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__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建设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教师探索了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不断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个性化学习;发展个性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23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015年6月,鹤壁市教育局承担了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策略研究》。7月,笔者所在学段校承担的子课题《以智慧教室建设带动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正式批准立项。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信息化设施不断增加,智慧教室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此环境下,课题组成员着力进行了个性化学习策略研究。其中,包括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建设、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构建和个性化学习品质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建设
  1. 构建覆盖全校的多媒体校园网络
  多媒体校园网络的构建,以及覆盖学校各个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的多个网络终端,包括校园多媒体教学平台、班班通、计算机教学机房、智慧教室、电子备课室建设,组成了共享计算机校园网,使信息资源通畅到达管理和教学终端,为全面实施信息工程奠定基础。
  2. 建设全校教育资源共享体系
  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实现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形成课堂视频传输平台、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在线交流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设计,随时调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 整合个性化学习资源
  学校组织教师改造并开发微课、微视频、课件及学案,并分年级、分学科进行整理上传,为学校教师和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合适的优质教学资源,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可以自主选择知识点进行学习,或向教师提问,或与同学协作,解决难点。
  二、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化学习模式的构建
  构建个性化学习模式,关键在于教师能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进行教学。现以初中物理和语文学科为例,谈谈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不同模式中的作用:
  1. 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
  (1)创设物理的学习情境时
  物理课导入如把问题直接抛出,学生往往缺乏参与的热情,如通过“皮影戏”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学习,将生活用电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或在讲物体与运动的相对性时,展现一些资料,把学生带入生活情境中,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
  (2)面对抽象的物理问题时
  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模拟的功能,解释抽象的物理学原理,如模拟光的传播路径,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动画模拟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路径,通电线圈中磁场的模拟,飞机的升降力原理的动画模拟等,这样可把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直观。
  (3)需要重复再现时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进行的,在课下学习时,学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优势,达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例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进行复习时可以利用课件来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达到复习巩固实验的目的。
  2.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中的应用
  (1)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的教学情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如教《故乡》一课,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原因的基础上,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然后让学生模仿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写出其变化。
  (2)利用信息手段增强文章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春》一文时,先展示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春景图,背出描写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有如亲临其境,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
  (3)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如学习《奇妙的克隆》一文,由于学生对克隆知之甚少,于是利用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克隆的过程,大家聚精会神地听看,神采飞扬,兴致勃勃,接下来课文赏读、问题探究、交流展示,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信息技术促进个性化学习品质的发展
  1. 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在新型的多媒体交互教学中,学生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接受者,他们同时也是信息的选择者和处理者,他们可以在广阔的信息天地中自由驰骋,以他们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选择他们自己最需要的信息,使自身得到最大的发展。
  2.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所创设的环境,学生在学习上的思维活动是真实的、独特的,能作为创造者在真实的体验中掌握知识,为学生发展思维的独特性提供广阔、自主的空间。
  3. 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具备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个性化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他們能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独立学习或合作学习,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索精神。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实验班的不断增加,我们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功能,30个班班通教室,全部与智慧教室进行了互联互通,构建个性化师生学习环境;同时提升了教师的研究热情,积极探索不同学科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并努力打造智慧课堂,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品质得以提升,最终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有效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服务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第五中学 456750)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完美”只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把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和谐地实施运用,以达到有效的、创新的教学局面。事实上,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完美”是很难实现的,是理想,是境界,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要以“科学”作路标,以“真实”为前提,更不能回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缺”,这种“有缺”,当我们用智慧去解读、处理时,也会成就另一种“完美”,一如那
摘要: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探寻怎样连接教学、社会和学生认知的实际问题,深思教学实际中教育形式采取的合理性,继而寻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形式与方法;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09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一种涉及到学生会意,发挥学生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教学方
Abstract:This essay mainly states that as teachers,we should develop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The author hopes that it will promote our English teaching more effe
摘要:本文结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这节课,具体讲解问题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首先,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这一节的背景分析入手,阐释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本节课在课堂中采用建构主义教学,以问题导学的形式通过在情境中创设问题,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通过设置一系列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发现认知上的不足,并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基础部分,在充分利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分析得出新概念;重难点部分,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应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实施新课改教学,从而使我们的政治教学有新的面貌。同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给同仁带来启示,增加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教学;实施策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15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
摘要:红色歌谣是特殊历史阶段的文化产物,具有鲜明的特征。它形象地描述了革命阶段老区的军民生活,并且在当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益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不论在当时用于宣传革命,还是当下力求赣南苏区振兴,亦或是对于青年学生来说,红色歌谣都存在显著的革命教育意义。  关键词:红色歌谣;苏区;历史;现实价值;人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
摘要:本文简要谈了笔者对文本研读课型的实践与思考,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文本研读;课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19  筆者所在学校从2008年开始学课堂教学改革,八年来已经硕果累累。在原来的137教学模式基础上,又提出了大单元教学,全面推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这种以课前预习、课中讨论、
摘要:本文对青少年网络依赖心理机制及预防研究展开了探究,旨在助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学习文化知识。  关键词:网络依赖;心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21  一、青少年網络使用者所具有的社会心理特征  1. 有限的感官体验:在网上人们交流的主体是文字。人们不会有身体上的接触,比如握手、拥抱等。  2. 身份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22  中西方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各自反映着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因而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许多差异。通过对比中西方日常语言交际中最常见的差异,来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以便更好地将英语学以致用,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