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音乐的旋律,舞者们的舞步也相应变化,婉转的音乐匹配缓慢的舞步,欢快激情的音乐匹配快速热辣的舞蹈。本文着重对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应用模式与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体育舞蹈 教学 音乐 应用模式 现状
1.体育舞蹈的概念
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且发展迅速。因此,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认识和表述各不相同,关于体育舞蹈的概念也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体育舞蹈是一种以男女为伴的步行式舞蹈的运动项目,它是由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通过舞伴间默契的配合,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集舞蹈、音乐与体育于一体,以健身、健美和健心为目的,是一种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体育项目。
2.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
2.1体育舞蹈认知情况
大部分高校学生都知道体育舞蹈包含国标舞和社交舞,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知道国标舞包含十个舞种。至于国标舞与社交舞的区别,大部分学生的看法都是:社交舞比较通俗,适合在多种场合跳;而国标舞比较规范,在舞蹈比赛中比较常见。从中便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程度并不是非常的深入。学生选择体育舞蹈课程也多是出于好奇心理,并不是真正的喜爱体育舞蹈课程。而若想让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开展的更加顺利,就应该让高校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一个深入且全面的了解。
2.2体育舞蹈学习目的
高校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目的,具体如下: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从而更加快速的融入集体;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调节心理,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强身健体;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学习体育舞蹈知识,了解体育舞蹈的发展历程;掌握体育舞蹈技能,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
2.3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高校体育舞蹈老师只有十分之一是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的,其他体育舞蹈老师都是在入职后学习体育舞蹈的。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体育舞蹈老师的专业素质并不是非常的高。最近几年,体育舞蹈发展的很快,体育舞蹈课程也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但是,专业体育舞蹈老师的数量并不充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加大力度。
3.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3.1诱导舞步设计
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在音乐的环境中往往更容易产生联想,创造力也会随之增强。大脑能根据音乐节拍、节奏、旋律自动做出各种应激反应,舞蹈编排者在音乐的熏陶下将舞步和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舞步的创作。因此,音乐对舞蹈动作的创作灵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兴奋灶之间产生多种形象联系最好的媒质。例如:民间乐曲《采茶扑蝶》,舞蹈编排者在优美的旋律中就会很容易联想到一些欢快的场面,从而创作跳跃性比较大的舞蹈动作来配合音乐的旋律。
3.2控制舞蹈动作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会根据音乐传达的感情来进行指导,舞蹈动作的快慢配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或快或慢、或强或弱。急速旋转的舞蹈动作就配合节奏缓慢、旋律柔和的音乐;但当碰到节奏和旋律都非常紧张、激烈的音乐时,体育舞蹈在外形上也应变换成慢而悠长的形态动作来展开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易于学习者接受,也让他们体会到音乐和舞蹈动作的协调和一致。
3.3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对于舞蹈的重要性如同脉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失去脉搏人的生命也将停止,音乐的独特的魅力是无可比拟的,在舞蹈和情感中的位置无可替代。不同的音乐可激发出不同的情感,柔情媚态的音乐使人们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情舒畅,汹涌澎湃的拉丁舞音乐则让人们欢欣鼓舞、心潮澎湃、欢天喜地,悲伤痛苦的音乐则使人黯然销魂、热泪盈眶,音乐不同则会引起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3.4促进意境展现
“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而意境的统一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还跟四周的声音有关。公园里面绿树成荫、角儿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玩,蝴蝶蜻蜓盘旋在花朵上,此时,林中荡漾的鸟语声更加烘托出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意境。倘若市集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此时的叫卖声、车轮声和喇叭声则烘托出繁华热闹的意境。由此可看出声音有助于意境的展现。音乐在舞蹈当中同样具有类似效果,舞台上表演除了舞台背景、灯光、舞姿外,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倘若一个舞蹈没有音乐,那就成了哑剧。音乐既增加了舞蹈的色彩,更是对舞蹈意境的创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4.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应用途径
4.1把握音乐节奏
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中重点讲解每种舞蹈的基本舞步的节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通过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其正确把握音乐节奏。而对于舞蹈初学者来说,教师应采用舞种风格中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通过击掌、点踏或屈膝弹动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4.2培养动作配合
体育舞蹈除了要求学习者必须动作到位,更重要的是培养音乐与动作配合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体育舞蹈动作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学习者对所学体育舞蹈相对应的音乐的理解能力决定着他们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因为不仅音乐的风格和感情等指引和约束着体育舞蹈的动作,体育舞蹈动作的幅度也能传递音乐中的不同感情。与此同时,在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时,教师也要事先认真把握音乐的感情,才能表现出对舞蹈动作更好的控制力。
4.3提高音乐情感
学习者要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演绎出音乐内在感情和意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选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在动作学习前一起交流音乐的流派、创作意图等特点和感情,力求收到学生们能自动将动作与歌曲的特定情绪和意境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聂军.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及其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1(3):99-100
[2]赵晶霞.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教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4):44-46
[3]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12):32-33
[4]荣丽.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2):23-24
关键词:体育舞蹈 教学 音乐 应用模式 现状
1.体育舞蹈的概念
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且发展迅速。因此,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认识和表述各不相同,关于体育舞蹈的概念也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体育舞蹈是一种以男女为伴的步行式舞蹈的运动项目,它是由文艺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的,通过舞伴间默契的配合,以人体的动作、姿态造型和构图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段,集舞蹈、音乐与体育于一体,以健身、健美和健心为目的,是一种具有自娱性和表演观赏性的体育项目。
2.我国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
2.1体育舞蹈认知情况
大部分高校学生都知道体育舞蹈包含国标舞和社交舞,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学生知道国标舞包含十个舞种。至于国标舞与社交舞的区别,大部分学生的看法都是:社交舞比较通俗,适合在多种场合跳;而国标舞比较规范,在舞蹈比赛中比较常见。从中便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程度并不是非常的深入。学生选择体育舞蹈课程也多是出于好奇心理,并不是真正的喜爱体育舞蹈课程。而若想让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开展的更加顺利,就应该让高校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一个深入且全面的了解。
2.2体育舞蹈学习目的
高校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目的,具体如下: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从而更加快速的融入集体;培养自己的艺术感;调节心理,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强身健体;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学习体育舞蹈知识,了解体育舞蹈的发展历程;掌握体育舞蹈技能,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
2.3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高校体育舞蹈老师只有十分之一是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的,其他体育舞蹈老师都是在入职后学习体育舞蹈的。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体育舞蹈老师的专业素质并不是非常的高。最近几年,体育舞蹈发展的很快,体育舞蹈课程也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但是,专业体育舞蹈老师的数量并不充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加大力度。
3.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3.1诱导舞步设计
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在音乐的环境中往往更容易产生联想,创造力也会随之增强。大脑能根据音乐节拍、节奏、旋律自动做出各种应激反应,舞蹈编排者在音乐的熏陶下将舞步和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舞步的创作。因此,音乐对舞蹈动作的创作灵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兴奋灶之间产生多种形象联系最好的媒质。例如:民间乐曲《采茶扑蝶》,舞蹈编排者在优美的旋律中就会很容易联想到一些欢快的场面,从而创作跳跃性比较大的舞蹈动作来配合音乐的旋律。
3.2控制舞蹈动作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会根据音乐传达的感情来进行指导,舞蹈动作的快慢配合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或快或慢、或强或弱。急速旋转的舞蹈动作就配合节奏缓慢、旋律柔和的音乐;但当碰到节奏和旋律都非常紧张、激烈的音乐时,体育舞蹈在外形上也应变换成慢而悠长的形态动作来展开教学,这样做的好处是既易于学习者接受,也让他们体会到音乐和舞蹈动作的协调和一致。
3.3激发学生情感
情感对于舞蹈的重要性如同脉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失去脉搏人的生命也将停止,音乐的独特的魅力是无可比拟的,在舞蹈和情感中的位置无可替代。不同的音乐可激发出不同的情感,柔情媚态的音乐使人们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情舒畅,汹涌澎湃的拉丁舞音乐则让人们欢欣鼓舞、心潮澎湃、欢天喜地,悲伤痛苦的音乐则使人黯然销魂、热泪盈眶,音乐不同则会引起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3.4促进意境展现
“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而意境的统一不仅受环境的影响还跟四周的声音有关。公园里面绿树成荫、角儿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玩,蝴蝶蜻蜓盘旋在花朵上,此时,林中荡漾的鸟语声更加烘托出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意境。倘若市集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此时的叫卖声、车轮声和喇叭声则烘托出繁华热闹的意境。由此可看出声音有助于意境的展现。音乐在舞蹈当中同样具有类似效果,舞台上表演除了舞台背景、灯光、舞姿外,最重要的就是音乐,倘若一个舞蹈没有音乐,那就成了哑剧。音乐既增加了舞蹈的色彩,更是对舞蹈意境的创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4.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应用途径
4.1把握音乐节奏
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中重点讲解每种舞蹈的基本舞步的节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通过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乐感,使其正确把握音乐节奏。而对于舞蹈初学者来说,教师应采用舞种风格中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通过击掌、点踏或屈膝弹动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4.2培养动作配合
体育舞蹈除了要求学习者必须动作到位,更重要的是培养音乐与动作配合的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体育舞蹈动作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学习者对所学体育舞蹈相对应的音乐的理解能力决定着他们舞蹈动作的表现力,因为不仅音乐的风格和感情等指引和约束着体育舞蹈的动作,体育舞蹈动作的幅度也能传递音乐中的不同感情。与此同时,在对舞蹈动作进行编排时,教师也要事先认真把握音乐的感情,才能表现出对舞蹈动作更好的控制力。
4.3提高音乐情感
学习者要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演绎出音乐内在感情和意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选用一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在动作学习前一起交流音乐的流派、创作意图等特点和感情,力求收到学生们能自动将动作与歌曲的特定情绪和意境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聂军.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选择及其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1(3):99-100
[2]赵晶霞.体育舞蹈教学中的音乐教育[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4):44-46
[3]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12):32-33
[4]荣丽.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舞蹈开展状况的分析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