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鲍菇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食用菌新特色品种,杏鲍菇属低温型菌株,因此,在海拔高的冷凉地区进行栽培效果较好。杏鲍菇肉质肥厚、味道鲜美、含糖量高。利用高海拔地区的春、夏、秋三季的气候优势,推广栽培杏鲍菇,产品销售十分看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1.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菇盖宽4~6cm,初圆形,后变平,中稍下凹,后期呈漏斗状,成熟后灰褐色,盖缘内卷,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向下延生、乳白色,菌柄白色,长度5~15cm,侧生,亦有中生,粗壮、先端细、中实、肉质细密、纤维状、无菌环。
2.生理特性
2.1 温度 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也是稳产的关键,菌丝生长温度22℃~25℃,菌蕾形成温度10℃~18℃;子实体发育需8℃~20℃,最适为12℃~16℃,低于8℃,子实体难以分化,高于29℃时子实体容易死亡。
2.2 湿度 由于栽培过程中不宜在菇体上喷水,水分主要靠培养料供给,所以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为适合子实体的发生与生长,子实体形成阶段相对湿度要求在90%~95%,生长阶段要求以85%~90%为宜。
2.3 光线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光线过强,菌丝变黑。光线过暗,菌盖变白,菌柄更长。
2.4 空气 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严,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刺激促进作用。而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
2.5 pH值 生长阶段pH4~8,最适为pH6.5~7.5,pH值在4以下或8以上,出菇困难。
3.栽培技术
3.1 栽培料配方 木屑30%,棉子壳45%,麸皮22%,碳酸钙1%,石膏粉1%,石灰l%。
3.2 季节安排 在海拔800m以上的山区栽培,应安排在8月上中旬制袋接种,10月中旬至翌年4月采收。
3.3 菌株选择 杏鲍菇的菌株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粗长型。子实体粗长,个体大,出菇集中,产量高,但菇体较疏松;细长型。子实体细长,菌肉结实,品质好,产量较低;保龄球型。子实体似花瓶及保龄球状,产量较高,出菇时间长。应根据市场要求,选择菌株,以迎合客商需要。
3.4 栽培袋 用17×33cm聚丙烯折角袋,每袋装湿料0.8~0.85kg,装料高13~15cm,料要压紧装实,用海绵套环封口,常压灭菌,100℃ 保持12小时灭菌后冷却至料温降到28℃以下,开始接种。接种后,选通风、凉爽的环境,按m2排放80~120袋。发菌期温度控制在 20℃~25℃。
3.5 出菇管理 出菇场所宜选择宽敞、通风条件好,菌丝走满袋后,当气温降至16℃以下时,打开菌袋,并将袋口倒折至料面5~6cm高处,上盖塑料薄膜,提高菇房湿度至90%~95%,同时增加散射光刺激,10天左右,子实体大量发生,此时需揭去塑料薄膜,进行疏蕾,每袋保留4~5朵菇即可,并保持菇房黑暗,使子实体洁白且长。
3.6 适时采收 当菇盖开展,孢子尚未弹射时即可采收,一般采收2~3潮菇。
4.栽培注意事项
杏鲍菇在8月份高温季节制袋,应及时拌料、装袋、灭菌,防止培养料变酸; 由于秋季气温不稳定,有时会遇到18℃以上的高温危害,出菇期间要认真做好降温工作,严防菇蕾死亡; 由于高山区昼夜温差变化大,要协调好光、湿、温、气等条件,提高规格菇比例。
1.形态特征
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菇盖宽4~6cm,初圆形,后变平,中稍下凹,后期呈漏斗状,成熟后灰褐色,盖缘内卷,菌肉白色,具杏仁味。菌褶向下延生、乳白色,菌柄白色,长度5~15cm,侧生,亦有中生,粗壮、先端细、中实、肉质细密、纤维状、无菌环。
2.生理特性
2.1 温度 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也是稳产的关键,菌丝生长温度22℃~25℃,菌蕾形成温度10℃~18℃;子实体发育需8℃~20℃,最适为12℃~16℃,低于8℃,子实体难以分化,高于29℃时子实体容易死亡。
2.2 湿度 由于栽培过程中不宜在菇体上喷水,水分主要靠培养料供给,所以培养料含水量为65%~70%。为适合子实体的发生与生长,子实体形成阶段相对湿度要求在90%~95%,生长阶段要求以85%~90%为宜。
2.3 光线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光线过强,菌丝变黑。光线过暗,菌盖变白,菌柄更长。
2.4 空气 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严,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刺激促进作用。而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氧气。
2.5 pH值 生长阶段pH4~8,最适为pH6.5~7.5,pH值在4以下或8以上,出菇困难。
3.栽培技术
3.1 栽培料配方 木屑30%,棉子壳45%,麸皮22%,碳酸钙1%,石膏粉1%,石灰l%。
3.2 季节安排 在海拔800m以上的山区栽培,应安排在8月上中旬制袋接种,10月中旬至翌年4月采收。
3.3 菌株选择 杏鲍菇的菌株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粗长型。子实体粗长,个体大,出菇集中,产量高,但菇体较疏松;细长型。子实体细长,菌肉结实,品质好,产量较低;保龄球型。子实体似花瓶及保龄球状,产量较高,出菇时间长。应根据市场要求,选择菌株,以迎合客商需要。
3.4 栽培袋 用17×33cm聚丙烯折角袋,每袋装湿料0.8~0.85kg,装料高13~15cm,料要压紧装实,用海绵套环封口,常压灭菌,100℃ 保持12小时灭菌后冷却至料温降到28℃以下,开始接种。接种后,选通风、凉爽的环境,按m2排放80~120袋。发菌期温度控制在 20℃~25℃。
3.5 出菇管理 出菇场所宜选择宽敞、通风条件好,菌丝走满袋后,当气温降至16℃以下时,打开菌袋,并将袋口倒折至料面5~6cm高处,上盖塑料薄膜,提高菇房湿度至90%~95%,同时增加散射光刺激,10天左右,子实体大量发生,此时需揭去塑料薄膜,进行疏蕾,每袋保留4~5朵菇即可,并保持菇房黑暗,使子实体洁白且长。
3.6 适时采收 当菇盖开展,孢子尚未弹射时即可采收,一般采收2~3潮菇。
4.栽培注意事项
杏鲍菇在8月份高温季节制袋,应及时拌料、装袋、灭菌,防止培养料变酸; 由于秋季气温不稳定,有时会遇到18℃以上的高温危害,出菇期间要认真做好降温工作,严防菇蕾死亡; 由于高山区昼夜温差变化大,要协调好光、湿、温、气等条件,提高规格菇比例。