词,且影响甚广,所以世人把李清照归于著名的詞人。
李清照的一生,不管是待字闺中还是流离失所,惟独不忘写诗填词。她写诗和填词分工明确:她评论古今,与时事政治相关的题材一般用诗来表现,而个人的生活感受所引起的喜悦和哀愁大都用词来表达。填词成了她生活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一生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她精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她的诗词中几乎都有体现。
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便出去做官了。这个时期,李清照写出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当时词人与赵明诚婚后两年,受朝廷党争牵连,回山东原籍。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一人在家独守空房,适遇阴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下了这首《醉花阴·重阳》。为方便阅读,现摘录全词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上片写秋凉情景。
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薄雾浓云是天上由早晨到白天的景象,对应着室内龙脑香料在兽形铜香炉中渐渐消熔为烟的时间流逝。彷徨室内,仰望天际,一副寂寞无主的神情可见。心理感觉化的时间不同于自然时间,它可以把自然时间伸长或缩短。重阳已是白天渐短的时节,但耐不住似雾如云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情感和相思愁绪也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呵。它与温庭筠的小令《望江南》中的两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萍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处写“愁”的手法皆为“移情于景”,这两种“愁”同是女子思夫之愁,不同的意象竟然可以给我们相似的感受,或许这便是所谓的心理感应的谙合之处吧。选择“薄雾”、“浓云”这样两个意象开头,以天气暗寓心情,所写是个阴天,天阴沉,雾蒙蒙。据心理学家研究,天气颇能影响人的心情,许多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都善于用天气作陪衬。比如杜甫晚年因“安史之乱”寄居夔州,写下了著名的《秋兴八首其一》诗开始写道:“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里所用的“玉露”“凋伤”“气萧森”“兼天涌”“接地阴”等意象,表现了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为下面抒写作者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回家的悲哀作了很好的铺垫。李清照在此首词中,也运用了与杜甫同样的手法,因为“薄雾浓云”导致“愁永昼”。此句关键词是个“愁”字,这个“愁”也是全首词的词眼,但为什么愁?全词却并未挑明。原因有二:其一,文学贵在含蓄,诗词更讲究内蕴,诗词的主旨不宜直言,要靠读者慢慢品尝,才有味道。其二,古代社会妇人思夫不便直说,只能婉转地表白。
次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词人选定了一个特定的日期来写自己铭心刻骨的相思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往的重阳佳节,一定是夫妻共同登高赋诗,或者是把酒赏菊。所以,离别以后,再逢重阳,千万种思绪涌上心头,词人就难以自我把持了。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高雅的玉瓷枕,避蚊的碧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却是“半夜凉初透”。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深秋的夜晚颇有凉意,这是大自然的症候,人人都可以理解。然而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而是借此表现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对丈夫思念的悲伤和痛苦,更为深刻的涵义是表达内心的苦楚和凄凉。此句与前面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一样,表面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愁”与“凉”,骨子里则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孤独和寂寞,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孤眠独寝,触景生情,柔肠寸断心欲碎,多少的悠悠思夫情,都传神地从“凉初透”中表现出来了。李清照主张“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她这不假修饰、明白如话的淡淡的叙述,却使词的语言艺术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下片抒重九感怀。
首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这里“东篱把酒”化用陶渊明《饮酒》一诗中的“采菊东篱下”)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奈何在黄昏时分饮酒却又平添了几许烦忧,作者在借酒浇愁,可哪堪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真真应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再一次渲染了李清照孤独而茫然的心境。
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元代伊世珍在《琅环记》中谈到李清照《醉花阴重阳》,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个故事说明李清照的确不愧是位才华过人的女词人,也说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属古今绝句,是李清照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结果,也是李清照词作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集中表现。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尘下”,这三句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其意实同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达时屏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确乎无“词语尘下”之嫌。
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是她词作中的重要代表作,全词突出表现了孤居独处的少妇悲愁情怀。此词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全篇字面上没有一个字是写作者的愁苦和孤独,然而这种情感在全词里却又无处不在。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不在,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三种愁思聚于一处,借酒浇愁,不胜酒力,酒醒之后愁绪更浓,诸多心理沉积现于外表,只有“憔悴”二字可以形容了。于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呼之而出,九个字,字字含情,将心态与形容一起表现了出来。再一次显示了文学贵在意蕴隽永,意象蕴藉,委婉含蓄的特点。正如许宝善《自怡轩词选》称之:“幽细凄清,声情双绝。”清代陈世琨《云韶集》所赞赏:“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余亮开,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教师。
李清照家庭条件优裕,文学氛围浓郁,在这样的的环境中成长,加上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擅长诗、文、词,兼善书法、绘画、音乐,才高学博,堪称一代才女。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南渡前多写闺中欢情和思夫之恋;南渡后多写战争中的感时伤怀和悼亡忆旧。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李清照的诗文艺术作品大多遗失,现传《漱玉词》乃后人辑本,约有四十余首。尽管李清照艺术专长颇多,相比之下,流传至今较多的还是她的词,且影响甚广,所以世人把李清照归于著名的詞人。
李清照的一生,不管是待字闺中还是流离失所,惟独不忘写诗填词。她写诗和填词分工明确:她评论古今,与时事政治相关的题材一般用诗来表现,而个人的生活感受所引起的喜悦和哀愁大都用词来表达。填词成了她生活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一生中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她精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她的诗词中几乎都有体现。
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伉俪情深,相濡以沫,他们这种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生活持续了十多年。宣和三年(1121年)赵明诚便出去做官了。这个时期,李清照写出了很多红颜易衰之叹,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醉花阴》便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当时词人与赵明诚婚后两年,受朝廷党争牵连,回山东原籍。赵明诚在外地做官,夫妻分居,李清照一人在家独守空房,适遇阴历九月九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思夫心切,写下了这首《醉花阴·重阳》。为方便阅读,现摘录全词如下: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上片写秋凉情景。
首句“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薄雾浓云是天上由早晨到白天的景象,对应着室内龙脑香料在兽形铜香炉中渐渐消熔为烟的时间流逝。彷徨室内,仰望天际,一副寂寞无主的神情可见。心理感觉化的时间不同于自然时间,它可以把自然时间伸长或缩短。重阳已是白天渐短的时节,但耐不住似雾如云的愁思把它拉长为“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一种无可宣泄的孤寂情感和相思愁绪也便从这些景语中浮离出来,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呵。它与温庭筠的小令《望江南》中的两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肠断白萍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处写“愁”的手法皆为“移情于景”,这两种“愁”同是女子思夫之愁,不同的意象竟然可以给我们相似的感受,或许这便是所谓的心理感应的谙合之处吧。选择“薄雾”、“浓云”这样两个意象开头,以天气暗寓心情,所写是个阴天,天阴沉,雾蒙蒙。据心理学家研究,天气颇能影响人的心情,许多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都善于用天气作陪衬。比如杜甫晚年因“安史之乱”寄居夔州,写下了著名的《秋兴八首其一》诗开始写道:“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里所用的“玉露”“凋伤”“气萧森”“兼天涌”“接地阴”等意象,表现了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为下面抒写作者因战乱而长年流落他乡,不能回家的悲哀作了很好的铺垫。李清照在此首词中,也运用了与杜甫同样的手法,因为“薄雾浓云”导致“愁永昼”。此句关键词是个“愁”字,这个“愁”也是全首词的词眼,但为什么愁?全词却并未挑明。原因有二:其一,文学贵在含蓄,诗词更讲究内蕴,诗词的主旨不宜直言,要靠读者慢慢品尝,才有味道。其二,古代社会妇人思夫不便直说,只能婉转地表白。
次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词人选定了一个特定的日期来写自己铭心刻骨的相思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往的重阳佳节,一定是夫妻共同登高赋诗,或者是把酒赏菊。所以,离别以后,再逢重阳,千万种思绪涌上心头,词人就难以自我把持了。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高雅的玉瓷枕,避蚊的碧纱厨,往昔是与丈夫与共的,可如今却是“半夜凉初透”。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深秋的夜晚颇有凉意,这是大自然的症候,人人都可以理解。然而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绝不仅仅是一种大自然的现象,而是借此表现一个独守空房的妇人对丈夫思念的悲伤和痛苦,更为深刻的涵义是表达内心的苦楚和凄凉。此句与前面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一样,表面写天气和季节导致人们身体的“愁”与“凉”,骨子里则含蓄地表达作者因为孤独和寂寞,思夫而不能相见的痛苦导致内心的“愁”和“凉”,孤眠独寝,触景生情,柔肠寸断心欲碎,多少的悠悠思夫情,都传神地从“凉初透”中表现出来了。李清照主张“以寻常言语度入音律”,她这不假修饰、明白如话的淡淡的叙述,却使词的语言艺术取得了最好的效果。
下片抒重九感怀。
首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这里“东篱把酒”化用陶渊明《饮酒》一诗中的“采菊东篱下”)直饮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奈何在黄昏时分饮酒却又平添了几许烦忧,作者在借酒浇愁,可哪堪知,借酒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真真应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再一次渲染了李清照孤独而茫然的心境。
尾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元代伊世珍在《琅环记》中谈到李清照《醉花阴重阳》,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个故事说明李清照的确不愧是位才华过人的女词人,也说明“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属古今绝句,是李清照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的结果,也是李清照词作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集中表现。李清照论词鄙薄柳永“词语尘下”,这三句采取自我反观的笔法,用西风吹卷帘幕,露现出比黄花更为憔悴的少妇面容,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其意实同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达时屏绝浮花浪蕊,而选择不求浓丽、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衬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确乎无“词语尘下”之嫌。
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李清照《醉花阴·重阳》是她词作中的重要代表作,全词突出表现了孤居独处的少妇悲愁情怀。此词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全篇字面上没有一个字是写作者的愁苦和孤独,然而这种情感在全词里却又无处不在。重阳无阳,有高难登,诗兴难发,此一愁也;丈夫不在,独饮闷酒,此二愁也;秋风飒飒,菊残人老,此三愁也。三种愁思聚于一处,借酒浇愁,不胜酒力,酒醒之后愁绪更浓,诸多心理沉积现于外表,只有“憔悴”二字可以形容了。于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呼之而出,九个字,字字含情,将心态与形容一起表现了出来。再一次显示了文学贵在意蕴隽永,意象蕴藉,委婉含蓄的特点。正如许宝善《自怡轩词选》称之:“幽细凄清,声情双绝。”清代陈世琨《云韶集》所赞赏:“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余亮开,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